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书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65
2.7折
¥
999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刘含之
出版社辽宁美术
ISBN9787531497394
出版时间2024-05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9元
货号32199540
上书时间2024-11-1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刘含之浙江大学讲师,现任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体艺文化建设中心副主任。2008年至2018年本、硕、博均就读于浙江大学。2013年7月获五年制美术学学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中国书法篆刻。2013年8月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故宫学与中国古书画研究。2015年8月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中国书画篆刻史学研究。2018年12月获博士学位。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书画艺术大展,曾受美国亚洲文化学院委托为国际知名作家潘铭燊先生制作朱文印“东南西北人”,受美国旧金山市立图书馆委托为其设计制作篆文馆标。2018年6月—2021年4月,作为主编助理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项目”之“中小学书法进课堂教改项目”《书法课》教材编撰及教学视频录制工作。
目录
商
[商]涂朱卜骨刻辞
秦汉
[秦]李斯(传)《峄山刻石》
[秦]《里耶秦简》
[东汉]《曹全碑》
[东汉]《石门颂》
[东汉]《礼器碑》
[东汉]《张迁碑》
魏晋
[三国魏]钟繇 《宣示表》
[三国魏]钟繇 《荐季直表》
[西晋]索靖(传)《出师颂》
[西晋]索靖 《月仪帖》
[西晋]陆机 《平复帖》
[东晋]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
[东晋]王羲之 《黄庭经》
[东晋]王羲之 《远宦帖》
[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 《平安三帖》
[东晋]王献之 《中秋帖》
[东晋]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刻石》
[东晋]王珣 《伯远帖》
[东晋]王羲之等七人 《万岁通天帖》
隋唐
[隋]智永 《真草〈千字文〉》
[唐]欧阳询 《行书〈千字文〉》
[唐]欧阳询 《仲尼梦奠帖》
[唐]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唐]欧阳询 《张翰帖》
[唐]欧阳询 《皇甫诞碑》
[唐]陆柬之 《书陆机〈文赋〉》
[唐]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唐]褚遂良 (传)《行书〈兰亭序〉》
[唐]褚遂良 (传)《大字阴符经》
[唐]孙过庭 《书谱》
[唐]张旭 (传)《古诗四帖》
[唐]颜真卿 《祭侄稿》
[唐]颜真卿 《多宝塔碑》
[唐]颜真卿 《自书告身帖》
[唐] 颜真卿 《麻姑仙坛记》
[唐]颜真卿 《颜勤礼碑》
[唐]怀素 《自叙帖》
[唐]怀素 《草书〈千字文〉》
[唐]怀素 《论书帖》
[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
[唐]柳公权 (传)《兰亭诗》
[唐]钟绍京 (传)《〈灵飞经〉四十三行》
[唐]杜牧 《张好好诗》
[唐]贺知章 《孝经》
[唐]李白 《上阳台帖》
五代
[五代]杨凝式 《韭花帖》
[五代]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
[五代]徐铉 《私诚帖》
两宋
[北宋]李建中 《贵宅帖》
[北宋]范仲淹 《道服赞》
[北宋]欧阳修 《灼艾帖》
[北宋]欧阳修 《自书诗文稿》
[北宋]蔡襄 《自书诗》
[北宋]蔡襄 《纡问帖》《山堂诗帖》
[北宋]蔡襄 《澄心堂帖》
[北宋]蔡襄 《陶生帖》
[北宋]蔡襄 《离都帖》
[北宋]苏轼 《寒食帖》
[北宋]苏轼 《赤壁赋》
[北宋]苏轼 《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
[北宋]苏轼 《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
