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生花(张涤生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院士传记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1.3
5.3折
¥
4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甄橙//胡俊//张齐|主编:王春法//张藜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
ISBN9787504667229
出版时间201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0元
货号3115109
上书时间2024-12-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简介
总序一
总序二
总序三
序
导言
第一章 成长经历
懵懂的童年
难忘的中学时期
大学时代
第二章 战地救护
战争与整形外科
铁马医风图云关
印缅战场功勋显
骨鲠在喉夺人命
第三章 结缘名师
巧遇张先林
赴美求学 师从艾伟
上海整形外科学习班
韦伯斯特和学习班的影响
第四章 创业维艰奠基础
抗美援朝业绩彰
抢救邱财康
中西医结合显奇效
显微外科技术的先驱
第五章 开拓创新
挑战颅面外科
组织工程学的推动者
规范美容外科行业的发展
妙手仁心 行医济世
医学外交家
第六章 搭建专业队伍
教书育人
上海九院五十年
结语 大爱无边 卓越成就
附录一 张涤生年表
附录二 张涤生主要论著目录
附录三 张涤生遗体捐赠志愿书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张涤生,我国著名整复外科专家、显微外科专家和颅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16年6月12日生于吉林长春,祖籍江苏无锡。现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不仅是中国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
是中国颅面外科和淋巴医学的创始人。《妙手生花(张涤生传)》编者甄橙、胡俊、张齐以采集工作所获资料为主要基础,在认真学习本传记等其他旁证或间接资料的基础上,较细致地介绍了张涤生院士的家庭背景、求学历程、师承关系、人才培养、学术成果、
医学交流等内容。
本传记以编年为序,以时间为纵线,以张涤生院士学术成长的重要时间节点和阶段作为章节划分的标准,按照成长经历、战地救护、结缘名师、创业维艰奠基础、开拓创新、搭建专业队伍六个章节展开叙述,展现了张涤生院士的学术成长经历,张涤生在整形外科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创造以及作为学科领军人物的重要作用。
精彩内容
1920年,张涤生五岁那年,父亲将他送到自家巷子口的私塾跟着一位老先生读书。旧中国的许多孩子所受的启蒙教育就是在这种私塾中接受的。正如我们在一些电视节目中所见到的那样,张涤生在私塾里同十几个年龄不等的学童一起,摇头晃脑、似懂非懂地读书。一开始无非是《百家姓》《千字文》一类的旧式启蒙读物,过一段时间,老先生就开始教他们读一
些更难的文章,不仅要读熟,还要背诵,背不下来就用戒尺打手心。四书五经对于五岁的张涤生来说未免有些枯燥,但是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自小就是个乖孩子,也是个认真学习的好学生,虽然对所背的内容不甚了解,但他还是每次都能按照私塾先生的要求背熟
,而老先生的板子自然一次也没有落到他手上。
这样在私塾里念了两年之后,父亲把他送到无锡城中心的崇安寺小学接受新式教育。当时的新式教育还不十分普及,张涤生能到新式小学上学还是非常幸运的。这段时间,张涤生经常坐着“班船”,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水路去找外公玩。他最喜欢外公,外公也
十分宠爱这个小外孙。外公家住在八土桥镇的复初堂
,是一个五六进深的大院子,只有外公外婆住在这里。可以想见这个神秘的乡下院落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有多少乐趣,也许张涤生这时经常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的快乐呢。
在崇安寺小学的几年中,张涤生的家庭发生了一
些变故。他的祖母祖父先后离世,两个姑姑也出嫁了,原来十个人的大家庭只剩下小叔、小姑和张涤生一
家四口。张涤生的父亲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由于经济状况变差,无力支付中市桥巷的租金,全家搬到了西河头三号一家王姓人家的前楼。但是这件事对张涤生来说可算是“因祸得福”,因为他在这里认识了房东家比他小两岁的王柏森。张涤生兄弟俩经常和王柏森一起玩耍,这份童年的友谊一直留存在张涤生
心中,直到晚年他还一直和王柏森保持着联系。
1926年,张涤生的父亲不想继续在无锡商业学校教书,想要提高一下生活水平,于是经老朋友介绍到天津一家私营银行供职,并在安定之后把家人也接到了天津。张涤生同弟弟一起转到法租界的西开小学上学。初来乍到的他们难免受到一些本地孩子的欺负,比如因为他们是从南方来的,有些同学就称他们为“南蛮子”,又因为不会说天津话,就算是努力地模仿当地口音,也还是照样遭到嘲笑。不过张涤生的适应能力很强,一段时间后,他就和同学们逐渐熟悉了。
在此期间,张涤生还喜欢看小人书,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封神榜》《红楼梦》等,因此马路边的小书摊就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到了六年级,张涤生已不满足于只看连环画,开始阅读原
著,而中国文学史上的名著就成了他爱不释手的读物。当然父亲对张涤生的管教还是很严格的,他要求张涤生每天必须练两个小时的毛笔字才能出去玩。如你现在能见到张涤生的题字,就知道当时的功夫没有白费。
这段时间张涤生家住在法租界同德里,环境不错。1861年,天津法租界根据《天津紫竹林法国租界地条款》划定,是四个在华法租界之一。经过两次扩展,到20世纪20年代,法租界东至海河,南沿宝土徒道(现在的营口道)与英租界相邻,西至小埝(现在的新兴路),北沿秋山道(现在的锦州道)和日租界毗邻。
在法租界内的杜总领事路(梨栈大街,今和平路)与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的大沽北路至南京路段)十字路口陆续建成天津劝业场、天祥商场、泰康商场等商业设施,以及国民、惠中、交通三大旅馆,渤海大楼、浙江兴业银行等众多整齐美观的西式建筑,形成天津最
繁盛的商业中心。当时,天津的中外上流社会人士主要聚居在天津英租界今五大道区域,而劝业场一带则成为他们进行消费、娱乐的区域。住在这么繁华的商业区附近,张涤生的父母自然经常带着兄弟俩到处逛逛,开开眼界,吃吃美食。张涤生曾跟着房东的大女儿补习英语。这位大姐姐有时和男朋友一起,骑自行车带着张涤生兄弟俩到处游玩。这段生活自然成了张涤生心目中的一段美好回忆。P7-9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