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9.8
5.5折
¥
36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编者:墨羽
出版社清华大学
ISBN9787302455677
出版时间2016-12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6元
货号3746034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墨羽编著的《犯罪心理学从犯罪心理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揭示了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心理形成和成熟过程及形成的原因和变化。
在本书中,我们将犯罪行为人的家庭教育、社会背景等因素进行了深入且综合的分析,着重研究了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征及成因,并有专业的判断。
本书力求从情感、情绪、人格、意识、行为等不同的方面深入分析犯罪行为的全过程,以期给读者带来感悟和反思。
目录
第一章 神奇的“罪恶”引力——从风靡全球的《越狱》说起
《越狱》为什么风靡全球
从《七宗罪》看犯罪心理
喜爱犯罪节目会导致犯罪吗
犯罪秀节目抓捕逃犯
什么才是犯罪的本质
第二章 人类本性与行为——挖掘潜意识里的“犯罪恶魔”
路西法效应:好人如何变恶魔
为什么人人都可能是罪犯
性格缺陷让人误入歧途
惯犯都是经不起诱惑的
欲求不满引发过激行为
潜意识里的“犯罪恶魔”
人为什么会变得残暴无比
第三章 斯金纳主义——犯罪行为是这样形成的
犯罪导火索——刺激
千变万化的犯罪动机
犯罪分子如何得到可乘之机
个人经历对犯罪有影响吗
错误认知导致罪行发生
芝麻小事也能引发血案
对错往往只在一念间
第四章 社会危险因子——看看谁的犯罪概率最高
不可孤立看待犯罪行为
你是“天生犯罪人”吗
青少年更喜欢模仿犯罪
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更容易犯罪
犯罪效应:枪支增强侵犯意识
为什么男性更容易犯罪
远离有暴力倾向的人
第五章 艾森克理论——人格变态究竟有多可怕
心魔让正常人变成恶魔
人格障碍导致罪行发生
心理障碍引发犯罪冲动
高智商犯罪的心理机制
走进性变态者的世界
第六章 犯罪心理的成因——没有人天生是罪犯
偷盗心理:自欺欺人的逻辑
失衡心理:生理缺陷惹麻烦
抢劫心理:不劳而获把人逼上绝路
诈骗心理:心灵的贫乏更可怕
受贿心理:对物欲的贪念会害死人
初犯心理:一失足成千古恨
累犯心理:破罐子破摔
第七章 无组织情绪驱使——精神失常者的犯罪原理
什么是无组织犯罪行为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犯罪
可怕的精神错乱
思维障碍:妄想症犯罪的根源
情感障碍: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
如何看待精神失常犯罪
轻生是人生最大的罪恶
第八章 家庭侵犯性暴力——让家庭暴力无处藏身
家庭暴力就在我们身边
什么是冷暴力
你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
更年期——暴力高发区
不要忽视情感障碍
观念差异也会导致家暴
顾念亲情?还是报警?
第九章 儿童受害风险——别粗心,看好你的孩子
网络陷阱知多少
打破犯罪分子的恐吓
匪夷所思的虐童癖
让儿童远离色情暴力
第十章 酒精与药物滥用——名副其实的犯罪帮凶
没有受害人的犯罪
吸毒犯罪是一家
犯罪催化剂——酒精与毒品
可怕的“制幻”效应
药物刺激会引起失常行为
滥用药物加剧犯罪风险
第十一章 犯罪防护手段——避免走上犯罪的不归路
矫正心理学帮犯人走向新生
强化法律意识远离犯罪
用道德约束行为
怎样释放压力最安全
不可不学的行为自制
第十二章 微表情犯罪心理学——破解犯罪的秘密武器
通过面部表情破案
肢体语言泄露罪犯心迹
证人的记忆未必可靠
借助犯罪心理画像破案
犯罪可以被预测吗
指纹DNA——秘密新武器
测谎仪真的有效吗
内容摘要
为什么好人也会有坏想法?为什么社会上会有人去犯罪?为什么《越狱》会风靡全球?为什么人人都有犯罪的可能?喜欢看犯罪节目会导致犯罪吗?犯罪与人的基因是否有关?测谎仪真的有效吗?……你想知道的关于“犯罪”的疑问,在墨羽编著的《犯罪心理学》中都能找到答案。
精彩内容
从《七宗罪》看犯罪心理犯罪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也时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特别能吸引观众的注意。不过,人们对“犯罪”又是非常陌生的,因为它并没有多次或几乎没有出现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中。
那么,犯罪分子为什么要以身试法呢?他们究竟
有着怎样的犯罪心理?这种心理变化你又是否曾经体会过?