[北宋]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北宋]黄庭坚 《诸上座帖》
[北宋]黄庭坚 《惟清道人帖》
[北宋]黄庭坚 《教审帖》
[北宋]米芾 《蜀素帖》
[北宋]米芾 《珊瑚帖》
[北宋]米芾 《盛制帖》
[北宋]米芾 《苕溪诗帖》
[北宋]米芾 《长至帖》《韩马帖》《新恩帖》
[北宋]赵佶 《草书〈千字文〉》
[北宋]赵佶 《楷书〈千字文〉》
[北宋]赵佶 题《腊梅山禽图》
[北宋]赵佶 题《瑞鹤图》
[北宋]赵佶 《秾芳诗帖》
[北宋]赵佶 《敕蔡行》
[南宋]赵构 《洛神赋》
[南宋]赵构 《宋高宗赐岳飞手敕》
[南宋]陆游 《自书诗》
[南宋]朱熹 《书翰文稿》
[南宋]吴琚 《七言绝句》
[南宋]张即之 《汪氏报本庵记》
[南宋]张即之 《大字杜甫诗》
[南宋]文天祥 《木鸡集序》
[南宋]文天祥 《上宏斋帖》
[南宋]文天祥 《谢昌元座右辞》
金元
[金]任询 《古柏行》
[金]赵秉文 《跋武元直〈赤壁图〉》
[元]鲜于枢 《论草书帖》
[元]鲜于枢 《王安石杂诗》
[元]赵孟頫 《前后赤壁赋》
[元]赵孟頫 《洛神赋》
[元]赵孟頫 《归去来辞》
[元]赵孟頫 《真草〈千字文〉》
[元]赵孟頫 《行书〈千字文〉》
[元]赵孟頫 《闲邪公家传》
[元]邓文原 《家书帖》
[元]康里巎 《奉记帖》
[元]康里巎 《临十七帖》
[元]泰不华 《陋室铭》
明清
[明]宋克 《急就章》
[明]沈度 《敬斋箴》
[明]祝允明 文徵明《〈兰亭序〉书画卷》
[明]祝允明 《草书诗帖》
[明]唐寅 《为玉峰先生书》
[明]唐寅 《落花诗册》
[明]唐寅 《与若容手札》
[明]文徵明 《五律诗轴》
[明]文徵明 《七律诗合卷》
[明]文徵明 《草堂十志》
[明]王宠 《自书五忆歌》
[明]董其昌 《勤政励学箴》
[清]帝王 《御笔五福图》
[清]爱新觉罗·弘历 《泥金书〈四得续论〉》
[清]爱新觉罗·弘历 《御笔大士像并〈心经〉图》
[清]邓石如 《心经》
[清]邓石如 《少学琴书》
[清]邓石如 《朱晦庵文语四屏》
[清]郭尚先 《黄庭内景经》
[清]吴熙载 《宋武帝与臧焘敕》
[清]爱新觉罗·溥儒 《寿字》
内容摘要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起点。她在艺术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既蕴藏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奥秘,又诉说着华夏数千年文明的绵延不绝。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集中展现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晋人尚韵”的回味无穷、“唐人尚法”的规矩方圆、“宋人尚意”的曲径探幽、“元明尚态”的婀娜多姿,还有“清人尚碑”的朴茂雄健。
精彩内容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冯承素摹本)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69.9厘米(书心)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羲之的《兰亭序》向来是历朝历代推崇的“尽善尽美”的名作,以“天下第一行书”享誉中国书法史乃至中国文化史。它之所以能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高度,除因王羲之极其精妙高超的书艺外,还因这篇文章虽为“兴会之作”,却堪称绝响,称其独一无二亦不为过。相传,《兰亭序》是王羲之上巳节微醺后兴之所至一气呵成的,手稿写就,一片喝彩。王羲之又尝试书写了十余遍,却无一篇能有第一遍手稿那种妙笔天成之神韵。更有甚者,大多认为第一遍手稿的涂改痕迹虽瑕却瑜,恰是当时情与意的完美呈现。现今仅有摹本传世,原稿墨迹已失传。后世学者倾向于认为此帖真迹为唐太宗陪葬于昭陵。
《兰亭序》虽无原稿墨迹存世,但传世临本、摹本众多,自成一派学术体系。此本用楮纸两幅拼接,纸质光洁细腻。后纸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题记:“唐中宗朝冯承素奉敕摹晋右军将军王羲之兰亭禊帖”,为唐太宗时期书法家冯承素之摹本。又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亦称“神龙本”。此本全文28行,为双钩廓填的摹本,如“岁”“兰”“同”“死”等字,均可看出双钩痕迹。另外,其笔锋尖端锐利,灵活且精准程度极高,历来被推为最接近原迹的摹本。
