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有趣的幼儿心理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4.3
3.9折
¥
36.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唐凡茹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8528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8元
货号3664328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前言
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孩子的思维常常超出成人的想象。在成长的某个阶段,例如3岁时,孩子喜欢和大人制订的规则对着干;4岁时,孩子试图通过无休止的辩论争取自身的利益;5岁时,孩子热衷于思考某些大人都无法解答的哲学问题。似乎,孩子的每句话都传达出他对这个世界的质疑,每个动作都在挑战成人有限的耐心和智力。那么,如何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如何解读孩子每句话背后的思维逻辑?如何找到打开孩子情绪密码的钥匙?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迷惑和恐惧,让孩子的内心充满自信和正能量?br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蒙特梭利说:是儿童教我们爱和怎样去爱,是孩子把天使之光带到人间,但只有内心存有爱的人,才会受到启发。br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爱孩子”三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不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读不懂孩子语言、行为背后隐藏的密码,就有可能走向爱孩子的对立面。br本书是一位母亲在用心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原汁原味的育儿笔记,记录了一个名叫毛豆的小男孩,在2~6岁成长过程中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他初次降临这个世界时的好奇和迷惑,他和以妈咪为代表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冲突,他和好朋友土豆、米粒、麦粒之间的友情和摩擦,他艺术家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对于自然、生命、灵魂等深层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他晶莹剔透的童心映射出的多彩小宇宙等。幽默风趣,令人捧腹,深入浅出,引人深思。br本书由一百多个真实案例组成,每个案例后面附有“妈咪放大镜”和“专家支招”。“妈咪放大镜”从一个母亲的视角,结合当时的真实情境,对孩子的语言、行为、情绪、需求作出解读;“专家支招”则博采众长,借鉴古今中外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儿童作家的观点,结合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以及当下全球化的时代背景,给年轻的父母们一些有效的、合理的建议和指导。br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父亲和母亲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儿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br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奠定一个人一生成败的基石。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文化人格的塑造,也追溯于教育。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教育环境,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牵起手,一起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一起解读孩子心灵的密码,陪伴孩子一同走过成长的烦恼和困惑,走向未来的光明和美好。
唐凡茹
2016年5月
商品简介
《2~6岁,有趣的幼儿心理学》记录了一个名叫毛豆的小男孩,在2-6岁成长过程中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他初次遇到这个世界时的好奇和迷惑,他和以妈咪为代表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冲突,他和好朋友土豆、米粒、麦粒之间的友情和摩擦,他艺术家一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对于自然、生命、灵魂等深层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他晶莹剔透的童心映射出的多彩小宇宙。幽默风趣,令人捧腹,深入浅出,引人深思。
本书是毛豆妈咪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原汁原味的幼儿语录。由100多个真实案例组成,每个案例后面附有妈咪放大镜,解读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语言、思维和心理特点。对于家长如何与孩子更好地相处,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唐凡茹,本名唐春兰,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曾在《中国教育报》、《当代文坛》、《名作欣赏》、《山花》、《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等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著作有《地球妈妈的五张脸谱》等。
目录
写在文前的话
第1章 幻想有个弟兄的周末
我到山上上班去了
“动物园”和“爆炸房”
万能的黑猫警长
糖果被小白兔偷吃了
我尿出个火车来啦
天上下白面了
来我家钓鱼吧
黑猫警长的使命
幻想有个弟兄的周末
毛豆的点名册
这个有点儿紧
两列火车进山洞
电池钻到肚子里了
车水马龙
声东击西
洗洗更健康
“我们的目标,零蛀牙”
警察正在拨
黑猫警长要来抓人了
喝了药就不生病病了
你有没有信心
“消”和“削”是弟兄俩
粉丝是什么东东
成长解读:2岁,自然成长的力量
第2章 人类比麦片还多呢
牛奶敢变成金子吗
踢来踢去的外星人
妈咪怎么是老师呢
放开我,不要抱我
人类比麦片还多呢
克隆开心的技术
看不见的花是什么花
不想成为流浪人啊
自私的巨人没有春天
再生个漂亮妈咪出来
火苗这个坏蛋
我要把好天气打黑
盘古流出的汗
不要说打死大灰狼
我要抢来那颗蓝宝石
想和大象合个影
成长解读:3岁,叛逆与自我意识
第3章 妈咪身上有芯片吗
女生是怎么进化的
当爸爸要准备什么
宁静致远
妈咪身上有芯片吗
警察叔叔也是动物吗
110车跑得快,110车真奇怪
我觉得自己好嚣张啊
不会有人羞我吧
我会回来的
演坏人特过瘾
我想做积极的同学
向雷锋叔叔学习
爷爷家是植物园也是动物园
手指树开花了
跳跳蛙和苹果
毛豆的脚当橡皮呢
雨中开着两朵花儿
希望妈咪永远不要皱眉头
成长解读:4岁,质疑是求知之源
第4章 我是不是要生宝宝了
一束鲜花的含义
年轻和年老的叶子
我是不是要生宝宝了
灵魂是隐身的人吗
一个人为什么不能自由地生活呢
谁乱画就让他站到婴班去
