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失败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3.7
3.4折
¥
99.8
全新
库存22件
作者[英]乔纳森·特里格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ISBN9787513947268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99.8元
货号32213493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乔纳森·特里格(JonathanTrigg),历史学家、作家和广播员。特里格拥有历史学学位,写过大量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章。他的书被翻译成挪威语、瑞典语、芬兰语、丹麦语、波兰语、法语、捷克语和荷兰语等在各国出版,其著作《顿河之死:德国东线盟友的毁灭》提名了2014年普希金俄罗斯历史奖。此外,他还定期为包括《战争史》《关于历史的一切》《军械师》《铁十字》在内的杂志撰稿,是BBC、脱口秀、电视台的常客。
译者:小小冰人,从事军事图书翻译工作十余年,为中国读者带来超过30部译著。由他执笔翻译的作品包括《东进:1941—1943年的苏德战争》《焦土:1943—1944年的苏德战争》《普鲁士战场:苏德战争1944—1945》《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作战指挥:二战德国陆军实战指南》《从闪电战到沙漠风暴》《隆美尔战时文件》《曼施泰因战争回忆录》《闪击英雄》等。
目录
第一章 1944年夏季:德军惨败
第二章 别跑了,转身迎战!
第三章 阿纳姆和德国奇迹
第四章 边境交战
第五章 守卫莱茵——德军突出部战役
第六章 西线的最后一搏
第七章 东线土崩瓦解
第八章 意大利——到达靴顶
第九章 雷马根和莱茵河
第十章 西线和东线
第十一章 一切都结束了!
历史照片和示意图
内容摘要
1944年8月,德军在西线溃败后,西线盟军迅速向德国边境挺进,每个人都认为战争将在圣诞节前结束,但事实并非如此。德国设法拖延了的失败,直到次年5月才宣告投降。 《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以盟军在法莱斯的胜利和随之而来的德国军队的仓促撤退为背景,详细描述了1944年即将结束时德国复苏的奇迹、盟军在阿纳姆的失败、德国在阿登的末次进攻,以及1945年春天盟军攻入柏林,纳粹德国的崩溃,涵盖了二战欧洲战场战争的蕞后一个时期。
这是一场由下级军官和其他官兵在德国国防军分崩离析时进行的战斗。该书从\"另一面\"出发,尽可能通过战斗员和平民目击者的口述进行叙述,用亲历者的声音讲述纳粹德国蕞终失败的故事。
主编推荐
编辑推荐
1.“从散兵坑视角看待战争的最后阶段”,通过德国普通士兵的讲述重现德国的失败,即失败者讲述的一个如何失败的故事。
2.作者深入采访退伍军人,获得大量一手资料,包括文字、照片、地图等。战略记述辅以参与者的日记、口述和官方记录,相得益彰。
3.本书讲述了1944年秋季到1945年初夏的真实战况,提供了关于第三帝国在遭到盟军联合力量重创时的表现的新见解,真实记录了战火下的普通士兵和平民百姓的生存状态。
精彩内容
英国第30军原本指望的闪电般冲刺迅速沦为血腥的苦战,德军部队为争夺每一码地盘而奋战,就像第6伞兵团上等猎兵维利·伦纳描述的那样:我们这支突击队有15个士兵,奉命肃清居民区某条街道。一颗颗手榴弹投入屋内或地窖……我们遇到个腹部负伤的英国兵……我估计他是在街上中弹的,他的战友把他留在屋子里,因为他们没法带上他撤离。我们朝一栋房屋冲去,子弹从地窖几扇窗户射出。就在我左侧几米外,一名战友喉部中弹,鲜血喷涌而出,太可怕了!另一个战友胸部负伤,他的胸兜里放着女友的相片,子弹射穿了相片……我们隐蔽着跑向右侧……踢开地窖几扇窗户,朝里面丢了几颗手榴弹。剧烈的爆炸声响起,手榴弹在那么狭小的空间爆炸,真的很吓人,我自己也经历过。地窖里的英国兵非死即伤,走出来4个,我押着他们返回己方部队……我发觉几名俘虏很担心会被当场处决,我们交换香烟后,他们才稍稍定下心神。几个英国兵都是年轻小伙,巷战给他们造成不小的精神压力。
