• 茶当酒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茶当酒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7.9 6.5折 5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未都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3073

出版时间2019-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791962

上书时间2024-12-3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茶当酒集》是马未都先生的经典随笔集,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文物历史类的专业性的文章、有感而发的随笔文章,以及真情流露的怀念性文章。在作者笔下,原本深奥晦涩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无论涉及哪方面的文章,均能带给阅读者不同程度的启迪。全书文字优美,视野高远。

作者简介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马未都先后出版了《马说陶瓷》、《明清笔筒》、《中国古代门窗》、《马未都说收藏》、《马未都说》、《坐具的文明》、《百盒千合万和》、《茶当酒集》、《醉文明》、《瓷之色》、《瓷之纹》、《玉之器》等著作。
1997年1月18日,马未都创立了新中国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在杭州(2003)、厦门(2005)、上海(2016)、深圳等地开设地方馆。
2008年,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讲授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
2010年至今,广西卫视为马未都先生量身定做,打造全新节目《收藏马未都》。
2014年11月,马氏风格个人脱口秀节目《都嘟》于优酷上线。
2015年12月,《都嘟》全新升级为《观复嘟嘟》,优酷平台全新推出。

目录

上篇 茶
1. 工艺之光
2. 收藏之乐
3. 青瓷之美
4. 捉刀代笔
5. 秘色千年
6. 唐三彩祭
7. 秦兵马俑
8. 南青北白
9. 正德的花瓶
10.鬼谷下山青花罐
11.倾听自然之声
12.一台没有重心的晚会
13.宋人与宋枕
14.宫花拂面倾城色
15.收藏是一种证物
16.乾隆青花荷花纹贯耳大瓶
17.古家具的尊严
18.君子无敌,玉不去身
19.成功男人的新标志
20.养在深闺人未识
21.成杯一双,值钱十万
22.天下第一奇案
23.获得与炫耀
24.窗含西岭千秋雪
25.元青花的仿制
26.陶瓷收藏之路
27.由技术走向艺术
28.清代瓷制笔筒
29.飞青
30.鼻烟壶传奇

中篇 酒
31.收藏的分类
32.收藏的角度
33.收藏的乐趣
34.收藏的准备
35.收藏的前景
36.收藏的情感投资
37.收藏的智力投资
38.收藏的身份投资
39.收藏的金钱投资
40.高古陶瓷的收藏
41.秦汉陶瓷的收藏
42.魏晋陶瓷的收藏
43.隋唐陶瓷的收藏
44.辽代陶瓷的收藏
45.宋朝陶瓷的收藏
46.金代陶瓷的收藏
47.元代陶瓷的收藏
48.明清陶瓷的收藏
49.民国陶瓷的收藏
50.元代青花的收藏
51.洪武青花的收藏
52.永宣青花的收藏
53.空白期青花的收藏
54.成弘青花的收藏
55.正嘉青花的收藏
56.隆万青花的收藏
57.过渡期青花的收藏
58.康熙青花的收藏
59.雍正青花的收藏
60.乾隆青花的收藏
61.嘉道咸青花的收藏
62.同光宣青花的收藏
63.古典家具的收藏
64.明式家具的收藏
65.清式家具的收藏
66.乡村家具的收藏
67.民国家具的收藏
68.紫檀家具的收藏
69.黄花梨家具的收藏
70.红木家具的收藏
71.鸡翅木家具的收藏
72.铁力木家具的收藏
73.核桃木家具的收藏
74.榉木家具的收藏
75.楠木家具的收藏
76.榆木家具的收藏
77.漆家具的收藏
78.古家具收藏秘籍

下篇 茶当酒
79.影响中国
80.观复博物馆之路
81.老将出马
82.书房之乐
83.故宫是一本大书
84.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85.风光琉璃厂
86.潘家园的诞生
87.吻合
88.千年收藏
89.文明的坐标
90.大英博物馆游览记
91.元青花玄机
92.茶之壶
93.读书有什么用

