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
  •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
  •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17.7 4.6折 258 全新

库存96件

浙江嘉兴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敦煌研究院,刘文山、韩文君、郭瑶、边磊、杜冬梅

出版社湖南文艺

ISBN9787572611056

出版时间2023-09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258元

货号31841136

上书时间2024-10-28

學源图书专营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敦煌研究院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遗址博物馆、敦煌学研究实体、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科研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

目录
北凉
第一讲 千年不断的伟大营建——莫高窟初创故事 3
第二讲 禅观“兜率天宫”——第275窟阙形龛 7
第三讲 佛陀的人间修行——莫高窟最早的佛传故事画 13
第四讲 叠木而成,惊艳“天窗”——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斗四藻井 17
第五讲 情致优雅的“小字脸”菩萨——莫高窟壁画的人物绘画技 21

北魏
第六讲 一笑间,宿世弹指如湮——北魏禅定佛 29
第七讲 二佛并坐,宝塔自见——第259窟释迦多宝说法塑像 33
第八讲 凹凸晕染,势若脱壁——第257 窟戒律画 35
第九讲 林深见鹿——第257 窟《鹿王本生图》 39
第十讲 鹿王图中,另有玄机——须摩提女因缘故事 43
第十一讲 中原建筑与印度空间的一次大胆结合——早期洞窟形制 49
第十二讲 心如磐石,降魔成道——莫高窟最早的“降魔变” 55
第十三讲 一切难舍,不过己身——“异时同图”的《萨埵太子本生》
61
第十四讲 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尸毗王割肉贸鸽 65
第十五讲 光光相照,佛佛相次——“千佛洞”里千佛图 73
第十六讲 色彩的奥秘——第254窟白衣佛 79

西魏
第十七讲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第249窟西坡壁画 87
第十八讲 不止于狩猎——敦煌壁画中的“动物世界” 93
第十九讲 龙凤相对,暗含巧思——同一洞窟内各有千秋的说法图 97
第二十讲 凿仙岩以居禅——敦煌莫高窟早期禅窟 103
第二十一讲 秀骨清像,以形写神——敦煌现存最早的因缘故事画109
第二十二讲 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弹箜篌飞天 115
第二十三讲 当中国上古神话遇到佛教——伏羲女娲像的改造 121
第二十四讲 墨书映华服——壁画中的魏晋服饰 125
第二十五讲 蛰伏沙漠的“万神殿”——多文明汇流的第285窟西壁 131

北周
第二十六讲 慈怀悯众,悲心入骨——长卷式《萨埵太子本生》 139
第二十七讲 把万千世界穿在身上——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145
第二十八讲 一砖一木一塔——敦煌壁画中的宝塔 151
第二十九讲 因材施艺,因地制宜——脱壁而出的影塑 155
第三十讲 丝路盛景——第296窟福田经变 159
第三十一讲 藏于故事中的真相——《微妙比丘尼品》 165

隋代洞窟,宋代重修
第三十二讲 救众生之病源,治无明之痼疾——第220窟药师经变 173
第三十三讲 凝固的音符——隋代洞窟外的宋代木构窟檐 179
第三十四讲 威震三界,护持十方——第427 窟四大天王塑像185

隋代
第三十五讲 永葆青春的菩萨——第420窟菩萨塑像 193
第三十六讲 丝路商韵——《胡商遇盗图》 199
第三十七讲 追寻佛陀足迹的人——迦叶、阿难像 205
第三十八讲 青绿重彩——须达拿本生故事画 211
第三十九讲 循环往复,三生万物——“三兔共耳”藻井图案 217
第四十讲 亭亭华盖——应时而变的装饰图案 223
第四十一讲 传承中的格律之美——莫高窟三佛样式演变史 229

初唐
第四十二讲 从长安到敦煌、奈良——“美人窟”里的“美人菩萨”
239
第四十三讲 军将胡风——以唐人胡将为原型的天王像 243
第四十四讲 不染红尘泥淖,出世胸怀天下——游戏人生的维摩诘247
第四十五讲 重见天日的“历代帝王图”——“帝王听法图” 251
第四十六讲 华筵唐音——壁画中的大唐乐舞 255
第四十七讲 一花一世界——“化生童子”代表作 261
第四十八讲 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第332窟涅槃经变 265
第四十九讲 佛陀的抉择——“乘象人胎”与“夜半逾城” 271
第五十讲 繁缛富丽,融洽无间——宝相花藻井图案 277
第五十一讲 虚实结合的史迹画——张骞出使西域图 281
第五十二讲 佛教南传轨迹——康僧会故事全图 287
第五十三讲 万般皆“缘”来——东晋杨都金像出渚故事画 293
第五十四讲 游走于传说和历史间的感通故事——西晋吴淞口石佛浮江故事画 297
第五十五讲 律宗剪影——莫高窟罕见的佛教戒律画 301
第五十六讲 经变中的吉光片羽——十轮经变 307
第五十七讲 色相如天,灿若众星—— 初唐西方净土变313
第五十八讲 千手观音的前身——十一面观音像 321
第五十九讲 深山寂寂现圣容——彩塑刘萨诃瑞像 325
第六十讲 得心自在——唐代思惟菩萨像 329

