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理压力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1.8
6.5折
¥
80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青之|责编:刘锦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
ISBN9787515024493
出版时间2020-0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80元
货号30837118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心理训练日积月累,形成人格力量。认知能力训练可以改变人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从而达到识人识物、明事懂理,提升思考力与辨别力的目的。情感情绪训练可以改变内心感受与表达,形成自身内在反馈系统,使“喜、怒、哀、乐、悲、恐、惧,,因事因境能够自然应对,而不困于不良心境。每个人良好的心理素质经过家庭教养、社会化过程达到人格健全,可以获益终身。
目录
第一篇 压力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章 心理压力探源
第一节 遇见压力事件
第二节 自带压力源
第三节 压力源分类
第四节 感受压力反应
第五节 识别不良压力信号
第六节 压力预警系统
第二章 人是怎样感知压力的
第一节 压力传导机制
第二节 压力管理中枢
第三节 压力唤起潜意识
第四节 压力触发扳机
第五节 神奇的压力曲线
第三章 压力的常见后果
第一节 非理性焦虑
第二节 抑郁是心灵感冒
第三节 卒然临危易恐惧
第四节 慢性压力躯体化
第五节 基因遗传压力感
第四章 压力具有积极的一面
第一节 生命离不开压力
第二节 乐承压力有价值
第三节 压力与心理动力
第四节 压力会激发潜能
第二篇 如何与压力相处
第五章 压力找到你了吗
第一节 你摊上事了吗
第二节 压力会传染吗
第三节 你的压力是真的吗
第四节 你会落入陷阱吗
第六章 压力是一种人生礼物
第一节 送礼方式:暗示
第二节 礼物样式:选择
第三节 送礼来源:权威
第四节 礼物包装:恐惧
第五节 有毒礼物:猜疑
第六节 珍贵礼物:明智
第七章 待人如同待己
第一节 对手成朋友
第二节 宽恕和感恩
第三节 让自己合群
第四节 助人者助己
第五节 幽默与窘境
第八章 思路改变出路
第一节 大道至简是良知
第二节 改变环境和自己
第三节 调换视角看风景
第四节 从劣至优有条路
第九章 别活在他人嘴里
内容摘要
本书是一本讲解人在面对心理压力时如何进行调适的著作,其目的是为社区心理指导师提供可以参照的资料和案例,使心理指导师从理论和技术方面都能得到理解和掌握。本书分为五个部分,从压力探源、
压力相处、压力成长、善待压力和压力调适专业技术几个方面进行了重点论述,是一本专业性和可读性较强的心理学指导手册。
精彩内容
第一章心理压力探源当人们说起“我有心理压力”时,常常是遇到了外部刺激性事件或者挫折,引发了不良心理感受。对于事件性质判断、强弱分析及可能造成的影响预计,成为感受到的压力大小与方向,也就是所谓压力大、压力小;好压力、
坏压力。
例如,24岁大学毕业的小明需要找工作,经过多次考试之后被某街道机要办公室录取,成为一名公务员。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小明从小就特别要强,好面子,因此,在上班以后特别小心谨慎。但是,他在一次上网时泄露了单位一份机要档案,受到上级网信办的追查,党委和领导
都要做检查。虽然组织上没有对小明追责,但他仍倍感压力,担心领导责罚,担忧前途受损,总是心情低落,半年后经医院检查,患了抑郁症,不能上班了。这就是没有调适好心理压力,导致了坏的结果。
第一节 遇见压力事件心理压力虽然是一种内心感受,但是其生成过程包含一个客观要素:压力事件。
我们平常所说的“压力大”,一般指对压力事件及造成影响的严重性判断。压力事件刺激我们的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引起的身体反应,是一个生理过程。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没有大事小情,人们的内心一般不会被触动。
但是,经常突然而至的压力事件,会让我们猝不及防。尤其是“负性事件”,会让我们产生一连串的心理压力反应,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感。
当我们说出“压力”时,多数是指压力感,如讲“我有压力”,实际意思是“我有压力感”;“可别有压力啊”,实际意思是“不要让这件事形成心理上的压力感”。
压力事件是个体所感受到的压力的起因,我们要应对各种压力感,就必须对压力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后,对压力感的缓解、释放、转移、清除,乃至转化成动力才是可能的。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压力事件。广义地说,包括喜事在内的一切生活事件,都是压力事件,如结婚是件大喜事,但当“结不起”的时候则成了一种压力。不过,人们平时所说的压力事件是狭义的,指引起消极感受的事件。这些事件分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和创伤性应激事件。前者是生
活、工作和社交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婚恋问题、
工作问题、经济问题、家庭问题、就业问题等。后者指少见的、严重或威胁生命的事件,如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严重交通事故、空难、矿难等人为灾难。应激性生活事件虽然也有像“死亡”这样引起强烈反应的,但总体不如创伤性应激事件引起的反应明显。
压力事件还可以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顾名思义,直接压力事件直接作用于承受者本人。比如,“我遭遇车祸”中的“车祸”是直接压力事件,“我”是压力承受者。
间接压力事件不直接作用于“我”,而是作用于他人,如
果这个他人是“我”所熟悉和关心的人,也会引起“我”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