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3.8
4.9折
¥
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庞国雄
出版社武汉
ISBN9787543076600
出版时间201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2668044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由庞国雄著作的《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用短短十多万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日本历史画卷,让广大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日本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独特魅力。希望通过读这本书,能让读者对日本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的、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日本人独特的聪明才智和认真、顽强的处事风格。
作者简介
庞国雄,历史专家,精通英、日、法等多国语言。曾翻译《菊与刀》、《海权论》等影响全世界的作品。
目录
第一章 文明源头:海洋中孕育的大和民族
第一节 海洋文明哺育下的岛国
第二节 列岛上的神话
第三节 部落小国时代
第四节 大和民族的统一
专 题:日本人的原始宗教崇拜
第二章 迅速崛起:大化改新运动及中日文化交流
第一节 圣德太子改革
第二节 大化改新
第三节 白江村海战
第四节 遣唐使
专 题:儒教、佛教与道教的传入
第三章 蹒跚前进:幕府的盛衰
第一节 外戚专权与武士势力的登台
第二节 镰仓幕府的统治
第三节 南北朝内乱
第四节 室町幕府的统治
第四章 群雄逐鹿:英雄谱写的史诗
第一节 禅秀之乱与应仁之乱
第二节 天下布武
第三节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
第四节 侵略朝鲜
第五节 江户时代独特的幕藩体制
专 题:基督教的传入
第五章 重焕生机:明治维新和工业革命
第一节 倒幕运动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改革
第三节 自由民权运动
第四节 近代天皇制的确立
第五节 改写历史的工业革命
第六节 殖产兴业中诞生的家族财阀
第六章 西为东用:汲取东西方民族的先进文明
第一节 西方基督教文明的传播
第二节 兰学的兴盛与蛮社之狱
第三节 岩仓使节团
第四节 脱亚入欧论
第七章 最后的疯狂:军国主义的兴起及其覆亡
第一节 军国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第三节 蘑菇云中降落的太阳旗
第八章 浴火重生:战后腾飞的奇迹
第一节 美国对日本实施民主化改革
第二节 日本赢得国家独立
第三节 一党执政局面的形成
第四节 从经济大国到图谋政治大国
第五节 战后经济崛起与企业文化塑造
专 题: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之谜
第九章 教育立国:透视全民优先的日本教育
第一节 洋学教育的肇始
第二节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大改革
第三节 二战后日本教育的新发展
第十章 文学天地:绚烂多姿的日本文学艺术
第一节 古典文学
第二节 物语文学
第三节 町人文学
第四节 浮世绘艺术
第五节 日本国剧歌舞伎的诞生
内容摘要
由庞国雄著作的《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内容简介:日本是一个让人或爱或恨而又可畏的国家,一个文雅与野性共存、政权频频更替的国度。
它的民族善于模仿、勇于创造。
日本,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19世纪之前的日本,是个普通的亚洲国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变成一
个在20世纪横行于亚洲的国家。
“二战”以后,战败的日本迅速成为世界上富有的国家——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除了美国的扶持,究竟是什么因素使日本迅速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强大国家?
沿着日本的历史长河,看日本的风云变幻,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艺术。综览当下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日本史》,让你深入、全方位地了解日本。
精彩内容
日本位于亚洲最东端,太平洋西北角,是所谓的“日出之国”。其最古的地层于古生代中期(3.5亿—4.3亿年前)已经形成。它曾与亚洲大陆相连,经过长期激烈的地壳运动,进入旧石器时代洪积期(约l万—2万年以前)后,随着海平面上升,东海陆地下沉,逐渐与大陆分离,形成了本州、四国、九州三岛,只有北海道依然与萨哈林(库页岛)岛和沿海州相连。进入冲积期(即后冰期)后,由于发生海进,形成津轻海峡、宗谷海峡,北海道才与萨哈林岛分离。
经历了漫长久远的年代后,才逐渐形成如今的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和无数小岛所组成的弧状的列岛形态。
日本是呈弧形排列的岛国,南北长约3000公里。
除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这四个主要的岛屿外,其周围还散布着4000余个小岛。日本列岛土地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70%是山地,30%是平原,四周环绕着浩瀚无际的大海。在日本列岛上,山岭绵延不绝,但山脉都很年轻,全国第一峰富士山海拔只有3776米,日本人将它视作“圣岳”、“灵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征。冲积平原散落沿海地带,面积都很狭窄,稍宽阔些的关东平原,其宽度也只不过200公里左右。列岛上河流纵横交错,但河床都很短浅。日本地形狭长,南北走向,南端和北端虽然存在着亚热带和寒温带气候风土上的差异,但主要的大和地方位于中央部且处在温带。尽管也有突发性的台风和大地震,但从整体来说日本列岛气候温和,四季变化缓慢而有规律,基本上没有受到经常性的自然灾害的严重侵袭。
