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好故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6
6.2折
¥
5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刘仕杰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
ISBN9787577203539
出版时间2024-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8元
货号31979024
上书时间2024-12-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刘仕杰作家、编剧、资深出版人、新媒体内容专家、音视频节目策划制作人、甘肃省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华文创意写作中心甘肃省创意写作基地创始人、兰州市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拥有出版专业副编审职称。
2009年进入读者出版集团,供职于敦煌文艺出版社,任文学编辑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内容创意与写作、有声及影视节目策划与制作。
著有《导演思维:让微剧本变得高级起来》《流量密码:新媒体内容创作技巧》等畅销书,孵化字节有趣、夜鸣虫、刘仕杰内容战略、甄探推理馆、甘小妃、哈驼阿甘等多个品牌,策划出品喜马拉雅、懒人听书的畅销有声作品多部,拥有多项写作类专利。
目录
第1 章 了解背景:当儿童文学“遇见”新媒体时代
1 .1 儿童内容创作的“前世今生”
1 .2 当代儿童内容创作的多维优势
1 .3 新媒体助力儿童内容消费
1 .4 儿童内容创作的当前困境
1 .5 新媒体时代儿童内容创作新形态
第2章 精准选题:“抓”住家长和孩子的眼与心
2.1 主题与时代背景“不分家”
2.2 从受众群体的多方面特点分析主题方向
2.3 “旧”题与“新”题的碰撞
2.4 新媒体时代下的主题模式
第3章 内容分析:做对内容才能做出成绩
3.1 儿童内容多平台“绽放”
3.2 大流量儿童有声节目内容分析
3.3 儿童有声内容火爆题材
3.4 大流量儿童视频内容分析
3.5 儿童视频内容火爆题材
第4章 创作技巧:爆款背后的“秘密武器”
4.1 趣味化创作
4.2 趣味化创作方法论
4.3 趣味化创作原则:快乐+成长+穿越=极致的儿童内容
4.4 智能化创作:AI 与元宇宙
第5章 内容变现:让用户和市场笑着买单
5.1 建立并完善儿童内容品牌IP
5.2 从创作到策划,实现IP化布局
5.3 变现模式:“新媒体+”多元化发展方向
第6章 责任担当:做有底线的内容生产者
6.1 儿童内容创作的禁忌
6.2 顺应少儿内容创作与传播的新趋势
6.3 对创作者未来发展的要求
6.4 新时代创作者的突破点
后记 拥抱AI 时代,培养优质少年
内容摘要
新媒体时代下,各类创作平台百花齐放,给儿童内容提供了大量舞台,而在“人人都能成为创作者”的时代,创作者如何打造出爆款故事,吸引家长和儿童成为忠实受众,是摆在每一个儿童内容创作者面前的课题。本书从儿童文学的起源与发展出发,呈现和总结了儿童内容创作的一些重要特点、经验和规律,在主题选择、内容打造、创作技巧、AI内容工具使用、变现这几个重要方面提供了大量干货知识,真正帮助创作者解决眼前的课题。
同时,本书还客观地探讨了喜马拉雅、凯叔讲故事等知名有声平台和抖音、优酷等视频平台上的儿童内容,深度剖析了多个爆款儿童IP,以最真实的案例,帮助创作者厘清儿童内容创作领域的真实现状,摸清打造爆款内容背后的底层逻辑。
精彩内容
1.1 儿童内容创作的“前世今生”儿童内容,本质上就是儿童文学。不同时代下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应着不同时代下儿童内容创作的特点,也见证了儿童内容创作一百多年来诸多方面的变化,包括创作背景、主题选择、内容形式、变现渠道等。因此,要了解如何打造优质的儿童内容,创作者们应该先静下心来,走进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在历史的长卷中,看到儿童文学的没落与辉煌、成长与突破,从中总结出有效的、可行的经验和规律。在谈及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时,我们不得不先聊一聊儿童内容创作究竟因何出现,为何存在。
关于这一问题,曾任儿童文学协会主席的佩里?诺德曼和加拿大童年文化研究会主席梅维丝?雷默,在1992年合作编写《儿童文学之乐趣》时,曾给出过这样的解释:“所谓的儿童文学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人们相信儿童与成人是不一样的——不一样到需要自己独特的文本。”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进步,人们的“儿童观”越来越清晰,对儿童群体也更加理解和重视,尤其到了现代社会,人们愈发坚信儿童是时代的未来,认可儿童所接触的内容对于他们的身心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因此意识到优质的儿童内容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这正是儿童文学在现当代的重要背景之一。
1.1.1 儿童文学的第一颗“神奇种子”早期的儿童文学,以现在的目光和标准来看,属于“非正式儿童文学”。非正式儿童文学,即以民间流传的神话、童话故事和歌谣为主,虽然并不是针对儿童群体出现的,但相对成年人来说,内容更受儿童喜爱,也很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成为默认的儿童内容资源。
站在西方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的角度来看,“非正式儿童文学”在古希腊时期存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俄罗斯作家尼?库恩编撰了《希腊神话和传说》,这本《希腊神话和传说》吹响了儿童文学由“非正式文学”迈入“正式文学”的前奏。之后,经过翻译、精简和修整,便有了如今的《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以更为精练的内容以及更加浅白易懂的文字表达方式面向西方社会,在文学领域引起不小的轰动。
自此,早先的口头文学经由印刷传播成为正式的文学读物,书中的诸多人物,例如众神之王宙斯、冥王哈迪斯、海参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给儿童群体带来了巨大的乐趣,其中有关宗教、哲学、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内容,也对儿童世界观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囊括宗教、哲学、风俗、艺术等在内的多方面启蒙教育书,这本被誉为“西方文明之根,希腊、罗马艺术之基础”的经典文学作品,自此成为西方儿童文学成长史上的第一颗“神奇种子”。
那么中国儿童文学成长史上的第一颗“神奇种子”又是什么时候种下的呢?很多朋友认为,在中国,“儿童文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民初时期。1913年,周作人发表了《童话研究》,并提出“儿童之文学”这一概念。其实不然,早在清末时期,由日本传入中国,并于190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童话》丛书就属儿童文学之列,只不过到民初时期才经周作人之笔,通过文字内容正式提出“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并于1920年通过《儿童的文学》一文正式确立“儿童文学”理念。因此,我们一般认为,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儿童文学理念的形成时期。此后,随着全社会对“儿童群体”的关注和重视日益提高,儿童文学的地位,也因担任着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重任而不断提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