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秘史:高力士墓志解读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1.6
4.2折
¥
9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王淮生 王信
出版社广东人民
ISBN9787218168913
出版时间2024-0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98元
货号31948400
上书时间2024-11-1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淮生,祖籍山东济南,1950年生于安徽淮南。曾任淮北矿业集团淮北选煤厂高级工程师,淮北市烈山区政协副主席,淮北申正电力电控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安徽省一线职工技术状元(1998)。有《诗海沉帆——杨贵妃马嵬后历史揭谜》、《烈字探源》等文史著作出版。
王信,祖籍山东济南,1979年生于安徽淮南,现就职于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济南铁路运输检察院,文史爱好者。
目录
第一章? ? 正本清源
一、高力士两篇墓志的发现过程 / 002
二、高力士下葬时间之疑 / 004
三、关于潘炎生平的考证 / 009
四、文本整理 / 019
第二章? 《墓志》初解
一、《墓志铭》解读 / 034
二、对追加评语的解析 / 040
三、《诗海沉帆》与《墓志》的楔合 / 044
四、一个捅破惊天大案的“时间差” / 057
第三章? ? 西苑宫变的前因后果
一、引爆宝应宫变的导火索 / 064
二、对西苑宫变史料的解析 / 066
三、关于“射生军”的猜想 / 077
四、西苑宫变过程的推演 / 081
五、“南都”的由来和李辅国的抵制 / 090
六、射生军与李辅国结成利益共同体 / 095
七、“南都”计划的废与兴 / 098
八、《江陵望幸》创作时间的定位 / 104
九、一个致命的失误 / 106
第四章? ? 宝应宫变的新版本
一、李辅国宫变前的准备工作 / 110
二、关于宝应宫变的史料 / 121
三、玄宗暴死之谜的揭开 / 125
四、李辅国是杀害唐肃宗的凶手 / 134
五、“将图废立”或有其原始版本 / 140
六、恶贯满盈,众叛亲离 / 145
第五章? ? 投鼠忌器的唐代宗
一、对唐代宗反常表现的合理解释 / 148
二、宝应宫变内幕成为唐皇室最高机密 / 155
三、一段刻意伪造的历史 / 158
第六章? ? 以罪掩罪的恶性循环
一、吐蕃入侵,天下离心 / 164
二、宰相裴冕被贬案 / 166
三、襄州节度使来瑱被谮死案 / 168
四、同华节度使李怀让自杀案 / 170
五、以罪掩罪,害人害己 / 178
第七章? ? 广德之乱
一、《资治通鉴》中的广德之乱 / 182
二、广德之乱中的几件怪事 / 186
三、蕃军统帅部疯狂决策的背后 / 189
四、一起里应外合的宫廷政变 / 195
五、广德之战全复盘 / 200
六、郭子仪与程元振的角力 / 214
七、关于“罪己诏” / 225
八、程元振的结局 / 231
第八章? ? 潼关疑云
一、问题的提出 / 234
二、潼关会盟的可能性 / 234
三、以“潼关会盟”假说为背景的广德之乱 / 238
四、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 240
五、对李承宏相关史料的解析 / 241
六、给“潼关会盟”假说加个补丁 / 245
七、几点推论 / 248
八、“蕃戎即叙,弓矢载櫜” / 252
第九章? ? 关于《墓志铭》的争议
一、《墓志铭》中追加评语的由来 / 256
二、潘炎成为李辅国余党打压的对象 / 258
三、《墓志铭》入土时间的定位 / 261
第十章? ? 高力士命案破解
一、关于高力士之死 / 264
二、关于元载案的史料 / 268
三、唐代法律对死刑的若干规定 / 273
四、元载究竟犯了什么不赦之罪 / 274
五、唐代宗即兴披露的另一个版本 / 277
六、元载案与高力士命案的关系 / 279
第十一章? ? 元载墓志铭解析
一、拓片与释文 / 286
二、墓志铭产生的时代背景 / 288
三、从墓志铭看元载的死因 / 290
四、一个热点议题 / 296
五、《册府元龟》记载的李适嗣位过程 / 298
六、一支失踪的军队—京西军团 / 302
七、“本隐末显,道秘迹彰” / 311
八、“元载密约” / 313
九、鱼朝恩覆灭的前因后果 / 317
十、关于“元载遗策” / 322
十一、一位憋屈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 323
十二、“做媒 / 做中”的后遗症 / 328
十三、终谥为“忠”,理所应当 / 330
附录一??张说、潘炎的《潞州祥瑞颂》诗赋比对表 / 332
附录二??关于“舍人引麻”的讨论 / 339
附录三??关于来瑱的历史资料 / 342
附录四??关于广德之乱的历史资料 / 350
附录五??关于郑王李邈的历史资料 / 364
