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里没有的清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6.8
6.0折
¥
2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胡忠良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5144
出版时间2010-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8元
货号1945267
上书时间2024-11-0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教科书里没有的清史》由胡忠良著,书中解密了鲜为人知的有关清代宫廷内幕、人物事件等的传闻和谜团。内容包括:清初“传国玺”造假案、洋美女逛街起争端、戊戌变法与“国家宝藏”、清帝身边的休宁读书人、大清的活宝外交大臣等。
作者简介
胡忠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国明清档案目录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国际印章委员会(ICA/CSG)委员。长期从事清史、古典档案文献和古印章研究。
参与“国家清史纂修工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工程等大型项目。出版《方寸阴阳——神秘的东西方印章》等专著及《低烧》等小说百余万字。在国内外发表《从清代档案谈晚清西方人在华游历》等学术文章百余篇。
目录
故事人物
清初真假“明太子”疑案
清初“传国玺”造假案
康熙密查江南女子买卖案
洋美女逛街起争端
戊戌变法与“国家宝藏”
一个“大腕”宫女的背影——苏嘛喇姑之谜
清帝身边的休宁读书人
熊赐履“嚼签”与道学脸面
锈迹斑斑的清官册——从大清第一清官张伯行说起
《长生殿》的台前幕后
“大内密探”们的红楼一梦
一位因和田玉掉了脑袋的大清朝廷命官
蔡伯多禄“潜伏”案始末
大清的活宝外交大臣——记中国晚清第一任驻德大臣刘锡鸿
红棉老人的“无影脚”——记近代史上的佛山张荫桓
胡适与清政府的留美官费生榜单
典章制度
天妃显灵助册封
军机处上班那点事
太上皇乾隆的元旦一天
“犯照”、文牍与“照会门”
大清国游历护照背后的种种烦恼
“金榜”:曾国藩的心病
请安折:清朝大臣给皇帝的贺卡
万寿山的“宫中牛棚”
百事杂谈
康熙苑宥中的试验田
乾隆武功与欧洲制造
宫戏:慈禧与光绪的另类角斗场
清宫里的“密电码”
阿哥种痘
清宫中的烟客
清宫中的鼻烟壶
清宫与寿山石
趣话清帝御匾
后记 脱节的阅读
内容摘要
《教科书里没有的清史》由胡忠良著,作者依据原始档案,借鉴最新研究成果,并捕捉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写成,解密鲜为人知的有关清代宫廷内幕、人物事件等的传闻和谜团。《教科书里没有的清史》侧重于一般历史读物、特别是教科书里向来欠缺的内容:写人物,重点关注人物性格、人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大清“第一清官”张伯行为“标榜”自己,甚至不惜伤害其他清官;曾国藩很在意出身,“金榜”就成了他的心病;慈禧与光绪斗法,连宫中演戏的机会也不放过。
写事件,侧重揭示真相、还原真实。比如,康熙朝江南女子买卖入京成风,始作俑者竟是康熙本人;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照会门”,原来是翻译出了问题。
《教科书里没有的清史》不局限于军国大事,更关注细节。比如康熙种水稻、太监“劳动改造”、清宫里的“密电码”等。
精彩内容
南北真假“太子”先说太子慈娘。据清官方记述,明太子出宫后即被李自成所获,继而挟