《兰亭序》的魅力不仅在其“不激不励,风规自远”,更在其布局疏朗有致,神态挺秀飘逸,笔法变化多端,取势纵横自如。从局部细节看,字字精妙,点画犹若舞者翩翩;从整体构型看,错落天成,柔美畅达。特别可贵的是,该帖对于相同文字的不同处理,绝无雷同且流畅自然,如文中出现了二十一个“之”字,就有二十一种结合上下?意的文字姿态、空间及各不相同的处理,令?拍案叫绝。
释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揽(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东晋]王羲之等七人《万岁通天帖》纸本行草纵26.2厘米横260.4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万岁通天帖》又名《王氏宝章集》《唐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是传世极为珍贵的王书唐摹本中的珍品。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集成,现共存7人10帖,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据有关史料记载,武则天精通文史,爱好书法,尤珍视“二王”书法,曾遍寻王羲之真迹。万岁通天二年(697),凤阁侍郎王方庆(王羲之后裔)将其王氏一族祖上28人墨迹珍本,共10卷真迹进览武则天。武则天遂即命内府弘文馆用双钩廓填法复制摹本,制成纸本墨迹卷,卷尾有“万岁通天二年王方庆进呈原迹”的衔名。武则天随后又将王方庆进呈的原迹加以装裱锦褙,并如数赐还。据传,此帖原迹并未一直保存于王羲之后人之手,曾被书贩穆聿之强收并呈献唐玄宗,后下落不明。仅有《万岁通天帖》摹本幸运地被保存下来,流转过程中曾历经两次火灾,辗转只余残本,有7人10帖存世,分别为:第一帖王羲之《姨母帖》,行书;第二帖王羲之《初月帖》,草书;第三帖王荟《疖肿帖》,行草;第四帖王荟《翁尊体帖》(亦称《郭桂阳帖》),行草;第五帖王徽之《新月帖》,行书;第六帖王献之《廿九日帖》,行楷;第七帖王僧虔《太子舍人帖》(亦称《王琰牒》《在职帖》),行楷;第八帖王慈《柏酒帖》,行草;第九帖王慈《汝比帖》,草书;第十帖王志《喉痛帖》(亦称《一日无申帖》),行书。
《万岁通天帖》摹本墨迹精湛珍稀,勾摹忠实精巧,屡被后人临摹、刻拓。清代收藏家朱彝尊曾评价其“钩法精妙,锋神必备,而用墨浓淡,不露纤痕,正如一笔独写”。通过这些摹本,我们可以看到王门书法一脉相承的完整书风演进过程。启功先生云:“自晋以下南朝书风的衔接延续,在王氏门中,更可看出承传的紧密。”同时认为在“二王”真迹失传的情况下,此类唐摹本便成为研究王书“最直接的材料”。
释文: 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旦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荟顿首,□□□□,为念。吾疖肿□□,甚无赖,力不次,□顿首。
翁尊体安和,伏慰侍省,小儿并健。适遣信集泽山村,自当令卿知吾言之不虚也。郭桂阳已至,将甲甚精。唯王临庆军马小不称耳!以病告公差耶,秋冬不复忧病也。迟更知问。七月廿七日。
二日告:□氏女新月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
廿九日献之白:昨遂不奉别,怅恨深。体中复何如。弟甚顿勿勿,不具。献之再拜。
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职三载,家贫,仰希江郢所统小郡,谨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启。
得柏酒等六种。足下出此已久,忽致厚费,深劳念慰,王慈具答。范武骑。
汝比可也,定以何日达东,想大小并可行。迟陈赐还。知汝劣劣,吾常耳。即具。
一日无申,只有正属雨气方昏,得告,深慰。吾夜来患喉痛,愦愦,何强,晚当故造迟叙谈。惟反,不多。
[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楷书纵42.8厘米横37厘米(每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九成宫醴泉铭》由魏徵撰文,欧阳询书写,于唐贞观六年(632)刻碑(刻手已不可考)。此碑从整体章法到点画细节的主次处理、穿插挪让,都有一种“欧体”文字所特有的严肃与郑重其事,自然而然地给人以典雅、庄严之感。其主要特点有三:瘦、秀、婉。“瘦”主要是指结体修长,但却肥瘦适中,骨肉匀称,点画之间虽突出修长,却也不失阳刚之美。“秀”是指用笔并非一味刚狠粗犷,总有恰如其分的内敛和含蓄,透出一派秀色。“婉”是指婉转温润,适当的圆笔或藏锋营造出温和润逸的艺术效果。全碑血脉通畅,气韵拔群,扑面而来的是堂堂正气和煌煌大气。
