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评传(曹聚仁文史集萃)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鲁迅评传(曹聚仁文史集萃)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4.3 5.0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曹聚仁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9787520536424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1682758

上书时间2024-11-15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曹聚仁(1900—1972),记者、作家。浙江兰溪人。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到上海,任教于爱国女中、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学校。曾主编《涛声》《芒种》等杂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战地记者,曾报道淞沪抗战、台儿庄大捷等。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报》驻港特派记者。20世纪50年代后期,主办《循环日报》《正午报》等报纸。后多次回内地,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著有《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

目录
目录
一 引言  001
二 绍兴 ——鲁迅的家乡009
三 他的童年  016
四 少年时代的文艺修养  023
五 在日本  030
六 辛亥革命前后  038
七 民初的潜修生涯  045
八 托尼学说  052
九 《新青年》时代  059
十 在北京  066
十一 《阿 Q 正传》  073
十二 《北晨》副刊与《语丝》  082
十三 南行  ——在厦门090
十四 广州九月  097
十五 上海十年间  104
十六 晚年  126
十七 《死》  151
十八 印象记  159
十九 性格  166
二十 日常生活  173
二十一 社会观  180
二十二 青年与青年问题  204
二十三 政治观  216
二十四 “鲁迅风”  ——他的创作艺术224
二十五 文艺观  248
二十六 人生观  279
二十七 他的家族  302
二十八 他的师友  326
二十九 闲话  362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部了解、研究鲁迅的重要作品。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研究鲁迅,凭借其与鲁迅的交往和亲密关系,呈现出一个真实立体的鲁迅形象,并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全书共29章,前17章记叙“鲁迅生平史实”,后12章分别从性格、日常生活、社会观、青年与青年问题、政治观、创作艺术、文艺观、人生观、家族与师友等方面去研究鲁迅。这种结构较以之往出版的鲁迅传记颇具特色。作者在每一章节中将时代背景,传主自述,有关回忆、研究资料和作者的切身观察感受熔为一炉,做到了理论性、史料性与可读性的统一。

精彩内容
附录一 鲁迅年谱编者小言
曹聚仁
鲁迅先生生前,他是知道我要替他写传记的。有一天晚上(一九三三年九月),他在我家中吃晚饭,看见我的书架上有一铁资料索引是关于他的生平经历和著作。我说,“我是不配写你的传记的,不过我也有我的看法。”第二年,他就逝世了;我和珂云,开始收集有关鲁迅的史料,加以整理。我正准备动笔,但因八?一三凇沪战事发生,我带笔随军,把写传记工作搁了下来。珂云整理了那一批史料,由群众书局刊行了《鲁迅手册》,可以说是种纪念工作。一九五六年,我的《鲁迅评传》,由香港世界出版社刊行,可以说是纪念鲁迅的第二种工作,那年恰好是鲁迅逝世二十周年。今年,鲁迅逝世三十年,我编次《鲁迅年谱》,由三育图书公司刊行,也可以说是纪念鲁迅的第三种工作。
