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商学院的营销课(典藏版)(精)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7.5
7.0折
¥
68
全新
库存12件
作者(美)扬米·穆恩|译者:王旭
出版社中信
ISBN9787508686523
出版时间2018-05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30167832
上书时间2024-10-2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推荐序
教育改变命运,我们改变教育/郑毓煌_ _ _ V
自 序
我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应该与你一样/扬米·穆恩_ _ _IX
前 言
反思消费世界,在混乱中脱颖而出/扬米·穆恩_ _ _ XVII
第一部分
群氓的竞争
(批判)
第1章 群氓的天性_ _ _ 003
在商业领域,我们对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动向保持高度敏感,同种类别产品内的竞争群体常常会保持同样的步伐。当企业为了市场份额而拼得你死我活时,就需要管理者及时控制并解决这种恶性竞争带来的问题。
第2章 关于发展的悖论_ _ _ 023
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变得越来越好(加法升级),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乘法升级),但消费者的总体满意度多年来并没有提高。
第二部分
不参与竞争
(庆祝)
第3 章 应对模糊的产品类别_ _ _ 043
产品类别发展到过度成熟阶段时,消费行为变成一个窗口,展示我们对产品类别本身的感觉,而不再考虑类别内品牌的特色。营销就是企业努力使消费者对消费品变得挑剔的过程,从而逐步培养品牌忠诚度。
第4 章 逃离集体心态的品牌_ _ _ 059
一旦我们对产品类别产生一系列固定印象,这些印象就会变得根深蒂固,就像是本能反应。不过,还是有一些品牌确实能够彻底打破固有印象,并且赢得我们的热爱和尊重。
第5 章 逆向战略品牌_ _ _ 071
在一个过度升级的世界里,如果不做适当的削减,企业就会显得自以为是。逆向战略品牌拿走我们希望得到的东西,然后提供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东西,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价值观。
第6 章 超越行业的品牌_ _ _ 089
超越行业的品牌对抗行业界限,同时挑战我们对事物的固有认知,提醒人们把看似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不仅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些事物,也能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
第7 章 敌意品牌_ _ _ 111
对于已经厌倦了传统营销的人们,反营销就是出路。我们通常认为,敌意品牌能激起强烈的感情,能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能引起争论,而且还能打动人心。
第8 章 差异化_ _ _ 133
差异化不是一些简单的骗人把戏或者是吸引注意力的噱头,要想使差异化与众不同,不仅要远离平均态,还要与其保持足够的距离,远到足以引起反响。要想使差异产生巨大的魅力,就必须摆脱常规,必须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第三部分 人性化
(反思)
第9 章 营销近视症回顾_ _ _ 153
如果我们想要逃离以产品升级为主要形式的产品营销,就要看到市场调研机构提供的碎片化数据以外的东西。这些数据当然是严谨客观的,但它们并不完整。如果我们想看到完整的事实,就要完成这项艰苦的工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结 语_ _ _ 169
附 录_ _ _ 175
致 谢_ _ _ 201
内容摘要
哈佛商学院荣誉教授扬米·穆恩认为,要想赢得消费者的忠诚,不应在不足的方面追赶其他品牌,而要做相反的事情——加强优势,勇于做减法,不需要迎合所有消费者或者客户。这不仅对于企业品牌至关重要,每个人的进步也离不开这一点。这不仅是差异化的标志,更是优秀的标志。
本书作者通过对谷歌、宜家、MINICooper(迷你库珀)、红牛、捷蓝航空等品牌成功案例的研究,总结出品牌营销的三大核心战略,告诉我们如何在“相同”中寻找“不同”,实现差异化。这三个核心战略是:“逆向品牌”战略:减少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质量。
“超越行业品牌”战略:彻底忽视既有的类别定义,把消费者从习惯性的消费节奏中拉出来。
“敌意品牌”战略:欲擒故纵,不以传统方式进行营销,甚至有一点儿反营销,拒绝使用吸引顾客的传统理念。
+C7:O7C7:P7B7C7:N7C7:O7
精彩内容
有熟悉感,就会有变化;有相似,就会有不同。我常常想,可以这样描述人们的总体生存状况:对于旧东西,可以偶尔为它添加一些新的东西;对于维持现状的东西,可以偶尔让它有一些变化。这两种对立状态形成了我们生活中的阴和阳。虽然阴和阳处于对立面,但它们是互补的。因为在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中,它们总是互相依赖、相辅相成。
当不稳定使我们不知所措时,我们就会渴望稳定。也就是说,像弗洛林房间里贴的照片、摆放的扶椅这类基本物品,是人们不安灵魂的安定器。我送儿子入幼儿园时,他的老师塞尔曼夫人建议我,第一天送他们上学时,要给他们带上一些“平衡物”—他们喜欢的充气玩具、毛毯或其他玩具,这样就可以帮助他们在走进一个由黑板、桌子和自助餐厅构成的恐怖世界后,逐渐安定下来。在这里,塞尔曼夫人明白,人们在面对变化时会感到不知所措,而一件熟悉的小物件能够安慰我们的心灵。
相反,当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相同的事物时,我们的敏感度会降低。过多的熟悉感会很奇怪地让事物隐形。从办公室开车回家,这个过程我已经重复了很多次,所以在驶入车道时,根本不用思考自己是怎么把车开过来的。超过大门时,我对周围的环境根本没有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印象”会变成一种知觉缺失。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熟悉感”中蕴含的禅意:没有刺激,就不会有太多的乐趣。
