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墨年鉴2022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07.3
6.2折
¥
4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中国水墨年鉴编委会|责编:唐明星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6779
出版时间2023-08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498元
货号31839611
上书时间2024-12-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赵力,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并留校任教。199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艺术与设计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艺术和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史论、中国书画鉴定、当代美术批评、艺术经济研究、展览策划推广等。著作有《中国油画文献》(合著)、《中国油画五百年》(合著)、《京江画派研究》、《京江画派》、《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报告》(主编)等。
目录
001 时空一体,心物共生――2022 年度水墨观察
009 艺术家
周韶华、崔振宽、丁观加、彭先诚、贾又福、王冬龄、梁铨、刘丹、田黎明、徐乐乐、王璜生、邓卜君、胡伟、江宏伟、刘进安、刘云、边平山、李津、沈勤、周京新、李孝萱、南溪、王天德、刘庆和、张江舟、郑重宾、林天行、徐累、邵帆、魏立刚、武艺、朱伟、姜吉安、雷子人、王法、王晓彤、章燕紫、林海钟、邱志杰、丘挺、魏青吉、吴高岚、徐坚伟、曾健勇、陈荣义、张见、高茜、谭军、崔强、方原、彭薇、冰逸、马骏、王牧羽、徐华翎、杭春晖、潘汶汛、郝世明、徐加存、王煜、程保忠、刘琦、祝铮鸣、孙浩、康春慧、李婷婷、彭剑、王濛莎、王赫、肖旭、曾霆羽、王霄、苏煌盛、曾建颖、李森、张闻、马灵丽、于瑜、林静云、宋岫音、谢天卓
335 水墨文章
361 水墨现场
375 水墨大事记
382 后记 富有深意,与美同行!
内容摘要
此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水墨年鉴”课题组推出的第三部年度水墨观察录。是继2020年、2021年的“年鉴”之后,再次对中国水墨创作的年度现状展现,并刷新了此方面的作品记录。这些作品充分彰显当代中国水墨的绵延生命力与裂变进化力。书稿由“艺术家”“水墨文章”“水墨现场”“水墨大事记”等部分构成。内容重在呈现水墨艺术家在秉承与创新的原则上,所作出的最新创作与艺术变化;挖掘学术热点,展现时代关切;回顾课题组系列学术展览及其学术活动;关注2022年水墨艺术事件,包括展览、研讨会、出版、教育等。
主编推荐
这是一本呈现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的上佳图文书。
全书由“艺术家”“水墨文章”“水墨现场”“水墨大事记”等部分构成,其内容充分彰显当代中国水墨的绵延生命力与裂变进化力。同时,全书重在呈现水墨艺术家在秉承与创新的原则上,还体现出各位艺术家所作出的近期新创作与艺术变化;挖掘学术热点,展现时代关切;回顾课题组系列学术展览及其学术活动,等等。全书还细致梳理了2022 年水墨艺术事件,包括展览、研讨会、出版、教育等。
精彩内容
时空一体,心物共生 ――2022年度水墨观察
水墨,凝聚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度和神采。斗转星移,水墨所呈现出的“中国气质”处在永恒的变动之中,与时间同构的水墨精神,历久弥新。在本土当代艺术史建构的需要和艺术家对中国艺术传统的重新发现等多重作用之下,当代水墨创作发生诸多变化。当年看来激进前卫的水墨创作,已然成为新的传统。艺术机构、策展人、批评家的话语权愈加举足轻重,收藏群体也发生了偏移。水墨创作变得多元,总体趋势是对艺术传统更加深入认识和对视觉资源更加细致、个人化的运用。基于对传统不同层面、不同程度的突破,形成了“当代?水墨”纷呈的现象与分支。 《年鉴》观察对象“当代?水墨”并不是一个完善严谨的学术概念,当代语境下“水墨”的具体所指因人而异。《中国水墨年鉴2022》收录的81位艺术家,由学术委员会与推荐委员会的各位专家评选与推荐而来。这些专家来自不同的学术体系――学院、美术馆、画院、美协及职业艺术家,他们从各自的视角注解水墨、推荐艺术家,形成了对“当代?水墨”的“共性认知”。 81位艺术家,横跨20后至90后老中青三代,他们的创作以水墨材料为基础媒介,以绘画为主要创作形态,技法和语言上不局限于中国绘画传统及笔墨程式,在图像、题材、观念等层面提出新的问题。这些艺术家以水墨作为思维方式、精神内核进行的跨媒介创作实践,亦在《年鉴》关注之列。 具体而言,《年鉴》收录的81位艺术家,以年龄排序分为“2040”“5060”“70”“8090”四个群体。如此划分,主要是从各年龄段艺术家呈现出的整体面貌考虑。 “2040”艺术家,包括周韶华、崔振宽、丁观加、彭先诚、贾又福、王冬龄、梁铨。这批艺术家是从传统水墨到现代水墨过渡的一辈,他们接续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家的水墨传统,致力于突破文人画格式,建构出了注重画面形式与笔墨气势的当代水墨图式,继而又在西化东渐的基础上,注重笔、墨、 色的革新实验。 “5060”艺术家,包括刘丹、田黎明、徐乐乐、王璜生、邓卜君、胡伟、江宏伟、刘进安、刘云、沈勤、边平山、李津、周京新、李孝萱、南溪、王天德、张江舟、郑重宾、刘庆和、林天行、徐累、邵帆、魏立刚、武艺、朱伟、雷子人、王法、王晓彤、章燕紫、姜吉安、林海钟、邱志杰。这批艺术家,青春时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新环境、新文化、新语言、新观念催生出新水墨裂变,“抽象水墨”“实验水墨”“都市水墨”“新文人画”接踵而至、轮番演绎。较前辈而言,他们对传统的叛离更彻底,呈现出或强调观念,或观照社会,或跨媒介、多媒材“制作”的各异面貌,同时,他们深耕笔墨,在笔墨的各自天地里尝试破界。 “70”艺术家,包括魏青吉、徐坚伟、丘挺、吴高岚、曾健勇、陈荣义、张见、高茜、谭军、崔强、彭薇、方原、冰逸、王牧羽、徐华翎、马骏、杭春晖、潘汶汛、郝世明、徐加存、王煜、祝铮鸣、程保忠、刘琦。这批艺术家,已届不惑之年,艺术语言渐为成熟,是当代水墨承上启下的中生力量。“70”艺术家,曾以“新新群体”集体亮相,画风各异、语言多元,主题多延续“都市生活”一脉,由宏观视野转向自我情感与个人志趣的激情表达。 “8090”艺术家,包括孙浩、王濛莎、康春慧、彭剑、李婷婷、曾霆羽、肖旭、王赫、王霄、曾建颖、苏煌盛、张闻、李森、于瑜、马灵丽、林静云、宋岫音、谢天卓。他们,成长于全球化浪潮之中;他们,善于反思,不再执迷于媒材拓展,更多回归平面绘画,关切当下的生存状态,传达个体的生存经验。 基于《年鉴》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水墨研究1.艺术家《年鉴》收录的81位艺术家,各年龄段人数占比分别为20–40后的艺术家9%,50–60后的艺术家39%,70后的艺术家30%,80–90后的艺术家22%。这些由专家提名组成的艺术家及其水墨实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水墨的“主流”风格。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