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子贡(儒商祖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3.9
4.3折
¥
32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安之忠//林锋
出版社当代世界
ISBN9787509009017
出版时间2013-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2元
货号2531454
上书时间2024-10-29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从学生到大夫,从布衣到奇商,从跟随传奇到自成传奇。英雄真本色,名士自风流。圣人门下七十二贤人,他并非最得意之人,却一定是最圆满之人。翻开由安之忠、林锋编写的这本《端木子贡:儒商祖师》,向子贡学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作者简介
安之忠,企业家,文学爱好者,现任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林锋,笔名林猹,青年作家。1975年生于山东平度。1993年来京,曾就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专业。同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已经有十几部作品问世。
目录
上部 孔门高足
第一章 孔子适卫
第二章 子贡拜师
第三章 风波陡起
第四章 匡蒲之难
第五章 刀剑之盟
第六章 子贡观礼
第七章 颠沛流离
第八章 丧家之犬
第九章 陈蔡绝粮
第十章 孔子归鲁
下部 儒商祖师
第十一章 子贡出马
第十二章 三寸不烂
第十三章 孔子之死
第十四章 守丧岁月
第十五章 父子入齐
第十六章 义利之分
第十七章 天命有归
第十八章 定陶授徒
第十九章 范蠡论道
第二十章 子贡卒齐
内容摘要
《端木子贡:儒商祖师》讲述了:端木子贡被公认为是中国儒商的祖师,是“义利合一”的儒商文化的创始人。
子贡在拜入孔子门下之前,就已经在列国间经商。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商人“唯利是图”,很容易沦为“小人”。而做“君子”却是子贡从小时起的人生追求。
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来到卫国,改变了子贡的人生轨迹。子贡毅然决然放弃经商,拜入孔子门下,跟随孔子一学十八年。正是通过孔子的言传身教,子贡懂得了什么是“仁”。孔子去世后,子贡又给孔子守丧六年。并且在这段时期内,领悟出了“义利合一”的至高之境。
子贡先到齐国,又到宋国的定陶经商。在定陶,子贡首度开坛,传授“商学”,分为“信”、“义”、“礼”、“智”、“仁”五门功课,弟子无数。但随着化名“陶朱公”的范蠡来到,子贡经过与之论道,意识到自己创立的“儒商”与范蠡创造的“道商”各有千秋,难以并存,于是回到齐国,在那里和儿孙一直到终老。子贡死后,他的孙子端木叔散尽家财,达到了子贡一生都在孜孜以求的“仁”的最高境界……端木子贡已经去世两千多年,但他创立的儒商和儒商文化,却正在被今天的中华商人发扬光大……《端木子贡:儒商祖师》由安之忠、林锋编写。
精彩内容
孔子这一番话,令众弟子对他的了解,又深入一层;更坚定了跟随他“行道”以拯救天下的决心。
孔子和众弟子抵达卫国的消息,很快一阵风一样在卫国朝野传遍了。卫国的当政者是卫灵公,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君主。当初,卫襄公偶尔宠幸了一
位贱妾,结果贱妾有了身孕,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浑身金光的人从云端里对她说:“我是康叔,特来告诉你,你会生一个男孩,将来是要当卫国的国君的,你可以给他起名叫‘元’。”贱妾醒来后,惊异不已,一问才知道“康叔”是卫国的先祖。后来,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果然是个男孩。这件事情被襄公知道,认为这个孩子是应神谕而生,于是给其起名“元”,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卫灵公。
这位似乎肩负振兴卫国使命的卫灵公,行事却出人意表,一方面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前面孔子所称赞的那些君子,都在朝中担任要职;一方面却又好色成性,不但宠幸女色,例如以风流妖冶著称的夫人南子,而且宠幸男色,有一
个面首叫弥子瑕,偷偷驾驶卫灵公的车子回去探望病重的母亲,将自己吃剩的鲜桃喂
给卫灵公吃,而卫灵公居然对这些举动并不生气。
就是这位行事往往出人意料的卫灵公,对于曾身为鲁国大司寇的孔子来到卫国,疑心重重。
