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的背叛(恢复市场信心的十二项改革)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的背叛(恢复市场信心的十二项改革)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5.8 6.6折 39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乔治·乌杜|译者:劳若珺

出版社东方

ISBN9787506090100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736739

上书时间2024-11-04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金融的背叛(恢复市场信心的十二项改革)》内容为乔治·乌杜先生总结的在实际工作中同几百名金融高管、董事会成员和监管人员对于如何使得投资者对金融市场恢复信心这一问题所探讨的过程与结论。我们在想尽一切办法恢复市场信心的同时必须要了解金融业是如何威胁世界经济的。金融业发展至今背弃了其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使命。金融家们设法获得其机构的利润作为自己的私人盈利。为了恢复市场信心,金融体系亟需改革,使其致力于为客户和股东服务。作者在原有书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更多针对中国市场的内容,使其更加迎合当下的中国金融市场。

作者简介
乔治·乌杜(GeorgesUgeux),博士曾先后担任比利时通用银行集团(现富通银行)投资银行及信托部主管,摩根斯坦利董事总经理,KidderPeabodyr欧洲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欧洲投资基金总裁和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副总裁兼国际部主管等要职。同时他也曾担任通用电气欧洲公司执行委员会委员。乌杜博士在职业生涯中为客户公开发行和私募股权债券超过1000亿美金。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期间,乌杜博士为交易所带来了43个国家308家的非美国公司,总市值达2.7万亿美金。他也主持了三十余家中国公司在纽约的上市,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铝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及南方航空等,总市值达到5000亿美金。

目录
PREFACE 金融如此重要,岂可仅仅交予金融家之手?
  中国之旅
  金融家背叛了金融
  金融业背叛了经济
  央行为何没能洞见危机?
  债务与股本:过度负债之殇
  次债骗局
  解密金融
  金融幻术师
  监管的全新前景
CHAPTER 1 停止欺诈消费者
  出了岔子的银行系统
  拒不认错
  银行欠纳税人的债
  别再用信用卡欺诈消费者了
  信用评分机构:消费者的催命人
  堪比高利贷的利率
  新形式的欺诈
  保护消费者免受金融恶行之害
  影子金融的风险
  恢复公众信任
CHAPTER 2 规范薪酬制度
  银行家到底值什么价?
  公司规模能否为薪酬提供合理性?
  根据资本调整薪酬
  投资银行的转型之路
  高盛的“金童玉女”们
  短期与长期之辩
  天价薪酬引发的怒火
CHAPTER 3 让董事会真正负起责任
  任人唯亲的董事选拔
  CEO是否应兼任董事长?
  董事会的不透明度
  将独立性、胜任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获得真正的掌控力
  政府持股或对公治理的践踏
  机构投资者的沉默
  养老基金的管理问题
  作为股东的保险公司
  担当责任
CHAPTER 4 重整监管部门
  支离破碎的监管部门
  欧洲监管部门的缺失
  与政界的关系
  央行是合格的监管者吗?
  央行必须维持自治
  保护投资者:完善信息发布
  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失职
  伯纳德·麦道夫的庞氏骗局
  美国银行收购美林证券案
  AIG的“内爆”
CHAPTER 5 制约金融创新
  金融衍生品堪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是信用违约掉期,还是超级降落伞?
  卖空如同定时炸弹
  改革资产证券化
  私募股权基金
  退出投资策略
  私募股权的增值价值
  全球参与
  受累于债务的模式
  不惜代价地削减成本
  黑石大戏
  创新之限
  比特币,又一个庞氏骗局
  LIBOR操纵案
  外汇市场
CHAPTER 6 重归透明简单
  沟通的失败
  清晰表达的缺位
  金融教育不在学校课程设置之中
  金融信息应完整易懂
  保护散户
  金融分析师面临的利益冲突
  信息透明是一种境界
CHAPTER 7 确保资本诚信
  维护股东权益是金融稳健的保障
  过度负债危及可持续发展
  股东权益应加以扩大
  监管部门如何保障资本诚信?
  资本比率:SEC在2004年弃之不顾的职责
  股东利益最大化不应是唯一标准
  必要的承诺
CHAPTER 8 给评级机构戴上紧箍咒
  评级机构的所有权和治理
  评级机构的报酬问题
  结构性产品的评级不再可信
  公司债务评级必须进一步深化
  国家主权评级合理吗?
  对评级机构的监管
  评级机构接受国会质询
  让评级机构担起责任
CHAPTER 9 重新界定金融风险
  系统性风险可控吗?
  主要风险:大而不倒
  对流动性风险的可靠估算
  风险监控
  风险透明度
  构建风险防范意识
CHAPTER 10 监督资本市场:关于对冲基金
  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是否有效?
  对冲基金是威胁吗?
  行动型对冲基金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和俄罗斯债券危机:被忽略的警报
  Amaranth基金因天然气价格巨亏
  对冲基金的融资者:大宗经纪
  欧盟的对冲基金监管新规
  对冲基金的未来
CHAPTER 11 让咨询顾问言而有信
  投资银行人士的“公平意见”
  来自律师的合法认定
  审计师的账目认证
  意见的价值
CHAPTER 12 全球维度
  合作模式还是规范模式?
  欧洲的挑战:构建监管体系
  欧洲央行的监管:欧盟的治理难题
  亚洲的情况
  20国集团的局限
  徒有其表的金融稳定委员会
  国际清算银行是全球监管机构的最佳候选
  巴塞尔协议III
  国际证券事务监察委员会组织
  对众多机构的协调
CONCLUSION 突兀的道德问题
  金融的根本职责是什么?
  没有透明,何来信任
  监管部门应重新聚焦于自身职责
  从两房危机看政府的财政健全与诚信问题
  不要让银行被交易员掌控
  凯维埃尔诈骗案与法国兴业银行
  消除自营交易的利益冲突
  重申金融的社会责任
  让董事担责
  回归本源
NOTES

