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梅坤和王若真生平自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徐梅坤和王若真生平自述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8 5.0折 59.8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梅坤//王若真|

出版社中国文史

ISBN9787520547901

出版时间2025-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59.8元

货号32223230

上书时间2024-11-04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徐梅坤(1893—1997),曾用名徐行之,浙江省杭州市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当选上海印刷总工会委员长,参加五卅运动。1939—1942年在昆明创办民生印书馆和南方印书馆。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参事、监察部参事、国务院参事。1981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重新入党。
王若真,徐梅坤妻子,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绍兴地委妇女部长。

目录
上篇  九旬忆旧——徐梅坤生平自述
  前言
  一  历代贫困家世
  二  艰辛成长
  三  浙江印刷公司工作互助会和《曲江工潮》
  四  贫民习艺工厂的反压榨斗争
  五  衙前风云
  六  加入中国共产党
  七  上海早期工人运动
  八  上海党的工作和浙江建党
  九  出版发行《向导》
  十  参加中共“三大”
  十一  “五卅”运动前后
  十二  商务印书馆大罢工
  十三  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十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十五  牢狱八年
  十六  寻找革命工作
  十七  “在党外多做些工作”
  十八  在中央化学玻璃厂
  十九  迎接杭州解放
  二十  从上海到北京
  附录一  1985年版《九旬忆旧》附记
  附录二  徐梅坤追悼会上的悼词
  附录三  徐梅坤(徐行之)年表(1893-1997)
  附录四  徐行之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刊登的讣告
  附录五  与和森同志交往的片段
  附录六  徐梅坤被捕消息
  附录七  徐梅坤给杭州市委的贺信
  附录八  九旬老人的心愿
下篇  往事录——王若真生平自述
  一  出身封建家庭
  二  学生时代参加革命
  三  中共绍兴地委建立
  四  白色恐怖下浪迹天涯
  五  奔赴延安
  六  重做出版工作
  七  家庭主妇生活
  八  来京参加工作
  九  东方升起了红太阳
附录一  王若真追悼会上的悼词
附录二  王若真年表(1908-1997)
参考文献
编后絮语

内容摘要
本书第一部分,徐梅坤生平——九旬忆旧,自述了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在上海、浙江从事革命活动,以及脱党后仍然努力为党做了一些工作的经历,提供了萧山衙前农民运动、曲江工潮、上海早期工人运动、印行《向导》,党的“三大”、商务大罢工等珍贵史料。第二部分王若真生平——往事录,讲述了作为徐梅坤妻子平凡的一生。

精彩内容
1983年8月,当我90周岁
的时候,国务院参事室党小组的同志们给我送来了寿匾,为我庆贺生日。党和同志们的这种关怀,让我这个第二次获得政治生命的人内心无比兴奋和感激。1921年我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之后,我在党外奔波了几十年,1981年又重新回到党内。这种不平凡的经历,常常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在林彪、“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许多老干部受到迫害,我们参事室的多数老人,由于周恩来总理的再三保护,总算幸免于难。
“四人帮”被粉碎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彻底清算了林彪、
“四人帮”的罪行,并进行了大量的拨乱反正的工作,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一想到这些,我就充满愉快和幸福之感。我由衷地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信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景,将会越来越兴旺发达。
虽然年过九旬,很快就要离去,但我总想再为党的事业做点儿事情。“文化大革命”后,有不少党史工作者来访问我,对来访者,我尽量地回忆他们问的一些事情,帮助他们搞清一些问题。我想这就是我应该做的事。从1979年以来,肖牲和姜华宣同志多次来访问我,他们不辞辛苦地到处访问、
调查,查阅一些历史文献,这种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很愿意和他们谈一些事情。但是,由于我说话不方便了,就让我的妻子帮助他们解释我的话,抄录一些材料。这样,经过多次访问,他们帮助我整理出我的全部回忆录,积累成这本《九旬忆旧》,这也算我为党做的一点儿工作吧!
我的老朋友陈云同志,在百忙之中,特为这本小册子题写了书名。在此,我衷心感谢陈云同志对我的关怀
和支持!
我于1893年(清光绪十
九年)农历七月初一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县长山镇富家塔的一个普通贫苦农民家庭。
萧山位于钱塘江南岸,是浙北平原上一个交通便利、人口稠密的地区。但在旧中国,这里贫穷如洗,农民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和土豪劣绅的重利盘剥,终年过着牛马般的生活,忍受各种欺压与凌辱。
我的家乡离萧山城北八华里,乡里有一条海塘,塘内是黑土泥,粮食收获量较低,塘外是沙土泥,多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人多地少,生产力很低。一般农民生活很苦,每亩只能收400斤~500斤谷子、100斤籽棉(最好的不过150斤,差的只有几十斤)。大地主都住在县城里,地租率很高,农民收获的粮食80%都给地主收了去。农民还不上租
时,就会被送进县城关起来,直至还了租才放出。所以每年还租时节(冬至前后),是农民最惊慌的时候,无论男女老少,都很害怕。地主收租时坐一只大船,带几十个帮凶。有些农民把谷子吃掉了,地主就要他将租谷折钱送去。钱哪里来呢?有的农民搞一个摇会,大家凑钱帮助他还租,他的欠债再逐年逐户偿还,利息很高,这些农民势必长期负债,这还是最好的一种情况;有的农民的老婆给地主免费做5年或10年保姆,借以代替还租,但这种机会也是很少的;一般租钱的来源是卖儿卖女。特别是每逢荒年,地主照样要农民还那么多的租,农村里卖儿女的惨剧就更多了。
P3-6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