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跷走兽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高跷走兽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7.1 6.5折 73 全新

库存10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筠霞

出版社北岳文艺

ISBN9787537869034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73元

货号32223706

上书时间2024-11-1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序…………………………………………………………………………001第一章高跷走兽的文化背景……………………………………001第一节 高跷走兽的文化空间……………………………………003第二节 阳城庙会与走兽的关系…………………………………012第三节 高跷走兽形成脉络………………………………………025第四节 走兽的题材来源…………………………………………030第二章高跷走兽的艺术形态 ……………………………………037第一节 高跷走兽的典故…………………………………………039第二节 高跷走兽的制作工艺……………………………………051第三节 高跷走兽的表演形式……………………………………056第四节 高跷走兽的着装…………………………………………069第五节 高跷走兽的配乐…………………………………………074第三章高跷走兽的社会功能……………………………………079第一节 祭祀神灵与祈福消灾……………………………………081第二节 教化娱人的功能…………………………………………087第三节 高跷走兽的文化传承……………………………………093第四章高跷走兽传承情况………………………………………097第一节 高跷走兽的传承谱系……………………………………099第二节 高跷走兽的传承方式……………………………………104第三节 高跷走兽代表性传承人…………………………………107第五章高跷走兽的保护传承现状………………………………133第一节 高跷走兽的组织形式……………………………………135第二节 影响高跷走兽发展的因素………………………………141第三节 高跷走兽的与时俱进……………………………………143第四节 高跷走兽的保护成效显著………………………………147第五节 “青春版”小走兽的启示…………………………………154第六节 传承工作的几点建议……………………………………160跋…………………………………………………………………………164附录………………………………………………………………………167一、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阳城庙会文艺的措施……………169二、阳城庙会顺口溜………………………………………………171三、大事记……………………………………………………………179四、参考文献…………………………………………………………185

目录
源远流长的庙会表演传统,为包括高跷走兽在内的民间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稷山高跷走兽的形成,并无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但依据当地老人和传承人的口述,高跷走兽形成于清雍正年间的阳城村火神庙庙会活动。高跷走兽是在高跷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高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融健身、表演、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高跷,亦称高脚、高腿,晋南一带民间俗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长木跷表演。由于演员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高跷也被称为“高瞧戏”。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文字见于 《列子·说符》:“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①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1976年,在山西省榆社县河峪乡河窊村出土的北魏石棺上就可以看到高跷、杂技表演图画,进一步佐证高跷的历史悠久。 高跷究竟是因为什么发明出来的?众说不一,有多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高跷来源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历史学家孙作云的研究文章 《说丹朱——中国古代鹤氏族之研究——说高跷戏出于图腾跳舞》 中提出了这一观点。认为尧舜时期有一丹朱氏族是以鹤为图腾崇拜的。他们在举行祭祀仪式时要腿上绑着木棍,踩着木棍祭礼,就像鹤跳舞一样来表达对“仙鹤”的崇拜之情。第二种观点认为高跷来源于劳动。古代人类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充饥,需要踩着树枝爬树,久而久之,受到启发,给自己的腿上绑了两根长棍,好像树杈一样,这样采食野果就方便多了。后来社会生产力发达了,人们不需要再采食野果,高跷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艺表演活动。《山海 经·海外西经》记载“长股之国在雒棠北,被发,一曰长脚”,“或曰,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②。意思是说沿海渔民脚上绑着长木跷,手里拿着长木棍做成的捕鱼工具在海边捕鱼。这一文献记载佐证了高跷来源于劳动生活。 
第三种观点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上大夫晏婴,晏婴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很有智慧。晏婴因为身材矮小,出使邻国时,经常有人嘲笑他身矮,他就故意装了一双木腿,踩着木腿走路,看起来很高大,借机把嘲笑他的人狠狠挖苦了一番。老百姓很喜爱晏婴,纷纷学他踩木腿,由此踩高跷活动在民间广泛流传。
第四种观点源于民间传说,高跷是战无不胜的高将军发明的。相传有一年,胡兵攻占甘州,朝廷命令一位姓高的将军率兵御敌。高将军率兵赶到甘州时,胡兵已拆了护城河上的浮桥,士兵无法攻城。高将军苦苦思索破敌之法。一天晚上,高将军走出军营,一队大雁鸣叫着从头顶飞过。高将军望着大雁,忽然受到启发,心生一计。回营后叫人砍来许多柳木棍,令将士们绑在腿上反复练习踩木棍走路。两天后的深夜,将士们踩着柳木棍悄悄蹚过护城河,乘胡兵不备,攻取城池,收复了甘州城。第二天,高将军和将士们为庆贺胜利,踩着柳木棍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后来,老百姓们也踩起木棍欢庆胜利。因为踩木棍是高将军发明的,为纪念高将军,人们就把它称为“高跷”。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把高跷的起源与贪官斗智斗勇联系起来。说是从前有一座两金城,城内和城外的人友好相处,每年春节都联合闹社火,载歌载舞,祈祷丰收。有一年来了个贪官,为了搜刮民财,想了个坏招,要求春节闹社火的人们给官府捐三钱银子,否则就关闭城门,不让进出城。这个坏招没有难住聪明的劳动人民,他们想出妙招,把长木棍绑在腿上,翻过城墙,继续闹社火去了。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传说、哪一种观点,高跷都是起源于劳动人民日常劳动或生活技能的艺术表现形式,很早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隋唐时期的高跷叫作“长跷伎”,已经是娱乐表演形式了,后来又逐渐演变发展,分为高跷、中跷、低跷及文高跷、武高跷,且融合了舞蹈、杂耍、戏剧、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一种形式独特、传播广泛、内涵丰富、深受众人喜爱的传统民间艺术。

