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13.8
6.7折
¥
169
全新
库存59件
作者伊恩·莫里斯 巴里·B.鲍威尔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68350
出版时间2024-11
装帧精装
开本其他
定价169元
货号32186715
上书时间2024-11-1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伊恩·莫里斯,全球知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古典学教授,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IDEAS智库高级研究员。曾任斯坦福大学古典学系系主任、考古中心负责人、人文与科学学院高级副院长。已出版《西方将主宰多久》《文明的度量》《战争》《历史的偏见》《地理即命运》《希腊人》等14部著作,其中《西方将主宰多久》已被翻译成13种文字,并入选《经济学人》2010年度图书、《纽约时报》2011年度杰出图书,入围2011年英国奥威尔图书奖。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古典学名誉教授。著有备受赞誉的教科书《古典神话》。
目录
总序
推荐序一 希腊人为什么重要:读莫里斯和鲍威尔的《希腊人》 (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推荐序二 从“他们”到“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读古希腊史 (吴晓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前言
第1章 狭小且偏远的土地
第2章 国家与民众
第3章 家庭中的希腊人
第4章 史前希腊人(公元前12000—前1200年)
第5章 黑暗时代和公元前 8 世纪的复兴(公元前1200—前800年)
第6章 荷马
第7章 宗教与神话
第8章 古风时代的希腊:经济、社会与政治(公元前800—前480年)
第9章 古风时代的文化变革(公元前800—前 480年)
第10章 古风时代两座城邦的历史:斯巴达和雅典 (公元前800—前480年)
第11章 波斯和希腊人(公元前550—前490年)
第12章 大战(公元前480—前479 年)
第13章 民主与帝国:雅典和叙拉古(公元前479—前431年)
第14章 公元前5世纪的艺术和思想
第15章 公元前5世纪的戏剧
第16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及其余波(公元前431—前399年)
第17章 波斯和迦太基之间的希腊人(公元前399—前360年)
第18章 公元前 4世纪的希腊文化
第19章 马其顿战神:腓力二世与亚历山大大帝
第20章 “神”王亚历山大
第21章 希腊化世纪的希腊诸王国(公元前323—前220年)
第22章 希腊化世纪的希腊诸城邦(公元前323—前220年)
第23章 希腊化文化(公元前323—前30年)
第24章 罗马的到来(公元前220—前30年)
第25章 结语
致谢
延伸阅读
关键词
译后记
内容摘要
卢浮宫三宝中,有两件是古希腊遗产。西方戏剧史四大悲剧家中,有三位是古希腊人。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罗马人征服了希腊,希腊文化却征服了罗马。”古希腊文明更是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之一。
为何古希腊拥有如此之多的历史遗产?古希腊人究竟在哪些因素的共力下促成了这段成就斐然的文明?为何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力绵延至今?
在本书中,两位美国知名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携手创作,将我们带到从史前到公元前30年这段久远的古希腊历史中。他们将历史事件、风云人物与社会制度,以及政治、经济、宗教、地理、战争、哲学、神话、戏剧、绘画、建筑等主题巧妙编织在一起,结合53幅地图、182张插图、丰富而精彩的历史文献,带我们深入古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体会他们精神世界的波动与延展,了解他们孕育自身文明的重要推动力。
更重要的是,本书不局限于对爱琴海地区的描述,而是将视野扩大至整个地中海世界,力图全面呈现与古希腊人有所互动的国家与人物。由此,全书将迈锡尼文明、数百年黯淡的黑暗时代、古风时代城邦的诞生与成功、希腊化时代,以及倒于古罗马铁蹄的命运时刻娓娓道来,这片土地在作者的笔下彰显出了它在时代洪流中的起落、挣扎和生生不息之力,而对于作为主角的古希腊人,我们也得以充分了解他们的行为对重大历史进程所做出的具体贡献。
我们无法亲临古希腊世界,但这本古希腊通史,以其流畅的叙事、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对古希腊各领域广博而出色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体验其魅力之所在的窗口。
主编推荐
1.一部包罗万象的古希腊全史
本书涉及自史前到公元前30年的这段古希腊历史,是时间长达万年的鸿篇巨制。不仅全景介绍古希腊历史时期的地理情况、政治发展、经济情况、气候、人口状况、社会情形、宗教、文化生活、重要人物等,更是把古希腊文明作为古代地中海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察,同时也涉及对波斯、迦太基、西西里和希腊化时代诸王国的叙述。全书脉络清晰,通俗易懂,为了解古希腊的必读书。
