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简介
本书是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又一力作,延续了青春语文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思想,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
书中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读透一本书,如何选点聚焦,如何开发课型,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如何同书异构,如何通过教研和阅读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等问题。全书共十二讲,每一讲均有精彩纷呈的观点,丰富且精雕细琢的课例,是一线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操宝典。
作者简介
王君,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教师,首届全国中语十大学术领军人物之一,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全国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等全国多所大学特聘“国培”专家教师、兼职硕士生导师。首倡“青春语文”教学理念,创建“语文湿地”教研平台,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公开发表各类教育教学文章上千篇,2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24部。
目录
序 001
预备篇 如何才能读透一本书 001
一线语文教师除了阅读教学参考书外,还应多读美学、历史、哲学、国学等领域的通识书籍及课堂教学研究、课程观等方面的专业书籍。
第一期 打通教法与活法永远是第一追求 025
青春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打通教法和活法”,从而帮助学生“打通读法和活法”。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经典名著依旧和他们的青春成长息息相关,只有阅读和生命产生了共振,整本书阅读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选择。
第二期 从“核心信息”到 “远程信息” 045
对于一本书而言,既有“核心信息”,也有“边缘信息”,还有“远程信息”。大多数的教师只能把握“核心信息”,很难挣脱“束缚”,打破常规。
第三期 创新课型,自我建模 063
具有了清晰的课型意识,教师的课堂思路才能走出逼仄,走向开放。青春语文名著阅读指导课型包括主题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积累型文本、诵读型文本、思辨型文本、跳板型文本七种。
第四期 散点焦点,各得其妙 079
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两种取点方式——“散点式”和“焦点式”。“散点式”,着力于全景俯瞰的整体把握; “焦点式”,着力于局部挖掘,进行小专题研究。两种取点方式构建了不同的、鲜活的课堂样式。
第五期 聚焦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097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散点式” “焦点式”两种研究方法各有其妙,但在实际课堂中“焦点式”更有冲击力,更能把握整本书这样的宏大课题。
第六期 整本书阅读聚焦定点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研讨 115
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聚焦和选点上做足功夫,每一位老师的聚焦点,都要有鲜明个性,都要围绕聚焦点实现多层开掘,都要充分体现自己在“打通读法和活法”上的追求。不论选取哪个点来组织课堂,都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前提。通过重新建构教学内容,打通教法与活法,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灵援助。
第七期 定心理之点,聚疗愈之焦 133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天然的“意义疗法”的“场”, 青春语文意义疗法在于“打通教法和活法”,经由语言文字的学习探索生命幸福之道。聚焦之技巧,疗愈之路径,这两方面的智慧,是青春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核心智慧。
第八期 教师个体“同书异构” 意义重大 149
经典名著的疗愈意义除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外,还能实现教师的自我疗愈。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同书异构”的好处是,从更多的角度去研究一本书,以更多的课型去为名著专题研究课“塑形”。在经由名著研读提升教研境界和生命境界的过程中,去感受为了自己的心灵幸福打拼的美好。
第九期 努力追求个体“同书异构”,促进生命经验再创造 165
阅读的最大意义在于,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的自我经验被经典激活,形成了新的思想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个体追求“同书异构”, 就是促进自我经验的多维度再生长,促进生命经验的多维度再创造,这不仅是自我疗愈,也是一种力度很大的专业知识的再建构。
第十期 基于个体“同书异构” 建设语文教师精神家园 181
人是生理的、心理的和伦理的存在,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人的“幸福”和“梦想”,都离不开人的“精神家园”。语文老师的精神家园奠基于热爱的教学文本,形成于探索的教学历程,结晶是在高品位的文本探索和文本驾驭中渐渐明晰并形成的极有力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十一期 探索你的思维方式 195
