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5
5.8折
¥
25
全新
仅1件
作者景录先
出版社中国妇女
ISBN9787802034457
出版时间2013-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元
货号2562359
上书时间2024-12-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不合理膳食的摄入、激烈竞争压力的加剧,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只要大力开展糖尿病的预防教育,加大宣传防治糖尿病知识的力度,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把糖尿病带给人类的灾难降到最低。
景录先编著的《糖尿病防治必读》力求内容通俗易懂、丰富多彩、知识面广、实用性强,反映近年来糖尿病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全新的健康理念,并用科普的方式将深奥的医学理论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广大读者,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是根本,养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关键,让人们学会“健康的自我管理”,“把健康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让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促进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存的质量,让健康伴随人们的一生。
作者简介
景录先,主任医师、研究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内科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伦理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从事临床工作30多年,在糖尿病的预防与糖尿病合并症方面有独到见解。承担有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国家“115”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科研项目10多项;出版专业论著、科普读物30多部,发表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糖尿病发病率急剧猛增
1.糖尿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糖尿病发病的特点
3.我国糖尿病患者剧增的原因
4.糖尿病的分型
5.糖尿病患者要跳出六个怪圈
6.糖尿病的难点与对策
7.2型糖尿病患者呈年轻化趋势
8.糖尿病是富贵病吗
9.糖尿病虽可怕,但可防可治
10.糖尿病症状知多少
11.糖尿病症状细分析
第二章 糖尿病要未病先防
1.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
2.糖尿病的前期状态
3.为何出现糖耐量减低
4.警惕糖尿病的隐性症状
5.肥胖者须警惕
6.严防无症状性糖尿病
7.警惕不典型的糖尿病患者
8.没有症状并非不是糖尿病,症状轻不等于不严重
9.有的口腔疾病是糖尿病先兆
10.皮肤顽固瘙痒须警惕
11.外阴瘙痒要排查糖尿病
12.黄色手掌和足底与糖尿病
13.来自眼睛的糖尿病信号
14.不可忽视的信号
15.糖尿病“盯”上出租车司机
16.准妈妈别忘了做糖尿病筛查
17.妊娠早期做检查更重要
18.2型糖尿病更亲近女性
19.预防糖尿病的战略措施
20.糖尿病患者防病要有针对性
21.干预IGT预防糖尿病
22.用“治未病”的思想预防糖尿病
23.情志异常与糖尿病
24.什么人容易患糖尿病
25.适当补硒可以控制糖尿病
第三章 糖尿病是现代难治病
1.何谓糖尿病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3.糖尿病的诊断
4.检测糖尿病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
5.早期诊断糖尿病的测试——“葡萄糖耐量试验”
6.首诊糖尿病要了解的问题
7.警惕糖尿病的症状突然消失
第四章 了解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老年糖尿病的诊治特点
2.老年糖尿病注意事项
3.老年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
4.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标准
5.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对
老年糖尿病治疗提出的注意事项
6.糖尿病为何缠上孩子
7.盲目进补害了孩子
8.什么样的宝宝易得糖尿病
9.易误诊的儿童糖尿病
10.14~18岁是儿童糖尿病的高发期
11.青春期要严控血糖
12.喝牛奶和糖尿病有关系吗
13.糖尿病患者可以怀孕吗
14.吃母乳可少得糖尿病
15.糖尿病妈妈可以母乳喂养吗
第五章 引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知多少
1.糖尿病的危害
2.缺铬老人易患糖尿病
3.生活方式引发的糖尿病
4.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阻止、延缓糖尿病
5.应酬多可诱发糖尿病
6.睡眠障碍者易患糖尿病
7.长期服降压药可诱发糖尿病
8.滥用激素可诱发糖尿病
第六章 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生命质量
1.糖尿病并发症的定义
2.糖尿病并发症的现状
3.对糖尿病并发症说“不”
4.从“喜食”变“厌食”是病情恶化还是好转
5.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
6.诸多糖尿病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7.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
第七章 糖尿病的防治措施
1.应对糖尿病的三个“五”防治原则
2.正确对待糖尿病
3.走出不良的心理误区
4.学会自我管理
5.当好自己的护士
6.你的糖尿病保健计划成功吗
7.学会与医生沟通、交朋友
8.提高认识,解除疑惑
