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张载品国学(先生的课堂)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6.8
4.4折
¥
3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王颖
出版社中国华侨
ISBN9787511376046
出版时间2018-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8元
货号30198953
上书时间2024-12-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关学学派创始人,北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张载先生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冯友兰先生尊为“横渠四句”,至今备受推崇。它不仅是儒家学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担当,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最高准则。
王颖著的《跟张载品国学(先生的课堂)》以他的生平、经典著作和思想精髓出发,分成八个部分,阐述他对儒学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理事,河南省中原周易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已出版专著《乾隆文治与纪晓岚志怪创作》《文学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冲突》《世界绘画文化》《菊与刀》等。
典话题,将相关著述精选出来,结合当下工作和生活的具体案例,对南怀瑾的国学理论进行引申解读,帮助读者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为自己的心灵找到正确的指引和文化的滋养。
目录
第一课 张子其人:上承孔孟之志,下救来兹之失
01 张子平生:苦学不倦,乐而忘忧
02 张子著作:儒者通天、地、人之理
03 理学崛起:三教并行,儒学复兴
04 儒学新视角:天人关系
05 关学:再传何其寥寥也
06 关学的精神:尊儒、重礼、务实
07 关学后继者:以“天道”为精髓
第二课 天道观:为天地立心
01 立大本、斥异学
02 太和所谓道
03 天道:太虚即气
04 气之聚散,万物之生灭
05 “两端”说:一物两体
06 相感:“两端故有感”
07 阴阳二气:“化”与“变”的运动
08 “天道”与“人道”:天人合一
09 至诚,天性也
10 性与诚:互逆与互补
11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12 大其心:德行所知与见闻之知
第三课 人学思想:为生民立命
01 “仁人”的标准:无欲而无畏
02 仁、义、礼、智,不可分割
03 “仁”与“理”的辩证关系
04 “天地之性”:天命之谓性
05 “气质之性”:人亦出于太虚
06 人性二元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07 人的自我修养:“变化气质”
08 “天理”:本然至善
09 “人欲”:人对物欲之追求
10 “天理”与“人欲”:辩证的统一
11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第四课 道统论:为往圣继绝学
01 孔孟绝学:圣学需专礼法修
02 道不同,谓之异端
03 佛与道:虚实、有无观
04 形与神: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05 气于人,生而不离,死而不散
06 气聚为“神”,气散为“鬼”
07 “穷理”:万物皆有理
第五课 社会理想:为万世开太平
01 复“井田”制而均贫富
02 治理社会宗旨:“利民”与“足民”
03 和谐社会图景:尊高年、慈孤弱、纯乎孝者
04 《西铭》本旨:事天如事亲
05 适当分权: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
06 巩固边防,计民以守
07 三代之制:井田、封建、肉刑
08 进化社会史观:“通其变”中不断发展
内容摘要
张载,出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侨居郧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其名和字取义于《周易·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横渠先生”。
张载的一生,两被召晋,三历外仕,著书立说,开宗立派,终身清贫。范仲淹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自处,横渠先生进则为循吏,退则为乡贤,以实际行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拓了儒者担当新局面。
王颖著的《跟张载品国学(先生的课堂)》从张载的经典著述和思想精髓出发,深入浅出总结了他的儒学天道观、儒学道统论及自然观等,阐述了他对社会、人学、教育等多方面的构想,从中我们可以窥见
张载对儒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精彩内容
张子平生:苦学不倦,乐而忘忧张载是中国北宋时重要的思想家,开创了关学,是理学奠基者之一。张载被其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推崇之至。朱熹将张载与程颢、程颐对比,认为其地位与“二程”地位不相上下。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王廷相和王夫之两位大家的学说;张载的著作一直被明清两代视为理学的代表著作之一,被列入科举必读书籍之列,甚至御纂的《性理大全》及《性理情义》都曾收录他的著作,历代政治家对其赞誉颇高。
张载的思想在中华思想发展长流中占比颇重,后世思想界受张载影响颇深,张载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而与其在后世不凡地位相距甚远的是,张载出生并非高官子弟,其祖、父二辈皆为中小官吏。而其父于其少年之时丧,他便承担起家族重担,较早就接受人生洗礼。
张载的政治生涯与其被后世政治家推崇程度并不成正比,大起大落是常有之事。而早年便经历磨砺的张载心智成熟,坦然面对。即便是身处所谓低谷之时,他仍能以平和心态对待。于政治不顺时,转而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加强思想深度。
政途坎坷,未失初心:苦学不倦张载其祖、父皆非朝廷大官,其父于上任之时病故,张载与其弟年幼,无法回归故里,因此便住在凤翔郦县横渠镇南大振谷口,这便是“横渠先生”的得名之源。
张载少年之时,西夏(1044年)经常骚扰侵袭北宋西部边境,宋军抵御无能,于宋仕宗庆历四年(1044年)十月议和,宋朝向西夏“赐”娟、银和茶等大量财物,这些刺激到了“少喜谈兵”的张载。在他二十四岁时,为便于为国家建功立业,他向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军务的范仲淹献策,建议出兵攻打西夏,同时派出一些部队夺回被西夏抢占的土地,而此等设想却并未得到施行。范仲淹“儒家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来激勉张载这位可造之才研读《中庸》,张载则将满腔抱负转战到儒家经典研究上,并且有越战越勇之势,张载却因不满足而遍阅佛道之书,并于“六经,,之中寻实现抱负之策,悟
出儒、道、佛三教互补之理,使韩愈所开创的以“儒学为主、兼容佛道”之说得到进一步发展。
张载曾在汴京(今河南开封)讲学之际与程颢、
程颐共同讨论道学宗旨,张载自认“吾道自足,何事旁求”,并认为自己在学术之上开拓探索的领域充分,不需再求别的事。
张载曾做云岩县令,在任期间办事极其认真,倡导尊老爱幼,极重道德教育。一到月吉之日,张载便会设酒席来招待乡里老人,询问居民的难处。每逢这时,就是整个乡里交流解决问题之时。张载“谆谆口谕,使往告其里闾”,确保颁布文告家喻户晓,政令得到进一步通行。在渭州任职期间,环庆经略使蔡挺与张载私交甚好,蔡挺对张载非常信任,只要与军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