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有被遗忘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2.3
6.4折
¥
35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美)布莱恩·本德尔|译者:潘丽君
出版社重庆
ISBN9787229080594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5元
货号2944429
上书时间2024-12-27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布莱恩·本德尔所著的《你没有被遗忘》是一本军旅小说,由两条线展开;法西斯发动了二战,军人世家之子瑞安参军成为一名美国空军飞行员,在太平洋战场与日本帝国主义殊死奋战,并成长为英雄,在新几内亚巴布亚岛中弹坠机失踪;9·11后,也是军人之后的乔治,怀着以武报国的心愿,从一个体育健将成长为陆军突出队员,继而又成为空军飞行员,并加入“战俘与战争失踪人员办公室”。这是一个为尽快找到埋骨他乡的美国士兵,美国国防部建立的一个由考古专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拆弹专家、老兵与DNA鉴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队伍。在太平洋搜寻任务中,产生了交集。为完成搜寻任务,乔治查阅了大量档案,并寻访许多当事人,逐步还原了一个个英雄的事迹。歌颂了英雄们坚定信念和坚韧意志;刻画了英勇善战、不辱使命、甘于奉献、永不放弃的战斗精神和军人世家的血脉传承。诠释了国家的责任——你没有被遗忘。
作者简介
本德尔于2001年担任《波士顿环球报》记者,主要负责报道美国军事、反恐战争、军火交易及国家安全。他深得美军高层信任,常跟随部队进入军舰航行,甚至乘战斗机亲临敌方阵地;也因倡导人文主义、关注普通士兵生活而备受下级官兵喜爱。他著有作品《军队内部》(InsidetheArmy)。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永不褪色的军徽
第二章 离乡的绅士
第三章 光荣与梦想
第四章 我们将踏上战场
第五章 无处安放的信仰
第六章 拉包尔之围
第七章 新的征程
第八章 故乡的守望
第九章 无论你在哪里
第十章 魂归故里
尾声
内容摘要
布莱恩·本德尔所著的《你没有被遗忘》讲述:横跨60年,相隔万里;两代军人,不变的军魂。
乔治生于军人世家,长大后踏上了与祖辈相同的道路。他曾雄心壮志,却在风沙漫天的伊拉克迷失了。退役前他只剩最后一项任务——在一支特殊的部队
服役一年。
这支部队不侦察、不作战,他们的任务只是在世界各地搜寻、挖掘并运送在战争中为国献身的英烈遗骸。他们神秘、默默无闻,却又伟大、恪守信仰,他们只有一个简单的目标:无论你在哪里,我们都会带你回家!
一支追寻阵亡英烈下落的部队,一句简单却从未忘记的承诺。
精彩内容
打从1973年7月2日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乔治·森瑟内·埃斯特五世几乎就认定,每个人的父亲都是穿着军装工作的。在科罗拉多州卡森堡基地医院的产房里,当父亲第一次把乔治抱在怀里时,就身着少尉制服、头戴陆军空降兵特有的栗色贝雷帽。乔治的童年照片中随处可见军队的痕迹:比如,还在襁褓中的他,戴着
父亲的贝雷帽;又比如蹒跚学步的他,在父亲的腿上咧嘴撒娇,那时父子俩正坐在一
辆军用吉普车的副驾驶座上。
乔治的母亲安是一位典型的军嫂,本姓派特,在嫁给乔治的父亲之前,有过一段婚史。安富有南部姑娘独特的魅力,姣好的面容堪比选美皇后。她出生于“二战”期间,父亲是一位退役军人,曾在太平洋战争中担任空军飞行员。因此,在安出生的第一年里很少有机会见
到自己的父亲,那时,家里人就教她亲吻父亲的照片。成年后,安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邂逅了乔治的父亲,当时大乔治正以预备役军官的身份在那里学习和训练。迷人的安令大乔治一见倾心。很快,他们便坠入了爱河,并于1971年12月28日在帕特里克空军基地的小教堂里举行了婚礼。安与前夫育有一双子女,斯科特和泰瑞。不过,她很快适应了自己的新生活。当时,大乔治还是一名年轻的连长,为了协助他的工作,安常常在家里举办咖啡沙龙,邀请其他军嫂参加。除此之外,她还曾负责协调缝纫作品展会并组织过连队圣诞晚会。
在乔治出生前不久,美国武装部队经历了一次历史性改革:由义务兵役制转为志愿兵役制。在这种制度背景下,就意味着一个生长在军人家庭的人,其生活圈子会封闭许多,因为他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