在四十年代的那些年份,政治气压很低,要替鲁迅做纪念工作非常困难;为了《鲁迅手册》刊行,书局还受了牵累。而今日月,鲁迅已经光耀百代;我们的纪念工作,只能算是燭火了。不过,若干有关鲁迅的传记,都出于不认识、不了解鲁迅为人的人手中,许多地方,都是隔靴抓痒。而了解鲁迅的人,如周作人、周建人、孙伏园、许寿裳诸氏都不曾动笔,许广平所写的也只是印象记。我的“燭火”,也好似照明的竹片,帮着可以看到鲁迅的一面。百年之后,我相信必有史家承认我所写的,是把鲁迅当作有血有肉的活人来描画,绝少歪曲事实之处。这就可以在地下对鲁迅交代得了了。
我这回编写的《鲁迅年谱》,分两部分:上卷系年谱部分,曾在《文艺世纪》连载;这回,经过了修正和补充,可以算作定本了。下卷,系作品评论及印象记,也可说是《鲁迅手册》的删订本。新中国建国以后,鲁迅纪念馆先后在绍兴、杭州、北京建立①,收集鲁迅生前遗物,一一陈列出来,使观众获得深刻的印象。这几处,我都到过,各有所长,北京的更为完备(有鲁迅纪念馆小册子行世)。至于鲁迅先生生平的文艺创作,吉光片羽,都已汇刊在《鲁迅全集》及《译文全集》中(除了《萧伯纳在中国》那小册子)。他的诗文手迹,也影印了,好几种。独有时人批评鲁迅的文字,却不曾收茸起来,这是我编次下卷的本意。时人的反应,有如一个人的影子,正可以衬托其人的轮廓来。当年,鲁迅同意编次《关于鲁迅及其他》,由北新书局刊行。我这回重编手册,便在那小册子的底子上加工,收集了更多的代表作。不过,限于篇幅,凡见于《鲁迅纪念集》(治丧委员会编刊),及《回忆伟大的鲁迅》(逝世二十年纪念集)中的,都不采用了。因此,我得特别提一提:陈源写给徐志摩的信,乃是鲁迅自己要收集在关于鲁迅那小册子中的,我依旧保留在下卷中,显得鲁迅的胸襟是宽宏的。
替鲁迅写印象记的,除了许广平那三种,知堂老人几种笺释体专集(《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和《鲁迅的故家》),还有许寿裳的《我所认识的鲁迅》和《亡友鲁迅印象记》,不愧知己者的速写。孙伏园的《鲁迅二三事》,篇幅不多,却字字着肉。乔峰即周建人,鲁迅的三弟,他曾《略谈关于鲁迅的事情》,纠正了一些人的幻设之事,他人所不能着笔的。许钦文也是鲁迅的人室弟子,他曾写了《鲁迅的幼年时代》,可与伏园、乔峰的小册子相印证。冯雪峰是我的同学,他有一段时期,和鲁迅相接近。他的《回忆鲁迅》,我在附录中加了评介。我们应该郑重推荐林辰的《鲁迅事迹考》,伏园许为研究鲁迅最有成就的人可惜他不曾写鲁迅传。
一九五七年夏天,我们到了绍兴,访了鲁迅的故居;就在鲁迅纪念馆的纪念册上,题了如次的诗句:台门败落无新旧,百草园前剩废垣;佳话争传孔乙已,投枪触处有啼痕。
鲁迅的小说中,创造了两个典型人物:一个是阿Q,象征中华民族的阴影;一个是孔乙己,象征知识分子的没落,从这面镜子中照见了自己的灵魂。鲁迅的不朽,即在于此。
一、小引文人之有年谱,前此所无。宋人为之,颇觉有补于知人论世之学,不仅区区考一人文集已也。盖文章乃立言之事,言当各以其时。同一言也而先后有异,则是非得失,霄壤相悬。前人未知以文为史之义,故法度不具;必待好学深思之士,探索讨论,竭尽心力,而后乃能仿佛其始末焉。
——章实斋《文史通义》我要编次《鲁迅年谱》,那是三十年前的事,那时,鲁迅刚去世,我们就开始搜集史料,着手这一工作。中以中日战争发生,只把一部分史料,编成了《鲁迅手册》,那是珂云所做的。那年为了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我曾写了《鲁迅评传》(世界出版社本)。《年谱》一稿,直到这回才算完全写成。替鲁迅编年表的,许寿裳曾有成书(见《鲁迅全集》),只是太简略一点。日本岩波书店刊行《鲁迅选集》,竹内好等以许表为底本,又重编了一回,增加了许多材料。我所编的,并非以许表为底子,也不是竹谱的中译,我比他们都详尽得多,而取舍也有不同。我的《评传》和《年谱》,正如周启明先生所说的。比较全面的看法,也可以说是近于史人的史法,力求其客观、平允、不作偏倚之论的。
二、幼年鲁迅先生,姓周,本名樟寿,字豫山,这是他的祖父介孚公所取的,后来因为同窗开玩笑,叫他作“雨伞”,才禀命于祖父,改了一字曰豫才。及往南京,易名树人,这和豫才的意义,也拉得上的。
这一周姓人家,原籍湖南道州,徙居浙江绍兴,迄鲁迅已有十四世。他们的先世,原是务农的,到了后来,慢慢地富有了,属于台门阶层的士大夫。到了鲁迅这一代,又眼见新旧台门,都在败落了。
他的祖父介公(本名致福,改名福清),同治辛未,由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来改放外官。最初是四川荣昌县,嫌路远不去,改选江西金溪县。在任时,和抚台闹了别扭,终于被参劾。他便往北京考取内阁中书,一直做京官。到了發已年丁忧,才告假回家。那时为了替乡人向主考通关节,被揭发,自首入狱,家道暴落。鲁迅幼年命运,和这位介孚公关系很大,所以周作人记他们自己的故家,有很多篇幅是说到这位相父的。