同时,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全国l/3的土地覆盖着
茂密的森林,展开一派悠悠的绿韵,在清爽的空气中带着几分湿润与甘美,并且经常锁闭在雾霭中,容易造成朦胧而变幻莫测的景象。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气候风土,最适宜原始时代的人类维持自然的生活,并直接孕育了大和民族和日本文化。
日本列岛呈南北方向的弧形排列,地处北纬24度至北纬45度之间,其气候有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的区别,加之受复杂地形与海流的影响,日本气候的地域差异也很显著。但是,大体上说,日本的气候受亚洲季风影响,是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其气候的特征是降水量大,既多雨,又多雪。日本列岛的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毫米,而作为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的西亚,其年平均降水量仅在500毫米以下,近代文明发祥地西欧的年平均降水量则在1000毫米以下。与同处东亚的北京(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南京(1000毫米)、韩国的大邱(950毫米)相比,其降水量遥遥领先。在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太平洋一侧的日本,雨量较集中,6—7月是高温、多雨的梅雨季节,8月以后台风则经常带来暴雨。在冬季,日本海一侧,由于位居对马暖流(海面水温即便在冬季也可达5℃—10℃)和来自西伯利亚的寒冷高气压的交汇处,成为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量大有利于树木成长,因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很高,约占国土的2/3。加之日本列岛纵贯几个气候带,所以,日本具有富于多样性的森林生态体系。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具有“森林文明”的特色。
日本多山,国土的70%是山地,大都被森林覆盖。主要山脉飞(马单)山、木曾山、赤石山,平均海拔3000米,纵贯本州岛中央,将其分为东向太平洋的“表日本”和西临日本海的“里日本”。因而,日本的平原少,河流短,地形复杂而富于变化。然而,日本这种地形的形成是较晚的,大约是在9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的造山运动以后的事。日本的火山多,地震多,或许与此有关。
日本四周环海,而且在日本近海生息的动物种类亦很多。例如,地中海仅有海生动物1322种,日本近海则多达3492种。海洋不仅为日本人提供了丰饶的食
物来源,而且一直作为内外航路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同时还会发挥保卫日本民族与日本文明的作用。有学者认为,日本文明具有“海洋文明”的特色。然而,我们现在所见的上述日本风土,并非古来如此,其形成也经历了漫长的变迁过程。
自200万年前开始至约1万年前为止,地球处于冰河时代。在冰河时代,日本列岛的年平均温度,均比现在低6℃左右。那时的海面降低,称为“海退”,要比现在的海面低100米以上。当时有陆桥将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相连结。冰河时代的最后一个“冰期”大约始自7万年前,其最寒冷的时期为2.5万~1.5万年前。当时的日本海被对马陆桥隔断,几乎成为湖泊。
由于对马暖流不能北上,以致降雪减少,日本的气候寒冷而干燥,应属于大陆性气候。不过,依据考古学调查,当时日本的森林却比西亚和欧洲繁茂,在东日本多为针叶林,而在西日本则多为落叶阔叶林。当时的日本人虽也使用石刀型石器猎取古象、大角鹿等哺乳类动物作为食物,但更多地依靠采集森林中的树果(如橡、榛、核桃、栗)等植物性食品维持生活。
自1.5万年前开始,气候逐渐转暖。到了1.3万年前,降水量亦开始增多。与之相适应,在日本海一侧的多雪地区的森林中(主要在北纬40度以南地区),山毛榉、柞之类的温带落叶阔叶树逐渐增加。气候和植物生态体系的如此变化,不利于古象和大角鹿等生
活于草原的大型哺乳动物的生息,这时的日本人遂改用尖头石器,以捕获森林中的小型哺乳动物作为食物,并开始捕捉湖沼河川中的鱼类(如鲑、鳟),作为蛋白食品的新来源。人们已开始制造陶器,用于炊煮树果、山菜和肉类。日本人的生活越来越依存于森林的动植物资源,日本的森林文明由此而诞生。
大约1万年前,冰河时代结束,全球的气候急速
转暖。短短的50年间,年平均温度升高了7℃。海面亦急剧上升,陆桥消失,日本列岛与亚洲大陆被大海隔绝。日本人开始向大海寻求食物来源,用鱼叉、鱼
钩等用具,捕捞鱼、贝类海生动物。在沿海地带遗留至今的许多贝冢,便是当年日本人食用海生动物的生
动写照。日本的海洋文明由此而发生。
大约8000年前,对马暖流进入日本海,日本列岛多雨、多雪的海洋性气候至此次稳定形成。随之温带落叶阔叶林逐渐扩散到北纬40度以北,于是,关东地区及其以北多为落叶阔叶林,关西地区及其以西多为常绿阔叶林的日本森林生态系统也大体完成。因此可以说,我们现在所见的日本风土,是在那一时期形成的,与同一时期的西亚大草原相比较,日本的风土更适宜人们生活,更容易获得食物。那时的日本人,春季采集山菜,夏季捕捞鱼贝,秋季采集树果,冬季捕猎野猪和鹿。年年如此,周而复始。人们劳动与生活的循环频率,与温带森林的季节性循环频率相互吻合,可谓人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
诚然,冰河时代结束后,地球的气候亦并非没有变化。大约5000年前,气候曾变冷过。在西亚地区,气候干燥,草原沙漠化。于是,草原游牧民逐渐向水源较丰富的河滩地区集中。农民和牧民混合、集中,促成了城市文明的诞生。同一时期的日本,气候虽变得寒冷,也出现过“海退”现象,但仍保持湿润。在日本中部的八岳山麓和关东平原的西部,柞树林和桑树林依然繁茂。虽有部分日本人离开海岸地区,逐渐向上述内陆地区移动,但他们的生活仍然依存于森林,仰赖自然的恩惠,并未产生农耕或城市文明。这样的生活又延续了2000年左右。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