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鸟类野外手册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3.1
6.7折
¥
168
全新
库存3件
作者 马克·布拉齐尔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309414
出版时间 2020-06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定价 168元
货号 30859295
上书时间 2024-11-15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东亚鸟类野外手册》是当代鸟类图鉴中的典范之作,英文版出版十年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无论从覆盖范围、内容丰富程度和绘图质量来看,它都是当之无愧的“辨识东亚地区鸟类的优秀工具书”。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马克·布拉齐尔(Mark Brazil), 苏格兰斯特灵大学博士,经验丰富的野外鸟类学家。著有《东亚鸟类野外手册》(Birds of East Asia),以及《日本观鸟指南》( A Birdwatcher's Guide to Japan)、《日本鸟类》(The Birds of Japan)和《大天鹅》(The Whooper Swan)等。 译者简介:朱磊,男,生态学博士,成都观鸟会副理事长,毕业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2005年开始观鸟,之后从事鸟类生态学、分类学等研究工作。写作微信公众号“鸦雀有生”,愿与更多的朋友分享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何鑫,华东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雷维蟠,北京师范大学动物学博士,目前主要从事渤海湾水鸟迁徙、繁殖、保护的研究工作。马子驭,生态学博士,主要从事森林树木方面的研究,对物种分布问题感兴趣。曾求学于北半球温带各大陆,也曾航行于两极的海洋,因此爱上迁徙的鸟,并加入保护生物学行业。莫训强,南开大学环境学博士,目前任教于天津师范大学,主要从事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王吉衣,上海野鸟会会员,资深观鸟爱好者。钟悦陶,浙江野鸟会会员,资深观鸟爱好者。 目录 无 内容摘要 《东亚鸟类野外手册》作为“东亚鸟类野外图鉴”,涵盖了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和俄罗斯在内的东亚地区的几乎所有鸟类的形态、习性、季节性栖息地和迁徙路线,以及每种鸟类的手绘彩图,为观鸟人提供了识别鸟类的直观参考,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份东亚地区现有鸟类的名录。 本书收录了东亚地区鸟类25目105科,已有记录鸟类共985种,外加源于其他区域但很可能出现在区内的19种,共描述了1004种。地理范围上则包括了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朝鲜半岛,中国东部及台湾地区,涵盖国内的东北、华北东部,向南经华东直至福建,除上述区域之外,对在内蒙古中部、山西,乃至华中地区观鸟也会有所助益。 主编推荐 鸟类图鉴是观鸟人士推荐工具书。本书是认可的“当代鸟类图鉴中的典范”,“辨识东亚地区鸟类的工具书”,中国观鸟人推荐。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张正旺、孙悦华联袂推荐。 填补了绝大多数中国观鸟者对于海洋鸟类认知上的空白。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236页大师级手绘图版是东亚鸟种识别的重要参考。 内容与时俱进:译者是训练有素的鸟类学家,精心撰写上百条注释,更新和丰富了英文版内容。 精彩内容 分布:描述该种在全球和区内的分布范围,对区内已知各亚种的相关信息也做了阐述。如果某个鸟种没有亚种分化,就被称为“单型种”。各个迷鸟被记录的具体地区也有提及。如“留鸟”这样的一些术语,字面非常简短,还可能造成误导,因为它并不意味着“完全留居”。尽管有些种类在特定区域全年可见,但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种群,甚至是不同的亚种,只是在不同的季节均有出现而已。 生境及习性:描述一个鸟种在繁殖、迁徙或越冬时喜欢的典型栖息地,并描述了该种所有独特的习性或不同寻常的行为。特征:包括对已知野外识别特征的总结。先是所有个体都具备的特征,然后分别是雄鸟、雌鸟、冬羽、夏羽和不同年龄段具有辨识度的差异。对于有关亚种的野外识别特征也着墨颇多,这在涉及东亚地区的鸟类图鉴中尚属首次。