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0.8 5.2折 ¥ 79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国夫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705864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79元
货号31452985
上书时间2024-11-15
前 言
愿景、使命分不清,谁该背锅
(一)
爱因斯坦说:“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的东西。”
那么,已有的企业文化理论,让我们观察到了什么?老实说,观察有限,问题无边。
企业文化是什么?问题!说出来的愿景像使命,写出来的使命像愿景。
企业文化管什么?问题!哪个属于普通基因,哪个属于伟大基因?
企业文化从哪儿来?问题!自生的算,拿来的算不算?
问题的根源在于理论落后于实践。理论决定武器—冷兵器、热兵器、核武器,理论是根,武器是苗。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了,但我们的文化理论还多半停留在工业时代。
过去做一家巨无霸企业,你得在地上铺满黄金;现在做一家独角兽企业,一个创意就能引发指数级增长。
今天,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不管硬件资源的差别有多么巨大,终决定它们兴衰的往往都是软件资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管什么?不仅管普通基因,更要管伟大基因。什么是“伟大基因”?垄断基因!什么是“垄断基因”?独家能力!能力是企业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但能力是过去企业文化理论的弱项乃至缺项。实际上,只要提到伟大的企业,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能力,以及由此给世界带来的伟大变化。提到微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软件能力;提到谷歌,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搜索能力;提到华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它的5G能力……
离开生产力,企业文化等于零。企业文化必须成为生产力的发动机!
那些天天喊文化的企业,只要它们没有把能力纳入企业文化的范畴,那么,即使喊上一万年,它们仍然摆脱不了“巨人堆里的矮子”的尴尬境地!
企业文化从哪儿来?文化是个基因库,每个相关者都企图贡献自己的基因。招进一个人,就等于招进一种文化。
文化的动力源,要用矛盾运动的观点去寻找—这也是过去企业文化理论的弱项乃至缺项,就连《基业长青:企业永续经营的准则》的作者吉姆·柯林斯这样的大家,都以为企业文化只能“长出来”,不能“种进去”。但我们要理直气壮地说,企业发展的一大动力,来自用户,来自需求,我们要把用户的需求文化采进来,种下去,并且让它结出巨大的果实!百度学习谷歌,微博效仿推特,都是“播种式”。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文化和企业滞后的本领文化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主要矛盾。那种离开矛盾找动力的做法,无异于缘木求鱼。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大文化圈,关起门来搞文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企业文化是什么?过去我们耳熟能详的两个经典定义都有问题:个定义把企业文化分为四个层次,即精神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第二个定义把企业文化等同于统一的价值观。
个定义过于宽泛。一切都是企业文化的结果便是一切都不是企业文化,全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全是朋友就等于没有朋友。物质并非文化。没错,人造物是文化的产物,但它并非文化本身。“宝葫芦”可以摇出黄金,但“宝葫芦”不是黄金。企业文化是“宝葫芦”,但不是由它“摇出”的厂房、产品、雕塑与油画。
第二个定义过于窄化。能力哪儿去了?愿景哪儿去了?说到愿景,我们就不能不说说愿景与使命的纠葛了。为了给二者做出区分,国内外的争论实在太多了,然而,即便是在理论上做出貌似不同的陈述,一碰到实践的“石头”,这种“玻璃隔离墙”就被撞得粉身碎骨:提出的愿景像使命,提出的使命像愿景……于是,争论陷入莫名的悖论—由于区分而使二者更加难以区分。事实上,使命和愿景都是“奋斗蓝图”(顶层目标),只不过使命是“客位蓝图”(外视角),愿景是“主位蓝图”(内视角),根本就是同一张盾牌的内外两个面,所以,有些企业干脆使命愿景二合一!
整个企业,三域而已:精神域、物质域、符号域。企业所有变化,不过是三域循环而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神循环系统。由此我们导出企业文化的根本原理—文化九变原理:精神变符号,符号变精神,物质变符号,符号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精神变精神,物质变物质,符号变符号。发展生产力,有超出这“九变”的吗?
