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灵(鲍鹏山文学史)(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80.8
5.9折
¥
136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鲍鹏山
出版社中国青年
ISBN9787515352398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136元
货号30461097
上书时间2024-12-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中国人的心灵(鲍鹏山文学史)(精)》是一部描述历代名家名著展现中国传统文学之美的个人文学史。
作者鲍鹏山认为,文学是人类精神的避难所。在书中我们看到,感情热烈而思想敏锐的鲍鹏山,以其极富个性的文字带领读者,去寻找那些在文学中避难的心灵,去无限接近古人的真实情怀,去感受古代文学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作者简介
鲍鹏山,文学博士,学者、作家,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主讲《鲍鹏山新说水浒》《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研究。出版《寂寞圣哲》《中国人的心灵》《风流去》《论语导读》《孔子传》《孔子如来》《先秦诸子八大家》等。2013年创办浦江学堂。
目录
总序:唯文字可以完成抗拒
《诗经》:一个民族的情怀
《左传》:历史何以成为散文(上)
《战国策》:历史何以成为散文(下)
《孟子》:道德文章
《庄子》:激情与超脱
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
司马相如:言语侍从与御用文学
东方朔与扬雄:冷幽默
《史记》:听那历史的哭声
汉乐府:大地的歌声
《古诗十九首》:死亡与爱情
建安诗人:文学的大纛
阮籍与嵇康:生存还是死亡
西晋文人:良心何在
陶渊明:南山种豆
谢灵运:没安好心
鲍照:迷者之歌
南北朝乐府:南方和北方的女人
初唐诗人:感伤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夜晚
陈子昂:谁在台上泣千古
孟浩然:鹿门幽人
王维:艺术囚徒
边塞诗人:秦时明月汉时关
李白:兴高而采烈
杜甫:一个人如何成为诗圣
白居易与元稹:长安花
柳宗元:永州之野产异文
李贺:百年老鹗成木魅
杜牧与李商隐:无限夕阳
唐人词:有人楼上愁
花间派与南唐词:花开花落
宋人词:天地词心
柳永:大众歌手
苏轼:缥缈孤鸿
辛弃疾:英雄泪
欧阳修:醉翁与他的亭
李清照:菊花与刀
元散曲:野唱
关汉卿与王实甫:浪子伟人
李贽:豪杰之文
袁宏道:不紧要之文
《三国演义》:民间的三国
《水浒传》:快意恩仇
《西游记》:换一种读法
《金瓶梅》:欲与死
三言二拍:拍案叹世
纳兰性德:词坛谢幕
《聊斋志异》:天下一聊斋
内容摘要
鲍鹏山著的《中国人的心灵(鲍鹏山文学史)(精)》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中国文学史。本书通过上自《诗经》,下至《红楼梦》,三千年中国文学名家、名作的新异解读和诗意感怀,试图深入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灵与思想,展示这个民族三千年的理智与情感所系。
精彩内容
与“国风”来自于“采诗”的说法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于“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
只是《国语·周语》中“召公谏厉王”一段中的一个孤证
,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公卿列士们的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诗经》中大、小雅部分来看,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更有一些诗,据说是写于周厉王时候,如《大雅·板》《大雅·荡》《大雅·桑柔》,在厉王以杀人来弭谤的时候,这样的诗,大约也不好献上去。
《诗经》的搜集固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也需要有这么一个人——哪怕这个工作历经多人之手,那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
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看,它的作者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
致得过且过了。但这确实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抗战之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的《文哲季刊》上发表《国风出于民间论质疑》等四篇文章,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
又把这四篇文章和写于1946年的另一篇文章结集重新印发,以《诗三百篇探故》的书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但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朱先生一定颇寂寞,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却没有人来与他讨论,他扔出了白手套,却没有人拾起来。换一个时地,他再扔一次,仍然没有人应战。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因为这事惹不起,大家一齐都躲起来了。
但另一方面,上述种种学术上的疑问却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背景。我们爱她,只为倾倒于她的风韵和美丽,却并不是因为了解到了她的出身,也不一定是“学术”地探究到了她美之为美的原因——事实上,正如苏格拉底早就警告过的,“学术”在“美”这样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正如除非我们的联姻是为了政治、经济等利益考虑,我们爱一位美丽的女子并不一定看她的门第和背景。纯洁的爱情是没有背景的,真正的文学欣赏也可能正是没有学术的。
我们是否被感动、被感染,是文学欣赏是否发生的唯一标准,而我们是否还能感动,或被感染,正是我们是否具有欣赏能力的重要标志。正如一个人对他所追求的绝世佳人身世背景的过分关注,会让我们怀疑他的真正用心一样,过分学术化的文学研究,也让我们怀疑他是否有“爱”文学的能力,甚至是否真的爱文学,还是仅仅因为这种“学术研究”能给他带来世俗的好处。
P5-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