9.科学度过每一天
10.糖尿病治疗不能全部依赖医生
11.综合治理可获良效
12.糖尿病患儿也要学会自我管理
13.推荐糖尿病患者的“十不得”经验
14.不轻信广告宣传,做个理性者
15.糖尿病能“根治”是谎言
16.为自己建个小档案
17.国内外糖尿病最新保健方法
18.乐观的情绪可让免疫系统保持最佳状态
19.看心理医生,提高生命的质量
20.好心情可以决定血糖的高低
第八章 健康饮食可阻击糖尿病并发症
1.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永恒话题
2.做自己的营养师
3.最合理的饮食计算法
4.学会计算饮食量
5.饮食可按自己的状况选择
6.糖尿病饮食疗法新观点
7.学会用血糖生成指数来选食品
8.饮食控制不等于“挨饿”
9.控制饮食的“十项细则”
10.膳食纤维是糖尿病患者的守护神
11.选豆浆、豆渣陪伴你
12.坚持饮食四项“固定”不变
13.糖尿病患者的大敌——烟和酒
14.偶尔饮酒也别忘“交换”
15.健康饮料——茶与糖尿病的关系
16.控制血糖别忘限盐
17.烹饪与糖尿病的关系
18.女性糖尿病患者多食鱼有益
19.专家奉劝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肉
20.混合进食更有利控制餐后血糖
21.糖尿病饮食疗法新观点
22.南瓜不能代替降糖药
23.正确认识苦瓜
24.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技巧
25.糖尿病患者巧吃零食的奥妙
26.“酸、苦”与糖尿病的关系
27.糖尿病患者必须学会恰当选择
28.食物降糖无科学依据
29.“无糖”食品也不能乱吃
30.不利于糖尿病的饮食
31.魔芋冻——可选的食谱
32.吃坚果有助于控制糖尿病
33.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水果
34.天然食物辅助降糖介绍
35.可供糖尿病患者选择的食谱
36.糖尿病一日饮食食谱举例
第九章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1.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之一——运动
2.运动锻炼要选好“氧气充足时”
3.推荐两种运动项目
4.运动不当危险多
第十章 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调护
1.美国科学家对糖尿病的10项忠告
2.血糖不稳,不可蒸桑拿
3.冬季是血糖攀升的易发季节
4.夏天降血糖可事半功倍
5.注意黎明现象的发生
6.性生活时也要预防低血糖
7.自驾车要防低血糖
8.当心午夜低血糖
9.尿床也需防低血糖
10.秋季当心低血糖
11.数脉搏也能识别低血糖
12.食用低糖水果也可缓解低血糖
13.控制血糖应点、线、面相结合
14.糖尿病患者出游须带四件“宝”
15.糖尿病患者乘机的常识
16.糖尿病患者能自驾车出游吗
17.糖尿病患者要学会选择保健品
18.别乱吃核酸保健品
19.保护好自己脚的学问
20.照顾好自己,别多出汗
21.就诊时应该带什么
22.糖尿病患者夏季慎睡凉席
23.坚持定期检查不能忘
24.过节勿忘遵守“八个坚持”
25.预防视网膜病变的4个小窍门
26.糖尿病患者慎带隐形眼镜
27.血糖反复升高,应查找原因
28.糖尿病患者减肥的新理念
29.注意减肥千万别减水
30.水与糖尿病的关系
31.糖尿病患者进补维生素的原则
第十一章 糖尿病的规范治疗
1.药物和监测
2.胰岛素的由来
3.重视糖尿病并发冠心病
4.降血糖的同时别忘降血压
5.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6.降糖不能忘降脂
7.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对策
8.糖尿病足的新疗法——干细胞移植治疗
9.糖尿病超过5年要检查肾
10.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11.治疗性功能障碍时须避免的几个误区
12.降糖别忘了关爱眼睛
13.经常检查眼病,及时对症治疗
14.糖尿病合并胃轻瘫的治疗
15.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特殊性
16.糖尿病患者别乱吃感冒药
17.复合维生素有益糖尿病
18.糖尿病妊娠的诊治
19.治疗糖尿病有最好的药吗
20.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现状
21.解密降糖药须科学选用
22.漏服降糖药的补救方法
23.老年糖尿病患者晚上服优降糖须防低血糖
24.如何不再“抵抗”胰岛素
25.何时选用胰岛素最好
26.2型糖尿病患者应正确选用胰岛素
27.解除注射胰岛素疼痛的技巧
28.重复使用针头危害大
29.胰岛素泵“须带就带”
30.谨防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31.避免降糖药诱发低血糖偏瘫
32.动态血糖监测仪可随时了解血糖水平
33.糖尿病药物治疗警惕十大误区
34.治疗糖尿病需“量体裁衣”
35.选用胰岛素,您了解多少
第十二章 中医药如何治疗糖尿病
1.具有降血糖作用的中药
2.气功治疗糖尿病
3.糖尿病腹泻也可选用中药
4.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验方
5.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优势
6.给糖尿病患者提供的夏季药膳良方
第十三章 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测血糖
1.糖尿病患者定期检测的重要性
2.监测血糖意义大
3.尿糖测定的基本知识
4.糖尿病患者乘机前须查眼底
5.糖尿病患者每年要散瞳检查眼底1次
6.血糖波动需做“馒头餐”
7.选购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8.自测血糖最好采手掌血
9.感冒后多测血糖
第十四章 糖尿病防治的最新信息
1.型糖尿病属于复杂遗传性疾病
2.儿童期感染与糖尿病有关
3.体内铁多易患糖尿病
4.试试糖尿病防治三部曲
5.喝咖啡预防糖尿痛
6.能降血糖的水稻待问世
7.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控制糖尿病肥胖和血糖
8.运动加阿卡波糖,控制血糖更好
9.糖尿病药物的重大突破
10.关于“干细胞移植治愈糖尿病”
11.银杏制品可防糖尿病并发症
12.蛋白片段防治糖尿病
13.多种疗法屯除常年、王射
14.治疗糖尿病有了新突破
15.我国研制出胰岛素口腔喷剂
16.已找到糖尿病的天然抑制剂
17.糖尿病研究治疗获突破
18.糖尿病最新的几种治疗方法
附录
世界糖尿病日“11月14日”来历
内容摘要
