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变局(汇率与国际化路径)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5.8
6.6折
¥
39
全新
仅1件
作者编者:潘英丽//肖耿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08645698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39元
货号3791864
上书时间2024-10-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肖耿,现任香港大学金融与公共政策教授及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科学学士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硕士与博士。曾任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研究副总裁、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主任、清华一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香港证监会主席顾问及研究部主管、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副会长、汇丰银行(中国)独立及非执行董事、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开发署顾问。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汇率、金融、国企改革、生产率变化、城市发展及中美关系。著作包括《产权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及《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制度变革与结构转型》。
潘英丽,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运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
目录
序
作者简介
第一篇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及其未来的改革
第1章 未完成的“8·11”汇改
第2章 不要把人民币多头逼成空头
第3章 “8·11”后的中国汇率制度改革
第4章 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经验及启示
第5章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切换与汇率调整
第二篇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及其未来走势
第6章 理解人民币汇率
第7章 寻找人民币汇率的分析框架
第8章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制造业部门的分析
第9章 汇率变动的实体经济基础:中国经济见底了吗?
第10章 六问人民币汇率走势与改革
第11章 人民币有效汇率管理:2016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第12章 人民币汇率新特征以及如何扭转贬值预期
第三篇 国际货币环境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第13章 全球货币宽松盛宴渐入尾声
第14章 再谈强美元是把双刃剑
第15章 全球化断裂带:黑天鹅湖
第16章 人民币入篮与中国经济开放
第17章 新加坡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
第18章 中美在货币领域的合作与竞争
第19章 人民币海外债权的积累与创设多元债权人联盟
第20章 理解东亚部分经济体汇率制度的迁跃
附录
附录Ⅰ 中国经济开放论坛关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争论
附录Ⅱ 上海发展沙龙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
附录Ⅲ 一篮子货币、钉货币篮子与钉货币篮子指数
内容摘要
潘英丽、肖耿主编的这本《人民币变局(汇率与国际化路径)》是“中国经济开放论坛”第三次专题研讨会“新形势下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影响与应对”的研讨成果,体现了与会专家的集体智慧和理性认识,供关心人民币汇率变动与相关制度改革的读者参
考。
精彩内容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切换与汇率调整潘英丽过去30多年以来,中国采取的是实际目标汇率模式。现阶段,中国应当综合考虑国际影响力、国际责任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选取相应的汇率目标模式。我建议未来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调整10%-15%,将中间汇率调整至适度水平,波幅可先控制在±5%以内。
我想讨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切换和改革,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内和国外经验。不同国家汇率制度的目标不同,所选择的汇率制度也有所不同。汇率制度是一
国汇率政策的组成部分。汇率政策包含三个部分,分别是汇率水平的调整,汇率制度的选择,汇率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汇率制度选择是政府决策的结果,但影响着政府执行政策的途径和方法。汇率制度是公众形成汇率预期的基础,并影响预期的内容。
