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农业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0.6 6.5折 62 全新

库存2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编者:陈锡文//韩俊

出版社清华大学

ISBN9787302518174

出版时间2019-0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2元

货号30455279

上书时间2024-10-29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陈锡文、韩俊主编的《农业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讲述了乡村振兴是一个关系中国全面发展,并关系中国最终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大事。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忽视农村、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忽视农民。这个问题如果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城镇和工业发展过程中,农村才真正不会衰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会使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使得中国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征程中有更加坚实的来自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础。

目录
小农生产融入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2035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展望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
与粮食消费需求预测
农业的使命:开发第三物
稻谷最低收购价制度改革与补贴政策研究
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化经营与期货市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需求与供给研究
农民工流动新趋势与市民化问题研究
改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政策建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以下简称农研院)最新科研成果的汇集,包括农研院设立的首席专家课题、重大课题和重点研究课题共9项。这些课题由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主持承担,研究内容涉及现代农业、粮食和农产品、脱贫攻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村金融、农村改革等方面,为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

精彩内容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与粮食消费需求预测本报告是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7年重点研究课题“中国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与粮食消费需求预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1361140370)的研究成果,在收入本书时有所删减,报告观点仅代表课题组的看法。课题负责人:陈志钢,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办公室主任、高级研究员。报告执笔人:陈志钢、张玉梅、张华琦、向晶。一、 引言
中国的食物消费和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农业经济学家和政策决策者关心的重要议题。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年均自然增速基本保持在5‰左右水平,在不考虑食物消费结构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对粮食总量需求的影响很小。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发展,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粮食的直接食物消费下降,但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以及粮食的间接消费在增加。
中国人口政策变化会影响未来人口总量,从而对未来粮食消费总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人口政策快速调整,2014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开始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及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这些都将对人口增长产生直接影响。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2016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41%,2016年城镇人口数量达到793亿人,城镇化率为5735%,未来中国城镇化水平还将继续提高。城镇化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食品消费结构变化。城镇居民的畜产品等消费量显著高于农村居民,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蛋白质产品的需求增长将带动饲料粮的消费需求,从而对中长期粮食消费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本研究利用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预测全面二孩、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未来(2018—2050年)城乡人口分布和增量变化,以此为基础,结合城乡食品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利用中国农产品市场均衡模型,模拟评估未来2035年不同的城镇化发展和人口增长对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影响,分析不同人口模拟方案下未来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差异。本报告的主要创新在于:除了参考联合国的人口预测数据外,依据中国的人口普查数据,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和人口政策的变化,预测中国未来城乡居民人口规模,并基于对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利用中国农产品市场均衡模型,比较了不同的人口预测方案对于粮食消费需求的差异,为更加深入理解人口及其结构变化对于未来中国粮食消费需求的影响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参考。