伦纳的战友阿尔贝特·施图尔姆是个经历过诺曼底战役的老兵,也参加了巷战,一辆满载伤员的英国卡车一度出现在他“铁拳”的射界内:我拎起“铁拳”,竖起瞄准具,调整了射程……可突然间,我觉得下不了手。对付敌坦克那种冷冰冰的钢铁巨兽,它们追击我们时疯狂地开火……我多次经历过这种情况……可卡车上都是伤员,用“铁拳”把他们炸飞,我真下不了手……我放下“铁拳”,有个年长的一等兵拍拍我肩膀说道:“是啊,阿尔贝特,战争就是臭狗屎!”就这样,我俩没再多说什么。
几天后,一发迫击炮弹把施图尔姆炸成重伤:我没觉察到爆炸,也没感觉到冲击波把我掀入半空……我唯一能移动而又不觉得疼痛的是右臂。身体其他部位全是血,腿上的伤最重。右腿的军靴被炸碎,骨头露了出来,左膝盖肿得厉害,满是弹片,两条大腿也插满弹片,血迹斑斑,碎肉惨不忍睹。一大块弹片嵌入我左上臂,胸部也疼痛不已,两根肋骨断了……脸上和嘴巴里全是血……没人救得了我的副射手,他的脑袋被炸飞了。
施图尔姆的战友总算把他拖到隐蔽处,随后把他送往急救所。
英军推进速度放缓,德国人的应对却加快了。帝国铁路的“闪电”机制又一次展开卓有成效的工作,不到一周就把近8万名官兵运抵荷兰,给“市场-花园行动”造成毁灭性影响。就连被陆军将士长期视为“总是不露面的家长”的德国空军也伸出援手。战役首日昏暗的暮光中,德国空军约120架战机突袭艾恩德霍芬,造成严重的混乱,9000多栋房屋损坏或坍塌,227名居民丧生。不仅如此,德国空军投掷的炸弹碰巧命中盟军4辆弹药车组成的车队,车组成员和附近的人被炸得尸骨无存。
约翰内斯·考夫曼上尉也驾驶Bf-109G战斗机参加了战斗:“我们起飞后赶往奈梅亨—阿纳姆走廊,执行首次战斗巡逻,任务是搜索企图空投补给的敌运输机……我们扫射了空投地域,击毁一些被遗弃的滑翔机,打击了附近的林地,先前有报告说敌人在那里活动。”一架孤零零的福克-武尔夫还攻击了阿纳姆的英军阵地,但没取得太大战果,只投下一颗炸弹,还是臭蛋,飞机随后撞上大教堂的塔楼,阿纳姆这座最高的建筑建于14世纪,福克-武尔夫一头栽入附近的湖里,据某个英国伞兵说,“阵地上一片欢声笑语”。
阿纳姆现在简直成了一口大锅,弗罗斯特的部下竭力控制桥梁,其他战友力图守住空投地域,赶到弗罗斯特他们身旁。9月18日,星期一,德国人当天上午打算从弗罗斯特伞兵营手里夺回桥梁,一举解决问题。执行这项决定性任务的是党卫队一级突击队中队长维克托·格雷布纳。格雷布纳个头不高,一头黑发,深受部下和同袍爱戴,是个性格冲动的人。他1943年从陆军转入武装党卫队,虽说是个迟来者,但很快在武装党卫队里赢得一席之地,还因为诺曼底战役期间表现突出获得骑士铁十字勋章,今天早上发动进攻前,他刚刚收到这枚勋章。
格雷布纳指挥的是党卫队第9装甲侦察营,就算在充满阳刚气的武装党卫队装甲师里,该营也算得上是精锐力量。格雷布纳不知道自己面对一个完整的英国伞兵营,而且对方挖掘的阵地相当完善,他决定充分发挥22辆战车的速度和联合火力的威力,驶上桥梁,以正面冲击夺回桥北端。
上午9点,这位30岁的党卫队军官登上缴获的英制亨伯MkⅣ型侦察车,随即下达命令:“前进!”德军车队全速向前,没有掩护或支援火力,他们迅速驶过桥梁,随即遭到反坦克火箭筒、机枪、轻武器火力猛烈打击。格雷布纳的部下、党卫队分队长毛加事后回忆道:“我们前方突然乱了套。我那辆战车周围满是爆炸声和战斗的喧嚣,我置身混乱中……营长彻底消失了,我们再也没见到过他。”格雷布纳的确阵亡了,几乎可以肯定,战斗打响后没过多久,党卫队装甲掷弹兵企图强行通过时,他们的营长就送了命。好多德军官兵跟毛加一样,待在顶部敞开的半履带装甲车上,很容易遭受手榴弹攻击,弗罗斯特的部下占据一栋栋房屋,居高临下地朝德国人投掷手榴弹。