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太后--大清帝国光芒(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太后--大清帝国光芒(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6 6.7折 4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加藤徹|译者:董顺擘

出版社社科文献

ISBN9787509771754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49元

货号3390202

上书时间2024-11-2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她,到底是无能的帝国掌舵者,还是强力的权谋者?
她,究竟推动了大清王朝的世界化,还是粉碎了中华帝国最初迎头赶上的机会?
慈禧,抑或西太后,她一生的较大的梦想是什么?
宫廷政治的变与化,帝国落日中的光芒,东西方世界大博弈。
《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精)》这部历史著作并未拘泥于正史材料,因为传主本身受到的非议已经严重影响了史学家的撰述,日本学者加藤徹用戏剧的笔法刻画的慈禧,会让每位晚清爱好史着迷。

作者简介
董顺擘,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人员,历史学博士。
加藤徹,1963年出生于东京。东京大学文学部中国语中国文学科卒业,东京大学博士。1990年北京大学访学。,曾在广岛大学任教,2006年10月任教于明治大学法学部,教授。著有《京剧》《梅兰芳》《西太后》等多部著作,其中《京剧》获三得利学艺奖。

目录
前 言
1 清王朝时代
2 紫禁城内
3 战争与政变
4 垂帘听政的光与影
5 西太后和两位皇帝
6 最后十年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内容摘要
  《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精)》这本书中的“西太后”与以往任何慈禧的传记或晚清历史著作中的慈禧太后都不大一样。  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慈禧,无疑是腐败、衰落、保守甚至愚昧的“封建统
治者”形象,面对近代的内忧外患、改革呼声、民众文化兴起等等,无力、无能、无为。  民间的印象中,特别是稗官野史、小说影视中的“老佛爷”更是奢靡腐化至极,而且对咸丰帝其他宠妃、光绪帝等人的迫害手段残忍至极。  《清史稿》将其列入后妃列传中,从其行文看,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只记其事而不褒贬一字的风格。这实际上是一种留待后世评判的态度。  那么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深谙中国历史文化,研究西太后的学者——同时他也是一
位和慈禧有着相同爱好的资深京剧研究者,日本学者加藤徹,跳出了庐山横看城岭侧成峰的局限,从域外看中国,对西太后的一生重新解读、叙述。作者没有拘泥于正史材料,毕竟晚清的史料太丰厚;作者也没有轻信奇闻异事,毕竟谣言和诋毁对于一个末代王朝的权力者太容易。她的政治生涯,因为伴随着大清帝国的夕阳西沉,而备受人们关注。关于她的执政风格
、理念来源、目标,似乎作者并未精心描摹,但一些篇章无疑给出了与以往不一样的答案。

精彩内容
 清王朝时代作为现象的西太后西太后姓叶赫那拉,乳名兰儿。叶赫由叶赫河(现在的吉林省通河)的音译而来,汉字也有写为“也
合”、“野黑”的。那拉在蒙古语里是太阳的意思,汉字也有写为“纳喇”、“纳兰”的。如姓氏所示,西太后的祖先是蒙古人,在早期被满人的一支——海西女真吸收后满洲化了。她的小名兰儿,是汉人女子中常见的名字。
蒙古姓氏和汉人闺名结合在一起的这位满洲女孩。1835年出生于北京。1861年她以年仅二十七岁(虚岁,下同)的年纪发动政变,掌握了政权。作为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她在统治清朝长达半个世纪后,于1908年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西太后身上有很多的谜。她生于何地,度过了怎样的少女时代?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她因何能统治四亿百姓?近年来,由于历史研究的进步,带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大多被否定,同时颠覆了之前西太后形象的新事实也逐渐变得清晰。
中国的正史(官撰史籍)大多是在前一王朝灭亡后一百年左右的时期被撰写的。前一王朝的当事者们在在世期间,很难抛弃利害关系或者感情,来公平叙述历史。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事件的真相在当事者在世时作为秘密被隐藏。在当事者去世后,留下丰富遗物与秘密资料的头一百年,被认为是适合历史叙述的时期。
即使从史料方面来看,详查前一王朝的史料就需
要百年的时间。例如,现存的清朝宫廷文字记录(所
谓的《清宫档案》)就有一千万件以上,因20世纪是战争与革命的世纪。这些宝贵的原始史料长时间内并未被认真地研究。由这些研究成果得出的新见解开始被广泛地介绍,在中国也是最近的事情。
对西太后的研究,目前正处于这一最佳时期。
遗憾的是,日本出版的有关西太后的著作,大多包含了很早以前存在错误的一些民间传说。另一方面,现在中国的书籍仍然被“西太后是人民的敌人”这样的历史观所束缚。之前与西太后的相关书籍中,大多采用了这样的写作态度:西太后是执着于异常权力欲的、像怪物般的突然变异,是与汉代吕后、唐代则天武后并列的中国三大恶女之一。
本书以新的视角来考察西太后,同时着眼于中国社会的基础构造。西太后作为一名妇人被推上台,甘于接受卡里斯马型统治①的不外乎是清朝的臣民。其精神土壤也基本全部被当代中国人所继承。通过分析作为现象的“西太后”,阐明中国人的真实想法以及他们的社会特征与秘密,这才是本书的目的。分、谙言、生活文化等,都是清朝的遗产。
例如,领土问题也是如此。中国人主张尖阁诸岛①、台湾、香港、新疆、西藏等为中国的固有领土。
其理由是,他们深信这些地区在清朝就已经被包含在版图内。‘‘在明代,西藏也好,台湾也好,并不是中国的领土。或者说,在元代,甚至贝加尔湖附近都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向俄罗斯这样主张呢?”向现在的中国人说这些是没有用的。
19世纪初,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估算值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肯尼迪《大国的兴衰》)。这基本与现在的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份额相等。实际上,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到21世纪末,中国的经济规模很有可能再一次回到占全世界的33%的比例。
进一步说,如果说其根源,今日意义上的“中国”这个概念最初也是诞生在西太后时代。之前,只有“天下”或者“中原”这样模糊的概念。“中国”、
“中国人”这样明确的概念,是在西洋与日本的炮火洗礼下才产生的。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国民的中国人与拥有二百年历史的美国人相比要年轻得多,形成国民国家的岩浆仍在沸腾。
在日本,人们只关注中国的爱国教育和历史教科书问题。实际上,与之相比,中国的电视剧更为激烈。反映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的海军悲剧的《北洋水师》,以及在剧中出现清末义和团运动的《大宅门》等近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固执地描绘了清末日本人的“暴行”。如果只看这样的节目,在反日示威游行中出现固执地认为“不抹杀日本,中国就没有未来”这样想法的人,也不是不可理解。姑且不提中国的爱国教育适当与否,确定无疑的是,对于中国人来说,西太后的时代造成了让鲜血倒流般精神上的外伤。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迄今已有30多年。遗憾的是,中日关系难言成熟。中国人误解日本人,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循环反复。日本人深信自己很了解中国。事实上,日本人的兴趣点在3世纪的《三国志》、8世纪的李白、杜甫等,只关心个别时代。关于清末,一般的日本人几乎什
么都不了解。如果假设学习日本史的外国人,只知道3世纪的邪马台国时代和8世纪的奈良时代,一点也不了解江户和明治时期的话,那么能说他们了解当代的日本人吗?对于中国的认识也是一样的道理。P5-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