带到山海关,一片石战败后,消失于乱军之中。而吴伟业的《绥寇纪略》则记录了一条当时的传闻:李白成撤离北京西行时,有人亲眼看到太子“绯衣乘马”随往山西……总而言之,自皇太子出宫后就没了确切消息。孰料,几个月后,南北两地几乎同期出现“太子”踪迹,于是搅得天下风生水起。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一个自称太子的人在南京出现。经过南明的刑部与锦衣卫联合审讯,得知这个18岁的皇太子假冒者,名叫王之明,生
于保定。由于长得像明太子,被南明鸿胪寺少卿高梦箕的奴仆穆虎等人利用并突击培训,出来冒充皇太子。南明朝廷迅速定谳,公布真相,甚至将审讯的记录文字,刊刻颁布天下。然而,公众对朝廷不信任,普遍认为是个阴谋。更为严重的是,南京以外的各地军政大员,如湖广总督何腾蛟、应安江楚总督袁继咸、宁南侯左良玉、靖南侯黄得功等手握重兵、小朝廷离不开的屏藩干城们,纷纷上疏,与廷议相抗争。
屏藩干城们旗帜鲜明的抗争,使事态变得复杂起来。后来,史可法站了出来,宣布这个南下的皇太子是个假的,舆情才稍安定一些。这个史可法,官拜兵部尚书,加东阁大学士,在朝在野都享有很高声望。他为了使自己的结论服众,解释说,他在二月份时,从北方线人那里得到了确切消息:北方曾出现了一个自称皇太子的人,清廷已将其杀害。线人甚至还抄了一张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的告示寄给史可法。
史可法公开的消息,未能平息南方“太子”的风波,却揭出了北方“太子”一案。从官私两方的记载来看,北方“太子”案大致如下:几乎在南方“太子”出现的同时,在北京,一个男子突然光临周奎府第,自称是前明太子。周奎不认,并将这个“太子”交给了当局。清廷很重视,立刻将其送交刑部会勘,并传唤有关人证。包括前明宫中太监、锦衣卫等当堂认证,都说是真太子。“太子”被收狱中的消息传播开来后,京城的士绅百姓纷纷上书,为“太子”辩护。为平息舆论,摄政王多尔衮亲自在便殿升堂垂问案子进展情况。在堂上,大臣们分为两派,争得不可开交。摄政王震怒,索性将这个“太子”杀了。
而在南明,由于藩镇的坚持,弘光帝朱由崧未敢擅杀“太子”,只好收禁于狱中。后来,左良玉以保护“太子”之名兴兵攻打南京,江北四镇又发兵救南京。内战之隙为清兵所乘,豫亲王多铎南下,几乎没遇到真正抵抗,南京失陷。据记载,当清兵南下,朱由崧逃出南京,那个狱中的“太子”还被众人救出拥戴过,后来,又被豫亲王多铎所得,之后竟没了消息。
谁是“朱三太子”南北两“太子”疑案尚未尘埃落定,又蹦出了个前明的“朱三太子”,而且愈演愈烈。这个“朱兰太子”一出现,即疑窦颇多。
首先,“三太子”之称,不伦不类。其次,崇祯帝自杀后,世传除太子外,尚有皇三子定王朱慈灿、四子永王朱慈焕在世。按皇子辈分排序,第三个皇子,也就是说朱家三皇子,应该是定王朱慈灿,而官家一直在追捕的“朱三太子”,却是朱家第四个皇子永王朱慈焕。最致命的是:“朱三太子”主要活动于康熙时期,此时前明宫中旧臣纷已代谢,已无人能够为“朱三太子”验明正身。因此,虽多次拿获“朱三太子”,朝廷却始终无法判断真伪。
“朱三太子”最早出现在顺治八年(1651年),有人告发一个茶叶贩子是崇祯帝的三皇子。顺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十九日,漕运总督蔡士英奏告,江西南昌人朱周镆,号称“朱三公子”,假称三十场军门,“暗通海贼,潜谋叛乱”。第二年,清兵又在直隶拿获朱慈焞,此人自称是崇祯帝之子,亦欲举事抗清,后来被证明是假的。这些“朱三太子”事件,和当时的南北“太子”案以及与清朝相抗的南明及农民军相比,影响并不大。
“朱三太子”的隆重登场,应该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这一年十一月,吴三桂在昆明起兵反叛。为造舆论,他在《反清檄文》中以复兴明室为标榜,并为当年投降清廷作了辩护:当年他由于矢尽兵穷,“不得已歃血订盟
,许虏藩封”。他还编造了一个周、田二皇亲抱来先皇三太子“寄命托孤”的故事,来证明自己多年一直在韬光养晦,密图恢复。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