欧阳询对楷书技法的系统总结和整理,为推动我国书法理论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他曾在《传授诀》中讨论线条与运笔:“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神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形枯;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此诀中所云,无不与《九成宫醴泉铭》碑中文字吻合,可为学书者提供互证的参考范本。值得一提的是,唐高祖李渊曾为了稳定市场价格,下令全国铸造新的标准货币,并指导百姓使用。这套货币最具辨识度的标志,就是欧阳询亲笔题写的“开元通宝”四字,可见欧阳询书艺在当时已是首屈一指的了。《九成宫醴泉铭》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为历代书家所推崇。
释文: 《九成宫醴泉铭》 秘书监检校侍中钜鹿郡公臣魏徵奉敕撰。
维贞观六年孟夏之月,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此则随(隋)之仁寿宫也。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竦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仰视则迢递百寻,下临则峥嵘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晖,照灼云霞,蔽亏日月。观其移山回涧,穷泰极侈,(以)人从欲,良足深尤。至于炎景流金,无郁蒸之气,微风徐动,有凄清之凉,信安体之佳所,诚养神之胜地,汉之甘泉不能尚也。
皇帝爰在弱冠,经营四方,逯(逮)乎立年,抚临亿兆,始以武功壹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东越青丘,南逾丹徼,皆献琛奉贽,重译来王,(西)暨轮台,北拒玄阙,并地列州县,人充编户。气淑年和,迩安远肃,群生咸遂,灵贶毕臻,虽藉二仪之功,终资壹人之虑。遗身利物,(栉)风沐雨,百(姓)为心,忧劳成疾,同尧肌之如腊,甚禹足之胼胝,针石屡加,腠理犹滞。爰居京室,每弊炎暑,群(下)请建离宫,庶可怡神(养)性。
圣上(爱)一夫之力,惜十家之产,深闭固拒,未肯俯从。以为随(隋)氏旧宫,营于曩代,弃之则可惜,毁之则重劳,事贵因循,何必改(作)。于是斫雕为朴,损之又损,去其泰甚,葺其颓坏,杂丹墀以沙砾,间粉壁以涂泥,玉砌接于土阶,茅茨续于琼室。仰观壮丽,可作鉴(于)既往,俯察卑俭,足垂训于后昆。此所谓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彼竭其力,我享其功者也。然昔之池沼,咸引谷涧,宫城之内,本乏水(源),求而无之,在(乎)一物,既非人力所致,圣心怀之不忘。粤以四月甲申朔旬有六日己亥。
上及中宫,历览台观,闲步西城之阴,(踌)躇高阁之(下),(俯)察厥土,微觉有润,因而以杖导之,有泉随而涌出,乃承以石槛,引为一渠。其清若镜,味甘如醴,南注丹霄之右,东(流)度于双阙,(贯穿)青琐,萦带紫房,激扬清波,涤荡瑕秽,可以导养正性,可以澄莹心神。鉴映群形,润生万物,同湛恩之不竭,将玄泽(于)常流,匪唯乾象之精,盖亦坤灵之宝。谨案。
《礼纬》云:“王者刑杀当罪,赏锡当功,得礼之宜,则醴泉出于阙庭。”《鹖冠子》曰:“圣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宁,中及万灵,则醴泉出。”《瑞应图》曰:“王者纯和,饮食不贡献,则醴泉出,饮之令人寿。”《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元元年,醴泉(出)京师,饮之者痼(疾)皆愈。”然则神物之来,实扶明圣,既可蠲兹沉痼,又将延彼遐龄。是以百辟卿士,相趋动色,我后固怀挹,(推)而弗有,虽休勿休,不徒闻于往昔,以祥为惧,实取验于当今。斯乃上帝玄符,天子令德,岂臣之末学所能丕显。但职在记言,(属)兹书事,不可使国(之)盛美,有(遗)典策,敢陈实录,爰勒斯铭。其词曰:“惟皇抚运,奄壹寰宇,千载膺期,万物斯睹,功高大舜,勤深伯禹,绝后(承)前,登三迈五。握机蹈矩,乃圣乃神,武克祸乱,文怀远人,(书)契未纪,开辟不臣,(冠)冕并袭,琛贽咸陈。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上天(之)载,无臭无声,万类(资)始,品物流形,随感变质,应德效灵,介焉如响,赫赫明明。杂沓景福,葳蕤繁祉,云氏龙官,龟图凤纪,日含五色,(乌)呈三趾,颂不辍工,笔无停史。上善降祥,上智斯悦,流谦润下,潺湲皎洁,萍旨醴甘,冰凝镜澈,用之日新,挹之无竭。道随时泰,庆与(泉)流,我后夕惕,虽休弗休,居崇茅宇,乐不般游,黄屋非贵,天下为忧。人玩其华,我取其实,还淳反本,代文以质,居高思坠,持满戒(溢),念兹在兹,永保贞吉。” 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