就像埃斯特家族,军队几乎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因接到相应的军事任务而搬家,1981年,乔治8岁时随家人从卡森堡到德国的斯图加特,接着又搬到北卡罗来纳州的布拉格堡。
乔治的同学、朋友和邻居,几乎都是军人的子女。
埃斯特的家庭相册中保存了很多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如乔治不知所措地站在勃兰登堡门口和柏林墙边。从这些冷战时期的地标性建筑上,乔治开始慢慢了解他父亲作为一名军人所担负的责任。
10岁时,乔治便深刻地理解了所谓“战士”的意义。当时,父亲在布拉格堡担任第82空降师的直升机飞行员。有一天,父亲回家告诉乔治,他要即刻动身去执行任务。时值1983年10月,总统罗纳德·里根下达命令,要求美军作战部队立即前往加勒比海岛国格林纳达,那里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身处该地的美国公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
胁。大乔治当时作为陆军少校接到这项紧急任务。临行前,全家人抱在一起含泪告别的场景,乔治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场战斗仅仅持续了几天,最后以美国的胜利告终。然而,这场胜利却是以19名士兵的阵亡与116名将士的受伤为代价的。乔治永远无法忘记,母亲在等待父亲归来时,脸上那份无法掩饰的焦虑和不安。
第二年春天,11岁的乔治某一天突然意识到,每天清晨从军营中传来的微弱的起床号,也是为他而鸣的,那是他第一
次真切地感受到埃斯特家族亡魂对他的召唤。1984年5月初一个星期
六的早晨,他的父亲被派到堪萨斯州莱文沃斯堡驻守,他们一家搬到了驻地附近密苏里河沿岸一间简易的砖瓦房中,门前街道两侧绿树成荫。那天,乔治在客厅看电视,他不停地换频道,想找到一部动画片。而父亲大乔治和妈妈安为了准备晚一点的肯塔基赛马派对,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
乔治不停地按着遥控器,根本没注意节目的内容,突
然,他被熟悉的字眼吸引住了,解说员低沉的声音中(配合一段模糊不清的战争画面)传来一个名字:乔治·埃斯特。
一开始,乔治并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只是待在那儿,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屏幕,右手下意识地握紧遥控器。整个客厅都充斥着电视机的声音,突然,镜头迅速对准了一个士兵,他赤裸着上身,伤得很重,瘫倒在丛林里,表情十分痛苦,弥留之际又被狙击手射中了喉咙。
“妈妈!”乔治大哭着跑出客厅,“我在电视上看到爷爷了。”乔治从没亲眼见过爷爷,因为在他出生7年前,中校乔治·埃斯特三世就已经在越战中牺牲了。关于他老人家的事迹乔治都是从大人口中听说的,像是他身材瘦弱,沉默寡言;十分注重仪表,哪怕是进入丛林作战,军装也总是熨得平平整整;穿军装的样子像极了美国知名演员加里·库柏,等等。
然而,一提起爷爷,乔治就有种无法言说的亲切感。可能是血脉相承的缘故,那种从祖辈到父辈遗传下的气质,在乔治身上也渐渐显现出来。祖母哈莉特来自美国南部,身材高大、性格
温和。每当向爱孙谈起自己已故的丈夫时,哈莉特的脸上总会流露出一股崇敬之情。
不管是感恩节聚餐、家庭成员生日会,还是其他庆祝活动,老乔治都是埃斯特家族谈论的话题。这些场合总会令哈莉特触景伤情,每每其蓝色的双眸都会泛着泪花,但又很快地被她掩饰过去。不过,当谈到丈夫的军旅生涯时,她却会马上变得神采奕奕起来。
爷爷去世10多年后,很多人开始斥责越战给美国人民带来的苦难,但哈莉特却从未表现出对这场战争的痛恨之情,尽管它给她的家庭带来了惨痛的回忆。
“乔治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他为此接受训练,并始终不忘初衷,我们永远为他骄傲”,这是1977年哈莉特在接受采访时说的。唯一让她感到不满的是,美国在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胜利的情况下退出了越南战争,任由南越政权向北越投降。“我不懂政治,”她说,“只是有时候忍不住会想啊,牺牲了那么多的生命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不愿意承认,乔治的牺牲没有任何意义。”P8-10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