农业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国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与粮食消费需求预测二、 文献综 述中国城镇化水平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居民粮食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城镇化提高后,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动物产品的比重增加,从而引起粮食的饲料消费需求增加;二是城镇化降低劳动强度并减少热量需求,从而降低粮食直接消费需求。当前,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与年轻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中国人口结构对粮食消费的影响不仅表现为“老龄化将导致人均粮食需求下降”,更表现为“人均粮食消费量将随着青壮年人口比重的增加(降低)而增加(降低)”,因此人口结构变动本身对中国粮食需求的影响很重要。
目前,国内有不少关于人口总量变化、人均消费量变化、需求结构变化对主要粮食品种总需求影响的研究。主要观点认为:现阶段,中国国内粮食供求虽然保持基本平衡,但是粮食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口粮需求呈下降趋势;居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植物性食物消费逐渐下降,动物性食物消费逐步增加,畜牧业发展导致饲料粮需求的增加,饲料粮也逐步成为仅次于口粮消费的第二大粮食消费途径;随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工业用粮有所增长,但种子用粮变化幅度不大。
近年来,国内学者们开发了中国农产品市场的预测模型,关注人口总量变化、城乡收入、人均消费变化对食物消费结构的影响,预测未来粮食需求。陈永福和刘春成基于局部均衡的方法构建了杂粮供求模型,对未来中国杂粮供给与需求进行模拟分析,预测未来人口“中位增长方案”“高位增长方案”“低位增长方案”和“中位增长随机方案”下杂粮的供需。曹宝明和赵霞利用1980—2009年数据,综合考虑大豆及其制品(豆油、豆粕)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中国大豆及制品的局部均衡模型,预测2010—2020年“基准情景”“人口高位情景”和“人口低位情景”下大豆及其制品的供需变化。胡向东等构建中国生猪的市场均衡模型,模拟与预测了不同情景下猪肉的供需情况。石自忠构建了牛肉市场局部均衡模型,对市场的未来发展状况进行预测。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2018)对未来粮食、肉类、奶、水产品等农业产品进行了展望,到2027年,稻米、小麦、玉米、食用油籽、蔬菜、马铃薯、水果总消费将分别达到150亿吨、135亿吨、259亿吨、150亿吨、601亿吨、116亿吨、144亿吨;2027年肉类消费保持增长,禽肉、牛肉和羊肉消费总量将分别达到2155万吨、985万吨和608万吨,奶制品和水产品的消费量为6361万吨和3136万吨。根据OECDFAO(2017)预测,2026年,中国粮食消费将达到52650万吨,其中,小麦、玉米、稻谷和大豆消费分别为135亿吨、240亿吨、151亿吨和133亿吨,肉类消费也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牛肉、猪肉、禽肉消费2026年将分别达到9540万吨、60167万吨和22210万吨,同时,牛羊肉、猪肉、禽肉消费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84%、104%和153%。
三、 中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其影响机制〖*4/5〗(一)人口预测基本设计和方法本研究将城乡人口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除了考虑城乡各自人口增长模式外,还将城乡人口迁移动态变化纳入其中,对未来中国城乡人口分布及结构进行预测。
1城乡人口预测模型城乡人口流动是个动态的过程,但是现有的城乡人口预测,往往静态地对城乡人口增长、预期寿命等分别进行设定,这导致人口结构变迁、城乡人口总量及全国人口增速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预测偏差。因此,本研究将城乡人口纳入一体化的分析框架,利用流动人口的分性别年龄迁移模式,通过设定不同的总和迁移率,综合考虑人口政策对城乡各自的总和生育率产生的影响,根据同期群构成法(同期群构成模型)对2018—2050年城乡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进行动态预测。
假定Pruralt,Purbant分别表示在t年份时,农村常住人口和城镇常住人口。page,ruralt0、page,urbant0、r迁移t,age、r存活t,age1分别表示t年份初期年龄为age的农村和城市常住人口规模,age年龄组在t年时的迁移率,以及age1年龄组存活到下一年t的存活率。那么,农村常住人口可以分别表示为:Pruralt=∑kage=0page,ruralt0·r存活,ruralt,age1-r迁移t,age(1)城镇常住人口表示为:Purbant=∑kage=0page,urbant0·r存活,urbant,age1+∑kage=0page,ruralt0·r迁移,ruralt,age(2)公式(1)和公式(2)是测度城乡常住人口的基本公式。本研究中城乡常住人口分年龄性别的数据来自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年龄性别迁移率是根据南京农业大学于2010年进行的农村整村调查微观数据整理得到。
城乡新生儿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P0,ruralt=∑49age=15page,ruralt0·Frural(3)P0,urbant=∑49age=15page,urbant0·Furban(4)式中:Frural、Furban分别表示城乡的总和生育率水平。研究将流动到城镇的人口作为城镇常住人口基数的一部分,不对流动人口带来新生儿做另外估计。
