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有何用/人文智慧译丛
  • 哲学有何用/人文智慧译丛
  • 哲学有何用/人文智慧译丛
  • 哲学有何用/人文智慧译丛
  • 哲学有何用/人文智慧译丛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有何用/人文智慧译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9 4.7折 3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玛丽·米奇利|责编:汪泉|译者:汪夏铭//魏岚

出版社广东人民

ISBN9787218137070

出版时间2019-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39.8元

货号31714250

上书时间2024-12-26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玛丽·米奇利(MaryMidgley,1919—2018),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哲学高级研究员,20世纪顶尖道德哲学家之一。写作广泛,涉及人性、科学道德、动物以及环境等,著作有《兽与人》《心与思想》《恶意》《动物的重要性》《你是幻觉吗?》等。

目录
第一部分?寻找线索
我们的脑海里都储存着很多碎片,不系统、不完整、不能解释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每个人都试图将这些碎片拼贴在一
起,形成一幅完整的图案,以便解释各类终极问题,这就是哲学的使命。
第一章?引论
第二章?思想会过时吗
第三章?什么是研究
第四章?方法的冲突
第五章?摆明问题
第六章?物质是什么
第七章?有关量子的问题
第八章?什么是进步
第九章?视角与悖论:卢梭与智力炸药
第十章?约翰·穆勒和各式各样的自由
第十一章?对容忍的理解
第二部分?关于科学的诱惑观点
假如有一幅世界图像,那么,这幅图一定是不同角度透视整体世界,读懂这幅图,意味着我们掌握了透视功能,可以把
握未来。这就是哲学和其他学科的最大差别。
第十二章?世界图像的力量
第十三章?历史不会消亡
第十四章?科学主义:新型镇静剂
第三部分?愚昧与机器崇拜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科学指引发展新方向,人们对神明的崇拜逐渐削弱。与此同时,机器走入大众视野,由此带来的
是对机器的狂热崇拜。这样的担心是否多余?
第十五章?力量斗争
第十六章?迷失的人类
第十七章?神谕
第四部分?奇点和宇宙
2035年的一天,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慧吗?如果人类被越来越依赖的所统治,我们终将走向何方?在自然科学盛行的
当下,重视意识的作用才是人类的终极出路。
第十八章?什么类型的奇点
第十九章?能测量智力吗
第二十章?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物质
第二十一章?对客观的狂热崇拜
第二十二章?物质与现实
第二十三章?科学主义的神秘性
第二十四章?奇怪的世界图景
结语?一个世界,多扇窗口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哲学有何用》是英国伦理学家玛丽·米奇利的全新哲学专著。人类为什么需要哲学呢?最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哲学可以解释不同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方式多种多样,不管我们尝试解决的难题是什么,思维方式的关系问题一直让我们困惑不已。当代科学、宗教和哲学争论不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面对当下人类的思想焦虑和困惑等问题,米奇利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之道。

精彩内容
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哲学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我们正在努力做的是什么?
我们既不是一无所有,从头开始,也不是将各种观
点一览而过。如今有些观点模糊混乱,让人费解。人们一直在寻找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些观点的因素,比如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背景。有些观点在曲折中发展,零零散散但又不失公正,人们需将其归纳为一种模式——一种可以解释一切的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模式趋于完善,我们有望称之为哲学。
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有时,我们想拼好一幅复杂的拼图,但这幅拼图中却混有取自不同拼图的零片;有时我们还想给各种各样的构想塑造同一种形状。的确,人类一直在做这些事情,因为人类从一开始就有意识。人类的脑海中一直有一
些不完整的世界图像以及各种框架,这些框架中附加着
零碎的经验碎片以及各类学科,如地质学、历史、数学、天文学等等。但这些框架不是自发地融合在一起,而是通过不同的渠道,或不同的社会团体相结合。每个社会团体有自己的思维框架,这些团体在我们看来也许很陌生,甚至彼此怀有敌意。
由此看来,即便现代物理学理论最初的发展离不开
一群虔诚的教徒,但是,当代物理学家也许即便绞尽脑汁,也不知道到底要将其他人的宗教信仰安放于何处……此外,出于选择的需要,即使在我们自己的宗教或科学分支领域内,也要面临再次分裂。的确,一开始让人类产生质疑的点也是当代人争论之所在,要解释这个问题,只有两种解决方法。科学家的任务是发现(Discovery),这是普遍共识。我们正致力于新发现,即唯一的最终的答案。
探索量子从两个角度解释量子理论而产生的分歧一直是量子理论的难点。从波的角度解释,还是从粒子的角度解释呢?哪种角度更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简单。科学家要经过大量计算,再从中做出选择。回答这个问题不只是选一种科学家偏爱的解释,更是要构建宏观背景,即世界图像。
即便是再普通不过的问题,也会涉及构建宏观背景。比如:地球是平的还是圆的?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是人类光凭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如果接受了地球是圆的这个说法,我们就会不断地引申问题,比如地球为什么是圆的?如此一来,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解释宇宙其他部分的性质及地位和大自然的性质及地位。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问题,也不能只是在当代争论者提出的两个方法中选一个。相反,科学家研究的是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质。地球是一个多元化星球,这里有花鸟虫鱼、人类,还有神秘的地核。人类不仅仅是中立的观察者,从旁观者的角度提出问题,更是与地球息息相关的生命,因为人类也是地球家园的一部分。尤其是现在,我们要从整体出发,在这幅巨大的生命地图上,将科学建议安放在正确的位置。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