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第3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4
5.0折
¥
48
全新
库存46件
作者王金战//隋永双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29203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8元
货号30596235
上书时间2024-12-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1.本书内容扎实,已经出过一版再版,经过了多年市场的检验。作为王金战老师多年教学精华所得,本书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学生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在教育领域内非常值得推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典。
2.王金战老师从教30年,曾任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被评选为“中国教育界领军人物”“全国十大名牌教师”,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目录
\\\\\\\"序一 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
序二 传奇从何而来——采访王金战老师
第一章 心态:优秀从心态开始
1. 心态可以选择
2. 走出挫折心理
3. 优秀是鼓励出来的
4. 心理疏导有方法
第二章 学业:拿高分可以是轻松的
1.目标:有台阶就上得去
2.享受学习
3.方法出效率
4.寻找学习的动力
5.如何抵御诱惑
6.优秀是一种习惯
第三章 课外:影响孩子人生的5个关键词
1.特长:优秀始于你的强项
2.活力:运动激发活力
3.主见: 做一株有思想的芦苇
4.个性:宽容与约束
5.自我管理:成长的阶梯
第四章 孩子与家长:如何应对叛逆青春期的紧张关系
1.问题孩子往往出自问题家庭
2.知道你的孩子需要什么吗
3.行动消解隔阂
4.恋爱:中学生该如何面对
第五章 冲刺:如何踢好临门一脚
1.中考、高考心态调整5招
2.考试是门技术活
3.家长不妨做左手
4.专业“冷热”我来说
第六章 我送女儿上北大
1.爱好与个性
2.与孩子共同成长
3.特长之路
4.走进北大
结 语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星
附录一 老王谈考试
附录二 12班学生家长教子篇
附录三 12班学习高手论剑
\\\\\\\"
内容摘要
\\\\\\\"以下哪类人群适合阅读本书?
A.学生
B.教师C.家长D.以上皆是正确答案:D。
就是这样一本忽而针对学生、忽而针对教师、忽而针对家长的奇怪的书,第1版上市一年内重印22次,荣登全国五大城市畅销排行榜,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子午书简》,凤凰卫视《鲁豫有约》,北京电视台《非常接触》等栏目都做了专题报道,作者王金战老师和他的教育理念也由此蜚声全国。
\\\\\\\"
精彩内容
\\\\\\\"走出挫折心理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
—亨?奥斯汀
我是从乡村走出来的。我在生活中体会到:挫折,往往比成功更能考验人的性格,不经历失败的成功是不堪一击的。优秀人物常因不能忍受失败而变成庸人,许多普通人则由于能够忍受失败而成为优秀人物。所以,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往往在于其对待挫折的态度。 走出挫折,从发掘孩子的强项开始当老师的都知道,能把好学生带得更好的老师是称职的老师,而能把好学生、普通学生甚至落后学生都带起来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怎样才能使落后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我的做法就是发掘他们身上的强项。
我来讲一个“差生”的故事。
2003年秋天,送走2003届12班后,我又带了一个普通班—高一
(3)班。这个班集中了一些学习成绩落后而又不太好管的学生(人称“条子生”)。其中一个学生叫丁浩,身高大概有1.9米,体重超过200斤。
高一开学,按照惯例先是军训。我们一个班的师生坐上一辆前往营地的军车,丁浩是最后一个上车的。他一上车,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学生都不说话了。同学们的意思明显地流露出来:“这个学生怎么上我们这个班来了?”好像不屑与他为伍的样子。