杜威指出: “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思维方式,培养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对人的成长具有终极意义的东西。面向未来的老师具有的特征:能洞悉自己的思维方式,用更高级的“思维方式”去备课,有培养学生更高级的思维方式的意识和能力。优化语文教师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优化我们教育人生的重要路径。
第十二期 整本书阅读教学与乡村教师突围 211
打败语文教师的,永远不是不如意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成就语文教师的,永远是聚焦研究和持之以恒、持续攀登的耐心和毅力。每位语文老师都可以经由语文教学,不断探索自我,研究自我,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聚焦研究点,打通教法和活法,实现自身生命的突围。
内容摘要
本书是全国教育改革先锋教师、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的又一力作,延续了青春语文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思想,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径。
书中详细地讲解了如何读透一本书,如何选点聚焦,如何开发课型,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如何同书异构,如何通过教研和阅读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等问题。全书共十二讲,每一讲均有精彩纷呈的观点,丰富且精雕细琢的课例,是一线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操宝典。
主编推荐
★有名特级教师王君老师整本书阅读教学匠心之作。
★聚焦核心问题研讨,直抓整本书阅读教学精髓。
★全面指导读法和教法,有效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理念引领+课例示范+评课交流,带来深度教学启发。
精彩内容
读书贵在有法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读书,是从琐碎的日常暂时抽离的最好方式。正如毛姆所言:“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读书宜多、宜广,更贵在有法。 博观约取博观而约取,即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教师读书,不妨读得杂一点。文学、美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科学、艺术等,都应该有所涉猎。 我们应该读得杂,一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我就想知道上帝是如何设计这个世界的。”他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他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我们应该读得杂,二是因为学科性质。语文应该是最辽阔的学科。深邃而辽阔的语文课堂,能够提供一个巨大的知识场,让知识在这里交流、碰撞、融汇,并进而生成智慧。 博观而约取,可以保证我们的知识体系杂而不乱。博观约取,也有点像蜜蜂采蜜,只有在百花上流连过,酿出的蜜才香甜、浓郁,大滋大补。
宏观勾连我们应该多读一些通史类作品。通史类书籍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知识体系的宏观建构。我读过的通史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万物简史》《地球全史》《全球通史》《中国通史》等。虽然这些书读过后,并不能记得每一个细节,但却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穿透现象,把握本质,建立一种大历史观。我推荐大家阅读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读《人类简史》,我获得的最大的启发就是用大历史观宏观地分析问题,可以直达历史深处的真相。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用大历史观来分析印刷术的意义,就会发现,印刷术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秘书省在中国的盛衰历史,“童年”这个概念的出现,都和印刷术兴起有关。当我们把这三者勾连起来时,我们所获得的启示,不仅仅是印刷术怎样改变了世界,而是明白了——谁占有了知识和文化,谁就占有了世界。
比较思辨读书多了之后,就能够在相同的领域碰到不同的声音,就可以进行审慎的思辨。
最近两三年,我读得最多的是美学。在我看来,蒋勋的美学是浪漫美学,他改变了我看世界的眼光,用蒋勋的美学看世界,万物皆多情而美丽,蒋勋让我变得温柔;孙绍振的美学是实用美学,他给我一种实操的能力,遵循孙绍振的文本解读,我设计出了很多不错的语文课。
而李泽厚用“立”、潘知常用“破”的方式,分别建构了中国美学的体系。换言之,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和乐感文化是对中国美学传统的颂扬,而潘知常的生命美学是对中国美学传统的批判。相比之下,潘知常的观点更值得我们深思。
潘知常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批判,和鲁迅异曲同工。甚至,潘知常对于鲁迅也是批判的,他的《失败的鲁迅与鲁迅的失败》一文,就是对鲁迅没有能够占据20世纪中国思想的制高点和引领20世纪中国美学走向光明未来的深刻批判。读完潘知常《头顶的星空》一书之后,我又开始读他的《中国美学精神》。我想看看他对于中国美学“破”之后,又将如何“立”。读两个人对同一领域的不同观点,是一种比较阅读;读一个人对同一领域的不同观点,也是一种比较阅读。
痛并快乐阅读,是宜有一点痛感的。所谓痛苦的阅读,就是拒绝碎片化阅读,拒绝消遣式阅读。如果一本书从头读下来,你没有遇到一处需要停下来思考的地方,没有一处需要去查证的地方,没有一处和你既有经验冲突的地方,没有一处让你兴奋得叹为观止的地方,那么,这本书对于你来说,就毫无意义。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