2.文化色彩突出,设置专门章节讲荷马、讲宗教与神话、戏剧
本书不局限于传统古希腊历史图书对政治史和军事史的讲解,还设专门章节介绍文化史、艺术史和民众的日常生活,着力展现从史前时代、古典时代一直到希腊化、罗马时代古希腊地区的人们的真实文化生活状况,通过诠释古希腊世界的精神内核来展示这段历史,这是本书在底色上与同类作品最大的区别。
3.大量引用古希腊和古罗马原始文献,辅之以53余张地图、182张插图,为读者带来如临历史现场之感
本书大量引用包括荷马、赫西俄德、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色诺芬等著名人物的作品。两千年前的文献资料营造出了极强的历史现场感,使读者能够借助古人的视角近距离观看历史,感受古希腊人的说话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进而加深对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对古代文献的引用并未产生累赘感,反而使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作为一部通史类作品,本书还为展示古希腊的历史、文化、社会风貌引用了183张与文物、艺术品等相关的照片、插图,尤其是含有绘画作品的古希腊陶器,配图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一些专门介绍古希腊艺术的书籍。结合53张地图,带领读者更进一步了解古希腊文明的起伏兴衰。
4.兼具学术作品的严谨度和通俗读物的可读性,古希腊历史入门的必读书。
这本书作为古希腊通史教科书,由牛津出版社出版,已获得广泛认可。其文本通俗易懂、角度全面,对于有兴趣了解古希腊文明历史的广大读者来说,这也是一本必读的入门书。
5.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世界史系教授陈恒领衔翻译,权威、高质量译本为读者带来完美阅读体验!
6.封面背面印精美脉络图,俯瞰这片西方文明起源之地的万年历史。
7.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葛剑雄、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晏绍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晓群、上海师范大学世界史系教授陈恒鼎力推荐!
精彩内容
第1章狭小且偏远的土地美丽的希腊!逝去的珍宝留下的悲伤遗迹!
不朽,虽已不复存在:伟大,虽已倾倒!
——拜伦勋爵:《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1812—1818年)第2章第73节
写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时,拜伦年仅25岁。那时他英俊潇洒,是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一位富庶勋爵,且已是英国最有名的诗人之一。整个世界都在他的脚下。然而仅仅十年之间,他就将自己拥有的这一切统统抛弃。他渡海去了希腊,参加了反抗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参见图1.1)的起义。
拜伦勋爵死于1824年,死时离家乡、亲人非常遥远,他是在中部希腊一个叫“米索朗基”(Missolonghi)的地方(参见图1.4)发生的可怕围攻战中去世的。为什么拜伦对于希腊有着如此深厚的情感,甘愿为它的自由献出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有成千上万的人跟随了他的脚步?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人前去参观那些点缀了希腊国土的断壁残垣?人们又是为什么用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希腊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在本书中,我们会试着解答这些问题。
历史概述在公元前800年与前200年之间,希腊人进行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尝试。他们建立的社会是由平等男公民组成的人类群体,这些人能系统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解释这个世界。希腊字母表将人类说话的声音大概地呈现给读者,这是早先的书写体系未曾做到的。希腊人利用此种革命性的字母表,创作了很多文学大作。他们的艺术、建筑在其美感、写实方面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民主、哲学、历史写作以及戏剧都在古希腊开始出现,希腊人在前人无法想象的方向上发展了科学、数学。
200年前,拜伦为了一个信念、一个古希腊精神的愿景而死。他的愿景是理想化的,他和他的同辈人从希腊艺术、文学中看到了永恒的真理,这些真理展示了生命的意义。1820年,在希腊反土耳其人起义的前夜,他的诗友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1821年)认为,自己仅仅通过观赏彩色的希腊花瓶(参见图1.1)就掌握了世界的终极真理。
哦,雅典(Attic)的形状!唯美的观照!
上面缀有石雕的男人和女人,还有林木,和践踏过的青草;沉默的形体呵,你像是“永恒”,使人超越思想:呵,冰冷的牧歌!
