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故事(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8.7
7.2折
¥
4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黄永年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62906
出版时间2018-1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0元
货号30410063
上书时间2024-11-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史记》是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黄永年所著的《司马迁的故事(精)》主要讲述史学家司马迁,继承父志,担任史官,后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发愤著述,写就史学巨著《史记》的感人故事。
内容摘要
《司马迁的故事》是著名史学家黄永年先生所写的一部大家小书,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史实准确。司马迁是怎样一个人呢?《史记》是怎样写成的呢?《史记》中包容着哪些动人的故事呢?围绕这三大主题,黄永年先生用精彩的文笔,翔实的史料,详细地讲述了史学家司马迁的一生,并对史学名著《史记》进行了极佳的介绍。篇幅虽小,内容翔实。附录部分的《〈史记〉概述》取自黄先生的《史部要籍概述》一书,对《史记》的内容、成书、版本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娓娓道来。末尾辛德勇老师的《后语》,则对《司马迁的故事》成书背景与黄先生关于秦汉史和《史记》的研究进行了精彩介绍。同时,也包括了不少治学心得,帮助读者了解和阅读这部著作。
精彩内容
当时的京师长安,有万雉的城墙,城有十二道通门,三条广路,还有深阔的壕沟。城内街衢洞达,有九个市场,市场上货物堆得像山一般高。人不能看完,车不能走遍。满城充溢着富庶的气象。除长安外,全国有几十个繁盛的大都会。
手工业在这个时代也有高度的发展。冶铁工业发达,充分供应着全国的兵器及耕具。煮盐、纺织工业兴盛,丝织品特别精美。其他如榨油、制药等工业,都设有工场,大量制造。
可是,对照着这种丰饶的图景,另一面却也现出了这个时代的矛盾:农民贫困,中小地主不断破产。汉初政治家贾谊、晁错,都承认农民的痛苦,建议统治阶级想办法救济。但是统治阶级只愿救济濒于破产的中小地主,对赤贫的、没有土地的农民还是让他们过牛马般的生活:穿破衣,吃糟糠,喝野菜汤和凉水。
在这样丰饶的经济基础上,在国内贫富悬殊、
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的形势中间,公元前一三九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登上了皇位,展开了汉帝国五十
多年中在各方面的波澜壮阔的活动。
作为统治阶级杰出代表的汉武帝,在他统治一
开始,就面临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设法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他知道他的父祖们所信奉的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不适合他的时代了,应当代以较为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什么是黄老思想的统
治作风呢?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可以说明。汉初的曹参代替萧何做丞相。他选两个言辞木讷的人做他的助手。精明一点的官吏,他都罢免。他自己不管政事,日夜饮酒。有人来劝谏,他就灌酒,直到把劝谏他的人灌醉为止,不使对方开口讲话。人有小过,他不声张,代为掩盖。汉惠帝对他不满意,派他的儿子回去问他父亲道:“皇帝年少,你做丞相只知饮酒,何以忧天下呢!”曹参大怒,把儿子鞭打二百下,骂道:“快回去侍奉皇帝!天下事不是你应当讲的!”第二天朝见,汉惠帝责备曹参道:“为什么打你的儿子?是我叫他问的呵!”曹参脱下帽子谢罪,说道:“陛下自己思量及得上高帝圣武吗?”惠帝道:“我怎敢比先帝。”曹参又道:“陛下看臣与萧何谁贤呢?”惠帝道:“你好像不及萧何。”曹参道:“陛下说得对。高帝与萧何定天下,制订法令,全国遵行。现今陛下垂拱而治,臣等守职勿失,不是很好吗?”曹参的意思是:前人代我们订定了统治天下的良好办法,后人除了好好执行之外,还能做什么呢?惠帝听了,承认他的话有理,说道:“好了,依你的话做吧!”——这个故事当然还不够全面说明汉朝统治阶级黄老思想的内容,但大体上说明了这种安守本分的、消极的统
治作风的一些特点。可以说,这就是黄老思想在政治上的具体表现。
儒家思想就不同了,比起黄老思想来,它是主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