内容摘要
 金融并非神话,可如今却被弄得神秘兮兮的。它将自己的真实面目掩藏在了繁冗复杂的数据所织成的厚重面纱之下。我们之所以要透过金融的芜杂表象对其追根溯源,主要目的并非为了给这场危机找到几个替罪羊,而是发现体制中隐藏的那些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得以纠正的薄弱环节。我们须亡羊补牢,来避免自己重蹈覆辙。化用一句法国学生在1968年5月1贴出的政治口号,就可以说“如果你对金融没兴趣(interest),金融就会对你收利息(interest)。
”金融不是什么神话,而只是一场骗局。而且,只要
我们不构建合理的制度来实现真正透明诚信的管理,这场骗局就会继续下去。金融的不透明,并不仅仅因其复杂性所致。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一领域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玩家”不愿意让你了解金融的游戏规则。乔治·乌杜著的《金融的背叛(恢复市场信心的十二项改革)》的目的,就是让读者能了解、预判以及面对金融在他们生活之中所呈现的各种不同面貌。
我们需要了解金融,是为了确保它的运行所遵循的规则是公开透明的。金融家们应该认真严肃地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精彩内容
 金融业者和公众之间的微妙信任关系已被危机打破。金融界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这固然是个悲哀的事实。然而更为悲哀的是,银行仍不思悔改,依旧在慢待它们的客户,这只能说明它们根本尚未体会到那种弥漫在公众领域的被背叛感,也不明白这种感觉并不会轻易消退,并会对政治乃至社会全局造成深远影响。
本次危机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美国金融界对待其顾客时那种冷嘲热讽、坑蒙拐骗的态度。而客户所
遭到的欺骗正是金融危机的肇始:在缺乏足够透明度的情况下,他们轻而易举就贷到了钱。结果却是借钱容易还钱难。我们难道忘了2008年前美国每周接受的信用卡以及房屋抵押贷款或净资产贷款申请数量有多大吗?还有2007到2008年间,各大银行为追求信用卡市场份额而进行的大肆扩张究竟有多不合时宜?纵观
整场危机,消费者沦为了众多数量惊人的金融创新的实验对象,这些所谓“创新”不但可能会令他们自己与家庭变得负债累累,有时甚至会让他们倾家荡产。
如今面对危机,这些银行唯一的自救方案就是采取一
致行动:向其监管方美国货币监理局诉苦。至于银行各种各样的新规定和附加费用,人们的感受就是不胜其烦。这除了让银行和顾客间的信任赤字越拉越大外,别无他用。
当然,消费者,尤其是美国的消费者在这场危机中也不能完全免责。他们宁愿冒风险举债,也不肯更加谨慎地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美国家庭储蓄率之所
以降至0点,原因绝对不仅是不负责任的债务市场这么简单,消费者在进行购买时盲目自信,对自身财务的薄弱环节视而不见,最后酿成苦果。美国号称全球最富有的国家,却也只有美国人的储蓄率降到如此地步。
全球范围内的最新监管改革是否能恢复公众信心?若要做到这一点,改革就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可惜这并非监管部门的主旨,它们更关心的是金融稳定性,至于为客户提供公平诚信的服务,那是次要的。
银行机构有各种各样的称谓,比如储蓄银行、商业银行、接受存款机构,以及消费金融机构。它们是金融业的中心所在,起到的功能是吸纳存款,并将其转化为某种形式的对经济活动的借款。这就是金融中介活动的基本原理。
如果我们阅读近几十年的经济学教材,会发现只要涉及金融,均会围绕将存款变为贷款的转换功能而展开,这成为了金融的主要功能。用最为简化的模型加以说明的话,就是一个客户将存款存在一家银行中,后者根据这一存款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将其转换为某种形式的信贷。存款人可根据其存款的条件提取存款,而银行以此为基础发放贷款。在这一简化模型中,银行作为中介,要承担借款人破产的风险。有两大重要因素使得银行的作用正当化: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和银行掌控的资本。有了这两者,存款人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
在欧美,围绕银行所收取的各种名目繁多且缺乏透明度的费用是否合理而进行的争论正有愈演愈烈之势。
如今,银行业与其个人顾客间的信任契约已被打破,而受害方是不会轻易忘记自己的上当经历的。银行的做法,暴露出其在处理公信力问题时的鼠目寸光,缺乏远见。它们拿着大量的政府救助,却忘了它们的客户不仅是真正拯救自己的纳税人,更是有着投票权并形成舆论的公民。幸运的是,普通个人和家庭并未失去常识,也不曾弯下他们的道德脊梁,而这两样东西在银行家身上早已付之阙如。
这一银行与客户关系演变的后果还包括虚拟货币
(如比特币)的诞生,以及被称为“影子银行”的银行系统外融资的大肆扩张。
P23-25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