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译丛(第七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89.1
7.6折
¥
11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余太山 李锦绣 主编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219754
出版时间2023-05
四部分类子部>艺术>书画
装帧其他
开本16开
定价118元
货号31728826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余太山,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此后就职历史所,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主编李锦绣,1983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90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图书馆敦煌资料中心工作。1994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为该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员。
目录
中央亚洲
斐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著 万翔译
宗教的起源:岩画材料中所见动物崇拜的产生 А. П. 扎比亚科(Забияко А. П.)著 王俊铮译
火浣布与火怪考—中国和希腊之民间传说研究 劳费尔(B. Laufer)著 芮传明译
钱币与历史:从希腊—巴克特里亚到贵霜诸王 米歇尔?阿拉姆(Michael Alram)著 李晓煦译 陈向校
匈奴浚稽、涿邪二山考 內田吟風著 童岭译
敦煌与西州回鹘王国:以至自吐鲁番的书信与赠物为中心 森安孝夫著 白玉冬、王梦瑶译
元代回鹘佛教徒的一封书简:敦煌出土回鹘语文献补遗 森安孝夫著 白玉冬、韩潇译
13世纪蒙古的贡赋办法 舒尔曼(H. F. Schurmann)著 李春圆译
乌鲁木齐与回鹘语Yürüngc??n 松井太著 吐送江?依明译
哈萨克斯坦的讹答剌城:从考古学看蒙古中亚大征服的影响 凯蒂?坎贝尔(Katie Campbell)著 彭永姗译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专门译介国外欧亚内陆史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目的是通过精通各类外语的专业译者的努力,为国内相关学者提供国际学术界在该领域所发表的重要文献和新成果。其所收录的译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国外学者的学术文章,或介绍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史料上的新发现;各篇文章的译者多为具备深厚历史学、考古学基础的学者,很好地满足了学术文本的翻译要求。本辑为第辑,收录的译文有《中央亚洲》《宗教的起源:岩画材料中所见动物崇拜的产生》《火浣布与火怪考——中国和希腊之民间传说研究》《钱币与历史:从希腊—巴克特里亚到贵霜诸王》《匈奴浚稽、涿邪二山考》等等。
精彩内容
中央亚洲斐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著万翔译译者按: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中国考察成果规模宏大,结为五卷本的《中国:亲身旅行成果及基于此之研究》(China:ErgebnisseeignerReisenunddaraufgegründeterStudien,1877至1905年柏林出版)。第一卷1877年(我国光绪三年)出版,为全书导言,分上下两编,上编以《中国与中央亚洲》(ChinaundCentral-Asien)为题,共七章,概述了中央亚洲地表形态特征及对中国地貌的影响,学科主题为基于地质学原理的地貌学,下编题为《有关中国认识的发展》(EntwickelungderKenntnissvonChina),共三章,篇幅倍于上编,概述有关中国知识的历史发展,主题涵盖历史地理与民族史。2009年,地质出版社出版刘东生院士(1917—2008)主持编译的节译本《黄土与中亚环境》,译文张英骏先生执笔,涵盖第一卷上编一至五章部分内容,注释未译出;对科学问题描述确切,文笔优美。节译本重在展现原著有关黄土成因理论,未译第一章内有关历史地理学,特别是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内容。
2016年起,译者从“丝绸之路”概念入手,考察李希霍芬《中国》一书,节译相关章节。2019年,比利时学者默滕斯指出,李希霍芬并非“丝绸之路”一词最早使用者a,此时《中国》第一卷第一章试译稿恰好完成,译者深感人文学界关注点“丝绸之路”与李希霍芬撰写《中国》全书初衷相去甚远,认为有必要通过将《中国》第一卷各部分陆续译注发表,并在多学科视角下探讨书中论点细节。然而,译者水平有限,译稿几经修改仍难免错误与疏漏,恳请读者指正。希望未来能在《黄土与中亚环境》译文基础上,与地质学、地理学专家合作,完成《中国》第一卷全文翻译。
《中国》全书未见欧洲语言译本,但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中,情报机构满铁调查部田中清次郎主持编著、编译《东亚研究丛书》(岩波书店出版)将其列入。目前可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馆藏书电子目录检索到,《东亚研究丛书》有两卷译自李希霍芬原著,分别为第14卷《支那第1》,副标题《支那と中央アジア》(望月勝海、佐藤晴生译李希霍芬《中国》第一卷第一编一至七章,1942年版)和第18卷《支那第5》,副标题《西南支那》(能登志雄译李希霍芬《中国》第三卷第一编一至五章,1943年版)。译者未见《东亚研究丛书》第18卷原文,但从网上检索目录推断,该作品应为侵华时代日译本《中国》系列最后一本。至于中间第15—17卷(所谓《支那》第2至4卷),究竟是因故未译出或未能出版,还是非公开发行,尚不得而知。此外另有两处片段日译:其一是1940年“兴亚院政务部”单行本《山東省山岳地質》(調査資料第4号),为《中国》第二卷第五、六章李希霍芬山东地质调查内容(译者未见);其二是日本学者水野时二以《リヒトホーフェンの『支那』について》(关于李希霍芬《中国》)为题,在年刊《地理学報告》1970—1972年卷分三篇连载《中国》第一卷第九章《中国人对本国认识的进一步发展》(FernereEntwickelungderKenntnissdeseigenenLandesbeidenChinesen)全文日译。
本章译文除对照李希霍芬《中国》第一卷全书原文电子版译出外,还参考了岩波书店本《东亚研究丛书》第14卷(望月勝海、佐藤晴生日译,文内注释称日译本)和刘东生院士、张英骏先生编译《黄土与中亚环境》。原文和日译本注释全部译出,后者以“日译本注”形式注明,本人也对有关问题加注并以“译者注”、“译者按”形式注明。正文中粗黑体字为原作者所加。地质学和地貌学术语参考徐近之先生编著《德法英汉地质学暨地表形态学词汇》(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1979年版。
本文翻译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李锦绣研究员的大力支持。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李勤璞教授对译稿提出诸多宝贵建议,中国地质科学院副研究员蒋立博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李俊磊同学为本文终稿的地质学、地貌学内容作了全面细致的修订和术语建议,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申博恒同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坤泽同学、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王尹辰同学先后阅读了译稿并对术语翻译提出重要建议,在此一并致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