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红色记忆丛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9.3
6.0折
¥
32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何丽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
ISBN9787516210086
出版时间2015-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3453699
上书时间2024-11-1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何丽,中共党员。1941年出生在延安,1947年随父母转战陕北。自80年代初,开始寻史传承红色历史及文化的社会活动,完成几十万字文稿,网上发表数篇红色文化传承文章。
目录
前言 深深的怀念
突然去世 背负“自杀”罪名
奋斗七年 骨灰安放八宝山
定论——女儿代专案组写结论
地下党引上人生之路
奉杨虎城之命到延安
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
老照片的故事
延安劳山负伤致残
我差点被周恩来夫妇领养
毛主席和荣誉军人学校
荣校——永恒的记忆
撤离延安,情难舍意难离
两千里行军
东渡黄河
马褡子比命贵
夜遇黄河少年
行军途中三件宝
战场上没有残疾人
回老家探亲
父亲与巫君玉大夫
与周同宇家的情谊
父亲说“待遇”
附录一 身残意志坚 一心为前线
附录二 何炳文同志介绍
后记
内容摘要
何丽所著的《拭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红色记忆丛书》讲述了何炳文同志是一名残疾革命军人。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革命,1937年在护送中央领导赴西安的途中,遭遇土
匪伏击,19岁的何炳文为保护周恩来副主席而负伤,之后截去左腿,成了二等甲级残废。但他身残志不残,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中,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直战斗在黄河之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始终表现出了一个革命战士、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情操,以鞠躬尽瘁的品格和精神,教育、影响和培养着他的孩子们。
精彩内容
我当时也是忧心万分。每天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去学校,或去府右街,心里总是乱糟糟的,不知道哪一天才是头,不知道党中央在干什么,不知道伟大舵手毛主席在干什么。国家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每天看到的是周恩来总理疲惫的身影,听到的是周总理苦口婆心对“反动派”的讲话。
在那段时间里,从来不在我面前讲周总理事情的父亲,总是分外关心总理的情况。有一天晚上,他给我讲了一段往事。
那是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有大批从战场上下来的负伤指战员,在四川成立了荣誉残废
军人学校。他们当中的一些伤残人,排练了很多鼓舞人心的好节目,于20世纪60年代初到北京来汇报演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特别大的震动。父亲虽没去看过演出,但从报纸上知道了这个情况,非常感动。他说自己是残疾人,特别能体会残疾人创作这些节目所
花费的代价。他很佩服这些伤残的志愿军战士的毅力和革命精神。他也非常心疼这些残疾兄弟姊妹。
1961年某月,突然有一天,总理办公室有人打电话找他,说周总理提议,让他去四川担任荣誉残废军人学校校长。那时,父亲的身体不太好,伤残腿的骨质增生和神经根炎折磨得他一天到晚几乎没有片刻的安稳。尤其是晚上,他几乎常常拄着拐杖,在交通部门前的大街上大半夜不停地走来走去,而第二天,又照常上班。即使被迫在陆军总院做完残腿神经剥离手术之后,总的情况也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以他没有马上表态。他主要怕胜任不了总理的点将。他觉得,要
去就要像战士上战场一样必须把工作做好,绝对不能辜负总理的信任。而出于现在身体的这个状况,父亲想告诉打电话的同志,请总理能否考虑别人。但是,父亲没有说出口。他也说不出口。他想,不知道总理遇到了多大的难处,才想到让他去做这个工作。所以片刻之后,父亲坚定地说:“没问题!通知什么时间出发,我就什么时间走。”父亲是个十分谨慎的人。总理办公室的这个电话讲的这件事,交通部里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只对母亲说过,组织要他去四川抗美援朝荣军学校工作,让母亲帮助他准备去四川工作的东西。当时母亲问他:“我们去不去?”父亲说,他一个人去,可能会带上通讯员小田成。
正当父亲准备的时候,又接到他暂时不用去的通知。父亲心里一惊,就在电话里说了一大堆,残疾人做残疾人的工作比较方便等理由。但最终父亲没有去成。这件事,使父亲遗憾和懊悔了好几年。因为他觉得自己对不起总理。在国家当时的形势、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很困难的时期,总理这个大管家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啊。还有多少想不到的大事小事都要他操心。而自己却在总理考虑需要自己的时候,身体不争气了,父亲心里怎么不难受呢。(P2-P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