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从容莅海牙(增订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2.6
6.7折
¥
4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倪徵■
出版社北京大学
ISBN9787301261583
出版时间2015-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3322282
上书时间2024-11-2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倪徵■,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海洋法学家。倪老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他在93岁高龄撰写了自传体回忆录《淡泊从容莅海牙》一书。
本书以翔实的材料,简练质朴的文笔,叙述了作者早年蓄志学法,留学深造,回国后当律师,任法官,四十年代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主要战犯的审判,及至1984年以87岁的高龄当选为新中国第一任国际法庭大法官等的不凡经历。本书曾在1999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淡泊从容莅海牙(增订版)》对内容略有修订,并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70周年献礼图书推出。
作者简介
倪徵噢(1906—2003),中国当代国际法学家。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现属苏州市)。1928年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29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9—1930年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法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1931—1945年先后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大夏大学、持志大学、重庆朝阳学院等校讲授国际法、国际私法、比较民商法、法理学等课程,并从事涉外民事的司法实践及理论研究工作。1945—1946年赴美、英、法三国考察司法制度和审判实践。1947—1948年参加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对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等侵华主要战犯提出了有力的控诉,为维护中国的民族利益作出了贡献。1948—1954年先后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1956—1981年起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法律顾问,1982年起任外交部法律顾问。1981年在联合国第36届大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82一1984年在任(任期应为五年,因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提前辞职)。1984年在联合国第39届大会及安理会上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1985一1994年任期九年。1986年获印度奥斯曼尼亚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7年当选为欧洲国际法研究院联系院士,1991年转为正式院士。
曾担任多项社会职务,其中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法学会和中国海洋法学会理事、会长、名誉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顾问,前外交官联谊会法律顾问及大洋协会法律顾问等。
主要著作有:《法律的进化》(1929)、《法律的假设性》(1931)、《美国和英国的司法制度》(1947)、《国际法中的司法管辖问题》(1964)、《船舶碰撞事件中的法律问题》(1965)、《领海宽度问题的历史和现状》(1971)、《关于水域划界问题的实践》(1971)、《关于国际海底的法律制度》(1972)、《领海上空的法律地位》(1976)、《关于外层空间的国际法问题》(1982)、《关于国家管辖豁免的理论和实践》(1983)、《淡泊从容莅海牙》(1999)、《倪徵噢法学文集》(2006)。
摘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并予以补充
目录
一、童年简述
二、申江负笈
三、赴美留学
四、“成家立业”
五、战火余生
六、出国考察
七、实地观摩
八、东京审判
九、迎接解放
十、北京召唤
十一、会议频繁
十二、湖广债券
十三、思想改造
十四、瑞士赴会
十五、海牙九载
十六、案牍劳形
十七、开会出访
十八、血浓于水
十九、生老病死
二十、老骥伏枥
二十一、近事续记
后记
内容摘要
二次大战中,苏、美、英、中等国就开始了审判战犯的准备工作,并在战争结束不久就组织两个国际军事法庭--欧洲的纽伦堡法庭和远东的东京法庭。这两个法庭的成立,是二次大战后国际新秩序的一大创举,也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一个里程碑。
