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以来中国电影的文学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6.5
5.4折
¥
6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陈鸿秀
出版社上海三联
ISBN9787542666475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635930
上书时间2024-12-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陈鸿秀,1964年1月生,江苏宝应人。现任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影视学与秘书学。近年来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电视研究》《理论学刊》《青海社会科学》《艺术百家》《电影新作》《电影艺术》《学术界》等刊物独立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已出版教材《影视基础教程》、专著《华语影视导演风格研究》。主持并完成江苏省教育斤项目2项、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在研)项目1项。
目录
第一章 电影与其他叙事艺术的关系
第一节 文学、电影与戏剧的概念
第二节 电影与文学
一、小说给予电影的营养
二、电影对文学的渗透
三、小说向电影的叙事转换
第三节 电影与戏剧
一、戏剧对电影的影响
二、电影与戏剧的区别
三、电影对戏剧的影响
第四节 文学与戏剧
一、文学与戏剧的区别
二、文学与戏剧的联系
第二章 电影的特性、电影的文学性维度
第一节 电影具有哪些特性
一、电影“三性”——文学性、戏剧性、视听性界说
二、文学性、戏剧性、视听性的互生互渗
三、文学性、戏剧性、视听性与不同风格、类型的电影
第二节 电影“文学性”的维度表现
一、基本的文学性维度
二、“追加”的文学性维度
第三节 中国电影“文学性”的地位变化
一、电影的文学性与电影文学的文学性
二、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文学性”地位的变化
第三章 1979年以来改编电影与原创电影的文学性比较
第一节 第三代导演创作与文学性:以谢晋为代表
一、1980年代谢晋改编电影的文学性
二、1990年代谢晋改编电影的文学性
三、1979年以后谢晋原创电影的文学性
第二节 第四代导演创作与文学性
一、吴贻弓、吴天明改编电影的文学性
二、其他第四代导演改编电影的文学性表现
三、吴贻弓、吴天明原创电影的文学性
第三节 第五代导演作品与文学性
一、张艺谋“红色三部曲”的文学性表现
二、张艺谋“纯情”三部曲的文学性表现
三、张艺谋写实主义电影的文学性
四、张艺谋原创电影文学性的不足
五、其他第五代导演作品的文学性呈现
第四节 第六代导演的创作与文学性
一、贾樟柯电影的文学性表现
二、其他第六代导演作品的文学性
第四章 1979年以来中国类型片发展与文学性
第一节 武侠片创作与文学性表现
一、1980~1990年代中国武侠片创作与文学性表现
二、新世纪武侠片及文学性的“缺损”与“修复
第二节 中国青春片发展及文学性
一、1980~1990年代改编青春电影的文学性
二、第六代导演早期青春题材作品与文学性
三、新世纪青春文艺片突出人物心理状态
四、新世纪校园青春片文学性良莠不齐
第三节 中国喜剧电影的文学性
一、1980~1990年代喜剧电影创作与文学}生体现
二、新世纪前后喜剧电影创作与文学性表现
第四节 其他类型、风格电影与文学性
一、1980~1990年代娱乐片及其文学性
二、李少红惊悚恐怖片呈现人物内心世界
三、曹保平悬疑片具有文艺片格调
第五章 电影文学性的守成与变迁
第一节 电影文学性的守成
一、体现普世价值观念的内涵倾向
二、鲜活生动、真实可信的银幕形象
三、兼具文采与内涵的台词与配乐
第二节 电影文学性的变迁与发展
一、人文内涵、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同类型人物形象的变迁
三、台词对白体现了不同时代气息
第三节 电影文学性演变的原因
一、文化思潮影响电影的文学性
二、新问题、新现象“渗透”到影片的文学性中
三、审美观念变迁影响银幕形象与配乐风格
第四节 电影文学性发展变迁的研究趋势
一、加强电影的民族性研究
二、文学性研究结合类型电影和作者电影开展
三、关注电影作品中的“泛文学性
内容摘要
电影的文学性可分为不同的维度,其常规维度表现在人文内涵、情节逻辑、形象塑造与台词编织等方面;“追加”维度表现在有感染力的插曲/主题曲、
隐喻象征的手法等方面。电影有改编与原创两条途径,1979年以来,中国第三、四、五代电影人均倾心于文学改编,他们执导的电影大多源于现当代文学,也
存在为数不多的原创作品。整体而言,改编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方面略胜一筹。与前几代导演相比,第六代导演创作的电影在文学性传递方面呈现出迥异的风格。中国类型电影成长过程中喜忧参半,新世纪以来部分青春片与喜剧片有轻视文学性倾向,进而影响市场效益。电影的文学性既有“守成”的面,亦有变迁的一面,值得探究。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