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可以很快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6.9
6.4折
¥
42
全新
库存9件
作者马库斯·波恩森 吴连镐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21756197
出版时间2021-08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42元
货号31892695
上书时间2024-10-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在丹麦长大,但作为一名驻外记者四处旅行,一直把自己当成世界公民,认为自己能够很快适应外国的文化。作者曾在中国、柬埔寨和韩国生活和工作过,对亚洲文化体会非常深刻。在2014年的夏天,作者和妻子从哥本哈根搬到了韩国首尔,三个孩子也转入当地的学校读书。妻子在丹麦大使馆工作,作者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发行量最大的报纸《Weekendavisen》提供关于韩国和日本的报道。 韩国作家,著有《我们也能幸福吗?》《我们也能相爱吗?》。
目录
译者序 走上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之路
序 丹麦教育为什么让人快乐
第一章 完美的数学学习初体验
第二章 分析与讨论比考试更重要
第三章 给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
第四章 承担责任是成长的开始
第五章 在教学中培养全球视野
第六章 用亲密关系提升教学效果
第七章 帮学生找回学习的兴趣
第八章 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艺术学习
第九章 玩!好玩!好好玩!
第十章 真实的世界在教室外
内容摘要
*作为一名记者、作家和父亲,马库斯·波恩森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丹麦的学生与众不同?根据世界性调查显示,大多数丹麦孩子在整个求学过程中都很有学习动力。他们比大多数其他国家的学生更喜欢数学,即使他们可能学得没有那么好。
马库斯·波恩森从小接受丹麦教育,受身边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他的成长历程充满了对教育、知识、幸福以及美好生活的讨论。2014年,马库斯·波恩森夫妇带着三个孩子搬到韩国首尔。在那里,他看到儿子所上的韩国幼儿园与丹麦的幼儿园有一些差异。出于记者的敏锐,作者开始深入观察,而这些差异也渐渐成为鸿沟。亚洲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给作者带来很大的冲击。
越了解丹麦与亚洲的教育体系,就越能明显感觉到这两种教育体系所培养出的不同的能力都是孩子应对未来世界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这两种教育体系是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那么鱼和熊掌是否可以兼得呢?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回到丹麦,走访全国名师,将这些丹麦最好的老师的教学灵感和经验分享出来。希望亚洲的教师及家长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他们习以为常的做法,获得不一样的启发。
书中所选取的十位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大多荣获过丹麦最佳教师奖或提名,是丹麦最杰出的教师代表。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包括数学、英语、艺术、社会、世界关系等等,代表着丹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和教学特点。书中不仅展现了这些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探讨了关乎教师、学生、家长关系的根本问题。既展现了每位教师在培养学习动力、创造力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又能让读者管中窥豹,看到丹麦教育的核心理念与核心价值。
这些教师的分享也会自然引发读者的思考:因材施教和回归教育本质的理念,与无限消耗内卷和唯成绩论导致的教育焦虑相比,我们是否也做了很多无用功?为什么创意性人才培养从来不是填鸭得来的?教育的松弛感有多重要?