一、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汇率目标模式发展中国家一般有两大汇率目标模式。
第一,实际目标汇率模式。政府通过变动名义汇率这一政策工具来实现一定的实体经济目标,如充分就业与维护国际竞争力等。前提是名义汇率变动可导
致实际汇率的变动,通货膨胀短期内不会抵消名义汇率变动的作用。在这一目标下,汇率制度的安排需要
有助于维护国际竞争力,达到促进就业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实际经济目标。
第二,货币锚模式。政府让名义汇率发挥“锚”的作用,引入公信力(credibility)和财政纪律,以减低通货膨胀。公信力效应以理性预期为假定前提。
政府发出可信的反通胀信号,公众由此降低通胀预期
,从而实现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拉美和一些通胀严重的国家通过锚定通货膨胀稳定国家的货币,使本国政策具有公信力,以达到降低通胀预期和通胀的目的。
中国和美国从未将国际收支平衡设为目标。中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特大经济体,并且希望成为全球强国,货币也能够成为国际货币。过去30多年来,中国采取的是实际目标汇率模式。现阶段,中国应当考虑国际影响力、国际责任和人民币国际化目标,选取相应的汇率目标模式。
回顾发达国家的汇率目标,20世纪20年代,英国在一战期间曾经放弃金本位,1925年又恢复金本位。
凯恩斯批评这一政策导致英国国内通货紧缩和大量失业。英镑恢复国际地位的代价是牺牲国内目标。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国实施美元绑定黄金,保持与黄金的固定兑换,从而构建了全球美元-黄金本位制。这一制度兼顾了美国国内和国外的目标:国内目标体现为,各国汇率波动不能超过1%,如果想超过5%,需要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这使得英国等国家无法通过贬值来提高竞争力。所以,在这一
汇率制度下,美国出口赢得了绝对的优势;涉外目标体现为,美国可以大力推销美元的全球使用。
二、选择汇率制度目标模式的内外规定性从外部环境制约因素看,现行自由浮动汇率的实际效果完全与设计者的初衷相背离。
第一,由于建立在产业链上的垂直分工,浮动汇率无助于调节贸易收支实现平衡。目前大国货币以及国际货币均可自由浮动。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汇率自由浮动并不能消除贸易收支的不平衡。美国的马克卢普(FritzMachlupandtheBellagioGroup,1960s)和他的32人经济学家论坛在20世纪60年代曾在全球推销浮动汇率制度,并获得了成功。他的论点是,汇率浮动可以调节国际收支平衡,避免全球经济不平衡;而且,通过汇率调节国际收支平衡,各国可减少对美元的储备需求,避免美元供不应求,进而解决特里芬难题。事实上,浮动汇率安排并没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全球经济持续不平衡,这不是汇率波动就能消除的。日元连续升值,但是日本贸易收支仍然是顺差,人民币从2005年开始升值,此后中国的贸易顺差反而加大。所以,国际汇率浮动未能有效调节
经常账户实现平衡。
第二,浮动汇率的实施无助于节约外汇储备。汇率波动与短期资本流动一起加剧了国际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给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体系造成很大冲击。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各国积攒外汇储备,产生了自我保险的外汇储备需求。浮动汇率制度并没有节约储备,反而是增加了储备。
从内部基础来看,中国是制成品生产与出口大国,这样的定位要求中国的汇率相对稳定;中国金融体系十分低效和扭曲,加上国内资产泡沫的膨胀造成贬值恐惧。另外,中国未能提供私有产权的有效保护,民间资本存在持续外逃的动机;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诉求要求汇率稳定并保持升值预期。另一方面,国内存在的债务-通缩风险需要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提供刺激,这就要求货币先行贬值以提供政策动用的空间。
由此,我们明白了“8·11”汇改的意图:一是借市场力量实现贬值,减少外汇流失,帮助出口企业;二是提高市场化程度。但我们却在错的时间进行了错的动作——我们不应借市场力量,而应主动调整,并且应当做到要贬就贬到位。“8·11”汇改使得中国的汇率管理已由主动变为被动了。
我在此引用几位国际金融权威学者的观点。凯恩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国际汇率应实行±5%以内的窄幅波动;蒙代尔则提出货币稳定三岛理论,主张周边小国钉住美元、欧元和日元,三种货币则应相互协调,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1999年,Hills&Peterson主持的研究报告(又称CFR报告)提出国际汇率的宽目标区管理方案,汇率可以在±10%—15%的幅度内波动,由G3+IMF构建国际货币协调委员会,对国际汇率的波动进行管理或在需要时实施联合干预。麦金农也提出正负5%的窄目标区管理思路。
托宾的观点是,在资本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实行浮动汇率不具有意义,这些“无锚的市场释放的价格信号”对发挥贸易比较优势、实现有效的国际资本配置、引导政府实施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均没有帮助,因此,管理资本流动比实现汇率浮动更有意义。
……P49-53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