《淡泊从容莅海牙(增订版)》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著名法学家倪徵■先生撰写的回忆录(未完成版),内容重点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宪章、组织机构、庭审程序等做了详尽的介绍与解读。本书为倪先生的未完成稿,但书中倪先生的亲身经历及相关理论,奠定了本书的学术地位,本书是对传统国际法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现代国际法尤其是战争法的基本原则的充分阐述,尤其为以后国际战争罪犯的审判提供了坚实和充分的法理基础,在现代国际法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倪先生在书中的相关论述,为二战后国际法上的战争犯罪的发展贡献了有益的学术见解。1949年以后通过的各项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保障人权的《日内瓦公约》,所遵循的就是纽伦堡和东京审判所确立下来的关于战争罪犯的原则以及倪先生等国际法学专家所阐述的法学理论。
本书曾在2005年出版,本次修订版,会补充倪先生的一些重要文章及历史照片,倪先生也会为本书的再版作序。
主编推荐
倪徵日奥,新中国位靠前大法官,我国有名的靠前法学家、海洋法学家。倪老可以说是与中国二十世纪法制史同行一生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我的一生没有离开过一个‘法’字。”他在93岁高龄撰写了自传体回忆录《淡泊从容莅海牙》一书。本书以翔实的材料,简练质朴的文笔,叙述了作者早年蓄志学法,留学深造,回国后当律师,任法官,四十年代赴远东靠前军事法庭参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主要战犯的审判,及至1984年以87岁的高龄当选为新中国任靠前法庭大法官等的不凡经历。本书曾在1999年在法律出版社出版,本次再版对内容略有修订,并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70周年献礼图书推出。
精彩内容
1.升学问题1919年夏,我和四哥毕业于“四高”后,父母慎重考虑我们两人的升学问题。那时,大哥远在北京农商部任职,二哥和三哥则在上海就业,大家认为我们去上海升学比较近便,于是把我们的升学问题交给二哥和三哥处理。那时上海的中学,基本上分两类:公立和私立。公立中学主要由租界当局开设,外文是主要课程,中文不太重视,对我们来自内地乡镇的高小毕业生,是不合适的。私立中学则到处都是,其中大多数以营利为目标,教学质量是可以想象的。
当时报上登了私立澄衷中学招收新生的广告,被我三哥发现。熟悉上海办学的人知道,上海有四所私
立中学是有名气的:民立中学的英语教学质量较高,毕业后考海关、邮政是有保证的;南洋中学以数学理科著名,毕业后升学科技高等院校较合适;浦东中学和澄衷中学都是原来劳动人民在上海租界发迹后捐资兴学的,以此作为义举,教学方针比较朴实,还有一
个特点是学费低廉。我们看到招生广告后,就由三哥陪同,如期前往参加入学考试。几天后,收到两人都被录取的通知,我们当即带上行李前去报到,等待开
学。
澄衷中学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校史。中国有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于前清末年担任澄衷校长,胡适曾是澄衷学生。由于学校创办人叶澄衷先生是浙江宁波人,学校又设在宁波人比较集中的上海虹口区,很多师生
都操宁波土话,我们最初入学听课时,曾感到有些困难,经过一段时间后,自己也讲起宁波话来了。
澄衷中学的教师大都是很优秀的。国文教师有当代江南文豪余天遂,后来又有苏州的黄寰尘先生,地理教师是有名的地理学家项远村先生。我班上英语教师陈亚渔先生的教授法更是令人折服。他用引人人胜的方法教授《泰西三十轶事》;用教授逻辑学的方法讲解《纳斯菲尔英语文法》。还有算术一门,也用《温德华士数学》英文教本,教师王逸彭先生,边在黑板上写公式,边用英文念着口语。这种教学方法,对来自内地的学生,压力是很大的。但日常“泡”在里面,悉心体会,有朝一日会觉得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但也要量力而行,不能过于勉强,以免脑力受损。
还有,这种现象也可能在外语学习中较有成效,而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各种课程。
我在澄衷读完中学二年级后,由于堂姊徵琮的推荐,转学到美国教会设在上海杨树浦的沪江大学附中,插班三年级。那里由美籍教师直接讲授,有利于英文口语的提高,其他课程亦较完备。堂姊是沪江第一
批女大学生,后来考取留美公费,回国后行医,1995年在北京去世。父亲对我转至教会学校,最初不很赞同,后经堂姊以自己经验和体会说服了父亲,最后决定让我去参加转学考试,结果如愿以偿。
2.转学沪江
1921年秋,我实行转学。沪江大学及其附中的校址位于黄浦江边,占地三百亩,风景宜人,校舍宽敞,教职员和学生全都住校。当时一般教会学校,不很注重中文教学。沪江;大学副校长郑章成先生独具慧眼,觉得教会学校应同时注重中文教学,请来上海有名文学家王西神先生,还从宁波请来前清拔贡林朝翰老先生教授大、中学的中文课程。附中三年级的其他课程有西洋史地、理化(自然科学)、体育等。英语课程不像澄衷中学那样另设英语文法课,而在讲授课文的同时,指出文法上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去体味文法上的规律。这种教学办法和我在澄衷时所接受的,各有利弊。
正当我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设法调整和适应时,吾父因旧病复发而辞世的噩耗从平望传来。我们当时在沪的兄弟们星夜含泪奔丧回乡。吾父时年56岁
,按当时一般人的寿命,及亲友送来礼幛及挽辞,已算是“福寿全归”。三姑母、九叔寿龄及其他亲友都来平望吊奠,事毕,我即回上海继续学习。
当时与我同班级的,有名“李春蕃”的同学。他的年龄比我略大,勤奋好学,颇有见识,能言善辩,思想左倾,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大家敬而远之,但他不以为忤,还是热情待人。
……P12-1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