犯罪心理,是影响和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因素的总称。它是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支配力量,而犯罪行为则是其外部表现。由此可见,一切行为都是内心作用的结果,正所谓心才是罪恶之源!
早在13世纪,道明会神父圣多玛斯·阿奎纳就列举出了诸多恶行的表现,最后归纳为七项,即好色、
贪食、贪婪、懒惰、愤怒、妒忌、骄傲,这便是“七宗罪”,又称作“七罪宗”。此后,这被普遍认为是各种罪恶的罪源和源头。
具体来讲,第一宗罪.好色,不合乎法礼的性欲,例如通奸等;第二宗罪,贪食,即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囤积过量的食物;第三宗罪,贪婪,希望占有和得到的东西比所需更多,不知满足;第四宗罪,懒惰,也就是做事懒散和浪费时间。其中,懒惰被宣告为有罪是因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来填补某个人的缺失,应该做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第五宗罪,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的或者邪恶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第六宗罪,妒忌.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
怨怒;第七宗罪,骄傲,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迷恋自己,或是因拥有而感到比其他人优越。
这看似简单的七宗罪无一不充满着每个普通人的生活,这些便是导致人犯罪的心理原因。显然,犯罪与否的关键在于“度”的掌握,适度的心理变化以及不满则可视为心理不平衡和合理倾诉,但过度的心理变化则会引起犯罪事件的发生。例如,由于嫉妒报复他人的行为,对社会不公平不满的报复行为等。
在犯罪过程中,受害人的代价可能是付出整个生
命,而犯罪人可能付出的代价更多,不仅仅是生命,还可能是灵魂。这就是犯罪本身的残忍之处。
犯罪犹如一把锋利的刀,将社会解剖,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残酷却又最真实的一面。其实,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坏人并不多,犯罪也常常是由于一念之差,罪与非罪,也许只源于一口气、一
瞬闪念、一个冲动。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却常常只有几步。如果因为一时冲动,或出于私心,或经不起诱惑,而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结局都将是难以弥补的悲剧。
【案例分析】《七宗罪》是一部很经典的有关犯罪心理学的影片,其中很多镜头充斥着血腥和暴力。然而这部影片发人深省,不仅仅是关于剧情,关于犯罪,还有关于心理、关于人性、关于社会的诸多思考。
在天主教的教义中,贪食、色欲、贪婪、伤悲、
暴怒、懒惰(懒惰在这里大多是指“精神上的懒惰”)、妒忌甚至傲慢等这些都是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因此被称为“罪”。相信大多数人这一生当中都或多或少的犯过至少一次上述“罪行”吧!不过只是区别在于,认识的不同和程度的不同。
在这部影片中,主人公可以说是一个变态杀手。
他使用残暴、血腥的手法先后杀了七个人。案发后,两个警察缉拿他归案的过程却艰难复杂,险些让他逃脱。但是,后来主人公自首了。
《七宗罪》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是主人公的做事动机却令人深思。根据他自己的陈述,我们可以理解为,他的杀人动机只是为了制造一件艺术品,当然,这件艺术品并不普通,它们分别是7具代表七宗罪的尸体。主人公希望世间的人们通过欣赏这些艺术品
,反思自己,从而根除人间的七宗罪。
其实,与其说主人公他是一个十足的疯子、变态
杀手,倒不如说,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性偏执狂,只不过他和普通人偏执的东西不一样。他偏执于拯救世界,而且偏执的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主人公始终坚信人间有七种原罪,对世界有很多的不满,他疯狂、执拗、疾恶如仇,坚信自己是被上帝选中来惩罚世人的过错的,而自己的使命就是替天行道,用自己的行动警醒世人,还世界一片祥和与安宁。
P4-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