丁浩上来了,车也要出发了。车内靠前面的两个座,我坐一个,还剩下一个。看丁浩那块头,如果他坐那个空座,我的空间可想而知。但我还是说:“你就坐我旁边吧。”于是我俩就挤在一起坐着。
行车过程中,我就开口跟他聊天:“你五大三粗,块头挺大的啊。”丁浩也不说话,伸出右手,摆出一个掰手腕的姿势,那意思是说:“咱俩来掰手腕。”我说:“你要跟我掰手腕?我不跟你掰。”“老师你不敢掰?”他说着又伸出左手,“咱们掰左手。”“左手我也不跟你掰。”因为我知道肯定掰不过他。我就问:“你过去是人大附中的?”他说:“是。”然后他就和我聊了起来。他说,前段时间,人大附中为盖新餐厅,便推倒了原来的旧餐厅,学生们一时没有地方吃饭,就到隔壁的中国人民大学食堂去吃。可是在去的路上,时常会遇到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来抢钱。于是班主任老师就告诉学生们:“你们去吃饭的时候,就跟在丁浩后面。”他们班的同学就照老师的话,跟着丁浩去吃饭,果然就没有人敢打劫了。
我笑着说:“丁浩,你这个性格我很喜欢,也很高兴你能来这个班。第一,你有力气不是?今后咱们这个班就有了保护神了。咱们这个班的任何一个学生今后要是受到外人的欺负,我就找你,你敢不敢保证?”他直点头:“老师,没问题。”我说:“第二,这次军训期间有个拔河比赛,我看你这个块头,一个人顶三个人,你能不能保证咱们班拿个拔河比赛的第一名?”他说:“能。”我说:“你敢这样保证,现在我就任命你为拔河队队长,你去做好这个活动的安排行不行?”他说:“没问题。”我说:“第三,就是打水。每个班只有一个水桶,全班吃水都用这个水桶。军训期间耗费体力,大家训练肯定都很累。如果我发现去打水的是别的同学而不是你,我就拿你是问。行不行?”他又一口答应:“没问题。”在军训期间,丁浩果然按照我说的三个要求做下来了。别班的同学打水都是两个人抬一桶,丁浩一只手就把那桶水拎回来了,就像拎一只鸡一样轻松,同学们都看得哈哈大笑。
到了拔河比赛时,丁浩在队首,带着我们班一举拿下第一名。而且在整个军训期间,在16个高中班中,我们班各个训练项目的成绩都遥遥领先。
那次军训,丁浩同学就像一个英雄。他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值得自豪的位置上,并让自己事事都做得更好。老师对他这种委以重任的信任感也让他越来越尊重老师,再也看不到最初那种挑衅的姿态了。
后来,我又让他做了纪律委员,专门负责记录班级里的违纪问题。像他这样一个原来管不了自己的学生,现在却在管理整个班级的纪律,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他做得很好。他不但能管住别人,因为别人有点儿怕他,也管住了自己,因为这项职务对他自己也是一种约束。
以前,他旷课是家常便饭,而自从当上纪律委员,他从来没有旷过课,学习成绩也稳步提高,各方面表现都越来越好。
我们高一(3)班,原本有一部分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可到了后来,像丁浩这样的学生进步都很快,其他难管的同学也慢慢变得守规矩,懂得上进。我带这个班级半年后,这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已经名列年级普通班第一,各项科技文体活动也走在年级前列。
所谓“差生”是怎样形成的?我觉得,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便成了“差生”。而让一个“差生”变好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找到他身上的强项,发挥他的优势,让他反复享受成功的喜悦,“差生”就会因此转化为优秀生。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吗?在美国乡下,有一个公认的坏男孩。有一天,男孩的父亲把继母领进家,并亲自告诉继母:“请你注意这个全郡最坏的孩子,说不定他会往你身上扔石头。”可是,继母微笑着走向男孩,托起他的下巴,注视着他,回头对男孩父亲说:“你错了,他是全郡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听到这话,男孩几乎落下泪来。他与继母建立起了友谊。14岁那年,继母给男孩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对男孩说:“你会成为一个作家。”男孩为继母的鼓励所感动,奋发努力,后来真的成为作家和富豪。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好家长和好老师,能够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长项,帮孩子克服弱点,把孩子带到阳光地带。
