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长篇小说2022春卷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7.6
5.0折
¥
55
全新
库存52件
作者《收获》文学杂志社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83128
出版时间2022-0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5元
货号31397739
上书时间2024-11-0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路内,小说家,1973年生。著有《少年巴比伦》《慈悲》《雾行者》等。
韦敏,197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从事媒体工作多年,2000年后旅居澳大利亚。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曾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米卡》。
蒋蓝,诗人,散文家,田野考察者。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成都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四川大学文新学院特聘教授。已出版《蜀人记:当代四川奇人录》《天府广记三部曲》和《蒋蓝作品系列五卷》等。获过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等。
目录
长篇小说
关于告别的一切/路内
评论:或符号或镜像/程德培
长篇小说
我无法证明岁月有脚/韦敏
评论:“你是少年的欢喜”/来颖燕
非虚构作品
成都传:从春熙路到华西坝/蒋蓝
内容摘要
路 内《关于告别的一切》李白,吴里人,1975年12月生,笔名李一白。过气作家,不婚主义者,青少年怀旧浪漫男(直至中年)。十岁时其母与人私奔,不知所终。谈过十几场恋爱,写过两三本书,长篇小说《太子巷往事》曾入围陈量材文学奖。父亲李忠诚,农机厂副厂长,救火英模,未来的阿兹海默症患者。本书记载了这对父子自1985至2019年之间的人生悲欢。
韦 敏《我无法证明岁月有脚》八十年代末,梅亦可考入武汉本地著名的珞珈大学,就读中文系。入学第一天,就被一个学兄带着夜游了校园,没有任何准备地开始了校园恋爱生活。两个价值观不同的人既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梅亦可最终还是离开了武汉,开始了新的爱情……成长有快乐,只是也有更多的痛苦需要承担。
蒋 蓝《成都传:从春熙路到华西坝》散文家蒋蓝将目光集中在成都的沧桑屋檐下,投射在它的砖石与阡陌之间,寄托于对碧水、城堞和往事的感叹中,写就一部《成都传》。本刊选取其中“成都街市的‘川味’”“百年金街春熙路”“成都的美食渊流”“华西坝往事”等内容,编成《从春熙路到华西坝》,读者可从其中重要历史人物的情感踪迹与物理踪迹两条线路,领略一座西南大城的城市气质与诗性空间结构。
主编推荐
1.路内《雾行者》后长篇新作《关于告别的一切》:一对父子从1985到2019的人生悲欢,探讨告别、重逢、规训、自我的消解与重塑等话题。
2.七〇后旅澳作家、《米卡》作者韦敏长篇新作《我无法证明岁月有脚》:80年代末,一对在大学里相识、相恋的男女。光阴之变,把豪情、梦想和誓言一并带走,让他们变成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3.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蒋蓝非虚构作品《成都传•从春熙路到华西坝》:成都是个斑斓的城市,它是长江上游文明的中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明的发源地;它拥有璀璨而续接的城市发展史,是中国专享的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城市中心未移的历史文化名城,放之于世界城市史也很好罕有。散文家蒋蓝将目光集中在成都的沧桑屋檐下,投射在它的砖石与阡陌之间,寄托于对碧水、城堞和往事的感叹中,写就一部《成都传》。
4.《收获》是原创文坛举足轻重的杂志,其长篇小说专号出版多年,发表重要作家重要作品,引发读者关注。一卷在手,超值合订,名家新作抢鲜阅读。
精彩内容
关于告别的一切/路内1“他乡遇故人,是小说的经典开篇法。”在二〇〇六年出版的《青年名家谈小说》一书中,李白写下了这句话。十二年后,他再次听人吟诵,是在上海市陕西南路某咖啡馆,曾小然从背后轻拍他的肩膀。
“你脑后的伤疤仍在。”小然说。
李白站在账台前形如五雷轰顶。是的,为了遮住这道Z形的伤疤,整个青年时代他始终留着长发,或齐耳,或披肩,或扎马尾,在不同年代不同场合被定义为流氓、艺术家、潦倒鬼、性倒错。直到前年,受理发师蛊惑,照着街面上流行的款式剃了一个周围推平、顶部留有一丛的发型,有点像莫希干人,有点像鞑靼人,枕骨部位毕露无余。这道丑陋的疤痕经历了时光的调戏,终于变得时髦起来。想当年,在必须剃板寸的学生时代,闪电形的Z代表着他对曾小然昭然若揭、轰然落地的爱。Z,不是张,不是钟,不是周,不是赵,而是曾。
趁着自己半真不假发呆的工夫,李白的脑袋里快速计算了一下:小然比自己大两岁,他今年四十三,那么小然就是四十五;在他十七岁那年曾小然陡然消失在他的生命里,那么他们就是长达二十六年未见。他正想开口报数,曾小然先于他指出:“二十六年了。”账台的女孩向李白忽闪双眼,慌乱之中,李白指着小黑板说:“大杯海盐拿铁。”小然站到他身边说:“意式浓缩,double。”李白付了两份咖啡的钱,五分钟后,他双手各握一个纸杯来到靠窗的座位,小然没有脱外套,静静翻看手机屏幕,这动作多少令李白联想起甜蜜而不堪的往事,不由凛然。小然说:“加个微信。”李白放下咖啡,掏手机扫了她的二维码,看到一行熟悉的签名:曾经小小地不以为然。那正是他十七岁时献给曾小然的情诗。
“小说还写?”“写得很少了。”李白支吾道。
小然笑笑(那笑容中饱含着多少往事),端起咖啡往外走,李白问她去哪里。小然说:“我是来出差的,等会儿还有一个会要开。”李白忙说:“我反正也没什么事,尽可以坐在这里等你散会。”小然摇头,表示不必,又用食指敲敲海盐拿铁的杯盖,低声调笑道:“咖啡加盐。”她走后,李白独自坐在窗前,看着一辆辆汽车由北往南驶过,往事仿佛也在深秋的单行道狂刷一气。四十五岁的曾小然扎着高马尾辫,双颊虽生出细纹,但唇齿之间仍然湿润丰盈,这一微妙的生理特征(也可能是生理缺陷,例如玛丝洛娃的斜眼,小王爵夫人的短嘴唇)曾经被中学教导主任视为放荡的象征,与此同时,女教导主任本人那两条微微叉开站立的圆规腿也突然出现在脑海,那是被一众青春期少年反复观摩、普及、分析过的无意识姿态,以至于大家曾经迷糊,到底是汁液丰沛的曾小然更放荡,还是严厉到合不拢双腿的教导主任……天哪,我走神了,全是往事的碎片,而刚才的重逢犹如单行道上的车祸,往事正在接二连三追尾。
就在窗外,一位穿白色修身长裤的中年大叔正与另一年龄相仿的阿姨交心,其左手频繁搭在阿姨肩膀上,又频繁落下,右手夹着一根香烟。大叔并不吐烟,随着谈话的节奏将烟气讲在了阿姨脸颊。阿姨没躲,头发上一片云山雾罩。李白面露微笑,假如由我来讲述往昔,听者想必也是这种视觉效果。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