内容摘要
高跷走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西传统舞蹈,这一民间舞蹈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可以说是山西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高跷走兽》采用田野调查与历史资料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了国家非遗文化高跷走兽的形成发展历程,讲述了高跷走兽的文化价值和保护传承困境。本书在不失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兼具了它的可读性,让读者对高跷走兽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精彩内容
源远流长的庙会表演传统,为包括高跷走兽在内的民间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稷山高跷走兽的形成,并无确切的历史文献记载。但依据当地老人和传承人的口述,高跷走兽形成于清雍正年间的阳城村火神庙庙会活动。高跷走兽是在高跷表演艺术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 高跷历史悠久,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融健身、表演、娱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高跷,亦称高脚、高腿,晋南一带民间俗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长木跷表演。由于演员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高跷也被称为“高瞧戏”。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文字见于《列子·说符》:“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①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1976年,在山西省榆社县河峪乡河窊村出土的北魏石棺上就可以看到高跷、杂技表演图画,进一步佐证高跷的历史悠久。 高跷究竟是因为什么发明出来的?众说不一,有多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高跷来源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历史学家孙作云的研究文章《说丹朱——中国古代鹤氏族之研究——说高跷戏出于图腾跳舞》中提出了这一观点。认为尧舜时期有一丹朱氏族是以鹤为图腾崇拜的。他们在举行祭祀仪式时要腿上绑着木棍,踩着木棍祭礼,就像鹤跳舞一样来表达对“仙鹤”的崇拜之情。第二种观点认为高跷来源于劳动。古代人类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充饥,需要踩着树枝爬树,久而久之,受到启发,给自己的腿上绑了两根长棍,好像树杈一样,这样采食野果就方便多了。后来社会生产力发达了,人们不需要再采食野果,高跷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艺表演活动。《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长股之国在雒棠北,被发,一曰长脚”,“或曰,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②。意思是说沿海渔民脚上绑着长木跷,手里拿着长木棍做成的捕鱼工具在海边捕鱼。这一文献记载佐证了高跷来源于劳动生活。 第三种观点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上大夫晏婴,晏婴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很有智慧。晏婴因为身材矮小,出使邻国时,经常有人嘲笑他身矮,他就故意装了一双木腿,踩着木腿走路,看起来很高大,借机把嘲笑他的人狠狠挖苦了一番。老百姓很喜爱晏婴,纷纷学他踩木腿,由此踩高跷活动在民间广泛流传。
第四种观点源于民间传说,高跷是战无不胜的高将军发明的。相传有一年,胡兵攻占甘州,朝廷命令一位姓高的将军率兵御敌。高将军率兵赶到甘州时,胡兵已拆了护城河上的浮桥,士兵无法攻城。高将军苦苦思索破敌之法。一天晚上,高将军走出军营,一队大雁鸣叫着从头顶飞过。高将军望着大雁,忽然受到启发,心生一计。回营后叫人砍来许多柳木棍,令将士们绑在腿上反复练习踩木棍走路。两天后的深夜,将士们踩着柳木棍悄悄蹚过护城河,乘胡兵不备,攻取城池,收复了甘州城。第二天,高将军和将士们为庆贺胜利,踩着柳木棍举行了隆重的入城仪式。后来,老百姓们也踩起木棍欢庆胜利。因为踩木棍是高将军发明的,为纪念高将军,人们就把它称为“高跷”。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把高跷的起源与贪官斗智斗勇联系起来。说是从前有一座两金城,城内和城外的人友好相处,每年春节都联合闹社火,载歌载舞,祈祷丰收。有一年来了个贪官,为了搜刮民财,想了个坏招,要求春节闹社火的人们给官府捐三钱银子,否则就关闭城门,不让进出城。这个坏招没有难住聪明的劳动人民,他们想出妙招,把长木棍绑在腿上,翻过城墙,继续闹社火去了。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传说、哪一种观点,高跷都是起源于劳动人民日常劳动或生活技能的艺术表现形式,很早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隋唐时期的高跷叫作“长跷伎”,已经是娱乐表演形式了,后来又逐渐演变发展,分为高跷、中跷、低跷及文高跷、武高跷,且融合了舞蹈、杂耍、戏剧、武术等多种艺术元素,形成一种形式独特、传播广泛、内涵丰富、深受众人喜爱的传统民间艺术。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