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谎心理学
  • 说谎心理学
  • 说谎心理学
  • 说谎心理学
  • 说谎心理学
  • 说谎心理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说谎心理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68.9 7.0折 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傅小兰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11844

出版时间2020-01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0758948

上书时间2024-12-0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前任理事长,博士生导师。
从事认知心理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承担和参与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350余篇,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研究工作于2013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年获得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目录
第一部分、猫与鼠的游戏
第1章 说谎与识谎
第2章 谎言识别的过去、现在、未来
第3章 谎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部分、千面谎言
第4章 说谎的认知
第5章 说谎与情绪
第6章 说谎的意志过程
第7章 说谎的个体和群体差异
第8章 说谎的多面与易变
第9章 说谎何以得逞
第三部分、别对我说谎
第10章 生理反应
第11章 面部线索
第12章 身体姿态
第13章 语言破绽
第四部分、新技术与自动识别
第14章 生理指标
第15章 微表情
第16章 姿态线索
第17章 语音线索
第18章 多模态信息
第五部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第19章 谎言识别的个体和群体差异
第20章 谎言识别能力的提升
第21章 走向应用的谎言识别

内容摘要
说谎和识谎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人人都可能说谎,但并不是人人都会有效地辨别谎言。
《说谎心理学》基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从谎言的定义、说谎的生发机制、微表情等身体语言、智能技术的辅助识谎、谎言识别的有效训练等方面入手,系统全面地剖析了谎言识别的外在规律和内在机理。
无论你是希望能够在平时的生活中,保持清醒思考、理智思考的普通读者,还是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犯罪学等学科方向的学生及科研工作人员,抑或者是从事司法、公安、刑侦、安检、海关等实际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能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主编推荐
  

