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师巨匠:西南联大1937—1946
  • 大师巨匠:西南联大1937—1946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大师巨匠:西南联大1937—1946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6.7 4.6折 58 全新

库存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丁士轩

出版社北京联合

ISBN9787559661524

出版时间2022-06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31444543

上书时间2024-11-01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多位作者需分开填写(价值高的作者往前写,注意控制篇幅)丁士轩编著青年作家,独立纪录片人,铭轩工作室发起人。现居北京,致力于口述历史、非虚构写作及媒介批评等。
汪士伦绘曾就读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江西师范大学,进修于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多年来致力于空间艺术教研与设计实践,擅长钢笔水彩画,曾写生考察欧洲等地,尤其关注世界各地民居建筑与环境。致力于“空间道”艺术设计哲学探索,主要编绘出版《庐山艺术特训营师生作品集》《空间道之走向设计》等。

目录
第一章:明德至善:大学之大,有大师之谓也
张伯苓:中国不亡,有我!
蒋梦麟:有魄力,有担当
梅贻琦:大学在大师,不在大厦
潘光旦:位育概念的标本

第二章:文人典范:是真名士自风流
吴宓:疯人、情人、诗人
刘文典:是真名士自狂狷
朱自清:最完整的人格
沈从文:非常非常的“平常”
穆旦:一颗星亮在天边
杨振声:启蒙老师
钱锺书:人中之龙
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第三章:百年大师:只留清气满乾坤
陈寅恪:三百年来一人
冯友兰:阐旧邦以辅新命
钱穆:一生为故国招魂
金岳霖:顽童哲学家
傅斯年: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
吴晗:天真犹自笑盈盈

第四章:强国奠基:格物致知日日新
吴大猷:中国物理学之父
华罗庚:圆与切线的位移
杨振宁:当尘埃落定之后
李政道:自尊向上,不进则退
马约翰:强国必先强种

内容摘要
艰苦的年代,一个人如何与命运抗争,成为出色的人?教育资源最匮乏的时期,国家如何造就一位又一位世界级大师?
本书以精简、清朗的小传,刻画西南联大二十余位大师的学养与风骨。他们身处最艰苦的时代,不畏艰险,在逆境中勇往直前,成为各领域独当一面的世界级大师,可助当代青年以史为镜、躬身自照,持独立思考之精神,砥砺前行。

精彩内容
克服时代,爱你所爱“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100多年前,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对同代人的无谓匆忙深恶痛绝,也感慨学者一再地堕落,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抗争口号。时过境迁,尼采的这句话依然闪烁着光辉。
人在时代中,无疑会深受它的浸染与裹挟,常会身不由己、深陷其中,直至被湮没、消失。回溯西南联大这段沧桑岁月,我们总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在那风云变幻、悲痛觉醒的大时代,历史的浪潮将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推到了舞台前沿,时代、民族、国家的宏大叙事,裹挟着他们的尊严、血泪、生命,写就了一段精彩纷呈而又众说纷纭的历史。
这是一个风雨如晦、大师迭出的精彩时刻。近现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动荡与屈辱,一边是腐朽的清政府苟延残喘,一边是欧风美雨吹洒进古老的土地。无数仁人志士在迅猛的时代潮流中,甘愿放弃随波逐流的舒适与安逸,主动去走抵抗力最大的路,为时代洪流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探寻着新的出路。
1898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硝烟渐逝,22岁的张伯苓目睹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被迫上演“国帜三易”的闹剧,愤然从北洋水师退役,决定献身于教育救国事业,由此开启了南开大学的传奇历史;1919年7月,五四运动发生后不久,33岁的蒋梦麟接过蔡元培校长的殷殷托付,前往北大主持校务,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继续向前推进;1931年12月,“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同年,42岁的梅贻琦发表了著名的就职清华大学校长演讲,此后的漫长岁月,这位“寡言君子”大刀阔斧地改造清华,成为清华校格的精神象征……这是一次慷慨悲壮、刚毅坚卓的身体力行。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南开大学在日军的轰炸下遭遇灭顶之灾,清华和北大在被日军铁蹄践踏的北平城中也岌岌可危。在国破家亡的生死关头,三校开启了史诗般的南迁之旅,先落脚长沙,后移至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教育文脉得以延续。
“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1937年9月,47岁的清华教授陈寅恪一面操办着悲愤去世的父亲陈散原的丧事,一面忍受着因操劳过度右眼视网膜脱离的痛苦;同年11月,他毅然放弃手术治疗,携妻女仓皇离开北平,踏上了辗转南渡的艰辛旅程。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1938年2月,39岁的清华教授闻一多婉拒了好友邀请其到教育部任职的好意,辞别妻儿,跟 300多名师生组成长沙临时大学湘黔滇旅行团,开始了长达3300余里的伟大迁徙。他一路上唱着《松花江上》等抗日歌曲,情绪慷慨激昂,历时68天,最终到达昆明。
“国难日亟,国亡无日,不抗战无法解决问题,不打日本鬼子无法消除心头之恨。”1942年2月,24岁的穆旦放弃西南联大的教席毅然从军,担任中校翻译官;1942年5月,他跟随中国远征军第五军冲进了缅甸境内的野人山和胡康河谷,历经炼狱般的考验,九死一生,脱离险境……这是一种前赴后继、弦歌不辍的赓续传承。这群拒绝被时代挟持的教授和学子,一路播种,也一路收获,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诚如北宋大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以良知为明灯,穿越历史的迷雾,照见光明的未来。
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狂狷名士刘文典吩咐学生将课堂搬出教室,在校园里摆下一圈座位,自己则坐在中间,当着一轮圆月,大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听者“沉醉其中,不知往返”;在昆明“跑警报”时,顽童哲学家金岳霖不慎遗失耗费近10年心血完成的长达60万字的手稿《知识论》,痛心不已之后选择重写,又历经五六年时间,再次写成六七十万字的《知识论》,并于1983年终获出版;抗战胜利后,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力排众议,坚定地推荐尚在西南联大二年级读书的李政道赴美国攻读物理学博士,11年后,吴大猷的两位学生杨振宁、李政道一起站在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上……西南联大所处的时代,如潮水般无情地吞噬着脆弱的生命,沿途却开满了鲜花,芳香弥漫。这群自觉担负起民族前途、国家命运和文脉传承的知识人,挣脱了时代的泥淖,冲破种种艰难险阻,纷沓而至,成为今天的我们追寻良知与勇气的方向指引和精神坐标。
莎士比亚曾感慨:“这是很老的故事,却也是天天发生的故事。”历史是过去,是未来,更是现在的每一个瞬间。今天,站在共同走过的时间渡口,重新凝视中国的过去与未来,我们会发现,西南联大那些故事里的吉光片羽,不是他者的叙事,而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自己。过去并未走远,现实仍在那里,未来总会到来。如何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属于当下知识人与生俱来的使命,也是如今的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电影《无问西东》中有台词道:“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循着这段西南联大历史中透出的微弱光亮,我们或许可以获得某些启迪,汲取点滴力量,相互鼓励,彼此温暖,共同克服这个时代,期许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丁士轩2021年10月26日于北京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