他的父亲伯宜公(本名凤仪,改名文郁),进会稽县生员,应过几次乡试,未中试。他看去似乎很是严正,实际却不腐旧。因为他寡言笑,小孩子少去亲近的。他死得很早,病得又很久,这对于鲁迅的幼年心理,影响也很大的。
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七年,辛已)是年九月二十五日(旧历八月初三),鲁迅生于绍兴城内东昌坊。
这一年,上距曾国藩之死,恰好是十年。在他幼年那一时期,恰好是曾、李提倡洋务的时期。曾、李的洋务事业,原是多方面的:在古文方面,“桐城——湘乡派”这是桐城派的复兴生力军。如王先谦所说:“曾氏国藩以雄直之气,宏通之识,发为文章,冠绝今古。学者将欲杜歧途,遵正轨,姚氏而外,取法梅曾足矣。”曾氏幕府之中,如吴敏树、张裕钊、陈学受、方宗诚、吴汝纶、黎庶昌、汪士铎、郭嵩焘、薛福成、俞越、王闾运,都是古文名家。而外来文学的影响,就在吴汝纶、郭嵩焘、薛福成的文字中表现出来。再过一代,到了吴汝纶弟子严复(几道)林纾(琴南)手中,用古文来译介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以,及文学作品,可说是桐城古文的蜕变。这两人的译作,对于鲁迅青年期的思想与写作,有很大的影响。
甲午战争,证明了洋务政策的空虚,这就开始了康梁的维新变法与孙中山、章炳麟的革命事业。鲁迅的爱国思想以及他的救国路向,和启蒙期文士们的呼吸相通的。他是蔡元培、夏曾佑、蒋观云、陶成章的朋友,那种忧时昂进的情绪,以及各方面的光辉,所谓黎明气息,也是相同的。
那一时期,中国文艺界,北方流行着《七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一类的民间小说,南方产生了《老残游记》(刘鸭)、《官场现形记》(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的讽刺小说,这是白话文学的先锋。
(是年,李鸿章五十八岁,王韬五十四岁,王阆运五十岁,张之洞四十四岁,吴汝纶四十二岁,马相伯四十二岁,黄遵宪三十四岁,刘鹗三十二岁,林纾三十岁,张睿三十岁,严复二十九岁,事鸿铭二十九岁,康有为二十四岁,袁世凯二十三岁,吴稚晖十八岁,谭嗣同十七岁,孙文十六岁,蔡元培十五岁,李伯元十五岁,吴沃尧十五岁,章炳麟十四岁,梁启超九岁,秋瑾五岁,王国维五岁,陈独秀三岁,章士创是年生。)覆盆桥周家分作三房,叫做致房、中房及和房,中房的大部分移住在过桥台门;致房的大部分移住在新台门;还有一部分留在老屋里。致房底下又分智、仁、勇三房,留在老屋的是勇房一派。
一八八二年(清光绪八年,壬午)二岁。
(是年,宋教仁生。)(是年,朝鲜内乱,大院君事件。)一八八三年(清光绪九年,發未)三岁。
(是年,康有为初作《人类公理》,及《大同书》初稿。《点石斋画报》创刊。)一八八四年(清光绪十年,甲申)四岁。
(是年,苏曼殊生。)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五岁。
是年,弟周作人生,幼名懈寿。
(是年,汪精卫生,左宗棠死。中日订立有关朝鲜问题之“天津条约”。)一八八六年(清光绪十二年,丙戌)六岁。
(是年,蒋介石生,朱德生。)一八八七年(清光绪十三年,丁亥)七岁。
他初入学塾,从叔祖玉田先生读《鉴略》。
(是年,上海广学会,译刊一般新知识书刊。)一八八八年(清光绪十四年,卯子)八岁。
妹端生,十月即天折。病危时,他在屋隅暗泣,母问其故,他说:妹妹病得利害啦!
(是年,李大创生。康有为第一回上书变法。)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已丑)九岁。
三弟周建人(幼名杉寿)生。
(是年,光绪帝亲政。)一八九〇年(清光绪十六年,庚實)十岁。
(是年,李鸿章创办上海纺织厂,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哥老会在长江一带,发动反教会的暴动。)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七年,辛卯)十一岁。
(是年,胡适生。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在南海万木草堂讲学,梁启超、陈千秋从之游。)一八九二年(清光绪十八年,壬辰)十二岁。
曾祖母戴氏卒,年七十九。
二月(旧正月)人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在塾中,初习绘画,初读《孟子》。
(是年,郭沫若生。)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