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思录详注集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近思录详注集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2.8 4.8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陈荣捷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57371

出版时间2021-05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68元

货号31145699

上书时间2024-11-17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陈荣捷(1901—1994):欧美学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哲学和朱子学研究权威。
1901年出生于广东开平县,1916年考入香港拔萃书院,学习英文和中文。1924年岭南学院毕业后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英语系,1926年改入哲学系。1929年以题为《庄子哲学》的毕业论文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相继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夏威夷大学任教职。1943年任美国东北名校达特茅斯学院中国哲学教授,1951年任该校人文学院院长,是当时东方人在美国担任的最高学术职位。1966年自达特茅斯学院退休,被授以“中国哲学和文化荣誉教授”的称号。
20世纪60年代为各种英文百科全书,包括《大英百科全书》撰写中国哲学词条,被欧美学界誉为“把东方哲学文化思想最为完备地介绍到西方的中国大儒”。
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哲学资料的英文翻译。1963年,四部英文译著《坛经》《王阳明〈传习录〉及其他著述》《老子之道(道德经)和《中国哲学文献选编》(又名《中国哲学资料书》)在美国出版。其中《中国哲学文献选编》集十余年之功,英译标准极高,至今无人超越,一直是美国院校教授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
1975年起任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思想兼任教授,与狄百瑞教授联合执教哥大新儒学讨论班,直至晚年。
1978年被选为台湾地区“中研院”院士,1980年当选为美国“亚洲哲学与比较哲学学会”会长。
在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将全部的学术关注集中在对朱熹的研究和对朱熹研究事业的推动上。1982年在夏威夷檀香山组织召开“国际朱熹会议”,成为当时世界朱子学术研究的高峰。朱子学研究方面的著作有《近思录详注集评》《朱子门人》《朱学论集》《朱熹》《朱子新探索》等,另有作品《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

目录
推荐序……004
引言……012

卷之一 道体(道体)……022
卷之二 为学大要(为学)……074
卷之三 格物穷理(致知)……158
卷之四 存养(存养)……210
卷之五 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克己)……258
卷之六 齐家之道(家道)……282
卷之七 出处进退辞受之义(出处)……298
卷之八 治国平天下之道(治体)……320
卷之九 制度(治法)……338
卷之十 君子处事之方(政事)……362
卷之十一 教学之道(教学)……394
卷之十二 改过及人心疵病(警戒)……408
卷之十三 异端之学(异端)……424
卷之十四 圣贤气象(圣贤)……438
近思录后序……朱熹466
近思录后序……吕祖谦468
引用书目表……470

内容摘要
《近思录》是宋代大儒朱熹和吕祖谦合编的理学著作。二人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四位理学大师的大量作品中精选出六百二十二则语录,分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异端、圣贤十四卷结集成书,详细、系统、全面地展现了理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近思录》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独特的经典地位,素有“性理诸书之祖”的称誉,是学习和理解程朱理学的入门书。清代学者江永称,“凡义理根源,圣学体用,皆在此编”。在历经宋元明清和民国的七百余年里,《近思录》被屡屡刻印,版本之多,仅次于钦定科举必读的《四书集注》。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将《近思录》与《论语》并提,推荐为国人必读的七本书之一。
欧美学界公认的中国古代哲学和朱子学研究权威陈荣捷,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博的阅历,从朱熹的著作以及中日朝三国学者在六十余种《近思录》注释版、近五十种《近思录》笔记里所作的海量注解评语中,筛选出精辟独到者共一千三百余条附于原文之后,以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程朱理学思想。同时,又对《近思录》原文涉及的典籍、术语、引文、人名、地名等详加注释,使该书成为一部内容详实的《近思录》注评珍本。