2人口预测模拟方案设定在城乡人口结构和流动人口迁移模式已知的情况下,人口政策带来的生育意愿调整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人口政策放开了生育控制,这一政策主要改变城镇人口,对农村人口的影响不大。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2016年和2017年的新生儿总量没有出现大幅增加。因此,为简化人口政策对城乡人口增长的影响,本研究在进行城乡人口预测时,主要调整城镇人口的总和生育率,而假定农村的生育模式、预期寿命、迁移模式等都保持不变。具体的生育率设定(见表2)。表2人口预测情景设定方案生 育模式迁 移模式备注低2018—2050年生育模式保持不变城市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24流动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68农村人口:总和生育率为249中2018—2050年生育模式保持不变城市人口:总和生育率为17农村和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保持低方案的总和生育率不变高2018—2050年生育模式保持不变城市人口:总和生育率为2农村和流动人口的生育水平保持中方案2018—2050年迁移模式保持不变分年龄性别的迁移模式参照2010年微观调查模式总和流动/迁移率为32本次设定的高中低方案,是依据人口政策对生育率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调整低方案是根据笔者依据1991—2015年城乡分年龄性别人口数据修正,反推得到的城乡总和生育率。由于根据本方案获得的人口峰值为14亿,且于2020年达到,之后就进入人口总量衰减阶段。结合大量已有的人口总量预测,我们将反推得到的城乡人口增长模式作为城乡模拟的最低方案,也称基础方案在基础方案的假设下,人口政策调整导致中国城镇人口总和生育率可以达到17(中方案)或2(高方案)的水平注:总和流动/迁移率指的是全部年龄人口中发生迁移/流动的人口总量;总和迁移率指的是每10000个人中有32个人发生迁移/流动。
(二)城乡人口预测基本情况本研究根据年龄推移法,遵照城乡人口流动模式,对城乡人口进行预测。在设计高中低三种人口增速方案时,主要对城镇人口生育率进行调整,农村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保持249的水平。经预测,2018—2050年中国城乡人口分布情况如下(图1~图4)。
图12018—2050年人口总量注:根据课题组预测得到图22018—2050年城镇人口总量注:根据课题组预测得到图32018—2050年城镇化率注:根据课题组预测得到图42017—2050年城镇15~49岁年龄人口总量注:根据课题组预测得到全面二孩或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之后,中国人口总量峰值不到15亿。高中低预测方案下,中国人口总量峰值于2020—2025年达到139亿~143亿人。比较低中高方案下的全国人口增速可见,全国人口总量增幅大幅度减少源于农村人口持续下滑。农村人口总量因乡城迁移导致农村人口持续流出,2018—2050年人口总量从57亿持续下降到23亿。
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趋势也非常明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的比重从2018年的2025%提高到2050年的3043%;15~49岁劳动力年龄人口总量从2017年的22亿人下降到2050年的7124万人。
全面二孩或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城镇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峰值在98亿~113亿人。低方案下,城镇人口总量峰值于2042年达到979亿人;中方案下,城镇人口总量峰值于2049年达到106亿人;高方案下,城镇人口总量峰值将于2050年达到113亿人。
全面二孩或全面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城镇化水平在将从2017年583%提高到2050年的80%左右;不同人口增速下的城镇化峰值在806%~831%。高中低三种人口增长模式下的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小,三个方案下城镇化水平差异差值最大水平也在3个百分点以内。
(三)未来城乡人口分布及人口结构2018年到2035年是中国人口变化的关键时期,人口总量在此期间会出现转折(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根据本研究以城乡一体的人口流动模拟,我们设计了不同生育模式下的城市常住人口预测,未来2018—2035年中国城乡人口基本判断如下(图5~图9)。
图52018—2035年不同方案下城乡人口增幅注:课题组计算而得图6高方案下城镇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注:课题组计算而得图7中方案下城镇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注:课题组计算而得图8低方案下城镇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注:课题组计算而得图92018—2035年农村常住人口年龄构成注:课题组计算而得(1)随着人口持续向城镇流动,中国城镇常住人口总量将持续上升。2035年,高中低方案下的城镇常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104亿、101亿和96亿人(表3)。城镇人口增幅持续下滑,高中低三种预测方案下,城镇常住人口增速分别从2019年的23%下降到2035年的086%,2019年的2%下降到2035年的071%,2019年的17%下降到2035年的05%(图5)。与此同时,农村常住人口将自2020年之后进入加速下滑阶段。据测算,2018—2020年,农村常住人口年均减少1078万人,自2020年起,常住人口年均减少1148万人。
(2)农村常住人口将持续减少,由于青壮年人口流失,使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农村人口金字塔呈哑铃型。农村常住人口将从2017年57亿人下降到2035年的37亿人。2017—2035年,15~49岁年龄人口占比由3812%下降到35%,50~64岁年龄人口占比227%下降到14%,但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比由193%增长至34%(图9)。
(3)高中低三种生育模式下,中国城镇15~49岁劳动力的增幅并不大。计划生育政策放松只能将劳动力峰值后延2~5年,且劳动力增幅也只在1000万人的水平。人口政策松动使得2018—2025年,劳动力规模将会出现持续缩减,达到谷底后,由于新生少年儿童缓慢增加,2025年之后才会出现缓慢上升。表3本研究中国城乡人口预测结果(2018—2035)单位:百万年份城镇—低生育率方案城镇—中生育率方案城镇—高生育率方案农村人口20188198458229208248475665092019833656839726843528555708202084659385557386120054495820218587248705468779515342032022870070884645893776523386202388060289782690861751242620248903489101399225385012962025899391921677935639490030202690796693275394828147861520279160389433009603804670520289236069533249719424553652029930660962825982977443549203093725897188099357143170720319433689804531003686419873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