内容摘要
《茶当酒集》是收藏名家马未都先生二十年经典随笔,超有诚意的马氏文字!从商周时期的古玉鼎器,到唐宋时期的瓷枕画卷,再到明清时代的瓷器家具,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娓娓道来,既有生动有趣的收藏故事,也有对藏品的欣赏品鉴,同时还介绍了收藏的技巧和方法。在作者笔下,原本深奥晦涩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让读者深深感受到收藏之乐,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历史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质,带有文化特性的物质就是文物。它是一个证物,证明中华民族曾有过怎样的辉煌,证明人类进步每一步是怎样的不易,这些信息构成了文明的魅力。这个魅力,对于收藏就是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真正动力。——马未都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1.艺术之光中国封建社会有着2000多年的辉煌历史,比欧洲封建社会长了1000多年。除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一基本条件,手工业发达是其重要原因。手工业不仅要满足百姓的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还要满足他们无尽的精神需求。历代工艺,集天下能工巧匠之大成,皆以精绝为乐事。 古人发现,这种情趣的培养在于长久的积累。一块圆润的玉石,穿孔以系,佩戴于身,精神力量随之而来。文人与工匠深感责任重大,构思越发开阔,工艺越发慎重。久而久之,操刀不辍的工匠们使工艺成为生活中的艺术。
金属工艺,首推青铜器。前辈收藏大家,言必称三代青铜。商、周、春秋、战国,有多少故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而唐、宋、元、明、清,金属工艺也花样翻新。金银铜铁,不论贵贱,经工匠捶揲錾镂,亦为生活增光添彩。 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成语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足见古人赋予玉的高尚品格。中国玉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文人殚精竭虑,工匠穷极工巧,使玉演变为一种精神力量的象征。故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中华民族历史上改变过起居习俗,由席地低坐转为垂足高坐。视野随之变化,高型家具应运而生。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原则是尊严第一,舒适第二。两者发生冲突,舒适让位于尊严。这个精神核心是古典家具至今受到社会尊重的根本。 修饰是美学的手段。以耐腐物质保护和修饰易腐材料是国人的一大发明。从5000多年前良渚文化的木胎漆碗到清乾隆时期的铜胎珐琅器,漫长的历史在孜孜不倦地向后人诉说文明的进步。 油画原本是西方人的专美,国人对它的认知刚刚起步。莘莘学子漂洋过海,览尽西方辉煌的艺术,步履维艰却坚实有力。以西画之手法表现国人的美学取向,浓墨重彩中已初见端倪。 中国古代文人同工匠一道,思想加手艺,释放出耀眼的光芒。这智慧之光成就了后人生活的优雅。今天,当我们面对先人众多精美绝伦的遗珍时,除去敬畏,还心存一份感激。 2.收藏之乐准确表达这种高尚的乐趣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每一个有幸与收藏结缘的人都会或多或少获得这种乐趣。在和平富庶的年代,这种乐趣会伴随一生。即便世道变故,回忆还可以帮你把早年的乐趣变成晚年的乐趣,这就是收藏的魅力。 宋徽宗(1082—1135)显然获得了这一乐趣。他以一国之君的权力使收藏第一次成为国家行为。他成立画院,研究古物,编纂图书,网罗天下珍奇,以示范性的效应影响后世近1000年。 近1000年来,凡歌舞升平、物阜民丰的时代,收藏热就会一发而不可收,遍及大江南北。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凡夫俗子,皆以为此乐,以获得财产炫耀,以获得谈资社交,进而获得社会地位的提高。古董变成社会的花瓶,装点生活,教会人们珍惜生活。 每个朝代的收藏审美不同,乐趣就各有千秋。宋朝人的高雅来自政治上的开明。统治者标榜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尊重文人,尊重知识。在北方蛮夷的重压下,宋朝人重文轻武、以柔克刚,依然使大宋王朝走过了319年。明朝是个充满了变数的朝代。从朱元璋(1328—1398)起,17朝16帝,每一个皇帝都有说不尽的故事。多数明朝皇帝都轻视政权,更多地关心声色犬马、美器长物。明朝可以炫耀的古物太多了,永宣青花,成化斗彩,嘉万五彩,还有那今天以最苛刻的眼光也挑剔不出毛病的明式家具。明朝人在宋朝人收藏理念的基础上,发扬光大,推陈出新。 读一读明朝人文震亨的《长物志》就能感到今人的浅俗,生发出对古人的敬意。 我们太熟悉清朝了。康雍乾三帝将中国封建王朝推上了巅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收复台湾后,中国疆土面积达到历史最大。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在杭州颁发《南巡记》。整整一个世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海内富庶,家给人足。今天可供我们收藏的大部分藏品都来自这个时期。 面对祖先遗留下的丰富文化遗存,在通晓与混沌之间,我们在恣意享受,享受文化的无穷魅力,享受收藏的无尽乐趣。当需要表达或传达这巨大的幸福感时,千万别忘记在心中为祖宗创造的灿烂文明点燃一炷香。 3.青瓷之美颜色上升为艺术的表现手段是古人在不自觉中完成的。当古人发现瓷器不仅仅是使用的器皿时,艺术的魅力就从中闪现了出来。在自然的混沌中,一缕青翠常使人赏心悦目,这种觉醒就是青瓷艺术的先驱。 所有青瓷的前身都是古人无可奈何之事。釉料的含铁量决定青釉的颜色,工匠长时间无法掌握呈色条件,陷于苦恼。在大量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中,机会一次又一次偶然出现,等待被聪明的智者捕捉。 中国古代辛勤的窑工们,就是那不知名的智者。 我们今天已深知青瓷的魅力,也知长江南、黄河北青瓷的各个名窑。越州窑、龙泉窑、耀州窑都曾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称雄一方:越州窑在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中撑住半壁江山;宋元龙泉窑以其肥腴浓艳由中国南部的大山中源源不断地走出;至于耀州窑,夹杂着西北人粗犷的性格,深沉且不事张扬。 青瓷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必由之路。它是陶瓷的“青春期”,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洋溢着来自内部的诱惑。它使陶瓷充满了表现力,使表现力充满了张力,使张力充满了诱惑力,使诱惑力变成市场魅力。 这个魅力市场在唐至两宋,统领江山。从科学意义上讲,宋代五大名窑除定窑外,汝、官、哥、钧都属青瓷,只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有那个相传千年的秘色瓷,仅名称就能演绎一部神奇的故事。 深沉、优雅、含蓄是青瓷美学的境界。这样高的陶瓷美学境界在今天看来仍是不可企及的高度。单用一个色彩作为表现手段,青瓷在古往今来的各色瓷器中无疑是魁首。从唐代起,文人骚客极尽能事地描绘它,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转引《爱日斋丛抄》云:“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其后宋器虽具诸色,而汝瓷在宋烧者淡青色,官窑、哥窑以粉青为上,东窑、龙泉其色皆青,至明而秘色始绝。”自古陶重青品。 青色是生命力的表现,自然属性的生命力,从萌芽到结果都是在青色中完成的。古人有意识地追求青色恐怕也是基于这一层考虑。1000多年后的今天,回首青瓷,我们忽然希望自己能回到宋朝,生活在宋朝。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