(二)
这本《文化罗盘:企业文化十大原理》,是对企业文化的全景式扫描,用十大原理为企业勾勒出一幅“大图”—文化罗盘。
为什么有时一个口号可以胜过一打工厂?大原理(文化九变原理)告诉你:符号是翅膀,一家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运用符号画龙点睛的企业,只能爬行,不能飞行。葡萄牙的亨利王子青史留名的一个原因,是他有一个专门记录其言行的史官。
为什么这世界反复上演“一人兴企,一人败企”的剧本?第二大原理(文化拼图原理)告诉你:企业里通常只有两种人,“一把手”和“其他人”—一把手“决定系统”,其他人被“系统决定”。这个剧本连“二把手”都修改不了,如“二把手”牛根生在自己的“地盘”上定的规矩,“一把手”郑俊怀来了就废了。
为什么成功的企业总有一个卓尔不群的领导人?第三大原理(文化选择原理)告诉你:卓越的领导者有一项“反向功”—众南你北,众北你南,众忧你乐,众乐你忧—在抉择时站到大多数人的对立面。没有这项基本功,虽然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领导者,但几乎不可能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乌合之众》的精髓,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多数人之见多为平均智商之见。
为什么冲突通常让事情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第四大原理(文化矛盾原理)告诉你:没有冲突就没有成长,没有挫折就没有升华。矛盾可“增”免疫力,矛盾可“强”爆发力,矛盾可“升”想象力,矛盾可“变”生产力。
为什么几乎所有“高大上”的创业,都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第五大原理(文化演化原理)告诉你:今天流行的创业模式,其实就是用新的技术或新的商业模式把原来的事“再做一遍”。以火车和汽车为例:煤做一遍(蒸汽火车),油做一遍(内燃机车),电做一遍(高铁、电动汽车),网做一遍(网上订票,App网约车)……直到今天,人工智能“再做一遍”,于是有了无人驾驶。人类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引发“再做一遍”的潮流。
为什么做下级的永远不要说“不可能”?第六大原理(文化主体原理)告诉你:凡事都有能的条件,也有不能的条件,关键看你盯哪个,盯能则能,盯不能则不能。说能的人,把渺小做成伟大;说不能的人,把伟大做成渺小。
为什么人一进入企业,就会身不由己地被一种力量推着走?第七大原理(文化基因原理)告诉你:人往往不是独立的人,而是“场人”,被植入企业基因的“场人”。“文化场”所形成的总体驱动力,就是“士气”。雪崩也是一个场,在这个场中,每一片雪花都无所谓“自由意志”。
为什么“红的”胜过“好的”?第八大原理(文化传播原理)告诉你:载体能量决定传播能量。如何让载体有能量?看看红日吧—太阳是天上亮的星体吗?不是。繁星满天,比太阳更大更亮的恒星不计其数。那么,为什么“太阳一出,只见太阳,不见星星”?因为近距作用,太阳用的能量照耀着我们!这就是“红日效应”。载体设计原则:要么自成红日,要么绑定红日。
为什么许多做“生态”的,后做成了“死态”?第九大原理(文化生态原理)告诉你:今天的竞争,已经不是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个生态圈与另一个生态圈的竞争。生态圈和生态圈之间,可以形成更大的生态圈。有核是“活圈”,无核是“死圈”。这个“核”是什么?共同利益。我与牛根生先生于2003年共同提出的“企业生态圈”理论,在业界得到广泛认同!
为什么有的企业挑起竞争,终却被对手挑于马下?第十大原理(文化效能原理)告诉你:世界上弱的挑战者,就是还没想好第二招就轻率出招的人。竞争要打“组合拳”,要踢“连环脚”,不能有前手无后手,不能出了招没有第二招。历史上,晁错就是死于出了招,没有第二招。孤环易死,连环长命。
当然,九九归一,也许你关心领导力,那么,领导力的真谛是什么?“制胜领导力”告诉你:胜利,也许是的领导力,其他都是边边角角。想想吧,危难中谁会成为领导核心?是那个能带领大家打胜仗的人啊!
还有,为什么“战略就是做正确的事”是个伪命题?为什么帕累托法则属于“事后诸葛亮”?为什么自我管理并非管理的境界?为什么在创业中,钱和智慧成反比?等等。
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因为“理论决定我们能够观察的东西”。
为什么人一进入企业,
就会身不由己地被一种力量推着走?
一个人的命运好不好,取决于他的文化。
一个企业的命运好不好,取决于企业文化。
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不管硬件资源的差别有多么巨大,终决定它们兴衰的往往都是软件资源——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什么?
企业文化从哪儿来?
企业文化管什么?
企业文化为什么?
《文化罗盘》从十个维度阐述了企业文化的本质及操作实务,对企业文化进行全景式扫描,为企业勾勒出一张文化“大图”。
文化的使命就是把“现实之我”度向“理想之我”。企业文化必须成为生产力的发动机!
文化没有终点,文化永远在路上。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