格雷布纳营里两部车辆企图逃离杀戮场,结果一头撞断护栏,从桥上掉了下去,摔在桥下的道路上,车上的人悉数毙命。70个装甲掷弹兵和他们的营长一同阵亡,投入进攻的22辆战车,12辆沦为残骸,堆在桥梁末端堵住后面的车辆。但有个顽强的德国兵怎么也不肯投降,待在燃烧的车上继续朝英国伞兵开火,19岁的詹姆斯·西姆斯震惊不已,他后来回忆道:英国伞兵朝那个党卫队队员大声喊话,让他出来,答应决不杀他,因为大家都对他狂热的勇气钦佩不已。可他射来一串火力作为回答。火焰蔓延到他身上,我们听见他痛苦的惨叫,隔着钢制炮塔,惨叫声模糊不清,可还是令人不安。惨叫似乎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位勇敢的战士才为元首和祖国献出了生命。
英国第1空降师辖内其他部队鼓起勇气,几乎有点不顾一切,再次企图从奥斯特贝克村冲往阿纳姆西部,赶到桥梁处。保罗·米勒当时是个年轻的党卫队军士,看见一群伞兵朝他扑来:“我用机枪打了两个连发,子弹飞入人群,造成灾难性影响,只有一个英国佬仍站着,其他人都倒在地上痛苦地扭动,发出阵阵惨叫。”唯一的幸存者继续冲来,米勒身旁的战友四散奔逃,他自己也负了伤,可还是朝对方扔了颗手榴弹:“那个英国佬真难对付,仿佛有金刚不坏之身!”米勒事后回忆:“我当时昏昏沉沉的,拼尽全力朝他扔了颗手榴弹。”令他惊异的是,对方没有停下,稍稍苏醒的米勒暗自思忖:“我得赶紧离开,否则那个英国佬会要了我的命!”他抹掉眼里的鲜血,刚跳出散兵坑,一颗英制手榴弹就落入空无一人的散兵坑,纷飞的弹片击中米勒的后背。
英国伞兵奋力靠拢弗罗斯特营之际,德国人忙着肃清桥上的伞兵支撑点。战斗愈演愈烈,某个党卫队军官回忆道:“我们朝一切目标开火,从一个房间杀到下一个房间,从底楼往上冲,从这个花园打到下一个花园,从这棵树冲到下一棵树。”21岁的阿尔弗雷德·林斯多夫描述的情形如出一辙:“这场交战比我在俄国经历的战事更艰巨,完全是持续不停的近距离贴身近战。到处是英国人……我们相互射击,距离仅隔几码。我们拼命厮杀,肃清了一个个房间,进展只能以码计,简直是地狱!”阿尔弗雷德·齐格勒也谈到这场交战有多近:“我们根本无法确定自己人在哪里,英国人又在何处。双方靠得太近,我一度听见莫尔斯电码的传送声,嘀—嗒—嗒—嗒—嘀—嘀,我们赶紧逃开,肯定是英国人,因为我们没有电报机。”蒙哥马利精心制定的时间表彻底被打破。英国第30军的实力不足以碾碎德军防御,要想在伞兵苦苦支撑的阵地土崩瓦解前赶到阿纳姆,他们得付出非凡的努力,可惜,第30军缺乏像巴顿那样干劲十足的指挥官。他们还莫名其妙地患了毫无根据的妄想症,觉得德国人正准备冲出东面的赖希瓦尔德森林,从翼侧取得进展。纯属臆想。可接下来几个月,盟军的妄想症越来越严重,给他们的军队造成严重后果。实际上,德国人最初在森林里只有两个营:一个营由没受过训练的前空军地勤人员组成,另一个营都是患有耳疾或胃病的士兵。
面对盟军的攻势,当地德军指挥官仓促做出应对,拼凑了3个小股战斗群,每个战斗群一千来人,少量高射炮和野战炮、5辆装甲车、寥寥几门迫击炮和机枪提供支援。正如某个德国军官说的那样,这些战斗群“纯属乌合之众”,可他们的出现给盟军指挥部敲响了警钟。德军战斗群里某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上了年纪的预备役军人对新指挥官说的话很有意思,要是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部听到的话,可能就不会那么紧张了:“您看,重任又一次落到我们这帮老家伙肩头。我们会像当年那样奋战。首先我们要打败英国佬(他们的当面之敌其实是第82空降师的美国伞兵),然后就大获全胜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场突击居然突破美军外围防御,打垮了几片空投地域,遭遇美军果断的反冲击后,德军才被迫退却。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