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汇塘/发现闵行之美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3.1
6.7折
¥
64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吴玉林
出版社上海书店
ISBN9787545817539
出版时间2018-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4元
货号30436426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吴玉林主编的《蒲汇塘》为“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之一,由闵行区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闵行堪称海派文化的发祥之地,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书叙述了上海闵行蒲汇塘的起源、形成,包括从松江起,经闵行,到徐汇止,一系列的人文故事、变迁过程、建筑特色等。全书分人、事、物三部分展开叙述,重点叙述了七宝地区,如当地相传的七件宝物、蒲汇塘桥、老字号店铺、各式当地风味食品等。该书是一部呈现传统文化的知识读物,颇具可读性和资料价值。
目录
总序
站在塘桥上望东望西(代序)
东流不尽蒲溪水
蒲汇塘——个地理的图腾
蒲溪潺潺
记住土山湾,有许多理由
虹桥的格调
一条河,一座桥,一段时光的刻度
流经七宝的蒲汇塘
蒲汇塘和娄县东边界
“四”成佳话说泗泾
九里建亭
海派寻“源”徐家汇
一方文脉水相连——蒲汇塘流域街镇概述
旧日风物何处觅
陆宝庵·七宝教寺·七宝镇
守住心中的老街
一个瑞士人眼中的七宝
塘桥的前世今生
东圣堂往事
上塘房和下塘房
溪边古树述沧桑
闲话东桥
南横沥12号
西湖浴室
土山湾博物馆散记
“壁上村”与“号上三邑”
小闸南瓜和小闸河
周沈巷和小闸镇
昔日小闸镇在今何在
桂林公园:黄金荣的私家花园
蒲汇塘路的802车队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文台的前五十年
乡愁往事入梦来
一壶七宝老酒纵横千年
民俗瑰宝“七宝皮影戏”
夜半唯闻蟋蟀声
一场“奇怪的战争”
香糯人味,白切羊肉来哉
黄金瓜哪里去了
七宝尖
七宝七件宝的传说
七宝氽来钟回归记
风情最浓是市井
撑船人家
最苦不过是纤夫
摇啊摇,摇到佘山去
塘里赛龙舟
草龙求雨
精彩内容
有千年历史的七宝古镇寺庙众多,商业兴隆,在清乾隆十年(1745)曾是青浦县衙驻地,在蒲汇塘蜿蜒流经的诸多乡镇中首屈一指。七宝被蒲汇塘由西向东穿镇而过,拦腰分为北镇和南镇。河面上除了镇中央连接南北大街,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的蒲汇塘石拱桥外,在镇东、镇西各有一
座用巨型长条石铺架的安平桥和康乐桥呈拱卫之势。七宝塘桥雄跨蒲汇塘两岸形势险要,它既是七宝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战乱年代上海西南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太平军忠王李秀成率部攻打上海,在七宝与清兵六度激战,蒲汇塘北侧的七宝教寺在战火中毁于一旦,塘桥上更是数度变幻大王旗。
1937年10月,日本轰炸机扔下炸弹直落塘桥顶,石桥仍是岿然不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守军在塘桥上架起木柴,遍撒硫磺以负隅顽抗,解放军攻占七宝后即派兵在塘桥镇守。
七宝塘桥本是露天三孔石拱桥,抗战时日军占领七宝后,便沿着蒲汇塘和横沥港一带扎起竹篱笆,作为其侵占上海的军事、经济封锁线,还在塘桥顶上搭起木质桥棚,作为日军盘问行人,检查“良民证”的岗哨。日军严禁中国人将粮食布匹带入日占区,使一河之隔的米价、布价有数倍之差。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七宝乡民迫于生计,冒着被日军枪击刀劈之险,深夜翻越竹篱笆去贩米贩布以养家糊口。一旦被日军发现就被凌迟处死,挂在竹篱笆上暴尸数日。在抗战国难时期,位于日军封锁线上的七宝镇开张了许多米店、布店且生意兴隆,在日军铁
蹄下呈现出畸形病态的经济繁荣。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把塘桥顶上的日军桥棚沿用为军事哨所。解放后,政府将该桥棚从军用改为民用,并把它向南北桥堍延伸而扩建成覆盖整座桥面的拱形廊棚,使其不但能替过桥的镇民遮风挡雨,还成为艺人卖艺,匠人修鞋,农民卖菜的好场所。廊棚此后经几度修缮,在东西两侧均建有宣传橱窗,除阅报栏、公告栏、卫生宣传栏之外,还有五颜六色的影片海报。
古时七宝是河港交错的江南水乡,根据清道光年间地图,一七宝镇周遭有二十三座石桥,有如众星捧月般呵护着镇中央的蒲汇塘桥。蒲汇塘上的镇东安平桥和镇西康乐桥建于清道光年间,桥身与桥面俱用数吨重的巨型花岗岩条石铺就,桥宽仅四五尺,左右用木栏杆围护,每逢雨雪天便难以行走(“文革”年代疏浚蒲汇塘时均被拆除)。在蒲汇塘桥以东数十米处,原有一条与蒲汇塘垂直相交的横沥港,两岸都是石驳水桥和傍水民居,在20世纪60年代还架有八九座状态各异的古石桥。“文革”时镇上将老横沥港填平筑路,并在镇东半里处开挖一
条新的横沥港与蒲汇塘交汇。于是这些造型、名称各异,蕴积着浓厚古镇水乡历史风韵的古石桥,从此便灰飞烟灭。现在回头来看,原本河道纵横,小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