主编推荐
近思录详注集评
B244.75
编辑推荐:
欲读懂朱熹,必先看《近思录》;欲读懂《传习录》,必先读懂《近思录》

将先贤的真知灼见以语录体的形式来呈现的经典,我们熟悉的是《论语》《道德经》《传习录》等,同样的经典《近思录》虽然畅销近800年,曾经读书人人手一册,在现当代却被忽视和严重低估。如今人人都追捧《传习录》,殊不知宋以后塑造、奠定中国人乃至东亚人文化性格和思维方式的是《近思录》。
《近思录》在中国文化思想目前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汇编北宋四位大思想家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 600多则精彩语录,高度浓缩四位大师的思想精华,有“性理诸书之祖”之称。钱穆先生说:“后人治宋代理学,无不首读《近思录》。”而我们知道,理学在宋以后主宰中国人乃至东亚人的思想七八百年。
《近思录》还起着承前启后的经典作用。一方面它总结、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精华,另外一方面为阳明**提供了丰腴的思想素材。正如台湾地区学者朱高正所言:“没有《近思录》的基础,你去读《传习录》,你自以为懂,其实是不懂的。” 
更为重要的,《近思录》是了解朱熹思想的起点。朱熹在编撰《近思录》时正处于创作的井喷期,当时他已完成对周敦颐、张载代表作的解读,也将二程著作整理完备,思想成熟,对于大师们的思想与作品了然于胸。在《近思录》中,他巧妙地把周敦颐的无极、太极之说与二程性命学说贯通融会,把宋代理学的源头从二程推到周敦颐,又将张载的《西铭》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使自己的思想不再限于二程学,融会北宋四子学说于一体。可以说,朱熹用周、程、张的语言建立了自己简明精巧的理学体系,《近思录》的问世是朱熹学派及其思想确立的标志。《近思录》编好之后,朱熹的整个思想体系基本上就定型了,后来只是做了一些完善的工作而已。所以,欲读懂朱熹,必先读《近思录》。
朱熹称《近思录》为“圣学之阶梯”。他解释说,《四书》是儒学元典《五经》的入门阶梯,《大学》是《四书》的纲领,《近思录》按大学“三纲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规模来编辑周、程、张四子语录,所以读《近思录》可以和《大学》相补充,并循级而上,渐登圣学殿堂。如果说《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浓缩版《大学》,《近思录》便是完整版《大学》。
从内容来看,《近思录》广博而贴己,集“古圣贤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要”,谈论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话题:天地是怎样构成的,人性是怎么来的,人的气质如何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读书,如何提升自我的修养,治国平天下的基本原则是怎样的。经过几百年持续不断的传播,《近思录》中的思想很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现代读者若想走进很好传统文化的堂奥,阅读《近思录》是一条终南捷径。
靠前朱子学泰斗陈荣捷的《近思录详注集评》堪称《近思录》注解珍本,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以朱注朱”,二是博采众长。
《近思录》问世后,朱熹有许多议论、评说文字散见于各书,是理解《近思录》优选的注脚。陈荣捷选用朱子论述八百多条,“以朱注朱”,一不离本意,二容易理解,因为朱熹极善于用浅显的比喻来让人理解深奥的内容。
陈荣捷博采众长,从叶采、江永等《近思录》很好注本中精挑细选,又从日本、朝鲜学者的注本中筛选注评,辑录评语不在于多而全,而在于恰当而精辟。有一条便一语中的的,也有从多个角度对一句话的理解进行多层次阐释的,其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准确、深入理解经典的含义。
如果你想读懂《近思录》,《近思录详注集评》无疑是不二之选。

