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通识--中华经典通识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8.3
5.8折
¥
49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詹丹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57284
出版时间2022-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9元
货号31521409
上书时间2024-1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1.当代名家以通识视野导读《红楼梦》之作。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研读《红楼梦》数十年,结合个人阅读经历,真诚分享阅读《红楼梦》的障碍和扫除障碍的心得,分析了《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版本与价值、作者家族、续写与再创造、跨文化传播、“红学”队伍等问题,让读者全方位读通悟透《红楼梦》。
2.“一二三四五”五步法探路《红楼梦》。作者以一组概念、二条线索、三个空间、四季时间、五层人物的网状结构深入《红楼梦》肌理,带领读者一入门径即一览众山小。
3.将《红楼梦》人物置于小说时代背景下品评,充满人文关怀。“暖男”“林怼怼”是网络时代青年读者给《红楼梦》经典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贴的简单粗暴的标签。作者以同情之理解,褒扬了贾宝玉对女性价值超越时代局限的尊重,肯定了林黛玉个性里的真性情,纠正了立足当代看古代、重表象轻本质的认知偏颇。
4.全彩图文书再现《红楼梦》的图像传播。随文配有人物图、场景图、版本图等60余幅,方便读者直观感受《红楼梦》丰富的图像传播。还可以扫描封底二维码,观看与詹丹教授面对面的小视频。
作者简介
詹丹,男,1963年11月生于上海,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有《仙妓合流的文化意蕴》等著作。陈引驰,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双聘研究员。著有《庄子讲义》《庄子精读》《隋唐佛学与中国文学》等。
目录
《红楼梦》是一本让人读不下去的书?
一 探路《红楼梦》
1 一组概念
2 二条线索
3 三个空间
4 四季时间
5 五层人物
二 《红楼梦》究竟伟大在哪儿?
1 贾府内外的几百张面孔
2 日常生活的诗意与机锋
3 心灵的搏动在环境中延伸
4 直面人生,路在何方
5 述世间最难述之情
6 天下文体入《红楼》
三 《红楼梦》版本知多少
1 脂砚斋抄本好在哪儿?
2 程高本后四十回是狗尾续貂吗?
3 现代普及本的贡献
四 曹氏家族兴衰路
1 织造世家昭示的“天恩祖德”
2 从美梦中醒来
五 传下来、走出去:后《红楼梦》时代
1 大团圆:中国式续写
2 时代性:经典再创造
3 跨文化:世界的《红楼梦》
六 壮观的“红学”队伍
1 前“红学”时期
2 现代“红学”:评论、索隐、考证的三足鼎立
3 “红学”的革命与革命的“红学”
结语:“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后 记
内容摘要
《红楼梦》是当之无愧的经典。然而,当代青年十大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红楼梦》名列榜首。
如何消弭这一悖论?
作者贴近青年读者,以丰富的学识、精妙的分析、细节的描摹,讲述《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
版本与价值、作者家族、续写与再创造、跨文化传播、“红学”队伍,揭示出《红楼梦》通过小说方式回应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一个危机:当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礼仪日渐虚假时,怎样通过真情的充实或者重构,把适宜的人际关系重新建立起来。《红楼梦》展现了包罗万象的传统生活,那里有社会规训、情礼冲突、性灵之爱、自我焦虑等永恒主题,每个现代人都可以在其中共情。
精彩内容
贾宝玉:不彻底的叛逆者作为《红楼梦》的男一号,围绕他的争议,从书里延伸到了书外。
有人说他是“新人”,有人说他是“多余的人”;有人说他是传统社会的叛逆者,又有人说他算不得真正的叛逆者,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对社会制度怀有某些不满而又不能脱离其贵族阶层的人;有人认为他对女性的悲剧命运有共情体验,能够平等对待女性、关心女性,也
有人认为他关心女性多,带来的祸害也多,而且能量极
低,对她们的不幸缩手无策,最后得出结论:暖男的爱不过如此。诸如此类的众说纷纭,都或多或少揭示了其形象的某个侧面,也正说明他是小说中最复杂的立体人物之一。
贾宝玉,选自《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红楼梦》核心人物,怡红公子。“俏东君与莺花作主”,言其最爱惜女儿。
导致其形象复杂的原因,一方面是他承担了小说的多种功能,在出任作品一号男角外,还作为勾连主要情节发展的线索性人物,以及作为另一个叙述者通灵宝玉的携带者进入贾府,既把自己,也把他人的命运投射到读者面前,是脂砚斋所谓“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的枢纽性人物。另一方面,从作者定位的人物角色本身看,贾宝玉拒绝走科举功名之路,反对等级森严的以男性主子为中心的宗法制度,努力着要从传统的人生价值观中挣脱出来,而又没有全新的道路可以让他去走,这样,他行为的古怪乖张、不近人情,或者有时又流露出虚无主义的消极念头,也是可以理解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塑造这一人物,让传统思想暴露的矛盾在其内心深处全面展开时,是写实和象征手法兼而用之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理解这一人物复杂性的难度。
比如,他与黛玉的恋情,他对女孩子体贴入微的关心,常常表现出一定的理想色彩,但这种理想色彩,又是以贾宝玉低龄化的儿戏状态表现出来的。之所以这么处理,是因为只有这样写,贾宝玉才能找到他的生存空间,他的言行才会被恪守礼法的家长所忽视,不会被当作有严重问题的事件来加以阻拦。而反过来说,也正因为可作为儿戏畅通无阻,也就不会得到严肃的对待,这样,其正面的思想力量,也很难对他人和社会构成一种冲击。
总之,贾宝玉归根结底还是依存于他所反对的那个世界,或者说,他对他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反对归根结底是不彻底的。就像吴组缃在《论贾宝玉典型形象》的结尾,用一个故事喻示了这种不彻底性。
我们知道有一个民间故事:一个樵夫,坐在树枝丫上面,用斧子砍他所坐的那枝丫;他所要砍掉的,正是他赖以托身的。
所以,贾宝玉最终不得不以遁入空门的逃避方式,走向了一个虚无的世界。不过,与其几乎一体化的通灵宝玉回归大荒山,还有和青埂(情根)峰的对峙,包括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