尽管有不少朝中官员,纷纷推荐孔子,请求卫灵公为孔子安排官职,但他并没有马上答应下来。
也难怪,孔子由鲁来卫,本来就没有得到正式邀请,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以他在鲁国的高官身份,和挂着“圣人”的名头,到任何国家都会引起轰动。
这么不请而自至,的确让人费解。
卫灵公表面上对孔子的到来不理不睬,暗中却让弥子瑕派了人去监视孔子师徒,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
孔子师徒等人就这么在颜浊邹家住了下来,没有人知道卫灵公什么时候会召见。颜浊邹每天上朝回来,见了孔子都似乎面有愧色。孔子反而要安慰他:“不必操之过急,凡事需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为了让颜浊邹宽心,也为了让众弟子不至于闲着,孔子决定给他们找一
件事情来做:搜集卫国众多君子的言行,编辑成一部书,类似于《卫君子言行录》,以传诸后世,也让弟子们在这个过程中来了解卫国诸君子的道德修养和行为礼
节。弟子们果然很高兴地去做这件事情了。
而孔子呢,借此机会,也正好与卫国的诸位君子故旧,重新有了来往。
而当时卫国尚在世的诸君子中,尤其以蘧伯玉最有贤名。孔子上次在卫国和诸君子交游,就受邀住在蘧伯玉家中。二人一见如故,彻夜对谈。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凡有卫国使者到鲁国,蘧伯玉一定请其代为致意孔子。孔子做了官,每年也一
定派使者到卫国,顺便致意蘧伯玉。因此二人可谓惺惺相惜。
这天,孔子带着子路等几个亲近的弟子,来到蘧伯玉府上。一路驾车行来,一路给弟子们讲蘧伯玉的德行:原来,这位蘧伯玉出身于卫国的官宦世家,以贤著称。蘧伯玉受家风熏染,从小养成秉性正直、坦荡无私的性格。从卫献公初入仕,历经献公、殇公、
灵公三代国君,到现在蘧伯玉已经是88岁的高龄。多年的政治历练,使他总结出了一
套“以德治国”的政治方略,主张“弗治之治”。正是在他为首的一群贤大夫的共同努力下,才使得卫国几经战乱,仍然屹立不倒。
蘧伯玉的德行,连卫灵公都钦佩不已。有一次,夜已经深了,卫灵公还和夫人南子同坐在宫中饮酒作乐。忽然,听到一辆车子从远处疾驰而来,来到宫外门口,却突然慢了下来,最后悄无声息地经过宫门,过了一会儿,才重新响起马蹄声,车子远去了。南子对卫灵公说:“刚才那辆车子上坐着的人,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好奇地问:“夫人为什么这么肯定?”南子回答道:“从礼节
上来讲,为人臣子的,经过君主的门口,一定要从车子上下来;在路上看到君主的驾车,一定要站在路边恭恭敬敬地行礼。凡是真正的君子,即使在没有人看见
他的地方,也要保持礼节,不肯放弃了自己的德行。蘧伯玉是个真君子,平日里对君主毕恭毕敬,这个人一定不会在深夜里因为暗昧无人看见而失了礼节。大王不信就派人去问一问。”卫灵公果然差了人追上去,一问,坐在车子里的正是蘧伯玉。蘧伯玉从此更加声名大振。
听了老师讲的蘧伯玉的德行,子路等弟子都扪心自问:换了是我,能够
在暗昧之处不失君子之风吗?
就这么来到蘧伯玉府上,有人通报进去,很快,一头银须的蘧伯玉亲自从里面跑着迎接出来。
“哈哈,仲尼,你可来了!我一直在等你呢!”“夫子,一向可好?”孔子其时已经为人师多年,桃李满天下。然而在蘧伯玉面前,仍然以学生自居。
“好,好!”蘧伯玉年纪比孔子大了30多岁,却一点没有倚老卖老的意思,拉着孔子的手往里走。“来,快给我讲讲,你这些年不见,又悟出了什么大道?
我听说你在鲁国设帐授徒,弦歌自娱,过得很是快活哪!后来做了官,也是一路官运亨通,得到君主的器重,很是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正当人生得意、抱负大展之际,怎么又辞官不做,离开父母之邦了呢?”“说来话长——”孔子跟随蘧伯玉进屋后,分宾主坐下,将自己如何堕三都,最后功亏一篑的事情简略讲了一遍。
“原来如此!”蘧伯玉是何等人,一听就知道孔子的做法是对的,为鲁
定公不能用孔子,被三桓所挟持的悲惨命运,深为担忧。“唉,三桓不除,鲁国终无复兴之日,我恐怕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他毕竟性情开朗,一挥手,似乎要将这些阴霾一扫而光。“算了,不说这些令人沮丧的事情。对了,你这次到卫国来,可是有什么打算?说给我听听,看我能不能帮上你的忙?”“哪里有什么打算。”孔子苦笑一声,“不过暂且找个落脚之地,一来看卫国的君主肯不肯用我。如果用我,我就推行我的‘大道’;如果不用,我就耐心地等着鲁国的君主召唤我回去。我不能走得太远,因为如果走远了,我担心鲁国的诏书下来,我不能在最短的时间赶回去!”“哈哈。”蘧伯玉大笑起来。“这么多年,你还没有放弃自己的‘大道’吗?你真是个天真而固执的家伙!”两个人就这么开怀大聊起来,从列国间的政治情形,到君子个人的道德修养,一聊就是大半天。
P11-1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