等暮年使这一世代都凋落,只有你如旧:在另外的一些忧伤中,你会抚慰后人说:“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就包括你们所知道、和该知道的一切。
——济慈:《希腊古翁颂》(1820年),第5节
济慈从古瓮中看到了深刻的意涵。不过,拜两百多年的学术成果所赐,我们现在看到了更深刻的意涵。对拜伦、济慈而言,古希腊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世界,充满爱与真理。而今天,我们对于希腊有了更多的了解。希腊文化确实令人惊叹,但如今我们知道希腊并非乌托邦。希腊所取得的一些成就都是基于他人的辛苦劳作之上的,这些人通常是从海外贩卖来的奴隶。希腊的民主将女性排除在外。他们发动了无数的战争,犯下了很多可怕的罪行。然而这些发现却远没有使人们厌恶希腊,反而使希腊变得更具吸引力。希腊人生活在一个严酷、真实的世界中,他们也和我们一样为了自由、平等、正义等基本问题而斗争。他们所面对的困难也告诉我们:这些问题从来就没有简单的答案。
让我们将时光回溯至5000年前,其时,伟大的青铜时代(有关这个和其他的历史术语,参见本章之前的“时间表”)文明已在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地区)、埃及兴起。
美索不达米亚的国王宣称他们与神明有着特殊的联系,如果不是他们在神与人之间进行调停,神明就不会对人类施以恩惠。埃及国王则更进一步,宣称自己就是神明。到公元前2000年,与上述两地的人相似的一些社会群体在希腊形成。他们的宫殿一直兴盛到公元前1200年,但之后,它们和东地中海全境的城市一起被烧成了灰烬。我们现在仍不知道这场灾难发生的原因,但其后果是严重的。在美索不达米亚、埃及,那些神明般的新式国王的古老训谕依旧有效,但在希腊,这样的情况(假如事实上出现过的话)却已终结。公元前1200至前800年,书写文字从希腊消失了,乡村人口减少并与外界隔离开来。本书目前会重点关注公元前8世纪崛起于这个所谓的“黑暗时代”之后的希腊社会,这些社会创造了一个迥异于青铜时代希腊世界的新世界。
这个新世界有一些极为突出的特点。首先,大部分希腊人此时将自己组织到名为“poleis”(这是复数形式,单数形式为“polis”)的小城邦里而非王国之中;第二,随着公元前8世纪人口的增长,一些希腊人驾船出海,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新的聚居群体(参见图1.2);第三,希腊人逐渐将他们的城邦看作由平等、自由的男性组成的集体,它是公民概念的基础与来源;第四,他们拒绝相信神灵会给予任何个人或精英神圣的统治权。
这些特点为希腊人带来了未见于其他古代社会群体的问题,但也为其提供了机会。如果神灵没有派遣神圣的国王到大地上来指导人们该怎样做,那凡、圣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大部分希腊人认为神灵是强大而睿智的,认为世界充满了精灵与鬼魂,并认为一部分神使和祭司拥有通达超自然力量的途径。尽管如此,此种能力却遭遇了公开的挑战,由此,这些神使、祭司不能用此控制他人。如果是这样的话,凡人怎样才能知道何为“真”呢?
此种情形引发了一个重大冲突,我们称其为“希腊问题”,它们是古代思想家不断做出努力要应对的一个难题。因为没有上帝或神明来揭示真理,很多希腊人都认为人力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径。如果没有任何统治者拥有获得真理的特殊能力,那么所有男性公民或许都平等地具备探讨真理的良好条件,而且英明决策的唯一来源必然是整个男性群体(所有希腊城邦都将男性、女性严格地区分开来,当希腊人提到“大家”、“群体”或“人民”时,他们通常指所有生而自由的成年男子)。到公元前500年,平等禀赋的理论造就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些民主政体(“democracy”一词源于希腊文“dêmokratia”,意为“人民的权力”),在民主政体下,所有男性公民都可对重大事件进行辩论与投票。
其他希腊人则从“希腊问题”中得出其他结论。一些人认为精英阶层应当统治希腊,那些拥有强大家庭背景的最富者可以代表整个群体接受纯熟的理性训练。大众与精英——民主制与专家治国——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希腊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使在今天,此种力量对我们而言仍不陌生。知识分子在民主政体下占有怎样的地位?财富应当怎样分配?平等与自由究竟意味着什么?
