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刘道广,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艺术学,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研究方向:艺术思想史、艺术逻辑发展史;艺术设计史;中国美术逻辑发展史、民间工艺的田野调研和文化产业研究。
曾任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美育专家组成员,兼任台湾“汉声”民间编辑、执行主编、主编,台湾大叶大学设计学院视传系客座教授。2008年起被聘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专家号:200820403),2012年德国汉诺威大学访问科学家,2014年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2012年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校区)规划制定媒体艺术与设计系教研大纲、课程体系,兼任设计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2014年起任常任副系主任、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艺术意识的萌芽
第一节 艺术来自何方
第二节 从艺术元素到艺术创作
第三节 节奏、韵律与和谐
第二章 强盛力量的艺术追求
第一节 “乐舞”的礼制教育功能
第二节 “兽面纹”的是与非和“拨尔而怒”的艺术追求
第三章 百家争鸣中的艺术见解
第一节 以“绚”为美的主流艺术思潮
第二节 孔子的“质素”说
第三节 墨子、韩非子的“反文”
第四节 “浩然之气”和“凡人有所一同”
第五节 老子的“涤除玄鉴”
第六节 庄子的“坐忘” “心斋”
第七节 艺术的附庸性
第八节 《周易》的“象”与形象思维方法
第四章 深沉宏大演汉风
第一节 修身正性的琴论
第二节 书法即是“心画”
第三节 汉画和“放意相物”
汉《苍山元嘉元年画像石墓题记》碑文的校释
汉《东郡厥县东阿西乡常吉里芗他君石祠堂》碑文的校释
汉宋山“永寿三年”石刻题记的校释
第五章 艺术思想的觉悟
第一节 “教化”规范和以“质”抑“文”
第二节 “正乐”和“声无哀乐”
第三节 书乃吾自书
第四节 从“以形写神”到“骨法用笔”
第五节 从清谈之风到佛学思辨
《画山水序》新注释
第六章 艺术思想的成熟
第一节 一舞剑器动四方
第二节 从“秀骨清像”到“丰腴为美”
第三节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第四节 绘画的“品”位
第五节 “二十四诗品”和它的影响
第六节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第七节 “气韵”的新解
第七章 “天工与清新”的艺术思潮
第一节 豪侈生活和平淡情调的共生
第二节 绚烂至极,归乎平淡
第三节 “形” “理” “意”与“禅境”的追求
第四节 怀旧思绪和“逸品”的张扬
第五节 书法的风神和人文精神
第六节 以“义”易“仁”的民间艺术价值观
第八章 艺术的平民化倾向
第一节 关注民生
第二节 寓意的民族情绪
第三节 抒写情怀与“文人画”样式的确立
内容摘要
艺术作品是艺术思想的反映,什么样的艺术思想就会引发什么样的艺术作品。
本书讨论了中国艺术思想发展历程,包括艺术主题的表现要求、作品的形式风格、
意境的品评鉴赏、技艺的工艺水平等,配以艺术家和经典艺术品图片。全书以时代顺序,按照中国艺术发展的节点,分为十一个章节,梳理出中国艺术思想从简单逐渐丰富的清晰脉络。其中,由唐代至宋代,出现平民出身的文人士夫群体,强化并赋予“雅”文化新的观念;到了元代、明代,平民阶层中无论艺术从业者数量,还是艺术表现方式,都愈加丰富。自此,平民阶层艺术思想和文人、贵族艺术思想构成中国艺术思想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影响,又相互排斥,演绎出中国艺术思想特有的光彩。
主编推荐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艺术是一门非常多元化、极具挑战性的学科,它与不同领域都有交集,如艺术与科学、手工业与工业、创意与商业、制造与消费等。本书从不同维度梳理中国艺术思想的发展脉络,分析艺术思想的演进过程,进而阐述艺术发展的规律。目的是让读者以史为鉴,建立起明晰的艺术思维和艺术观念,深入理解艺术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本书作者刘道广先生为著名史论学家,本书汇集其40年的学习、研究、教学成果。内容史料详实,逻辑清晰,语言平实,图文并茂,是普通艺术爱好者了解中国艺术思想的工具书。
精彩内容
本书讨论中国艺术思想发展历程,包括艺术主题的表现要求、作品的形式风格、意境的品评鉴赏、技艺的工艺水平等,并配以艺术家和经典艺术品图片。全书以时代顺序,按照中国艺术发展的节点,分为十一个章节,梳理出中国艺术思想从简单逐渐丰富的清晰脉络。其中,由唐代至宋代,出现平民出身的文人士夫群体,强化并赋予“雅”文化新的观念;到了元代、明代,平民阶层中无论艺术从业者数量,还是艺术表现方式,都愈加丰富。自此,平民阶层艺术思想和文人、贵族艺术思想构成中国艺术思想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渗透、影响,又相互排斥,演绎出中国艺术思想特有的光彩。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