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5.6
4.5折
¥
79.9
全新
库存41件
作者[加]艾米丽·圣约翰·曼德尔
出版社浙江教育
ISBN9787572265563
出版时间2024-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79.9元
货号32159122
上书时间2024-1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加]艾米丽·圣约翰·曼德尔EmilySt.JohnMandel炙手可热的先锋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奖得主。
1979年出生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科莫克斯镇,在一座偏远的小岛上接受家庭教育直到15岁,并在此期间开始创作小说。18岁时开始在多伦多舞蹈团学院学习现代舞,后放弃舞蹈,完全投身于写作。
著有多部小说,《第11号站》名列“21世纪百佳图书”,获得亚瑟·克拉克奖,被翻译成35种语言,并被改编成HBO的限定剧;《玻璃酒店》被翻译成20种语言,并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选为2020年他ZUI喜欢的书之一。ZUI新小说《静海》于2022年甫一出版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成为GoodReads年度ZUI佳科幻小说,并入选多家媒体的年度榜单。
目录
一 侨居/1912 001
二 米蕾拉和文森特/2020 037
三 地球上的最后一次巡回售书/2203 065
四 瘟鸡/2401 099
五 地球上的最后一次巡回售书/2203 167
六 米蕾拉和文森特/文档损坏 193
七 侨居/1918, 1990, 2008 209
八 异常 225
后记 251
内容摘要
1912年,十八岁的埃德温·圣安德鲁被驱逐到西方世界的荒凉边缘。
2020年,艺术家保罗·詹姆斯·史密斯在演出中播放了一段逝者留下的视频。
2203年,居住在月球殖民地的作家奥利芙·卢埃林暂别丈夫与女儿,巡回母星售书。
他们并不相识,却有着相同的影像——在参天的森林中,在古老的枫树下,刹那的黑暗,无名的杂音。
跨越时空的怪异现象如一粒石子,坠入静海。原本不会相交的生命轨迹微微偏移,延伸向那不可思议的真相与这世界的本貌……
主编推荐
亚瑟·克拉克奖得主、科幻新星艾米丽·圣约翰·曼德尔震撼新作,一部“全景谜盒式”小说,一段跨越了半个世纪、两个星球、四十万千米的时空旅行。流放、死亡、大流行——残酷背景下,层层迷雾中,一条温柔、坚固的纽带将你我ta相系在这名为“人类故事”的巨网里。恒星何时燃尽?世界会否终结?我们所谓的现实有多可靠?回答在人与人之间碰撞而生的焰火下,熠熠发光。Good Reads年度ZUI佳科幻小说,入选奥巴马夏季阅读书单,入围安德鲁·卡内基卓越奖,并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柯克斯书评》《时代》等超30家主要媒体评为年度ZUI佳/值得期待的图书。如果虚无就像你的影子,世界似乎越变越糟,不如就抛下现在,沉入这片《静海》。国内知名科幻作家程婧波、科幻文学译者丁丁虫倾情推荐。湛庐文化出品。
精彩内容
十八岁的埃德温·圣约翰·圣安德鲁顶着两位圣徒的名号,坐在汽船上,前往大西洋彼岸。他站在甲板上,用戴着手套的双手抓着栏杆,迎着风眯起眼睛,迫切地想一窥未知的世界。他努力地想在海天之间分辨出别的东西——什么都好!可惜映入眼帘的只有无穷无尽、深深浅浅的灰色。他要前往另一个世界。此刻,他差不多身处英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中点。“我被流放了。”他暗想。虽然他也知道这是在小题大做,但这个说法其实不无道理。
埃德温是征服者威廉的后人。等他祖父去世之后,父亲会承袭伯爵之位。埃德温毕业于全英国ZUI好的学校,可惜他在英国从来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可供绅士从事的职业QU指可数,况且他对任何一种都不感兴趣。家产注定要归大哥吉尔伯特继承,埃德温自己则一无所有。二哥尼尔已经身在澳大利亚。埃德温本来可以在英国多消磨一段时间,可惜他不为人知的激进观点在一场晚宴上意外地被公之于众,于是他的命运提前降临了。
登记旅客名单的时候,埃德温一时间斗志昂扬,于是报了“农场主”的身份。过后,他在甲板上想心事,才突然想到自己这辈子连铁锹都没摸过。
2到了哈利法克斯,埃德温在港口附近找到了住处。那是一所寄宿公寓,他住在二楼拐角的房间里,可以俯瞰港口。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迎接他的是窗外热火朝天的场景。一艘大商船刚刚靠岸,他能听见船员们搬运木桶、麻袋、板条箱时快活地骂骂咧咧。