我也曾经是差生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你对“差生”这么有耐心?别人对他们都没有信心了,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了,可你好像对他们一直能保持着一种耐心,为什么?我可以告诉你,因为我曾经也是个“差生”。我生长在军人之家,父亲是部队干部。本来父亲有机会把家安在城镇,但因为他有过忍饥挨饿的惨痛记忆,因此他执意把有7个子女的家安在了乡村,所以我一直在乡村长大。
在我的小学和中学时期,学习环境差是事实,不过我自己不知道用功学习也是事实。那时候我很顽皮,天天被老师批评,一不被批评就觉得浑身难受。因为那时候没有追求,1977年以前,高考制度没有恢复,在很多人看来,学习好和学习差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我父亲是转业军人、国家干部,而我是家里孩子中的老大,按照当时的政策,我可以接班去父亲单位工作。那是一个很不错的单位,我上高中的目的,就是为接父亲的班,所以我不必好好学习。当时班里50多个学生,我的学习成绩始终排在倒数第十名左右。
对于上大学,1977年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1977年,高考恢复了,我看见乡里有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心里隐约地被触动了,突然觉得考大学这件事儿挺好、挺光彩的。
转眼到了1978年春天。一过了寒假,我们班主任老师就动员班里成绩在前五名的学生参加高考。那时,我是那种不知好歹的人,于是就去找班主任说:“老师,我也想今年考大学。”哎呀!班主任看我就像看一个外星人一样,是那种又鄙视又不让你看出来的感觉。老师问:“你也想考大学?”那个语气分明像是在说:“你的成绩在班里都四十名之外了,还想考大学?那个大学是你考的吗?”班主任老师的那种眼神,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作耻辱,什么叫作被别人看不起。突然之间,我的自尊心彻底破碎了。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事,我可能永远与大学无缘。
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呢?没想到的是,班主任把我要考大学的事儿当成笑话跟成绩排在前五名的同学说了。那五名同学就取笑我:“你也想考大学?如果你也能考上大学,我们就能直接大学毕业了。”他们这一奚落,一下子激起了我的自尊心,我就觉得:“大学怎么了?就你们能考,我为什么就不能考?我非考给你们看看! ”那会儿已经是寒假结束开学了,那时候没有高三年级,高二就参加高考。我当时就开始看高二的书,一看,才发现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我想:“还没学呢,再等等看吧。”后来,我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有一次回家,我把初中课本翻出来,发现课本都是新的,我不会的那些题,根本就不是高中的,而是初中课本里面的,因为我在初中压根儿就没有认真学过。
我动了一番脑筋,根据自己的情况,设计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把从初一到高二的8本数学书串在一起,语文也是。从初一的书开始,一摞一摞地串起来阅读、做题。别人是一本一本地看,我是一摞一摞地看。
当时我学到什么程度了呢?我们在学校住宿,学校晚上7点到9点有电灯,过了9点以后就没有电灯了,我就找了一盏煤油灯用来学习。那时,我对学习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学到很晚,也学得挺好,对学习充满希望,就觉得学习已经成了我生命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了,不学的话就浑身难受。
我们那个校长很负责任,天天晚上睡前在学校转一圈。他看有个房间亮着灯,走近一看是我在点灯学习。那时候,学校是不允许在宿舍点煤油灯的,因为那时的农村学校宿舍都是通铺,上面全是沙草,很容易着火,因此校长命令我把灯熄灭。可我的学习胃口已经被吊起来了,第二天晚上我照样在煤油灯下学,结果又被校长发现了,于是他就把我的煤灯没收了。没收了我再买,第三天晚上我照学不误。看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违反学校纪律,校长一生气就把我的煤油灯摔了,并责令我在全校大会上做检讨。
可是,回宿舍以后,如果不学习,我感觉是一种折磨。