不过,在这些哲学辩论激烈进行时,希腊人面对的仍是一个现实的世界。就像我们一样,他们的人口在不断增长,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也在引发冲突。每个城邦的领导者都追逐着权力与财富,富人群体经常与穷人产生矛盾。比邻而居的不同城邦为了领地和其他资源而发动战争,它们有时经过分化组合,形成大的权力集团。希腊作为一个整体和中东的强大帝国波斯、贸易大城迦太基(位于今突尼斯)这类强权争斗。对于一个问题——管理独立于神或其代理人的统治的文明社会,不同城邦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法,但它们总是在南巴尔干半岛现实物质环境的背景下展开行动的。斯巴达建立了一个军事化的社会,基于安全方面的利益,讨论被禁止。雅典则转向民主与多元化,并为自己的言论自由而自豪。西西里的叙拉古则在雅典式创造和专制僭主这两种状态间交替变化。
这些对于“希腊问题”的不同反应造成了两种结果。首先,由于不同城邦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并对有序社会有着不同的愿景,所以城邦间的战乱不断。公元前5世纪时,雅典似乎能够击败所有竞争者,统一希腊,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成为其首都。然而公元前404年,斯巴达对雅典的胜利终结了这一可能性。人们只看到战争的频繁发生,战争变得越来越代价高昂,毁灭性也越来越强。
对“希腊问题”的接受与应对所产生的第二个结果更为积极一些。思想家不仅需要解释宇宙是怎样独立于神祇运行的,还要解释为什么它有如此丰富的多样性。早在公元前6世纪初,小亚细亚(今土耳其)西海岸爱奥尼亚的希腊知识分子就创造了宇宙运行机制的合理模型,并承认,上帝创造了宇宙,但自然力的相互作用使得物质世界持续运转。他们的问题开启了希腊的科学与哲学,使得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著就了划时代的作品,公元前3世纪西西里的工程师阿基米德在数学方面做出了重大发现。其他思想家则推动了逻辑的、理性的分析,探讨希腊城邦彼此之间为什么会如此不同,整个希腊与波斯帝国和其他外邦民族为何那样相异。这些问题为我们贡献了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著作,还成就了历史学、人类学以及政治科学的开端。与此同时,诗人、艺术家也在尽力定义人神关系。在黑暗时代末期的公元前9世纪末或者前8世纪初期间,荷马吟诵了他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它们的时间背景是人神并存的远古时代。赫西俄德讲述了诸神自身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伟大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重新讲述了希腊传说,以此探索深刻的道德问题。雕塑家菲迪亚斯用视觉的表现形式阐述了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新观点。此外,雅典人还创造了世界上的艺术杰作之一——帕特嫩神庙。
在古风时代(公元前7至前6世纪)和古典时代(公元前5至前4世纪),希腊的剧变、胜利和灾难都受到“希腊问题”——如果我们不能依靠神明来告诉我们何为“真”,我们怎样知道要做什么——的推动。不过,公元前4世纪末,一些突然的、令人始料未及的变化开始让“希腊问题”变得无关紧要。一位叫“腓力”的新国王将马其顿这个徘徊在城邦世界边缘的大国加以现代化和集权化,并且利用其财富与人力击败了希腊诸城市。然而,征服希腊仅仅是腓力的一个热身表演,他计划推翻波斯帝国。公元前336年他被杀害后,他精明能干的儿子亚历山大最终实现了父亲的心愿。
腓力和亚历山大的征服似乎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两位国王都确定无疑地认为自己的胜利类似于神的胜利,亚历山大还在公元前324年命令各城邦将自己奉为神明来崇拜。希腊的伟大试验——以理性为基础建立社会——演化出很多新的试验形式。从许多方面来看,公元前3世纪都是希腊的“黄金时代”(这个词经常是赋予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的)。希腊从未如此人丁兴旺、经济繁荣。希腊的城市已拓展至阿富汗。希腊文化从印度边界传播至大西洋沿岸,他们的科学家、工程师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这些成就似乎证明希腊人已经解答了那个关于真理来自哪里的问题,但在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Period,从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起至罗马兴起,希腊人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与被征服者一起生活?此外,在公元前200年后,罗马军队已在地中海沿岸杀出一条血路,在此情况下,我们要怎样在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中生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