心理学家埃伦·兰格(EllenLanger)花费大量时间研究一种她所谓的“不用心”(mindlessness)现象。这种现象指的是,我们在做事情时很容易陷入“自动驾驶”状态,而不做任何思考。这种现象主要是由“过度学习”—习惯了以某种方式对事物做出反应,以至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做出了反应—造成的。当我们处于“不用心”的行为状态时,即使肉体在动,精神依然处于迟钝的状态。兰格的意思大致如下:如果“阴”过盛,而“阳”过少,确实会让人头脑一片空白。这就是说,“相同”是一种最好要适量服用的药剂。有时候,我在课堂上会和学生们玩这个游戏:我让他们离开原来的位置,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位置上坐一天,目的就是为了带来一点变化。为了让房间看起来有点新鲜感,我会常常更换家具的位置。而塞尔曼夫人则有她自己的方法:每到学期末,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习惯了日复一日的例行事务。这时,她会带小朋友去郊游,或者请一些人来参观教室,或者采用其他能够降低倦怠感的方法。
换句话说,当对立面统一起来,就能产生平衡。相同代表着停滞不前,差异代表着变化。如果二者恰好处于统一的动态平衡中,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会变得美好。我们需要稳定感,但同样需要受刺激。就像我们需要摄取足够的无味碳水化合物,但也不能过量,否则就会昏昏欲睡。
如果很长时间都没有变化,我们就会无精打采,就会感觉很懒散,还会感到焦躁不安,然后开始渴望一些新奇的东西。
提到当今的消费世界,你应该能看得出,“不用心”已经占了上风。无论是在商店的货架中间,还是在购物中心的商店里,周围的产品品牌都引不起我们的注意。是啊,我们看到沙发在那儿,扶椅在这儿,但我们的眼睛却麻木了。
更进一步来说,我觉得这种现象会永远持续下去: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周围全是一些无法产生任何影响的品牌。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如今的商界,一致性已经成为通用标准。这并不是因为企业追求一致而形成的,而是因为它们追求竞争而形成的。但不管怎么说,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竞争和一致像两个亲兄弟,总是紧紧联系在一起,原因很简单,人们只有朝一个方向奔跑,比赛才能进行下去。
同时,能够成功地从模糊化的产品类别中脱颖而出的品牌—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创意品牌—总是少数的。“一致性”这股洪流过于强大,阻碍了很多创意品牌的出现。但正是因为这些品牌代表着卓尔不群、与众不同、非比寻常,我们才会如此依赖它们,好让我们找回消费的重点。
创意品牌不会参与竞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它们对“区分”的兴趣远远大于对“比较”的兴趣。因此,无论是吸引了我们,还是惹怒了我们,我们都会重新关注这些品牌。
另外,创意品牌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方式多种多样。逆向战略品牌采用的方法是忽视产品类别中的扩增趋势;超越行业的品牌采用的方法是忽视产品类别界限,向固有的产品定义宣战;而敌意品牌采用的方法则是拒绝遵守吸引顾客的传统理念。总体而言,这些品牌说明,当“相同”泛滥成灾时,只要一点点不同就能够重新唤起人们的感觉。
话说回来,我在上一章曾经提到过一种分类,包括了实行逆向战略的品牌、超越行业的品牌和敌意品牌。其实,类似的分类是有问题的,它们不仅显得很刻板,而且还很迷信权威。这两种后果都不是我想要的。
相反,我希望这几个分类能像一个新创的词语一样对你有所帮助。有了这几个分类,我们就有了一个比较舒适的连接点。如果你和我谈论宜家,我首先会说,这好像是一个逆向战略品牌,同时带有一些敌意性。因为你知道我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我们就可以省略一些肤浅的语句,然后直接开始讨论这个品牌,我们都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觉得,这种分类是有意义的。如果你使用了适当的语言,这些语言本身就会对建立深层次探究所需的共同基础大有裨益。
所以,我希望你把这三个类别看成一种观念上的启发,而不是必须要遵守的规则。大多数品牌,尤其是那些能引人注目的品牌,从本质上说都像“戈尔迪之结a”一样难以对付。也就是说,它们太错综复杂,很难对它们做出概括性的描述。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尝试,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通用语言,所以我希望所有对品牌的解构都能变得更容易一些。
我的这种分类法既不可靠,又不完整。差异化的形式有很多种,还有一些和这三种类型完全不同的形式。我没有办法详细说明这一点,我只能说,如果你希望做到与众不同,把自己限制在这几种类型中反而会弄巧成拙。
事实上,尝试为“差异化”下定义,就像是尝试为“对立面”下定义一样,如果缺少语境,就不会有实质内容。所以,一种理论框架——应该是所有理论框架——只能捕捉到差异化的某个方面而已。
这种说法包括几层含义。第一,确定差异化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寻找它。很难预先将差异概念化,但辨识差别却很简单。如果某个事物在本质上与众不同,自然就会脱颖而出。借用美国最高法院前法官波特·斯图尔特(PotterStewart)的话(其实他是在说猥亵罪,但你应该能领会他的意思),就是:很难准确描述其性质,但是主观判断的门槛却相当低—看一眼就会明白。
第二,实现差异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你认真想一想,反叛方式和创新方式有多少种,实现差异化的方法就有多少种。谁都无法控制差异化,也无法控制特立独行的行为或思想。
第三,虽然有很多实现差异化的方法,但并不是所有方法都会产生同样的差异化。要想使差异化与众不同,不仅要远离平均态,还要与其保持足够的距离,远到足以产生意义。换句话说,就是要引起反响。我们必须去发掘差异,至少要有一部分人这么做。要想使差异产生巨大的魅力,就必须摆脱常规,必须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