盛唐
第六十一讲 千岩泉落,万壑树萦——壁画中的青绿山水 335
第六十二讲 灿烂佛宫——第217窟观无量寿经变 341
第六十三讲 释迦的日常——莫高窟最早的“金刚经变” 347
第六十四讲 清音袅袅,曼舞翩跹——盛唐飞天 353
第六十五讲 亲和之美—— 第45窟七身彩塑 357
第六十六讲 菩提水中月,慈悲度世间——盛唐的观音经变 363
第六十七讲 历史的年鉴——观无量寿经变里的中国古建 371
第六十八讲 清风徐来万象新——第194窟九身彩塑 377
第六十九讲 花烛影动,戚里画蛾眉——敦煌壁画中的婚礼图 383
第七十讲 国以人为本,民以食为天——弥勒经变之耕获图 389
第七十一讲 甘露霖,万物生——雨中耕作图 393
第七十二讲 仙岩不改千年貌——高达26 米的莫高窟南大像 397
第七十三讲 镌刻芳华——“失而复得”的《都督夫人礼佛图》 401

中唐
第七十四讲 瑞像行慈悲—— 第237窟分身瑞像 407
第七十五讲 屏风扇扇,汉晋遗风——莫高窟屏风画 411
第七十六讲 佛陀涅槃,弟子举哀——《十大弟子举哀图》 417
第七十七讲 民族融合的见证者——《各国帝王举哀图》 421
第七十八讲 匡扶正道——敦煌壁画中的天龙八部 425
第七十九讲 青绿淡彩,翠眉素面——第159窟中唐文殊变 429
第八十讲 壁画中的唐代民风民俗——第159窟维摩诘经变435
第八十一讲 雪域之光——敦煌壁画中的吐蕃赞普 439
第八十二讲 翩舞广袖,反弹弦音——反弹琵琶乐舞图 443

晚唐
第八十三讲 神魔斗法,热闹非凡——劳度叉斗圣变 451
第八十四讲 战争场景的真实再现——莫高窟壁画中的作战图 457
第八十五讲 威仪赫赫的凯旋之师——《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461
第八十六讲 楼前百戏竞争新——《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 469
第八十七讲 伫立千年的凝望——举世闻名的第17窟藏经图 475
第八十八讲 隔世亦相闻——第9窟维摩诘经变 479
第八十九讲 以浅显比喻,释晦涩经文——第85窟楞伽经变 483

回鹘时期
第九十讲 回鹘衣装回鹘马——回鹘王及王妃供养像 491

五代
第九十一讲 华服衣冠,瑞兽相护——于阗国王供养人像 497
第九十二讲 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报恩经变 503
第九十三讲 丹楹刻桷,层台累榭——敦煌壁画中的古建筑“宝库” 507
第九十四讲 方寸之间,绘世俗百态——第61窟五台山图 513
第九十五讲 胡服何葳蕤,仙仙登绮墀——第61窟女供养人像 517