精彩内容
何为说谎?
提到说谎,大家似乎都不陌生,但你真的了解说谎吗?
掩耳盗铃——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欺骗是说谎吗?
“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范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往齐国。有一 个小偷见范氏家有一口美钟,想盗走它,但钟又重又大,于是他取来铁锤想敲碎后偷走,结果钟声大振,他急忙用手捂住耳朵,发现钟声减小,以为只要捂住自己的耳朵,就能防止他人听到,于是他一边捂住耳朵一边继续砸钟,最后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这则掩耳盗铃的故事,描绘的是典型的自欺欺人的情景。
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昏庸无能的皇帝也是自我欺骗者。当所有百姓指出“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的时候,他虽然觉得百姓们说的话可能是真的,但为了个人脸面,更要装出一副高傲的样子,让游行大典继续,从而成了世人的笑柄。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欺骗也比比皆是。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存在“自我服务偏差”,我们通常从好的方面看待自己,将好的结果归于内部因素,而将坏的结果归于外部因素。[1]比如多数司机,甚至大部分曾因车祸住院的司机,都认为自己比一般司机驾车更安全且更熟练,而在遇到交通事故时总是说“不知从哪里钻出一辆车,把我撞了”。那么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自我欺骗是说谎吗?
研究者的回答是否定的。曾经风靡一时的美剧《别对我说谎》(LietoMe)中的主人公原型、较早研究说谎的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PaulEkman)认为说谎必须具备有意性,即说谎是个体有意为之的行为。个体往往意识不到上述维护自我利益、形象的偏差认知其实是自我欺骗,因而自我欺骗不是说谎。有关自我欺骗的具体内容详见第9章。
根据说谎的有意性特征可以区分谎言和假话。谎言并不一定是假话,说谎者可能提供的是真实的信息,但其意图在于说谎;假话也不一定是谎言,诚实者也可能由于记忆或行为的差错而提供虚假的信息,或无意识地压抑了真实信息,但没有说谎的意图。
见证奇迹——魔术是说谎吗?
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eld)是当今最伟大的魔术大师之一,他用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完成了一次次令人惊叹的魔术表演。他曾在数百万观众面前将一架7吨重的喷气式飞机变走,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上千万观众面前消失,让自己漂浮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实现空中行走,穿越中国的长城,等等。那么,大卫·科波菲尔每次的魔术表演都是在说谎吗?保罗·埃克曼认为说谎还需具备无预警性,即说谎对象事先对说谎并不知情。魔术表演的观众期待并享受魔术带来的惊喜,他们是知道并乐于“被骗”的,因此魔术不是说谎。
兵不厌诈——军事活动中的欺诈是说谎吗?
从古至今,打仗用兵,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隐蔽自己,迷惑敌人,所谓“兵者诡道,出奇制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中多有描述军事欺诈计谋,例如空城计、调虎离山、瞒天过海、暗度陈仓、欲擒故纵等。 军事活动中的欺诈属有意为之且无预警性,因而是说谎。
虽然研究者普遍认同说谎需具备有意性和无预警性特征,但根据各自研究的目的,对说谎所下的定义还是略有差异。豪梅·马西普(JaumeMasip)等[2]认为,列举不同研究者给出的关于说谎的不同定义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从诸多种定义中抽取出一些共同要素是很关键的。那么说谎包含哪些要素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回顾一下伊索寓言《狼来了》的故事:从前,有个放羊娃,每天都去山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十分无聊,就想了个捉弄大家寻开心的主意。他向着山下正在种田的农夫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啊!”农夫们听到喊声急忙往山上跑,可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却发现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娃哈哈大笑:“你们上当了!”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故伎重演,善良的农夫们又一次上当了。
过了几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娃拼命向山下的农夫呼救,但农夫们以为他又在说谎,没有人去帮他,结果许多羊被狼咬死了。
这则妇孺皆知的故事重点在于说明说谎的危害性,但也表明了放羊娃的说谎行为同时具备以下三个要素:意图要素——说谎是放羊娃捉弄大家寻开心的故意行为;信息要素——放羊娃伪造狼来了的信息;信念要 素——放羊娃试图使山下的农夫产生“狼来了”的信念。
豪梅·马西普等认为,正是上述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说谎的标准,并逐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意图要素说谎的第一要素是有意性(如前所述,有意性也是说谎的一大特征)。 说谎是个体有意而为,无论成功与否。某人记不起某件事情或者其记忆被污染,以至不能做出关于目击事件的准确描述,这时他并没有说谎,只不过是犯了杰拉德·R.米勒(GeraldR.Miller)[4]所说的“诚实的错误”。因而虚假信息的传递既可有意为之,也可无意为之,还需确定传递者的意图才能判断其是否说谎。
信息要素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说谎中的信息予以界定:一是信息操纵的策略;二是信息操纵的属性;三是信息操纵的载体。
信息操纵的策略:隐瞒、伪造信息如前所述,保罗·埃克曼认为隐瞒和伪造是说谎的两种主要方式。在他看来,隐瞒真实信息和伪造虚假信息并没有多大差别,二者都是为了故意误导他人。设想下面的场景:一间办公室遭到了抢劫,事件发生时,隔壁办公室有4名员工在工作。警察将这4名员工叫到一起并询问他们是否发现任何可疑的事情。此时,如果有人“隐瞒式说谎”(即发现可疑的事情但刻意忽略)或“伪造式说谎”(即发现可疑的事情但直接否认),都可能会使警察做出没有任何人看到任何可疑事情的推断。
除了隐瞒和伪造,还有其他信息操纵的策略,如最小化和最大化。[5]最小化策略可以看作隐瞒,是真实信息的部分隐瞒;而最大化策略(例如,一 个人中等程度高兴却表现出非常高兴)更像是伪造。
信息操纵的属性:事实的或情绪的信息说谎者传递的信息,既可以是看到或知道的事实,也可以是自身的情绪状态。根据信息的这种属性,可以将谎言划分为事实性谎言和情绪性谎言。事实性谎言违反客观事实,例如小偷否认自己的偷窃行为;而情绪性谎言则违反个体情绪体验,例如强颜欢笑。然而这两类谎言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事实性谎言经常同时伴随着情绪性谎言。原因在于:说谎者可能会担心被抓住而产生害怕情绪,也可能因说谎而产生内疚情绪,也可能因成功误导他人而产生兴奋和快乐情绪,而掩饰这种种情绪就得靠情绪性谎言。
信息操纵的载体:言语或非言语说谎可能是“一个句子、一个单词,乃至一个手势”。欺骗性信息能够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进行传递。保罗·埃克曼和同为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心理学家华莱士·V.弗里森(WallaceV.Friesen)[12]将非言语动作分为象征、阐述、情绪表达、调节和适应五类。这些动作原则上会被说谎者操纵。
其中阐述性动作和适应性动作被研究较多。阐述性动作即为伴随言语活动出现的具有比较固定频率的手部动作,通常用于修改或补充言语内容,例如,在人们用言语描述物品的同时,会用两只手掌间的距离表示该物品 的大小、高度、宽度等。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著名的谎言研究专家贝拉·M.德保罗(BellaM.DePaulo)等[13]总结了16项有关阐述性动作的研究,发现人们在说谎时阐述性动作会减少。适应性动作是为了满足自我或身体的某些需要,[14]例如将手放在胸口以平复情绪。一些研究发现,人们在说谎时伴随的适应性动作减少,[15]并且其时间也更短(详见第12章)。[16]信念要素说谎是一种工具性策略,是获取某种结果的手段。说谎者试图使对方产生或维持一种信念,尽管说谎者认为该信念是虚假的、错误的,但该信念可能使得对方做出有益于说谎者的行为。例如,嫌疑人(发送者)在警察(接收者)面前否认参与犯罪(说谎),旨在让警察相信他没有犯罪(虚假信息),从而能够逃脱判决(发送者的利益)。
综上,豪梅·马西普等将说谎定义为“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有意地隐瞒、伪造和/或以其他任何形式操纵有关事实和/或情绪的信息,以诱导他人形成或维持一种沟通者本人认为是假的信念,无论成功与否,均可被视作说谎”。本书将采用这一定义,认为说谎既包含言语形式,也包含非言语形式,是一种操纵信息以使他人形成错误信念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说谎和欺骗相同吗?
提到说谎,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另一个词——欺骗。说谎和欺骗完全相同吗?研究者认为欺骗是一个更广的范畴,而说谎属于它的一部分。欺骗包括多种形式,比如恶作剧、隐瞒、伪造、冒名顶替、魔术、设骗局、消费和医疗骗局、军事和战略欺骗、白谎、游戏和运动中的佯攻和伎俩、赌博诈骗、通灵术等。而说谎主要有两种形式:隐瞒与伪造。隐瞒即“省略”真实信息,如儿子对父亲隐瞒自己已经被学校开除,求职者对招聘者隐瞒自己曾经任职的公司。隐瞒有时会以沉默或不回应的方式出现,如证人对所问问题保持沉默。伪造指的是“传递”错误信息,如证人可能会说A杀了B,而事实上他知道A并没有杀 B。欺骗可以通过手势、不实的陈述、隐瞒、作为或不作为,甚至是沉默来达成。说谎多采用陈述或口头表达的形式。令人鼓舞和心生满足的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