他基本上一整天都在窗前看热闹,好像一只猫。他本打算立即动身去西面,但在哈利法克斯逗留太舒服了,他沦为性格的牺牲品。从小到大,他都知道自己性格中的这个弱点:他有能力行动,却耽于惰性。他喜欢坐在窗边,看着人群来来往往,船只进港出港。他不想走,所以就留了下来。
“嗯,我还没想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大概是这样吧。”房东唐纳利太太温和地问起他的计划时,埃德温是这么回答的。唐纳利太太是纽芬兰人,但她的口音让埃德温困惑不已——既像布里斯托尔人,又像爱尔兰人,可有时候还能从其话语中听出苏格兰口音。她不仅把公寓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而且厨艺精湛。
水手们推推搡搡地从窗外经过,他们很少抬头。埃德温喜欢观察他们,只是不敢主动和他们交流。何况他们都有彼此做伴。每次喝醉了,他们就互相搂着肩膀。埃德温暗暗嫉妒,心里像被扎了一下。
他能出海吗?那怎么行。这个想法刚冒出来,就被他否决了。埃德温曾听说有个侨民摇身一变当了水手,可他是彻头彻尾的闲人一个。
他喜欢看船只抵达。汽船驶入港口时,甲板上还萦绕着欧洲的气息。
他早上会出门散步,下午也要出去。他会经过港口,走到安静的居民区,在巴林顿街上那些搭着条纹布遮阳篷的小店里进进出出。他喜欢跟着有轨电车坐到终点站,再坐回来,看着沿路从小房舍变成大宅子,ZUI后变成市中心的商业建筑。他喜欢买一些自己并不怎么需要的东西,比如一个面包、一两张明信片、一束鲜花。不知不觉间,他有了新想法,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过一辈子,就这么简简单单地过一辈子。不用成家立业,只需要几件让自己快乐的小事,晚上能躺在干净的床铺上,定期收到家里寄来的钱。独居的生活可以非常惬意。
他开始隔几天买一束花,将花插在梳妆台上那只廉价的花瓶里。他会长时间地观察瓶子里的花朵。他想,自己要是个艺术家就好了,那样就能把花儿画下来,也就能观察得更仔细了。
他能学画画吗?他有时间,也有闲钱。这个主意不赖。他向唐纳利太太打听此事,唐纳利太太又向自己的一个朋友打听此事。没多久,埃德温就在一个画家出身的妇人那里登门学艺了。他在这个妇人家的客厅里,每天花几个小时,安安静静地对着花朵和花瓶练习素描,学习基础的光影和比例技法。妇人名叫蕾蒂西娅·拉塞尔,她手上戴着结婚戒指,但丈夫下落不明。她的家是一座木房子,收拾得十分整洁,家里有三个孩子,还有一个丧偶的姐妹,充当着女伴的角色。这位姐妹每次都不声不响地坐在房间一角,没完没了地织披肩,以至于埃德温日后一想起画画,就会听见织针的嗒嗒声。
雷金纳德到来的时候,埃德温已经在寄宿公寓住了六个月。他一眼就看出,雷金纳德不会耽于惰性。雷金纳德打算立即动身去西边。他是家中第三个儿子,比埃德温年长两岁,也是伊顿公学毕业生,其父是一位子爵。雷金纳德的眼睛生得很美,眼珠是深灰蓝色的。他和埃德温一样,也打算把自己打造成一位乡绅。但和埃德温不同的是,他已经有所筹划,并且一直在与一个人联系,对方有意卖掉萨斯喀彻温省的一座农场。
“六个月。”吃早饭的时候,雷金纳德有些不可置信地重复了一遍。他本来在往吐司上抹果酱,这时停下手里的动作,似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六个月?六个月都住在这儿?”“是啊。”埃德温故作轻松地回答道,“不妨加一句,是非常愉快的六个月。”埃德温想和唐纳利太太交换眼色,但对方正全神贯注地倒茶。埃德温看得出来,唐纳利太太觉得他有点不正常。
“有意思。”雷金纳德继续往吐司上抹果酱,“不会是盼着家里召唤咱们回去吧?所以要留在大西洋岸边,离吾王与吾国越近越好?”这句话让埃德温心中像被针刺般疼痛。于是下一周雷金纳德启程去西边的时候,埃德温答应同行。火车向城外开去,埃德温告诉自己,行动自有行动的乐趣。两个人订了头等车厢,这列火车上贴心地设有邮局和理发店。埃德温写了一张明信片寄给大哥吉尔伯特,接着一边享受着热毛巾剃须和理发,一边欣赏窗外森林、湖泊和小镇向后掠去的景象。列车在渥太华到站停车,但埃德温没有下车,而是坐在车上,描绘车站的轮廓。
森林、湖泊和小镇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原。草原起初令人着迷,随后变得乏味,ZUI后直叫人心慌意乱。草原太多了,这就是问题所在——比例不对。列车像一只千足虫,在无边无际的草地间爬动。四面八方都是地平线,这让他觉得被过度暴露。
“生活这就开始了。”雷金纳德说。他们总算抵达了目的地,站在雷金纳德新买的农舍门口。农场位于阿尔伯特亲王城外几千米处,根本是一片泥塘。雷金纳德连看都没看过就买下了这座农场。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