精彩内容
卷之一 道体7.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周易程氏传》卷一,页二下,释《乾卦第一?彖辞》)。
朱子曰:这个理在天地间时只是善,无有不善者。生物得来,方始名曰性。只是这理在天则曰命,在人则曰性。(《语类》卷五,第十五条,页一三四/八三)又曰:盖天之所以赋与万物而不能自已者,命也。吾之得乎是命以生而莫非全体者,性也。故以命言之,则曰元亨利贞,而四时五行,庶类万化莫不由是而出。以性言之,则曰仁义礼智,而四端①五典②万物万事之理,无不统于其间。盖在天在人,虽有性命之分,而其理则未尝不同。(《中庸章句》,页三上,总页五)①恻隐为仁之端,羞恶为义之端,辞让为礼之端,是非为智之端。(《孟子?公孙丑第二上》第六章) ②五典,即五常,仁义礼智信。
……卷之二为学大要
22.所见所期,不可不远且大。然行之亦须量力有渐。志大心劳,力小任重,恐终败事。(《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页六上下)佐藤一斋曰:所见是着眼处,所期是规摹处。(《近思录栏外书》卷二“所见”条)37.人之学不进,只是不勇。(《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四,页一下。卷十四皆明道语)朱子曰:为学不进,只是不勇。(《语类》卷八,第四十一条,页二一七/一三五)张伯行曰:学期日进。然既学矣,自当有进境,而亦有学而不进者,或诿诸气质,或托之时势,皆非也。原其故,非懦无志,则馁而因循,直不勇耳。若勇往直前,则食可忘,忧可忘,何论时势?愚必明,柔必强,何论气质?有不进者,断无是理也。(《近思录集解》卷二,页二十二下)103.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张子全书》卷五,《气质》页六下)朱子曰:“心大则百物皆通”。通,只是透得那道理去;病,则是窒碍了。(《语类》卷九十八,第一一一条,页四〇一九/二五二九)。
居甫①问:“心小则百物皆病。”如何是小?曰:此言狭隘,则事有窒碍不行。仁则流于姑息,义则入于残暴。皆见此不见彼。(《语类》卷九十八,第一一二条,页四〇一九/二五二九)。
又曰:此心小是卑陋狭隘,事物来却没奈何打不去,只管见碍,皆是病。如要敬则碍和,要仁则碍义,要刚则碍柔。这里只看得一个,更着两个不得。为敬便一向拘拘,为和便一向放肆没理会,仁便煦煦姑息,义便粗暴决裂。心大便能容天下万物。(《语类》卷九十五,第一四五条,页三八九三/二四五一)。
潘子善②以书问:横渠云,“心要洪放”③。又曰:“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孙思邈云:“胆欲大而心欲小。”④窃谓横渠之说,是言心之体,思邈之说,是言心之用。未知是否?答曰:心自存要大处,有合要小处。若只着题目断了,则便无可思量矣。(《文集》卷六十,《答潘子善第三书》页二十六下至二十七上)①居甫,徐寓之字。参看卷一,第十三条,注③。 ②即潘时举,子善乃其字,朱子门人。录《语类》近四百条,问答亦七八十处。参看拙作《朱子门人》页三二八。 ③参看本卷,第一〇一条。 ④参看本卷,第四十条。
……卷之四存养34.心要在腔子①里。只外面有些隙罅,便走了②。(《河南程氏遗书》卷七,页一上)问:“心要在腔子里”,若虑事应物时,心当如何?朱子曰:思虑应接,亦不可废。但身在此,则心合在此。曰:然则方其应接时,则心在事上。事去则此心亦合管着。曰:固是要如此。(《语类》卷九十六,第十三条,页三九一〇/二四六二)或问:“心要在腔子里”,如何得在腔子里?曰:敬便在腔子里。又问:如何得会敬?曰:只管恁地滚做甚么?才说到敬,便是更无可说。(同上,第十五条,页三九一一/二四六三)高攀龙曰:“心要在腔子里”,是在中之义。不放于外,便是在中,非有所着也。(《高子遗书》卷一,《语》,页八上)贝原益轩曰:“外面有隙”言耳目口鼻之欲,有徇物于外,则心便走了而不在腔子里。故曰:“制于外,所以养其内也。”③(《近思录备考》卷四,页十二上,总页二八三)①“腔子”犹言躯壳,亦即身子。 ②此处朱子以此条为伊川语,而在《小学》(卷五,页十七上)则作明道语。此为兄弟二人思想相同(《河南程氏遗书》卷七为“二先生语”),无分彼此之证。张伯行(《近思录集解》卷四,页十四上下)分此条为两条。 ③《二程粹言》卷二,页二十二下。
……卷之五改过迁善克己复礼
14.治怒为难,治惧亦难。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河南程氏遗书》卷一,页八下)胡叔器①问:每常多有恐惧,何由可免?朱子曰:须是自下工夫,看此事是当恐惧不当恐惧。《河南程氏遗书》云:“治怒为难,治惧亦难。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惧。”若于道理见得了,何惧之有?(《语类》卷一二〇,第十四条,页四六〇七/二八八五)①胡叔器,名安之,朱子晚年弟子,录《语类》问答七十余条。参看拙著《朱子门人》页一六八至一六九。
卷之八治国平天下之道20.教人者,养其善心而恶自消。治民者,导之敬让而争自息。(《河南程氏外书》卷十一,页二上)泽田武冈曰:不曰消其恶心而曰“养其善心”,不曰禁其争夺而曰“导之敬让”。学者须要念所以养之导之者。只能养之导之,则恶消争息者,盖有不期然而然者。(《近思录说略》卷八,页十八上,总页五九九)……卷之十二改过及人心疵病16.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①(《河南程氏经说》卷六,《论语说》页五上)朱子曰:欲与刚正相反。若耳之欲声,目之欲色之类,皆是欲。才有些被他牵引去,此中便无所主。焉得刚?(《语类》卷二十八,第六十八条,页一一六〇/七二二至七二三)又曰:人之资质,千条万别,自是有许多般。有刚于此而不刚于彼底。亦有刚而多欲,亦有柔而多欲。亦有刚而寡欲,亦有柔而寡欲。自是多般不同,所以只要学问。学问进而理明,自是胜得他。(同上,第六十九条,页一一六〇/七二三)①《论语?公冶长第五》第十章。

媒体评论
此书(《近思录详注集评》)功力深厚,完备翔实,超迈前人,对学界的宋代理学研究贡献实大。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当代有名哲学家及哲学史家陈来教授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