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遗稿之谜(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2.9
4.7折
¥
4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英)马丁·多列奥|译者:余斐霞//徐菡
出版社江苏人民
ISBN9787214233578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0736558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内容摘要
本书讲述了莎士比亚去世之后,他的作品如何得到整理保存、结集出版而得以留存后世的故事。
故事以莎士比亚同乡好友理查德菲尔德为叙述者,后者是著名出版商。小说讲述了这位出版者如何与妻子同心协力,整理莎翁遗作并予以出版,涉及伊丽莎白女王时代众多文化名流,反映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真实生动的社会面貌。
精彩内容
我这个人,靠着勤勉刻苦、兢兢业业,从乡野连绵的英格兰中部来到伦敦,在这个恶臭扑鼻、泥浆遍地的城市
立下了足。自律、通达,这些都是父母教导我的人生准则,我也奉之为圭臬。回首往事,可谓世纪更迭、风云变幻,从詹姆士国王当政的第二十个年头算起,我好像就不曾真正清闲下来过——当然,这是诗人和剧作家所说的那种“闲”,而我一直在学习。我叫理查德·菲尔德,是一个硝皮匠①的儿子,后来却成了所谓的学者;我逃离了乡村小镇,变成一位受人尊敬的伦敦印刷商——这其中自然有很多故事。我的记忆力一直还不错,得益于此,在这本书里,我就要把其中的一个故事来忠实地讲一讲。
众所周知,威廉·莎士比亚是一位天赋神笔的剧作家,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过,今天我要讲的不是他本人的故事,而是那些在他死后数年间,为了把他的作品
搜集完整、编辑出版而不辞辛劳的人们的故事。这些人为了搜集莎土比亚的剧作而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将它们集齐,编辑为《第一对开本》①加以出版,从而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存留于世间。天知道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参与到这项伟大工程中,为之稍尽绵薄之力呵!我本来可以的,是的,本来可以的!在我的案头就有一部《第一对开本》,书里有一幅莎士比亚的肖像插图,画中的他风华正茂。在我伏案疾书时,这位吟游诗人就直视着我。长久以来,我始终忍受着悔恨的折磨:如果当时我读过这些剧本,如果当时我像现在一样崇敬这些文字,而不是听信了那些贬损之词,我本可以成为这部巨著的出版者,而且可以把它制作得比现在还要完美!看得出来,这帧肖像绝非粗制滥造的手艺匠所为。我认识制作这帧蚀刻铜版画的马丁·庄萨特,那是个很有天分的家伙。更重要的是,我与威廉·莎士比亚本是儿时的朋友,彼此熟识。说起我们的相识,往事历历在目:那会儿,他是国王学校的新生,我虚长他三岁,已经是国王学校的模范学生了。他的一双眼睛总是睁得大大的,似乎洞察毫厘,就连我的思想他好像也一清二楚。当时我们两人的交情,绝不只是一般的点头之交。我常去他家送我父亲店里硝出来的皮革,他也常来我家取硝皮,所以我们的来往比一般同学之间多得多。不过,正因为我们都涉足了各自家族的生意,两家父母严格限制我们私下来往,尤其是放学后。我家的硝皮店与他父亲的皮手套店只隔短短一条街,两家有生意往来再正常不过,但尽管是生意伙伴,我们两家的父母之间相处都是客客气气,甚至有点冷冰冰的。威廉的父亲约翰和母亲玛丽是保守的天主教徒,我父母则是激进的新教徒,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父母对我要更严厉些。当然,幸好咯,在学校的时间,父母们是鞭长莫及的,所以我们两个其实不止一次打破禁令,私下往来。
毕业20年后,我又见到威廉时,他已是一个豪情万丈、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模样和神情都酷似我刚才提到的那幅肖像,正热切地想在喧嚣繁华的伦敦一展才华。我们一
起回忆家乡,追忆少年时代。我们谈起了学校的老师,谈到了年轻的亨特先生——总是穿着深色的教师制服,容光焕发。正是他第一次把我们引领进文学的殿堂,填鸭一样抛来塞内卡、西塞罗、奥维德和维吉尔,指导我们阅读这些大师的著作,而我们深深地陶醉于其中!亨特先生让我们受益良多,多得超乎他自己的想象,其中之一就是让我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课堂上,亨特先生的一个绷紧的表情,或一个揶揄的神态,都能让我们体会到某些细腻的含义,或体察出些许精微的差异。而且,他让我意识到了定势思维的危害,从而间接地帮助我重新审视了我。家和莎士比亚家的宿怨问题。
P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