裸区:描述了鸟喙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眼睛的颜色和相关部位的特征,跗跖的结构、颜色,以及任何具有独特性因而值得一提的地方。鸣声:对常见的鸣叫和鸣唱进行了描述和音译,也包括了诸如振翅、敲击等行为所发出的声响。描述和音译鸣声并不容易,特别是当信息是用区内国家使用的几种语言表述时就更麻烦了。文化和个体的差异使我们听到和转述声音的方式各不相同,然而有总比没有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我的个人经验,但要对这么多鸟种的声音进行描述,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鸣叫和鸣唱的描述基于简单的英语音译。我并没有试图去定义音调等的差异。不管音译得多么出色,观鸟者只有在真正听到鸟的声音之后才容易领会。音译可以作为野外观察之后通过回想进行鸟种辨识的一个参考。对于那些我并不熟悉的种类,只能依靠已经发表的资料(Svenssonetal.,1999;MacKinnonandPhillipps,2000;Robson,2000;Sibley,2000;RasmussenandAnderton,2005),《世界鸟类手册》近期出版的卷册对我的帮助尤其大。TsuruhikoKabaya,ToshioOda和HideoUeda等人的鸟声录音也是重要参考。在少数情况下,本书也援引东亚地区其他鸟类图鉴上的描述。此外,我也从各位审稿人那里获得了大量帮助,尤其受益于FergusCrystal和YoshikiWatabe的野外观察记录。 本书236个图版包含985个鸟种的插图,排列顺序基本上遵循所参照的分类系统,仅进行了细微的调整。每幅插图都致力于在文字描述以外,呈现尽可能丰富的信息。如正文描述中常常不得不依靠缩写来节省篇幅,许多插图也被排得相当小。当有表现飞行姿态和行为剪影的插图时,考虑到图版的体量,一些比例上的改动也就在所难免,相信这样的变化能够得到理解。画家们竭尽所能地描绘了不同性别、年龄和亚种的鸟类的主要羽色变化。当一个鸟种有许多亚种时,则只能选择那些差别明显的亚种进行描绘。一系列的姿态被用来描绘重要的特征性的行为,不同的类群和图版内的插图则尽量按照比例描绘。与照片相比,插图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选用合适的姿势来更清楚地表现鸟类羽饰的特征。因此,尽管许多种类叠收起翅膀时下背、腰部、尾上或尾下覆羽被遮挡而不可见,画家们会选择一个特殊的度和姿态来呈现它们这些部位的特征。 为了简洁起见,在正文描述中,地理区域通常使用简称。比如,俄罗斯远东地区是指俄罗斯东南部符拉迪沃斯托克以北,以此来与更靠北和东的雅库特、楚科奇地区和堪察加半岛组成的陆地相区别(见图1)。 日本有着区内数量最多的观鸟者,也有着非常丰富的迷鸟记录。这样的记录全部或大部分源自日本海中的岛屿,如德岛、舢仓岛、对马岛等。同样,在朝鲜半岛附近,很多迷鸟仅在黄海的岛屿上出现。在本书中,为了区别于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上述区域分别缩写为“日本近岸”和“朝鲜半岛近岸”,它们指的是这些国家的较大岛屿或主要陆地。 译后记2009年初,马克·布拉齐尔(MarkBrazil)的BirdsofEastAsia正式出版。这是第一本涵盖了东经116°以东的亚洲地区的鸟类图鉴,其范围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日本、中国大陆东部和台湾地区,以及邻近的西太平洋上的诸多岛屿。从该书出版至今,上述地理范畴中的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陆续有新的手绘鸟类图鉴推出,其中不乏如《台湾野鸟手绘图鉴》这样的优秀作品。但若综合考虑覆盖范围、内容丰富程度和绘图质量,布拉齐尔先生这本于十年前出版的图鉴,至今依然是针对东亚地区鸟类辨识的最好工具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布拉齐尔先生当年在书中对亚种层面所倾注的笔墨,至今看来仍然颇具远见,对本地区内的观鸟者有非常宝贵的参考价值。原书另一大特点是选用了此前已经或即将在其他图鉴中出版的绘图,从而在一本书中汇集了诸多名家之作。如由阿兰·哈里斯(AlanHarris)先生绘制的猛禽,中国读者或许比较熟悉的佩尔·阿尔斯特伦(PerAlstr?m)博士绘制的鹨等。这些大师级的绘图,加上布拉齐尔先生的文字描述,对于野外辨识鸟类所能提供的帮助,读者朋友在使用过程中应能心领神会。在翻译该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地体会到书中对分布于东亚地区的海洋鸟类有着精要的介绍和描述。一方面,海鸟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观鸟者而言恐怕都十分陌生,不夸张地讲,其已成为大家鸟类认知上的一大空白。另一方面,当下海鸟所面临的种种现实威胁又是如此严峻,迫切需要人们增进对它们的了解,加强对它们保护。由此,布拉齐尔先生书中的相关内容某种程度上能够成为中国观鸟者对于本区内海鸟的启蒙读物。 