随着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活动的减少,不台理膳食的摄入,竞争压力的加大,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在急剧猛增,危害巨大,且没有限治的办法,但是它还属于可防、可治之病。只要大力开展糖尿病教育,加强传防治糖尿病知识的力度,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把糖尿病带给人类的灾难降到最低。
景录先编著的《糖尿病防治必读》是医学专家撰写的科普读物。当今社会生活中,糖尿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糖尿病防治必读》从中西医的角度介绍了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生活方式与糖尿病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重视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重点阐述糖尿病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预防、糖尿病调养等知识,力求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更有益于广大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质的提高,使广大糖尿病患者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精彩内容
1.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关系糖尿病是如何发生的?人体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到肌肉、脂肪中.促进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及能量,从而降低血糖。同时,胰岛素可以抑制肝脏合成葡萄糖,抑制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
如果把人体的胰腺切开,在显微镜下观察,就会看到一个个像岛屿的细胞团,这些细胞团称为胰岛。
胰岛内有多种细胞成分,其中有一种B细胞,可以产生
胰岛素,是胰岛素的“加工厂”。胰岛素可以降低血
糖,促进蛋白和脂肪合成。没有胰岛素,人体蛋白和脂肪合成就会发生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胰岛素这种降糖作用不是无限制的,因为血糖对胰岛素分泌具有调节、控制作用。血
糖升高时,胰岛就会增加胰岛索分泌降低血糖;血糖降低时,胰岛就会减少胰岛素分泌升高血糖。所以,随着人体一天血糖的变化,胰岛索分泌水平会相应变化,形成特定的生理分泌曲线。
人体胰岛素缺乏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不能进入肌肉、脂肪而被人体利用。葡萄糖大量堆积在血液中,肝脏就会无节制地合成、输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这样,一方面细胞中缺少葡萄糖、缺少能量,人会感到饥饿、疲乏无力;另一方面,血液中葡萄糖则“泛滥成灾”,当血糖超过一定量时,就会从尿中漏出.同时带出大量的水,造成尿量增加;体内缺水,人就会口渴多饮;人体缺乏胰岛素,不能合成蛋白和脂
肪,人体就会消瘦。这就是临床上的“三多一少”——多吃、多饮、多尿和消瘦。
所以治疗早期糖尿病的关键是用胰岛素治疗!最
新研究证明,患者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体内90%的胰岛细胞已损伤,但其中的40%~50%有可能恢复。
早期使用胰岛素,不仅可迅速解除糖毒性和脂毒性对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的损伤作用,同时也可让未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和胰岛素受体充分休息,使受损伤的胰岛细胞得以修复并恢复功能,这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然而使用胰岛素存在种种误区,很多患者,甚至有些临床医生认为1型糖尿病患者要永久注射胰岛素,而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不需
用胰岛素治疗,除非到了严重的晚期才需用胰岛素。
甚至有些患者误认为,一旦使用胰岛素,就要永久使用。实际上,l型糖尿病患者确实应终身使用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胰岛素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胰岛细胞。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经胰岛素治疗一个阶段后,可改用口服药物治疗,有些患者甚至还可以完全摆脱药物。
许多糖尿病患者要靠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疾病,一
般每日需要注射3~4次,以弥补内源性胰岛素的不足。这种办法不仅使患者感觉不便和痛苦,更重要的是不符合人体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曲线。胰岛索泵可以模拟人体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给患者补充胰岛素,同时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来调节胰岛素的注射量。
胰岛素泵是一种计算机控制的、可连续微量注射胰岛素的蠕动泵,操作和使用非常简单。它的体积如
同火柴盒般大小,使用时只要将导管针头埋入腹部皮下即可。当泵体内胰岛素即将耗竭时,可以补充新的外源性胰岛素,使其连续不断地发挥作用。除天气炎热时要注意预防感染外,一般情况下,需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可终身佩带,并不影响正常生活。这种方法接近人体分泌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曲线,不仅可以非常好地控制血糖波动,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还可有效治疗早期发生的并发症。
2.糖尿病的前期状态
经常有患者拿着化验单找医生咨询,他们的化验单上写着LGT降低,这让患者摸不着头脑,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呢?
