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1
6.2折
¥
99
全新
库存10件
作者巴金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88277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99元
货号32198331
上书时间2024-11-0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等,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们称为“时代的良心”,曾荣获但丁文学奖等多种国际奖项。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杂记》《忆》《短简》等散文集,杂文集《随想录》。
在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巴金共有一千万字的著作和数百万字的译著。其著作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2003年,国务院授予他“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
目录
目录
一谈《望乡》 7
二再谈《望乡》 10
三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 12
四“结婚” 15
五怀念萧珊 18
六“毒草病” 33
七“遵命文学” 36
八“长官意志” 40
九文学的作用 44
一〇把心交给读者 48
一一一颗桃核的喜剧 55
一二关于丽尼同志 58
一三三次画像 64
一四五四运动六十周年 69
一五小人·大人·长官 73
一六再访巴黎 76
一七诺·利斯特先生 79
一八在尼斯 82
一九重来马赛 86
二〇里昂 91
二一沙多—吉里 95
二二“友谊的海洋” 101
二三中国人 106
二四人民友谊的事业 112
二五中岛健藏先生 116
二六观察人 122
二七要不要制订“文艺法” 126
二八绝不会忘记 129
二九纪念雪峰 131
三〇靳以逝世二十周年 138
后记 141
三一“豪言壮语” 147
三二小骗子 150
三三悼方之同志 154
三四怀念老舍同志 157
三五大镜子 165
三六小狗包弟 168
三七探索 173
三八再谈探索 179
三九探索之三 184
四〇探索之四 189
四一友谊 192
四二春蚕 195
四三怀念烈文 199
四四访问广岛 208
四五灌输和宣传(探索之五) 215
四六发烧 221
四七“思想复杂” 224
四八世界语 227
四九说真话 231
五〇《人到中年》 234
五一再论说真话 237
五二写真话 242
五三“腹 地” 245
五四再说小骗子 248
五五赵丹同志 251
五六“没什么可怕的了” 255
五七究竟属于谁? 257
五八作 家 260
五九长崎的梦 262
六〇说 梦 266
附录我和文学 269
后记 274
六一三谈骗子 283
六二我和读者 287
六三悼念茅盾同志 292
六四现代文学资料馆 296
六五怀念方令孺大姐 300
六六《序跋集》序 311
六七怀念丰先生 315
六八《序跋集》再序 322
六九十年一梦 325
七〇致《十月》 332
七一《序跋集》跋 338
七二怀念鲁迅先生 342
七三“鹰的歌” 347
七四《怀念集》序 349
七五小端端 351
七六怀念马宗融大哥 355
七七《随想录》日译本序 366
七八《小 街》 369
七九三论讲真话 374
八〇《靳以选集》序 380
八一怀念满涛同志 384
八二说真话之四 389
八三未来(说真话之五) 393
八四解剖自己 397
八五西 湖 401
八六思 路 405
八七“人言可畏” 410
八八上海文艺出版社三十年 413
八九三访巴黎 419
九〇知识分子 425
后记 430
九一“干扰” 437
九二再说现代文学馆 442
九三修改教科书的事件 445
九四一篇序文 449
九五一封回信 455
九六愿化泥土 460
九七病中(一) 464
九八汉字改革 469
九九病中(二) 472
一〇〇“掏一把出来” 477
一〇一病中(三) 480
一〇二我的哥哥李尧林 484
一〇三怀念一位教育家 496
一〇四“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 500
一〇五谈版权 504
一〇六又到西湖 507
一〇七为《新文学大系》作序 510
一〇八我的“仓库” 514
一〇九怀念均正兄 517
一一〇我的名字 525
一一一我的日记 529
一一二《茅盾谈话录》 532
一一三病中(四) 536
一一四我的噩梦 540
一一五“深刻的教育” 543
一一六关于《复活》 546
一一七病中(五) 550
一一八我的老家 555
一一九买卖婚姻 561
一二〇再忆萧珊 564
附录答井上靖先生 567
后记 571
一二一访日归来 579
一二二幸福 587
一二三为旧作新版写序 592
一二四人道主义 597
一二五“紧箍咒” 601
一二六“创作自由” 609
一二七“再认识托尔斯泰”? 614
一二八再说端端 620
一二九“寻找理想” 626
一三〇“从心所欲” 633
一三一卖真货 639
一三二再说知识分子 644
一三三再说“创作自由” 648
一三四《全集》自序 652
一三五四谈骗子 655
一三六答卫缙云 658
一三七可怕的现实主义 661
一三八衙内 663
一三九“牛棚” 665
一四〇纪念 667
一四一我与开明 674
一四二我的责任编辑 685
一四三“样板戏” 690
一四四官气 694
一四五“文革”博物馆 699
一四六二十年前 703
一四七怀念叶非英兄 712
一四八三说端端 729
一四九老化 735
一五〇怀念胡风 741
附录核时代的文学——我们为什么写作 757
后记 765
致树基(代跋) 768
总序
我年过七十,工作的时间不会多了。在林彪和“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我被剥夺了整整十年的大好时光,说是要夺回来,但办得到办不到并没有把握。我不想多说空话,多说大话。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我先从容易办到的做起。我准备写一本小书:《随想录》。我一篇一篇地写,一篇一篇地发表。这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那么就让它们留下来,作为一声无力的叫喊,参加伟大的“百家争鸣”吧。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一日
内容摘要