第九十六讲 万物有灵,共生和鸣——金光明经变 523
第九十七讲 西境佛国——于阗牛头山瑞像图 527

西夏
第九十八讲 宝冠璎珞,披帛飞扬——西夏供养菩萨像 533
第九十九讲 金轮佛顶,云炽盛光——西夏炽盛光佛图 537


第一百讲 千手千眼,观听世间——第3窟观音像 545

内容摘要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以敦煌的“画”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5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
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精彩内容
叠木而成,惊艳“天窗”——莫高窟现存最早的斗四藻井第272窟,莫高窟最早的三个洞窟之一,建于北凉(397-439)。窟顶近似穹窿,井心中部绘有莲花,我们通常将这种出现在窟顶顶心的图案称之为“藻井”,它也被认为是一种建筑形式,而出现在窟顶其他部位的则被唤作“平棋”。
藻井是由中国古时木质建筑中的天井转化而来的。由于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容易失火,所以人们就用四根木头,横两根、竖两根,搭成一个“井”字形,置于顶部。有井就有水,借此寓意相生相克,以求达到以水克火的目的。后来人们觉得有井还不够,便在木头上画上水生类植物,于是天井就变成了藻井,正所谓“交木为井、饰以藻纹”。这种极具装饰性的纹样,逐渐被应用到了石窟当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272窟的藻井为浮塑斗四藻井,它是莫高窟现存的第一个斗四藻井。井心中央的三层方井以45度反复相套、依次渐小,形成了多重方井套叠的几何结构,具有鲜明的建筑特征。藻井中心彩绘轮状莲花,边饰土红底,以石绿、石青和白色画忍冬纹与云气纹,四角绘摩尼宝,中层与外层之间的四角绘四身飞天,色调热烈。
这是一种仿中国古代宫殿内木构斗四方井的图案,在今天的塔吉克族民居中依然可以寻觅到它的踪影,即叠木而成的一种天窗形式。东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圆渊方井,反植荷蕖”,说的就是此类藻井。
那么这种图案在石窟中大量出现,其佛教寓意是什么呢?结合四周围绕的火焰、忍冬、云气、飞天等纹样纵观整个窟顶,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以莲花比喻佛法,并表现以此为中心的佛国世界,纹饰暗示种种宝物供养,飞天则寓意各种天人供养。
莫高窟约有400个洞窟绘有藻井,它集造型样式之大成,成为我国图案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的藻井图案简单、朴实无华,随着时代的审美变化和信仰的需求,逐渐由简变繁。这种既蕴含佛教教义又极具装饰性的图案,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华筵唐音——壁画中的大唐乐舞敦煌莫高窟第220窟有一幅精美的乐舞图,它是药师经变的一个局部。在前文中,我们介绍过东方的药师信仰和敦煌莫高窟的药师佛形象。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是治疗众生老病痼疾的药王,人们以悬幡、燃灯、献香花、乐舞等方式来供奉药师佛,祈愿了无挂碍的美好生活。
在敦煌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北壁,画工根据隋达摩笈多译《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绘制了一幅大型的药师经变。“经变”是一种佛教教义的表现形式,在南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变”就是把晦涩难懂的经文变成了图画的形式。第220窟的药师经变,无论是壁画的构图气势,还是绘画风格,都体现了大唐王朝的富庶和开放。
画面居中为七身药师佛,头悬华盖,飞天翱翔其间,美不胜收。在药师佛的身侧侍立日光、月光等八大菩萨。画面的左右两侧绘制了十二药叉神将,每位都身着甲胄,头戴宝冠,并饰以动物肖像,现在能够辨认出的就有蛇、兔、虎等动物。
佛前水池中央的宝台,以红蓝两色琉璃铺成,富丽繁华。宝台的栏边,有侧身倚栏而坐的菩萨,手捧莲花,合掌礼佛,水池中碧波荡漾,莲花盛开。在宝台中央赫然出现了规模巨大的舞乐场面,在中原式灯楼和西域式灯轮的照耀下,展现出灯山火木,烁烁光华。
画面中的舞伎如疾风一般回旋身姿,她们双足腾踏交替,和着鼓点,酣畅淋漓尽情起舞。这两组舞伎,舞姿相似,右侧两身素裹白裙,展臂挥巾;左侧两身着锦衣石榴裙,举臂提脚,纵横腾踏。不过记载中的小圆毬子,已经变身为舞伎脚下的一方小小的圆形舞筵。唐代的宫廷、豪门宴集时,伎乐并作,舞台也多以舞筵铺就。杜甫笔下就有“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的诗句。
舞伎两侧的乐队伴着舞蹈进行演奏,打击类、吹奏类、弹拨类的乐器,错落有致地排列在两侧的方形舞筵上。
两侧乐队共有28人,分别演奏阮咸、箜篌、筝、筚篥、横笛、排箫、拍板、方响、钹、海螺、腰鼓、鼗鼓、羯鼓和都昙鼓等乐器,共20多种。这些乐器都属于高音部乐器,组合在一起很难奏出和声,于是乐人需根据乐器的性能、音色以及音响特点来演奏,再通过打击乐器来进行不同节奏的伴奏,让每一位乐手都陶醉于乐曲之中。他们专注、怡然自得的表情,仿佛让壁画中无声的乐曲也变得余音袅袅,千年不绝。
从丝绸之路来看,在那个漫长的年代,当年胡人、胡乐盛行于大漠中的阳关古道,西域风情的胡旋舞、西凉乐,龟兹乐、高昌乐……这些回响在敦煌古城中的各民族音乐一定是建立在各种繁杂的语言背景、民族宗教信仰习惯、社会生活习俗之上而呈现各民族的音乐风格特征的,各类异彩纷呈的音乐一定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可以说,异域风情的弦歌鼓吹、胡乐炫舞是当时敦煌音乐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大唐盛世的一个缩影。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