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戊戌悲歌(康有为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戊戌悲歌(康有为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8.9 7.0折 70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健

出版社作家

ISBN9787506391245

出版时间2016-10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0元

货号3713446

上书时间2024-12-2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张健著的《戊戌悲歌(康有为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以康有为的生平为纵线,一路叙来,条理十分清晰,既突出了康有为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的重点,也不回避康有为的历史局限和人生败笔。作者文笔流畅,以富有故事性和可读性的叙述将读者带入到历史场景之中,凸显了康有为作为传统文人浓郁的政治情怀,这正是今天这个日趋平庸化和犬儒化的时代所欠缺的品质。

作者简介
张健,男,1949年生于山东潍坊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报业总社高级记者。已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18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巅峰》《珠穆朗玛之魂》《红牌之死》,电影《女足九号》等。曾获全国冰心图书奖及国际奥委会2004年颁发的奥林匹克文学大奖。

目录
前记  关于康有为的错误史
第一章  “此书生为何如此颠狂?”
第二章  “布衣何处不王侯?”
第三章  上清帝第一书
第四章  梁启超拜师与奇特的万木草堂
第五章  公车上书
第六章  翁同龢何故来访
第七章  “从最初就是一个灿烂的胜利”
第八章  无路处,方有路
第九章  百日维新大幕拉开就遇危机
第十章  光绪帝召见康有为
第十一章  剑拔弩张
第十二章  光绪帝悲壮果敢的一搏
第十三章  慈禧先下黑手与“围园杀后”
第十四章  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第十五章  保救光绪皇帝
第十六章  伤心的武装起义
第十七章  “君主立宪”与“排满革命”之战
第十八章  缝补一个“复辟之梦”
第十九章  书法与书画收藏
第二十章  晚境
附录一  康有为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书目

内容摘要
 张健著的《戊戌悲歌(康有为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以时间为线索,以变法的过程为脉络,讲述了一代改革家、政治家康有为的一生。作者充分掌握了当前有关康有为的著作资料,同时也关注海内外康有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书稿中记述的康有为的一生,史料运用都有依据,特别是对一些在记载上有争议的事件,能列出不同观点,引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也突出了康有为作为一个历史名人的重点,即他的传统文人的政治情怀。

精彩内容
 后来,一八八四年康国器在故乡去世的时候,左宗棠高度评价他:“综其平生,大小百战,克复坚城十余处。历任江、浙、闽、粤,廉正朴诚,无所缘附。”曾请求清廷破格“照军营积劳病故例议恤,并将事迹宣付史馆立传”。
二品封疆大吏,这是赫赫高官了。于是康氏家族遂成“旺族”。
这是族人中唯一的显荣者。康有为说“吾宗光大自公为之”。
一八六六年,也就是康有为九岁的时候,康国器新授福建按察使后,衣锦还乡。
康有为亲眼目睹了这一“繁华”。这位堂堂的叔祖拿出大量的银子修筑祠堂,建造园林,带回和新购了共约两万卷书,藏于澹如楼和“二万卷书楼”。两楼相峙,亭台楼阁,碧水环绕。内有古桧七株,这里也叫“七松轩”。
康有为的青少年,就是在这样美丽的园林庭院度过的,澹如楼也是他读书的地方。
“吾少读书于此十余年,七桧为数百年物矣。”康有为说。
很有意味的是,康氏家族这兄弟两位“武人”,都对族内后生的读书格外关心。他们是武人,但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知识对整个家族命运与繁衍的重要。
“藏书万卷,为童冠涉猎,得博群集。”——也可以说,他们放下读书而去征战,就是为了家族后人“书香”的烟火不熄。
以上是祖辈。在父辈中,也有一些族人在国家危亡的时刻,出于义愤奔赴边疆沙场。一八七四年日本出兵侵犯台湾,清廷派船政大臣沈葆桢率军赴台,部署防务。康有为的叔父康达行当时任福建候补知府,马上随沈葆桢去了台湾前线。一年后,左宗棠率三路清军进新疆平阿古柏叛乱,他又随左宗棠参加了收复新疆的战斗。当法国开始对越南侵略的时候,康达腾(康懿修之子)、康达迁(康赞修之子,康有为亲叔叔)领兵数千,勇敢跟随冯子材参加了抗法战争。
这些胆识过人、从武的前辈,自战争和沙场里滚了过来,对康有为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想象,前辈们在战场自身亲历的故事,一定会流传在他们这些后代之中。而父辈在反抗日本、法国等侵略者时的爱国热情、救国决心,对康有为的影响,也会更为深远。
康有为的高祖康云衢这一支,以“文”显世,是教育世家。他讲学于乡里,被封资政大夫,官至福建按察使。四子中,康赞修是最小的儿子。康赞修为道光年间举人,为岭南醇儒和导师,做儒官四十年。康赞修的儿子,也就是康有为的父亲康达初,是岭南大儒朱次琦的门徒,博通古今,聪明好学,“多深思新意之论”,“考天下古今治乱义理之学”,自然成为康有为治学的楷模。只因身体多病,后在家乡教书。
所以,康有为,是注定一生要走“文”这条路的了。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在自传《康南海自编年谱》中说:“吾家自九世祖惟卿公为士人,至于吾为二十
一世,凡为士人十三世矣。”这十三世都是读书的士人吗?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很有意思的是,美国已故华裔学者萧公权先生,在研究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康有为之女康同璧交来的一
批康家的资料后,不太同意康有为的这个说法了。他指出:自康文耀之后的七十个康家后裔中,仅有十一
人为士人,占的是少数。康有为之所以这样说,是“对其家族做学者式之尊重,反映了他自身的志愿,以及自我激励”。
童年,一直到开蒙读书,康有为的生活是幸运、
幸福和快乐的。随着康氏家族因康国熹、康国器等人带来的鼎盛,不能说钟鸣鼎食,也算过上了富足的日子。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家族祖辈、父辈们都非常喜爱这个聪慧的孩子,自他的身上,似乎看到了后人不可限量的希望。在他降生后,大伯祖学修甚至不等赞修为孩子起名的信件到来,就决定叫他“有为”。六岁,堂伯父达棻竟然连夸他:“此子非池中物也!”但这样的时间并不长。
十一岁,突然之间,家道就开始中落了。数年后,穷得“不能出游,不能购书,乃至无笔墨……”原
因是父亲的病逝。
家变,由富裕变为贫寒与穷苦,对这个孩子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一生蹭蹬,起自始也?(P4-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