那么到哪儿去学呢?那时候还没有路灯,我就到处找地方,终于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地窖。农村学校有菜窖,冬天白菜吃完了以后,那个菜窖还保存在那儿。我发现了这个地方,内心狂喜,我终于又有地方读书了!每天晚上,当同学们回到宿舍后,我就提着煤油灯到菜窖里面看书,一直看到半夜,那种感觉太好了(当时的感觉像有首诗说的: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学到了深夜,突然狂风大作,几次把灯吹灭,其间还雷电交加。而我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奋斗的快乐,一种全情投入的充实,禁不住写了一首诗来记录当时的心境:闻鸡起舞夜枕戈,寒灯苦读人伴魔;青春飘动如逝水,岁月流金不蹉跎。
我就这么坚持下来,当年5月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一。期中考试后,在班里听课,老师讲的内容我都会了,而我提的问题老师却给不出答案。于是,我就跟学校提出来不上学了,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回到家里自己复习。
1978年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我的高考经历简直一言难尽,是在“半死”状态下考的。
考前一天的大清早,一个姓万的同学来找我去考点,几乎从不得病的我却病得爬不起来,我妈硬把我拉到了赤脚医生家门口,从小没打过针的我死活不肯进医生的家门,可“胳膊拧不过大腿”,几个身强力壮的壮劳力把我摁倒在医生家门口的粪堆上,来了个“现场办公”。后来我一瘸一拐地带着还没擦干的泪痕及对赤脚医生的憎恨,在万同学的陪伴下,骑着自行车上路了,这一段可归结为“病了个半死”。
去考点要翻过两座大山,我和万同学从山坡往下骑的时候,由于山路陡峭狭窄,自行车失去控制向山下狂奔而去。当时好多孩子都在农田边玩耍,万同学往山下跑得比我快,所以跑到了我的前面,撞倒了一个躲闪不及的小孩。我看大事不好,便把车把一扭,连人带车栽进了路边的水沟里,晕了过去。当我醒过来时,看到一群农民围着万同学,被撞的小孩满脸是血躺在地上。我爬起来赶紧上前把小孩的鼻血擦掉(我自己也满脸是血)。我俩一再哀求说:“放过我们吧,我们是参加高考的,明天就考试了,今天得赶过去,还有50里地呢。”然后我们把家里的地址、家长的姓名全都留下来了,保证万一小孩有什么事可以去找我们。幸好,小孩看起来没什么事。那些村民也觉得我们是孩子,再看到我那满脸的血迹,才放了我们一马。当我们骑上几乎摔得没法骑的自行车赶路的时候,总感觉后面有人在追杀我们,所以一路狂奔到了考点。这一段可归结为“摔了个半死”“吓了个半死”。
晚上我们住进了学生宿舍。进那间屋不一会儿,就感觉腿上有千军万马,低头一看,跳蚤和虱子已爬满了腿,我的腿几乎变成了黑色。原来那个屋子已好几天没人住了,跳蚤、虱子饿得发疯。这分明是送
肉上门,谁还敢睡!晚上,我和万同学就裹着被子出去看星星,可到了半夜,又困得不行。这时候,心想咬死就咬死吧,总比困死强,所以就咬牙回去睡觉了。那时悲壮地把被子一裹,是死是活由它们了! 自然,那晚我们是跳蚤和虱子们的夜宴。这一段可归结为“咬了个半死”。
第二天考试开始,第一科考语文。由于1977年高考语文只考了一篇作文,我语文只有作文还说得过去,别的也没来得及复习,于是就把宝都押在了作文上。试卷发下来,我翻开第一页没有作文,翻开第二页没有作文,一直翻到最后一页,考卷根本就没有作文题!有一道与作文沾边的题目竟然是缩写!我当时就慌了,结果语文100分满分,我一共考了30.5分!这一段可归结为“打击了个半死”。
考完第一科,我觉得大学梦完全破灭。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心中忽然涌出一种绝死而后生的哀兵之气,心想后面几科拼了。第二科考化学,我感觉自己能得满分,结果考了99分。其他科目也发挥得不错。当年,我竟然考上了大学,也是那年我们班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
我讲“五个半死”的真实经历,就是想说明,高考其实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即使遇到譬如身体不适、睡眠不足等情况,只要调整好心态,也基本不会影响成绩。考试过程中某一科发挥失常也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能调整好状态,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科的良好发挥来弥补。
我有时会把自己的经历跟学生谈,学生们都很吃惊地说:“老师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呀。”我对学习差的学生们讲:“要想让别人看得起你,你首先看得起自己。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很落后,但只要你不服输,在我的眼里,你仍然是好学生。我最看不起的学生,就是自己承认自己不行的学生。哀莫大于心死。你本来还行,却认为自己不行,你心都死了,什么人也救不了你。”没有“差生”为什么给“差生”打了引号?因为无论作为学生还是老师,我都不承认有什么“差生”,而只有暂时落后的学生、有待提高的学生。
