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彼得堡的大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彼得堡的大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51.9 7.2折 7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南非)J.M.库切|责编:翟灿|译者:王永年//匡咏梅

出版社人民文学

ISBN9787020182749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72元

货号31916978

上书时间2024-10-30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J.M.库切南非著名小说家,被评论界认为是当代南非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两度获得布克奖,并于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0年出生于南非开普敦,现居澳大利亚。
译者简介:王永年1927年生,浙江定海人。毕业于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曾任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外国文学编辑,新华通讯社对外部、拉丁美洲总分社高级编辑。主要译作有《欧·亨利小说全集》、《伊甸之东》(斯坦贝克)、《巴比特》(辛克莱·刘易斯)、《在路上》(杰克·凯鲁亚克)、《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亨利·菲尔丁)、《西班牙在我心中》(聂鲁达)、《迷宫中的将军》(加西亚·马尔克斯)、《十日谈》(薄伽丘)、《约婚夫妇》(曼佐尼)、《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翁贝托·埃科)、《博尔赫斯全集》(合译)等。
匡咏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世界文学》副主编。长期从事英语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主要译作有《我的父亲母亲》(多丽丝·莱辛)、《末日迁徙》(莫欣·哈米德)和《迷药》(詹妮弗·克莱门特)等。

目录
第一章 彼得堡

第二章 公墓

第三章 巴维尔

第四章 白衣服

第五章 马克西莫夫

第六章 安娜·谢尔盖耶夫娜

第七章 马特廖娜

第八章 伊万诺夫

第九章 涅恰耶夫

第十章 制弹塔

第十一章 散步

第十二章 伊萨耶夫

第十三章 化装

第十四章 警察

第十五章 地下室

第十六章 印刷厂

第十七章 毒药

第十八章 日记

第十九章 火

第二十章 斯塔夫罗金

译后记

内容摘要
1869年10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继子巴维尔之死,来到圣彼得堡。悲痛欲绝的作家决心揭开继子的真实人生:巴维尔是自杀还是被杀?他究竟爱他的继父,还是鄙视他?在探寻真相的途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自己也陷入了某个阴谋。这段经历对他而言,不仅是痛苦的折磨,更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体验,并最终成为他创作《群魔》的契机和养分。
通过本书,J.M.库切重新诠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活和创作。