当然,原作毕竟是成书已经超过十年的作品,在翻译过程中的调整和改动也在所难免。原书中所参照的分类系统依据2003年出版的《霍华德与摩尔世界鸟类名录》第三版,随着近十几年来鸟类分类研究的深入和进步,在“科”一级分类阶元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这些已有的变动进行详细的解释无疑将增加更多篇幅,也超出了本书作为野外辨识工具书的基本定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略去了原书中“科”一级的简介,代之以在各类群对应的图版上就其所属的科进行标注。另外,原书附录一是对所涉及的900余种鸟的分布、居留型和数量的汇总表。鉴于逐一核实和更新相关信息存在巨大困难,完全照搬的现实意义又不大,因此我们酌情删去了该附录。附录二是可能出现在区内的迷鸟种类列表,由于原书所涉及地理区域的划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我们认为保留该表的意义也不大,因此也将其删去。 出于同样的原因,原书中已显过时的分布图也一并删除。对鸟种分布最新信息感兴趣的朋友,建议使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lobalBiodiversityInformationFacility,GBIF)中文节点进行查询(www.gbifchina.org)。除上述删减的内容,我们还主要参照世界鸟类手册在线版(HBWAlive)和《霍华德与摩尔世界鸟类名录》第四版及其他相关资料对原书的部分内容以译者注的形式进行了修订,争取做到与时俱进。相关鸟种的濒危受胁等级也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最新评估结果予以更新。最后,原书中仅展示了很少的参考文献,而完整的参考文献题录被放在网页上供读者浏览。为方便大家的使用和查找,我们将完整的参考文献制成了PDF电子文档,感兴趣的朋友可扫描封底的二维码下载参阅。 鸟类的鸣声往往是在野外发现和定位鸟类的线索,也是准确辨识某些种类的重要依据。正如原书作者在“如何使用本书”一节中提到的那样,他对每种鸟的鸣声都做了描述,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作者还以英文拼写进行了音译。诚如布拉齐尔所言,“描述和音译鸣声并不容易,当信息是来自区内国家使用的几种语言时就更是麻烦。文化和个体的差异使我们听到和转述声音的方式各不相同,然而有总比没有好”。若要将这些英文音译再转译成中文,可能会给读者增加理解难度。因此,我们选择保留原文中对鸣声的英文音译。如同布拉齐尔先生指出的那样,“不管音译得有多么出色,只有在真正听到鸟的声音之后,才容易领会”。 翻译完成的书稿超过了45万字,是由嘉道理中国保育项目马子驭博士、上海自然博物馆何鑫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莫训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雷维蟠博士、上海野鸟会王吉衣、浙江野鸟会钟悦陶和成都观鸟会朱磊博士共同完成。马子驭博士有过数次北极旅行的经历,对多种信天翁、鹱和海燕等海鸟拥有第一手的野外观察经验,因此他翻译了图版1—43对应的内容。何鑫博士有着多年的鸟类观察及调查经验,翻译了图版44—62的内容。莫训强博士长期在津冀沿海进行鸟类调查和保护工作,对鸻鹬类有着丰富的野外经验,翻译了对应的图版63—85的内容。雷维蟠博士一直在津冀沿海从事鸟类研究工作,翻译了图版86—102的内容。王吉衣和钟悦陶二位是华东地区野外经验十分丰富的资深观鸟者,对当地鸟类均有深入的了解,他们分别承担了图版131—181和图版214—236的翻译。朱磊博士翻译了图版103—130和图版182—213的内容,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和译者注,此外他还与莫训强博士一道完成了最后的通篇校对工作。 北京大学出版社周志刚、刘清愔和泮颖文三位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诸多努力,尤其对我们的拖延症抱以了极大的耐心与宽容。爱加自然教育的创始人高向宇先生作为特约编辑对本书的编校提出了有益建议。台北市野鸟学会石瑞德和洪冠捷两位先生对台湾地区人名译名提供了宝贵帮助。四川音乐学院的朱晖先生为本书封面精心绘制了白鹤插图。在此一并致以最为诚挚的谢意!同时要特别感谢家人们在翻译过程中一如既往的支持与鼓励! 限于我们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翻译中的错误和遗漏在所难免,还请各位读者在使用过程中多加指正(联系邮箱:547756405@qq.com)。希望本书能为大家的野外鸟类辨识活动提供应有的帮助,这将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
— 没有更多了 —
本店暂时无法向该地区发货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