我曾在山东沂水一中担任过政教主任,其中一项工作就是管理好学校的体育特长生。
大家知道,体育特长生往往是最让班主任老师们头痛甚至讨厌的一群学生。因为这些体育生,一是学习不行,二是纪律性差,个个身强体壮而调皮捣蛋,好讲义气且动不动就打架斗殴。
每个班都有体育特长生,他们在学校也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学生群体。应该怎么管?经过观察分析,我想出了一些办法。
我把他们召集在一起,说:“特长生特长生,你们是有特长的,在运动会参加各种比赛,为班级争光,为学校争光,主要靠你们。所以你们是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功臣,应该优先解决你们的实际问题。”于是我就代表学校宣布:“第一,鼓励体育生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只要你过了二级,每天学校给你补助5毛钱生活费,也给你的教练老师补助5毛钱(在那时的县城5毛钱是很值钱的)。
“第二,在学习成绩上,班主任老师不能再让你们跟一般学生比排名。因为,考大学一般同学文化课得考600分,你们体育生考300分就够了,为什么让你们跟一般同学比成绩?
“第三,为体育生设‘三好生’奖。过去没有这个奖项,体育生因为文化成绩差,总也当不上‘三好生’。现在只要你的成绩不在班里倒数五名之内,就有资格评上‘三好生’。
“第四,学校为体育特长生统一联系高校。每年高校招特长生的时候,我会帮忙联系各高校招生办的人。”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这让体育生们很感动,他们说:“王主任,你这么理解体贴我们呀!”在做上面这些工作的同时,我跟各班班主任老师打招呼:“哪个班的体育生要是上课捣乱,你就来找我。”后来,班主任老师一旦发现哪个体育生捣乱,就会说:“你再捣乱,我就去找王主任。”一说这话,那些体育生们就真的不敢捣乱了。你想呀,我为他们做了这么多事,他们还好意思因为捣乱来见我吗?
后来,这些体育生渐渐地就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
那时候,学校周边总有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闲散人员,骚扰学生,打架斗殴,甚至抢劫学生钱物等,让学校很是头痛。
这些体育特长生们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定时执勤、站岗、巡逻。体育特生长的身体素质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一出动,那些社会“二流子”就望风而逃。而这些体育生也觉得自己很威风,很有价值,因此很自豪,也就愿意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学习差的学生,在别人眼里,常常是一差百差,别人很难看到他们的优点。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老师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给予其鼓励和表扬,学生对老师的那种感激都真的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往往能记一辈子。所以,我带过的学生中,对我最有感情的往往是那些当初的“差生”,因为我从来不嫌弃成绩不好的学生。
有一部美国影片名叫《教师》,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新泽西州市郊小镇上。这个小镇里有一所学校的一个班级里的26名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大光彩的过去:有人吸过毒,有人进过管教所,有个女孩甚至在一年之内堕过三次胎。家长对这些孩子的内心想法就是两个字:绝望。
好几任老师也被这些孩子气走了。这时候,来了一位女教师,名叫菲拉。她来的第一天给大家出了一道题,说有这样三个人:第一位曾是战斗英雄,热爱艺术,偶尔喝一点儿酒,年轻时从来没做过违法的事。
第二位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嗜酒嗜烟如命。
第三位曾经多次被校长训斥,每晚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她问同学:谁后来成了伟人?孩子们给出的答案一致:第一位。 可是菲拉老师告诉孩子们:第一位是希特勒,而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