精彩内容
第一章彼得堡1869年10月。一辆轻便四轮马车缓缓行驶在圣彼得堡秣市地区的一条街道上。到了一幢高大的分租公寓前面,车夫勒住了马匹。
乘客怀疑地瞅瞅那幢房屋,问道:“你肯定这地方没错吗?”“蜡烛街六十三号,就是你说的地方。”乘客下了车。他已过中年,留着胡子,腰背有些佝偻,宽阔的前额和浓密的眉毛使他显得沉着和有点自我专注。他穿的一套灰色衣服式样已经过时。
“在这儿等我。”他吩咐车夫说。
秣市有些房屋比较老旧,墙皮斑驳脱落,仍保留着旧日的气派,不过大多数已经成了公务员、学生和劳动人民的寄宿所。房屋与房屋之间的空当搭了一些木构建筑,有的依靠别的房屋的外墙而建,那些建筑摇摇晃晃,有的两层,有的甚至搭了三层,像鸽子棚似的拥挤不堪,是最最贫穷的人家的住处。
六十三号就是一幢比较老旧的房屋,两侧都有这种木构建筑。事实上,房屋面墙的横梁和支柱在半腰上交叉纵横,像蜘蛛网似的把它绷得密密实实。鸟在加固物的犄角上筑了窝,面墙上粘着鸟粪污染的痕迹。
一群孩子在街上玩耍,爬上支柱,往街上的水坑抛石块,然后跳下来把石头捡回去,他们发现有陌生人来,便中断了游戏。三个小的是男孩,第四个仿佛是他们的头头,是个女孩,长着金黄色的头发,眼睛黑得出奇。
“下午好,”陌生人招呼说,“你们有谁知道安娜·谢尔盖耶夫娜·科伦金娜住在哪里?”男孩们不吭声,只是直勾勾地盯着他。过了一会儿,女孩放下手里的石子,说道:“跟我来。”六十三号三楼,互相连接的房间挨挨挤挤从楼梯口的平台分支出去。通道幽暗弯曲,飘散着白菜炖牛肉的气味,他跟着小姑娘走去,经过一间公用的盥洗室,到了一扇灰漆的房门前,小姑娘推开了门。
狭长低矮的房间只有一扇齐头高的窗户。最长的一面墙壁上挂着一幅厚实的织锦,使得房间显得更昏暗。一个穿黑衣服的妇女站起来迎他。她有三十五六岁,同女孩一样的黑眼睛和浓眉毛,不过她的头发是黑的。
“原谅我事先没有通知就登门拜访,”他说,“我姓……”他迟疑了一下,“我想我的儿子曾经是你的房客。”他从旅行包里取出一件用白手巾包着的东西,解开包巾。里面是一帧镶着银镜框的银版照片。“你也许认识他。”他说。他没有把照片交到她手里。
“是巴维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妈妈。”女孩悄声说。
“是啊,他在这儿住过,”女人说,“我很难过。”接着是片刻尴尬的沉默。“他是4月住进来的,”她重新捡起话头,“他的房间同他离开时一样,他的东西,除了警方拿走的几件之外,也没有动过。你要看看吗?”“是啊,”他声音沙哑地说,“假如房租没有付清,当然由我负责。”他儿子的房间虽然只是公寓房屋里隔出来的一间小屋,却有单独的门和一扇面向街道的窗户。床铺得十分整齐,除床之外,还有一个五斗橱、一张带灯的小书桌和一把椅子。床脚放着一个手提皮箱,皮面上有压印出来的P.A.I.几个缩写字母。他认识那个箱子:是他送给巴维尔的礼物。
他走到窗前,朝外面张望一下。四轮马车还等在下面。“你替我做件事情,好不好?”他问那个小姑娘,“你告诉车夫,说他可以走了,再把钱付给他,好吗?”小孩接过他给的钱,下楼去了。
“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独自待一会儿。”他对那个女人说。
女人走后,他马上揭开床罩。被单是新换的。他跪下来,把鼻子凑到枕头上;但他只闻到肥皂和晒过的衣物的气味。他打开五斗橱的抽屉。抽屉已经空了。
他把箱子提起来放在床上。箱子里最上面是一套折叠整齐的白棉布衣服。他把前额贴在衣服上。一丝淡淡的、他儿子身上的气味传进他的鼻子。他深深地吸了又吸,心想:他的鬼魂进了我体内。
他把椅子拖到窗前坐下,望着外面。外面暮色苍茫,越来越浓。街上阒无一人。时光在流逝,他的思想却停滞不动。反思,对,他想道,这种状态大概就是反思。脑袋发沉,眼睛发沉:灵魂里仿佛灌了铅。
那女人,安娜·谢尔盖耶夫娜,和她的女儿在吃晚饭,她们隔着桌子面对面坐着,中间是灯。他进屋时,她们中止了谈话。
“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他说。
她正视着他,等他说下去。
“我意思是说,你们知道我不姓伊萨耶夫吗?”“我们知道。我们知道巴维尔的事情。”“我说几句就走,不打扰你们吃饭了。手提箱暂时放在这里行吗?我把房租付到月底。其实,让我把11月的房租也预先付了。如果你没有另外的约定,我希望保留这个房间。”他把钱付给了她,二十卢布。
“假如我下午偶尔来这儿,你不在意吧?白天家里有人吗?”她迟疑了一下。她同孩子交换了一个眼色。他觉得她要改主意。她希望他最好把箱子拿走,再也别回来,房客死掉的事情告一段落,房间可以空出来。她不希望这个浑身散发晦气的、忧伤的人来她家里。不过为时已晚,他付了房租,她收下了。
“马特廖莎下午在家,”她安静地说,“我可以给你一把钥匙。能不能请你从自己的房门进出?房客屋子和这个屋子中间的门不上锁,不过我们一般不用。”“对不起,刚才我不知道。”马特廖娜。
他在秣市熟悉的街道上逛了一个小时。接着,他走过科库什金桥,回到那天早些时候他用伊萨耶夫这个姓登记入住的客栈。
他不觉得饿。他和衣躺在床上,合抱两臂,试图睡一会儿。可是他的思想又回到了六十三号他儿子的房间。房间里没有拉窗帘。月光洒在床上。他站在门口,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盯着角落里的椅子,等黑暗凝重起来,变成另一种黑暗——存在的黑暗。他悄无声息地动着嘴唇,仿佛要念出儿子的名字,动了三次,四次。
他似乎在念咒语。但是要镇住谁呢:镇住鬼魂,还是镇住他自己?他想到了俄耳甫斯的故事,那歌手一步步倒退,嘴里轻轻念着死去的女人的名字,要把她从冥府里呼唤回来;他想到那个穿着尸衣的妻子,呆滞的眼睛死死地盯着他,有气无力的、像梦游似的朝前伸着两臂。没有竖琴,没有笛子,只有字眼,反复念诵的那个字眼。死亡切断一切联系后,名字仍然存在。通过洗礼,灵魂同一个名字挂上钩,将把这个名字带到永恒。他再次默念了那个名字:巴维尔。
他开始感到眩晕。“我得走了,”他悄声说,或者自以为悄声说过,“我会回来的。”我会回来的:当他送孩子初次上学时,他也作过同样的承诺。你不会被抛弃的。事实上,他被抛弃了。
他迷迷糊糊地睡去,觉得自己仿佛顺着一道大瀑布,不顾一切地投身跳进水潭。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