精彩内容
在我成长的环境和我如今居住的环境之间,显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差异并不止这一条。在韩国或中国教育体系里成长的孩子,拥有与斯堪的纳维亚儿童不同的能力。一种是更有纪律、更严格、更偏向学术;另一种更独立、更好奇、更偏向实验。显然,彼此之间可以互相学习。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这两种能力在未来的教育中都不可或缺。如今孩子们的学习不应该只是着眼于某个特定的领域,以为靠着大学里学来的内容就足以支撑他的整个职业生涯。他们应该具备适合多种工作领域的能力,需要不断地适应、调整、随机应变。他们必须能够创造性地独立思考,不但要能分析推理,要有高情商,还要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才可能获得成功。在这些方面,斯堪的纳维亚人是不错的榜样。
为了报社的工作,我采访过吴连镐好几次,我们见面喝咖啡,对比斯堪的纳维亚和东亚的教育体系。连镐关注的是那90%没有取得好成绩的韩国学生。他告诉我,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中的许多人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当你在班里名列前茅时,上学是很有意思的;但当你落后时,你可能会失去好奇心,停止学习新知,但这正是我们人类拥有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丹麦学生的问题似乎没有这么严重,他们喜欢上学,喜欢学习新的东西,即使他们并不总是擅长。
写这本书的想法是在首尔的一家咖啡店里产生的。连镐和我开始讨论从丹麦教师那里收集经验以启发他们的老师和家长的想法。我们并不是讨论更好的老师或家长应该是什么样的,而是想要寻找到丹麦最好的老师,然后直接将他们的灵感和经验分享出去。这样或许会让韩国和中国的老师或家长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他们习以为常的做法,哪怕只能在某个方面帮助他们做出一点小小的改变,也很好。
当我们一家搬回丹麦以后,我开始全国旅行,走访丹麦最有经验的老师。有些是经人推荐,有些是我通过《政治报》(Politiken)每年颁发的一个享有盛誉的奖项而查到的。奖项包括最佳小学老师、最佳初中老师和最佳高中老师,提名教师由学生、家长或同事选出,并由专家小组评定颁发。该奖项设立的目的是表彰和鼓励教师,给全国的优秀教师颁发奖杯和现金奖励。
在丹麦一边旅行一边走访老师,可能是我记者生涯中最具成就感的事情了。老师们对工作充满激情,而且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有的人能连续讲上好几个小时也不休息。他们激昂地谈论着如何教数学、英语、政治、体育和舞蹈,如何激励那些厌学的孩子,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如何备考等等。在与他们的访谈中,我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丹麦教育体系的根源和价值,并渐渐洞察了到底是什么使北欧国家有别于其他国家或地区。
我进行了大量的访谈,并最终将本书的采访对象缩小到了其中十位教师。我认为他们代表了丹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学科、核心价值和教学特点。我遇到的每一位老师都认为斯堪的纳维亚的教育体系有其独特之处,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创造力、独立性和国际意识方面,丹麦教师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方式和感召力。
这就是这本书的主题:丹麦的优秀教师到底是如何教的。这本书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探讨了关乎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关系的根本问题。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习那些特定的学科?为什么每个人都要去上学?学校对于孩子们的生活负有什么样的责任?
在丹麦的教育中,孩子的幼儿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所有未来学习的基础。但这种重要性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体现的,而是通过玩耍、探索与创新。老师们会不断地回归到这个原点。我希望这个斯堪的纳维亚传统也能为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带来启发。
在无数个小时的访谈、翻阅记录和深入讨论之后,我和吴连镐渐渐发现,所有的丹麦老师似乎都有着一些共同点。他们都曾以不同的方式提到了以下十条教育原则:一、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仅仅教或指导是不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人与人的交流,还要有心灵的沟通。
二、要允许学生问“为什么”。即使是最基本的假设也可以被质疑。我们为什么在这间教室里?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英语、数学和科学?教师应该准备好回答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三、教师不应该让学生被竞争牵着走。相比鼓励学生去争夺第一名,老师更应该培养其他的良性竞争,比如帮助班集体或班上每一位同学。
四、教师不能只关注班里前10%的学生,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五、教师应该鼓励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为在团队中讨论和解决问题会更容易学习到新东西。此外,倾听有时与表达一样重要。
六、教师应该把稍大的学生当作成年人对待。因为这会让学生更具责任感,并锻炼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七、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做选择。因为这会帮助他们过上自主决定的人生,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八、上课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教学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考虑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兴趣。杜绝只为了考试而教。
九、一切学习内容都是互相关联的。教师应该能够在艺术课上教政治,或在科学课上教英语。现实生活中都是跨学科的问题,学生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技能才能解决。
十、绝不能让教室成为高考的战场。它应该是一个充满关爱的生活社区,没有恐吓、欺凌或暴力。只有每天早上愿意到学校去,学生才能安心学习。当然,以上这些并不意味着丹麦教师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不是一本指南大全,仅仅是一些供读者挑选的想法和建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