2024年是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随想录》包括《随想录》《病中集》《真话集》《探索集》《无题集》。巴金于晚年创作完成这部杂文集,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展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以及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他以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他对过去的反思、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
精彩内容
一谈《望乡》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七日香港《大公报·大公园》。
最近在我国首都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上演日本影片《望乡》,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人公开反对,有人说“映了这样的影片,社会上流氓不是更多了?”有人甚至说这是一部“黄色电影”,非禁不可。总之,压力不少。不过支持这部影片放映的人也不少,报刊的评论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望乡》在今天还能继续放映,当然不会是无条件的放映,是进行了手术以后的放映。我看放映总比禁止放映好,因为这究竟给我们保全了一点面子,而且阐明了一个真理:我们的青年并不是看见妇女就起坏心思的人,他们有崇高的革命理想,新中国的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据说老年人对《望乡》持反对态度的多,我已经踏进了七十五岁的门槛,可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我认为这是一部好电影。我看过电影文学剧本,我看过一次影片,是通过电视机看到的,我流了眼泪,我感到难过,影片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阿琦的命运像一股火在烧我的心。我想阿琦也好,三谷也好,都是多么好的人啊。我写过一本小书:《倾吐不尽的感情》,我对日本人民和朋友是有深厚感情的。看了这部影片以后,我对日本人民的感情只有增加。我感谢他们把这部影片送到中国来。
我喜欢这部影片,但是我不愿意多看这部影片。说实话,我看一次这部影片,就好像受到谴责,仿佛有人在质问我:你有没有做过什么事情来改变那个、那些受苦的人的命运?没有,没有!倘使再看,我又会受到同样的质问,同样的谴责。
我生在到处都有妓院的旧社会,一九二三年五月我第一次同我三哥到上海,当时只有十九岁。我们上了岸就让旅馆接客人用的马车把我们送到四马路一家旅馆。旅馆的名字我忘记了,我只记得斜对面就是当时的一家游乐场“神仙世界”。我们住在临街的二楼,到了傍晚,连续不断的人力车从楼下街中跑过,车上装有小电灯,车上坐着漂亮的姑娘,车后跟着一个男人。我们知道这是出堂差的妓女,但我们从未因此想过“搞腐化”之类的事。后来我在上海住下来了。上海“大世界”附近、四马路一带,每天晚上站满了穿红着绿、涂脂抹粉的年轻妓女,后面跟着监视她们的娘姨,这是拉客的“野鸡”。我们总是避开她们。我从未进过妓院,当时并没有人禁止我们做这种事情,但是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在军阀、官僚、国民党反动政府封建法西斯统治下的旧社会,年轻人关心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哪里有心思去管什么“五块钱”不“五块钱”?那个时候倒的确有黄色影片上演,却从未见过青年们普遍的腐化、堕落!难道今天的青年就落后了?反而不及五十几年前的年轻人了?需要把他们放在温室里来培养,来保护?难道今天伟大的现实,社会主义祖国繁花似锦的前程,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就不能吸引我们的年轻人,让他们无事可做,只好把大好时光耗费在胡思乱想、胡作非为上面?我想问一句: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正面的东西是不是占主导地位?那么为什么今天还有不少人担心年轻人离开温室就会落进罪恶的深渊,恨不得把年轻人改造成为“没有性程序”的“五百型”机器人呢?今天的青年,拿《天安门诗抄》的作者和读者为例吧,他们比我们那一代高明得多!他们觉悟高,勇气大,办法多,决心大。没有这样的新的一代的革命青年,谁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要说他们只能看删剪后的《望乡》,否则听到“卖淫”、“五块钱”这类字眼,就会——,这真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是极其可悲的民族虚无主义!1978年12月1日二再谈《望乡》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七九年一月十二日香港《大公报·大公园》。
曹禺最近来上海,闲谈起来,他告诉我,不久前他接待过几位日本影剧界的朋友,他们谈了一些关于《望乡》的事情。据说《望乡》给送来中国之前曾由影片导演剪去一部分,为了使这影片较容易为中国观众接受。我们最初就是根据这个拷贝放映的。过了日本电影周之后,主管部门又接受一部分观众的意见剪掉了一些镜头。曹禺还听说,这部影片有些镜头是在南洋拍摄的,在拍摄的时候,导演、演员、工作人员都吃了苦头,这说明影片的全体工作人员都非常严肃认真。还有扮演阿琦婆的演员,为了使她的手显得又粗又老,她用麻绳捆自己的手腕,至于怎样捆法我听过就忘记了,现在也说不清楚,不过因此她扮演得更逼真,但后来也因此得病促成自己的死亡。这是为了什么?我不能明确地回答,因为我不知道她的情况,我想这可能是忠于她的工作,忠于她的艺术吧。我看影片中那位三谷圭子也是这样。田中绢代女士已经逝世了,可是阿琦婆的形象非常鲜明地印在我的脑子里。栗原小卷女士扮演的三谷也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我这样想:像三谷这样“深入生活”和描写的对象实行“三同”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她不讲一句漂亮的话,她用朴实的言行打动对方的心。本来她和阿琦婆之间有不小的距离,可是她很快地就克服了困难,使得距离逐渐地缩短,她真正做到和阿琦婆同呼吸,真正爱上了她的主人公。她做得那样自然,那样平凡,她交出了自己的心,因此也得到了别人的心。她最初只是为了写文章反映南洋姐的生活,可是在“深入生活”这一段时间里她的思想感情也发生了变化,她的心也给阿琦婆吸引住了,她们分手的时候那种依依不舍的留恋,那样出自肺腑的哀哭,多么令人感动!最后她甚至远渡重洋探寻受难者的遗迹,为那般不幸的女同胞惨痛的遭遇提出控诉,这可能又是她当初料想不到的了。这也是一条写作的道路啊。
看完《望乡》以后,我一直不能忘记它,同别人谈起来,我总是说:多好的影片,多好的人!1979年1月2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