菲拉老师说:“人都有犯错的时候。过去并不那么重要,把握现在和将来才是最重要的。”菲拉的话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一生。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大都成为有用之才,包括飞机驾驶员、心理医生、基金经理、法官等。
倒数第一是无所畏惧的在每个人的成长之路上,或早或晚会遇上一段暗淡时光,而学会在困境中生存下去,才能适应未来的竞争社会。
有一天夜里11点,我突然接到校长从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原来,有一个男生想转到我们班。接不接这个同学?我有些顾虑。我知道这个学生的表现之差在年级里都是很有名的。他的学习成绩在普通班都达不到中游水平,如果来到我们班,不仅学习跟不上,身上的不良习气还很可能会把班级风气搞乱。
校长听出了我的顾虑,便把整个过程讲了一遍。这个男生高二时从外地转到我校,到了我校之后,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上课不认真听讲,还经常说话,让老师的课没法正常进行。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其做了大量的耐心说服工作,但收效不大。到了期中考试,他居然伙同其他同学作弊,结果被监考老师发现了。于是,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家长共同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可以说,没有不愿意配合学校的家长,没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家长。看到孩子如此不争气,回到家后,他的家长便继续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听不进去,家庭战火再次点燃。这名学生感到痛不欲生,深夜12点离家出走,家长及亲朋好友找了一夜也没找到。可是,第二天课间操时,消失了一夜的他突然回到了班级。
这件事惊动了学校领导。考虑到他只是个借读生,毛病很多,所以校方决定劝其退学。为了慎重处理好这件事,校长把学生及其家长请到了办公室谈话。从下午5点,一直谈到晚上11点。在谈话过程中,校长发现这个学生还有一定特长,还有教育的余地,便决定最后给他一次机会。但他在原班已没法再待下去,便考虑转到我的班里。
校长在电话中一再强调:“学校是育人的地方,只要学生还有一线希望,就不该采取极端措施。人大附中的校训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这个学生有较突出的个性,理应得到尊重。”当时,我被校长大教育家的胸怀感动,被校长对我工作的一再肯定迷惑,便稀里糊涂地答应了下来。还违心地说出“感谢校长重视,能为学校分忧是我的责任”之类的话。其实谁都知道班里进一个这样的学生,会给班级工作增添几倍的负担。
第二天下午,这个学生便转到了我们班。我怎么跟班里同学说呢?利用课间时间,我先是召集班干部,然后又在班里通报了该生的情况。我接着说:“这个学生确实有很多缺点,可俗话说,骂人不揭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敏感地带。既然你知道了他的过去,就不该再提起,如果背后再议论此事,你就把自己摆到了比你议论的人更低的位置上。这件事对咱们班团队精神是一次检验。”后来,我还真没听到有同学对该生说三道四的。
进我们班之前,我与这位男生进行了第一次谈话。我首先要消除他对原班级老师的怨恨。我说:“你怨恨别人,但被你怨恨的人毫无感觉,你的怨恨只是让自己长期生活在心灵的阴暗中,这本身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更何况,因为你的诸多缺点,给原来班级造成了很大的混乱,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多负担。现在,学校不仅没有抛弃你,还特意把你安排在了最好的班级里。如果你再没有感激,还怀有怨恨,那么人间真情何在?做人的良知又何在?”这番话给他很大触动。之后,我又就纪律问题征求他的意见。他表示一定严于律己。我说:“别人是不允许迟到,考虑到你的特殊情况,我允许你每周可违反两次纪律。”人是希望被尊重的。如此让步,他就感到有点儿受宠若惊,一再表示他会用行动证明自己,回报学校和班级对他的信任。
可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进入我们班之后,这个男生发现更大的挑战在等着他。由于他的基础差,虽然也挺努力,可学习还是跟不上。这时候,这个男生又提出回山东济南实验中学从基础学起。
可是,他回到济南后,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和监督,不但没有恢复他期待的自信,相反,他的学业更是一塌糊涂。
后来,在我的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