谁乱讲话就用胶布粘上嘴巴
新年礼物:葡萄青菜汤
乐高作品“神舟九号”
女生为什么不站着尿尿呢
来到天津卫呀
森林里的音乐会
棒棒糖家族
龟兔赛跑
我长得像小鳄鱼吗
开辟新路线的花婆婆
真心话大冒险
脆弱的名字是女人
闪电旋风劈
光棍节快乐
和我的弟兄生死与共
成长解读:5岁,哲学种子发芽了
第5章 上帝长什么样子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将来我要和谁结婚呢
下次我一定抱你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海滩上的“长城”
阿弥陀佛
写字和画画一样哦
长生不老药有点苦哟
每个人将来都会死吗
什么是专注
摆不完的“龙门阵”
屎溺里藏着道理
至高无上的道理
歪牙齿找不到老婆吗
摸过蚜虫会中毒吗
“美声”还是“没声”啊
你太有才了
化妆对妈咪不重要吗
自觉关电视的冠军
小熊在森林里迷路了
数字宝宝找朋友
“上帝”长什么样子呀
“希望”长得像我吗
成长解读:6岁,探索未知的世界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唐凡茹著的《2-6岁有趣的幼儿心理学》记录了一个名叫毛豆的小男孩,在2~6岁成长过程中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他降临到这个世界后的好奇和迷惑,他和以妈咪为代表的成人世界之间的冲突,他和好朋友土豆、米粒、麦粒之间的友情和摩擦,他艺术家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对于自然、生命、灵魂等深层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
本书由一百多个真实案例组成,每个案例后面附有“妈咪放大镜”和“专家支招”。“妈咪放大镜”从一个母亲的视角,结合当时的真实情境,对孩子的语言、行为、情绪、需求作出解读;“专家支招”则博采众长,借鉴古今中外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儿童作家的观点,结合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成长特点,给年轻的父母们一些有效的、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主编推荐
1.《2~6岁,有趣的幼儿心理学》是一本别开生面、图文并茂、充满情趣的育儿启蒙书!适合2-6岁孩子家长阅读。
2.作者从心理学角度对幼儿行为、情绪作出详细地解读,写出了很多家长的烦恼和心声。
3.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无限温柔、却理智坚定的智慧妈妈与不断成长中的孩子斗智斗勇的形象。如何与孩子相处,里面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国千千万万的母亲们学习。
4.内容充满趣味性,与专业育儿知识巧妙衔接,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内容简介】
精彩内容
成长解读:2岁,自然成长的力量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毫无掩饰,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切都是那么天真,那么自然,这就是童年。
2岁的孩子,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对家人有着特别的情感,遇到事情他们的小脑袋瓜儿也会飞速
地运转……在大人眼中,他们变得越来越好玩儿。
情感依恋2岁左右的孩子,会特别地依恋自己的主要看护人,依恋的程度不一而同。那么,什么是依恋呢?
依恋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表现,它源于孩子对养护、照顾、关心、爱护他的人的一种安全感、信赖感的依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亲密的、持久的情绪体验。依恋主要表现为孩子和看护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一些由祖辈照看的孩子,其依恋对象也会是姥姥或奶奶等。2岁之前的孩子,依恋母亲或看护人,主要表现为寻求身体的接触和接近,偶尔也会有语言交流、凝视等远距离的交流方式。
研究数据表明,孩子单独和母亲在一起时,会觉得很有安全感,会积极尝试探索周围环境和玩具,和陌生人交往。当孩子在遇到陌生或恐惧的情境时,会更多地选择投入母亲的怀抱,触摸或贴近母亲。当孩子与母亲或看护者建立起依恋关系时,就会经常欢笑,较少哭闹,活泼开朗而善于探索,独立自信,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陌生人。
父母给予孩子适度的爱,有利于形成孩子的适度依恋。过分冷漠或溺爱,都不利于形成孩子的适度依恋。适度依恋对孩子成年之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促进作用,有助于孩子的信赖感
及自我信任的建立。
直觉行动思维在蒙台梭利看来,有两样东西和人的智慧紧密相关:舌与手。2岁之前的孩子属直觉行动思维,通过动作获得认知,构建心理机制,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他们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总喜欢用手去摸一摸、拉一拉、拽一拽,然后放入口中品尝,通过舌来分辨各种物体的味道、软硬、冷热。
家长很讨厌孩子到处乱摸,乱吃东西。他们不断地提醒:“不许动!”“停下来!”“别吃!”但是不让孩子动,不让孩子探索,就等于不让孩子思考。
孩子尝试着去理解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然而他还很脆弱,常常有力不从心之感。但他是坚韧的,充满激情地反复尝试,失败了再来,从尝试中获得知识,获得新的能力。家长们必须懂得,幼儿必须通过反复的探索才能获得经验,并逐步深化对事物的认知。
强烈的秩序感
2岁左右的幼儿有着强烈的秩序感,秩序感来自于孩子对事物的空间布局、存在方式的认定,以及事件发生顺序的固定要求。秩序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
种惯性,成为幼儿最初的逻辑。
固有的秩序给孩子以安全感,在某种秩序被打破时,孩子会因为突然的不适应而大哭。比如孩子一直在吃母乳,突然有一天换成了奶粉,味道变了,孩子大哭大闹,坚决罢吃。比如一块漂亮的动物形状饼干。孩子爱不释手地欣赏着,突然掉在地上摔碎了,孩子心中的完美也被摔碎,他自然会大哭起来。
孩子的哭闹一定有他的理由,父母的爱就在这些特别的境况下呈现出来:不厌其烦地体贴孩子,读懂
他的需求,试图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的每个动作、每句话里潜藏的信息。
在游戏中玩耍2岁左右的孩子喜欢在游戏中玩耍,在他看来,生活就是游戏。看到大人做什么事情,他都觉得好玩儿,激情满腹地想要尝试一下。
2岁左右的孩子最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喜欢模仿日常生活情景。比如煮饭、烧菜、照顾娃娃等,这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学习和模拟。“过家家”游戏可以增强孩子对生活过程的了解,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情。
除此之外,孩子还喜欢扮演不同职业角色的游戏,如扮演“小司机”“小警察”“小医生”等,在游戏中做一些象征性的动作,感受不同职业的特点。对于孩子来说,这类游戏很刺激,家长可以组织几个小朋友一起玩,以便于增强孩子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分工合作。
P51-5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