LGT又称葡萄糖耐量降低,是指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值高于正常值,而又没有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糖尿病的前期状态,也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备军”,糖耐量降低的人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100倍。经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减低阶段,此阶段是目前了解到的糖尿病前期唯一有可能恢复正常的重要阶段。因此,尽早发现糖耐量降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我们提醒,如果你是近来食欲正常,吃得不少,而体重减轻又找不到其他原因的人;曾经分娩过巨大儿的女性;年龄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肥胖或超重的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都应定时到医院检查,以了解自己的糖耐量是否正常。如果已经成为糖尿病“后备军”中的一员,一定要以良好的心态
正确对待。首先在认识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节制饮食,不要吃得过饱;增加运动,每天保证半小时到1小时的运动时间;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提倡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少喝酒不吸烟,完全可以使其不发展为糖尿病。另外,必要的药物干预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为何出现糖耐量减低糖尿病的“后备军”,指餐后血糖水平偏高,却够不上糖尿病标准,成为糖耐量减低者。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如果出现糖耐量减低而不及早进行防治者,迟早要转为糖尿病。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糖耐量减低呢?
糖耐量减低是介于正常血糖水平和糖尿病的一种中间状态,空腹血糖为6.1mmol/L一7.Ommol/L。可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检查。清晨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后测定血糖,若血糖大于等于7.8retool/L小于11.1mmol/L,可以确诊为糖耐量减低。糖耐量减低者体内胰岛素受到抵抗,正常量的胰岛素难以维持正常血糖。尤其是那些肥胖的年轻人和小胖墩,潜藏着胰岛素抵抗的隐患。医学家们精确地测定了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发现肥胖者对胰岛素的反应能力比正常人下降一半左右,对胰岛索产生抵抗。机体为了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促进葡萄糖代谢,胰岛必须加大胰岛素的分泌量,以抵消胰岛素的抵抗,结果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二者之间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不堪重负的胰岛终有一天会被压垮,分泌不出胰岛素,体内血糖持续升高,发展为典型的2型糖尿病。
研究表明,肥胖、不爱运动、血脂异常、有糖尿病家族史和高胰岛素血症是诱发糖耐量减低的高危因素,有5%-15%的糖耐量减低者可发展为糖尿病。国内和国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耐量减低者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糖耐量减低常合并多种代谢危险因素。
4.警惕糖尿病的隐性症状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早期无明显的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即所谓“三多一少”的症状,往往是身在病中不知病,等到有明显症状时,病情已恶化了。
目前糖尿病只能控制,无法根治,所以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隐性糖尿病患者身上有许多奇异现象与表现,可以提醒我们早期发现糖尿病。
(1)阳痿。男性糖尿病患者阳痿比例高达80%。
性功能正常的男性突发阳痿者应有意识去医院检测一
下血糖。
(2)肥胖女性。腰围与臀围之比大于O.7%-O.8%,上身明显肥胖是患糖尿病的特征之一。
(3)分娩巨婴孕妇。分娩出体重4kg以上的巨大婴儿,并有多次流产或死胎病史者。
(4)排尿困难者。早期常有排尿困难症状,男性除因前列腺肥大所致外,应该考虑患有糖尿病。
(5)周围神经炎。肩、手足麻木,身体有灼热感
或蚁行感,跟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者。
(6)低血糖患者。出汗多,尤其是局部出汗多,饥饿、头晕、心慌、易激动并反复发作者。
(7)皮肤病。全身皮肤发痒,特别是女性阴部瘙痒更重。皮肤易生疮疖,皮肤感染后愈合慢。
(8)呼出异味的患者。呼出烂苹果味,重者汗液、泪水都有此味。
(9)糖尿。尿液有大量泡沫,且长时间难以消失。偶尔尿液滴于地上,干后发白,并可引来蚂蚁。
(10)间歇性跛行、菱形舌炎、突发视力减退或障碍、易疲劳。
结合是否有嗜糖习惯及遗传因素,隐性糖尿病是不难诊断的。如果你有以上症状。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到医院检查,以防患于未然。P14-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