参考文献 / 369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关于唐代宦官高力士生平的历史类研究著作。本书唐代的历史背景入手,通过大量史料,从关于高力士的这两篇墓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逐步揭开了唐玄宗、唐肃宗、高力士的死因。通过一系列史料的研究和运用,对唐代发生的西苑宫变、南都兴废、宝应宫变、广德之乱、吐蕃入京、元载赐死、德宗登基等重大历史事件,给出了全新的诠释,在注重历史研究严谨性的同时,能够使人在学习、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同时,对唐代的历史有着更深入的感触。
主编推荐
顺而不谀 谏而不犯 近无闲言 远无横议
神道碑 墓志铭 正本清源高力士其人
宦官、红娘、将军、国公、谏臣……与一身的复杂体
力士当上,我寝则稳。——唐玄宗
扶皇运之中兴,佐大人之利见。——唐·张少悌
高力士真忠臣也,谁谓阉宦无人。——明·李贽
善揣时事势候相上下,虽亲昵,至当覆败,不肯为救力,故生平无显显大过。——宋·宋祁
精彩内容
第一章正本清源一、高力士两篇墓志的发现过程(一)高力士神道碑的出土
高力士死后,陪葬于唐玄宗陵寝——泰陵。高力士墓位于渭南市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六组的村边上,距泰陵正门东南方向约2.5公里,1992年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面上原残存有封土堆。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年),高力士墓前立“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一通。在千年沧桑中,碑石遭受破坏,清乾隆时,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载:“右内侍监高力士碑石已中断,失其下截,每行止存二十余字。”清代金石学家王昶在《金石萃编·卷六十》中收录有高力士神道碑上半截残碑的存文,并被收录入《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三》。有关历史书籍及地方志书中均未见记载高力士碑全文。
1963年文物普查工作中,陕西省蒲城县文化馆陶仲云先生首先将高力士残碑运回县文化馆收藏,然后找寻下截。同是在1963年,在高力士墓南距封土约90米处,原山西大队第六生产队饲养室窑洞顶部坍塌,村民在土中发现了碑的下半截,1971年秋,经陶仲云先生确认为高力士神道碑的下半部分,但由于碑石背面向外,大部嵌入土中,无法读取碑文,要取出碑石必须挖毁土窑。1980年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派人来蒲城考察文物,副研究员唐金裕与县唐丘陵学术研究会会员王仲谋、白心莹等去山西大队,重点考察高力士碑下截(此时陶仲云已退休),在考察中进一步发现碑首残部及碑座,并一一作了绘图登记。县委分管文教工作的副书记听取汇报后,指示县文教局和保南公社党委,将残碑下截挖出运回县文化馆,与残碑上截一起保存。1982年,县文化馆重建石刻陈列室,复原了高力士碑,在蒲城县博物馆对外陈列展出。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考古与文物》期刊1983年第2期发表了陶仲云、白心莹的论文《陕西蒲城县发现高力士残碑》,向世界公布了这个消息。
神道碑碑身为纯色大青石,高四米,宽一点五米。碑额题篆书“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神道碑”,碑文共约1650字,行书字体。上截因长期暴露于自然界,碑体受损,字迹剥落严重;下截因埋于土中,碑体完好,字迹清晰。有很多字,特别是断痕附近的字已难以辨识。神道碑的撰文者为尚书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炎,书丹者为太中大夫、守将作少监、翰林待诏张少悌,篆额为京兆府户曹参军李阳冰。对于神道碑上缺损的撰文者姓名,当今学术界一般认为是“潘炎”。
(二)高力士墓志铭的出土
1999年7月至10月,为防止盗墓者继续破坏高力士墓,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高力士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陶俑、墓志等文物二百余件,以及高力士的股骨、下颌、头盖等部分遗骨。(详情参见《考古与文物》2002年06期,《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这次发掘的最重要的成果是出土了高力士墓志铭和志盖。
高力士墓志铭为青石质,长112厘米,宽78厘米,厚14厘米,碑体完整,字迹清晰。志盖顶面阴刻篆书“唐故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高公墓志”6行18字。志文阴刻行书体,共计1420字。墓志铭撰文者为尚书驾部员外郎、知制诰潘炎,书丹者为太中大夫、将作少监、翰林待诏张少悌,与神道碑撰、书者相同。碑体现珍藏于蒲城县博物馆库房。历时千载之后,高力士墓志铭和神道碑重新聚首,成了蒲城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以上关于高力士两块墓志发现过程的简介,是根据《陕西蒲城县发现高力士残碑》和《唐高力士墓发掘简报》等相关资料摘编而成。
为妥善保护历史文物,陕西省和蒲城县政府投入巨资,在高力士墓原址设立博物馆。为叙述方便,后文中“高力士神道碑”简称《神道碑》,“高力士墓志铭”简称《墓志铭》,二者合论则简称为《墓志》。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